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头三年
962600000023

第23章 俞敏洪谈背景:有了成果,你就有了背景

找一个好单位或者一个优秀的科研机构工作,选定一个专业后拼命地去努力,这样一两年下来,你就有了成果。有了成果,你就有了背景。--俞敏洪俞敏洪曾经讲过他朋友的一个故事:他有一个朋友,开始的时候只是一名中专毕业生,后来他到了一个县政府去工作。工作两年后,因为觉得自己的工作平淡无奇,所以他就背了个破包跑到北京来考高自考,考了三年半才考上了政治学的高自考。拿到文凭后,又奋斗两年考了两次才考上北大政治学的研究生。三年以后他研究生毕业,后来遇到新东方的老师,新东方鼓励他把托福、GRE考过去,于是他努力地边工作边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了出国最基本的条件,他开始联系国外的大学。最终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在这个实例中,我们会发现,当一个人定下一个目标,慢慢地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地有了更多自信心,进而就会拥有背景,于是也就有了努力的信心。这对于职场,同样适用。

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法术,唯一有的只是不断地尝试和积累。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职场奋斗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读懂了别人的经验,也就缩短了你积累的过程,使你迸发得更快、更精彩。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现在工作的成果,就是你三年后的背景。在没有工作成果和背景的时候,个人工作的展开都要为了自己的“背景”而服务,个人的目光也应该集中到自己手头的工作上。兰峰在一家科技公司做普通职员,他并不甘心如此,总是希望借助自己的“聪明”,出些成果,取得晋升。兰峰的工作做得不好不坏,并不引人注目。老板似乎也没有特别注意他,于是兰峰开始想办法了。

凭着几年的经验和反复的思考,他感到公司的战略方向有一定问题,于是他放下了自己的工作,认真思考了半个月,给公司作了一份远景规划,而且,他相信这份规划就是自己晋升的关键。经过整理,兰峰用心书写了一篇几千字的建议书。因为担心自己的直接领导看了建议书和自己抢功,他就越级向主管营销的副总上书,希望公司采纳建议,这样一是有利于公司,二是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没想到的是,他的建议书递出去之后,就如泥牛入海音信全无。等了好长时间,终于在一天找到了个机会,他大着胆子问老板对建议书有何看法,老板偏着头看了他一眼,说:“希望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至于公司的未来发展,管理层自有考虑。”兰峰非常疑惑不解,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建议就不能够让领导认为自己是个有责任感的员工,加以重视呢?没有成果的人,对于老板来说,就是没有背景的人,作为一个普通员工,要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看全局,去思考问题与机遇,把握重点,而不是凭着自己处于低层的一些实际经验与感受,盲目地发表自以为是的意见。

公司的战略是全局性、综合性的,面临的问题也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还必须学会识别它们在老板心目中的轻重次序,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优先的战略部位。一个普通员工的建议在高层领导眼里,不过是低层职员的经验,虽有热诚,但见解不高。因此在老板心目中,普通员工的建议根本就没有价值,建议书只有扔进废纸篓的命运。一个人在做一项工作之前,要对客观情况进行通盘考虑,评估一下这个工作是否能为自己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自己有没有实力去完成,通过冷静思索,再决定做与不做。人贵有自知之明。你不能想自己不该想的东西、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要想改变“人微言轻”的局面,你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你是唯一真正关心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人。没有人能够把你从默默无闻的工作中挖掘出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你要主动创建自己的背景,突出自己的工作成就。要想使自己崭露头角,得到应该得到的,个人耍小聪明是没有用的,不妨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做出业绩之后,再去提意见、建议,这样才一定能引起领导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