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头三年
962600000047

第47章 说话看时机:李开复新解“中庸”

只要把握好说话的度,选择好说话的时机,就可以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李开复看到“中庸”这个词,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是贬义的,其实不然。李开复就曾经这样讲述“中庸”,他说“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庸给人们很重要的一点提示就是,要避免并拒绝极端和片面。说话更是如此,李开复曾经亲身经历了一个极端的测验:公司在培训课程中,让10个副总裁围成一圈,可以在一个半小时内畅所欲言,唯独不可以讲公司的事情。于是,大家开始谈论天气、政治、体育……其间还出现了争执。一个半小时后,每个副总裁都按自己心目中对其他副总裁的尊敬程度,为他们排一个序,并把自己安插在合适的位置。排序后我们发现:倒数第一的是从头到尾没有讲话的人,倒数第二的是话最多的人。不说话的人可能有想法,但没有表达出来,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他没有意见。相反,话太多的人可能有一部分话很有意义,但也讲了许多不该讲的话,这使他无法得到大家的好评。从这个角度来说,“沉默是金”和“口无遮拦”都不可取。

李开复还讲了另一个故事,当他刚进入苹果公司开始第一份工作时,认识了公司中一位叫西恩的经理,西恩是一个非常得体的人,尤其在开会的时候,他得体的言辞完美地展现出他过人的才学、情商与口才,而这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钦佩不已。终于,李开复鼓足勇气去向西恩讨教有效沟通的秘诀。西恩讲了这样的原则,那就是开会的时候,不要总是抢着发言,自己不懂或不确定时,就要把嘴闭得紧紧的。但是当自己有好的意见时,决不错过良机!李开复好奇地问:“如果别人都抢着讲话,你怎么发言呢?”西恩的方法很巧妙,他说,他会先用肢体语言告诉别人,他要发言,或者举手,或者使眼色给主持人让自己发言。但是,如果其他人霸占了所有的发言机会,他就会等发言人调整呼吸时,迅速接上话头。李开复曾经坦言,西恩的这些话让他学会了说话看时机的道理。的确如此,职场中,绝大多数选择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事情。职场人要学会在最合适的时候对最合适的人用最合适的方法说话。一个人大方热情,能在很多场合充分表现自己,是件好事;如果说话过度,不看时机,就反而会让人敬而远之。办公室新来的女孩叫苏苏,苏苏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苏苏和赵兰是好朋友,但后来她们却因为一件事情闹了别扭。起因是公司要开招待会,答谢客户。赵兰手里刚巧有一个策划案,想借机向一位圈内小有名气的策划人请教。于是将他列入了邀请名单。苏苏看到名单之后,也很兴奋,说这个人的确很强,她也想见一见。于是,招待会那一天,赵兰就向该策划人引见了苏苏。苏苏看到策划人之后,立即变得很兴奋。苏苏反而变成了主角,跟策划人聊她认为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聊得很欢,赵兰根本插不上嘴。

赵兰拼命地将话题往自己的策划案上引,可是苏苏不懂赵兰的用意,依然滔滔不绝,不仅赵兰开不了口,连别人也只有笑着听的份儿。这边的热闹很快吸引了不少人,大家纷纷聚拢过来聊天。从自驾车出游到楼市的涨落;从美国的外交政策说到好莱坞电影明星,不管说什么,苏苏都口若悬河。最后,赵兰实在忍无可忍,转身离开了。而她事先准备了好几天的策划案,想要探讨的内容,统统在苏苏的口若悬河里化为泡影。说话的时候不但要看时机,不能喧宾夺主,而且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职场中,应该做自己嘴巴最牢靠的保险箱,锁住所有的秘密。涉及个人的话题要慎重,自己的秘密不要随意告诉别人,以免授人以柄,毕竟有的时候你的任何一个秘密,都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当作击败自己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