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微博改变一切
962200000020

第20章 写什么内容好? (2)

李开复:今天和“前谷歌中国俱乐部“吃饭,发现谷歌中国真是个黄埔军校。出来的有:至少15个创业CEO(而且都做的不错,有一个被收购,两个快IPO,其他也都拿到VC投资)、五个VC基金的董事总经理、至少6个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副总裁以上职位,好几个财务和人事高管,还有快乐的天使(尤其在创新工场的)。

这就很自然地把自己想记录的事情,和大家想知道的东西联系在了一起,也同时表达了自己在这件事上的观点,当然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再比如,我知道我的粉丝们对我的人生经历很感兴趣,而且也有不少人很八卦,希望知道我的经历中,那些有趣的事情或者有趣的瞬间。有一天,我们一家人在整理旧照片时,我突然想到:粉丝们会不会对我的旧照片很感兴趣。于是我就在微博上发了两组有趣的照片。

第一组是我的四张学位照:1979 高中毕业、1983大学毕业、1988博士毕业、2009荣誉博士。这四张照片放在一起,展示了我的整个学习、成长经历:

第二组,是我一岁到四岁的生日照片,每一张都充满了童趣,勾起了我许多儿时的回忆:

大部分网友都有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也会经常在微博上分享一些我看见、听见的新鲜事儿,或者大部分网友可能不太熟悉的新情况、新事物。

比如,我在瑞士和阿联酋旅行时,会记下在当地看到的新鲜事情:

李开复:这两天在瑞士的发现:(1)每栋房屋下面都有防空洞,就算核子爆炸在洞里的公民都能生存,(2)每年发一份药物给每个家庭,是核子爆炸后,需要马上吃的,(3)每个瑞士人都要服兵役,两年左右,(4)瑞士人认为中立国家更需要自卫,他们认为希特勒没有打瑞士不是因为它中立,而是怕瑞士的军事能力。

李开复:阿布扎比的50万公民的平均净资产是1亿两千万人民币。在阿布扎比发现所有的司机、服务员、清洁工都不是本地人(来自菲律宾、印度、中国……)。在商店碰到一个阿布扎比刚毕业的大学生,她带着LV的皮包,买了大约1万元的枣子,说要开party。问一位记者时间,一看她的手表也是几十万的名牌。

再比如,我在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时发现,这里有很多情况可能是内地大学生们所不了解的。我发了好几条微博来分享我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李开复:在香港城市大学意外地见到了很多内地的学生,他们都是高考非常高分的学生,本来有些可以进清华北大的,到了香港表现非常好,而且各个都精通英语、粤语。教授都因为有这批优秀勤奋的学生很开心。

李开复:香港城市大学的毕业典礼是很壮观的现象。每年有七千多个毕业生,但是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有机会自己一人上台领证书,所以一年要分12次毕业典礼,每次几百人毕业。昨天的毕业典礼,有些学生已经工作好几个月了,才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典礼有普通话、粤语、英语,安排到每一分钟都是准时的。

我陪友人访问北京101中学时,中学生们说了许多让我记忆犹新的话。这些年轻人说出来的话,丝毫不比名人说的话逊色多少,相信也是网上许多年轻人愿意看到的。于是,我当日的微博是:

李开复:带三位美国资深媒体人道北京101中学,他们最深刻的几句话(中学生说的):(1)我长大要做一个有很多很多钱的商人,(2)我的嗜好是用英文自言自语,既有趣又有益,(3)我们大部分都希望到美国读大学,(4)我希望除了XBox-360之外,能多和美国的中学生沟通(5)我的人生梦想是死后依然有人爱我。

还有一些只有我知道的业界信息或趣事,如果发出来,大家当然也会感兴趣。事实上,出于好奇,大家对类似的“独家秘闻”总会非常期待和关注。比如,我在微博上发过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非公开场合说的话(当然,发这类微博时我一定会确认没有涉及公司机密或个人隐私,而且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性,绝不会单为八卦而发出):

李开复:我管理公司是靠“发问”,不是靠“回答”。问答会启动对话,对话会刺激创新。如果你想要一个创新文化,那就多发问。——谷歌CEO施密特

李开复:“当我不停地重复一句话,直到我受不了了,差不多这时候员工就会听进去了。通常这是20次左右。”——谷歌 CEO施密特

我还在微博上发过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不拘小节的故事,以及他光脚穿着沙滩鞋参加公司会议的照片:

李开复:我和纽约市长彭博谈到谷歌创始人谢尔盖,他说第一次见到谢尔盖,谢尔盖穿着紧身裤,拿着滑板。我跟他说这不算什么。北京市长郭金龙见到谢尔盖时,谢尔盖光着脚打排球,说:“郭市长,来跟我没一起打吧!”郭市长很幽默地说:“我其实很会打的,我以前还是排球教练。”

我也会在微博里写一些“小常识”,跟大家分享有趣的数据或事实:

李开复:知道世界上被使用最多“分钟”的网站是什么吗?不是谷歌、微软,是Facebook(第二名是Youtube)。

李开复:知道世界上第二大的搜索引擎(搜索数量)最多的是什么公司吗?不是百度或雅虎,是Youtube(月搜索量160亿) http://www.*****.com/?hJarc http://www.*****.com/?hJarV

李开复:最新世界人口排名(自然人):1、中国;2、印度;3、Facebook;4、QQ;5、QQ空间(Qzone); 6、美国;7、MySpace;8、印度尼西亚;9、巴西;10、Twitter。(猜猜谁提供的数据。Hint:以上十个之一)

因为理解网友特别是我的粉丝的需要,在发微博时适当考虑内容类型的比例关系,喜欢读我的微博的人才越来越多。

随时留意,随时积累

写微博,说来是几十秒的工夫。但真要写好微博,就不仅仅是写和发那一小会儿的事情了。如果平时能多积累、多储备,写微博的时候,好的内容就可以信手拈来,就不用再为写不出内容而一筹莫展了。

在如何留意、积累这方面,我自己推荐的经验包括:

平时多留意合适的题目,合适的内容,形成习惯后,脑子里的积累就越来越多,写微博就很容易了。

看到新颖的国外科技新闻或台湾社会新闻,可以“独家”首发。这些是我经常浏览的内容,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可以发出独家新闻。

在网上“冲浪”时,看到有趣的网站、网页、图片、内容,我会先用书签收藏起来,等以后合适的时候再发。

看书、看网站的时候,如果有富有智慧或引发深思的内容,我会在书上折角记下来。这是我多年的习惯。现在微博火了,正好可以供我使用。有时候我发了几个格言,就有人问我是否从什么“名人名言”书上抄下来,其实都是我多年的积累呢!。

睡前关电脑时想想,今天有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东西,例如说跟谁聊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等等。

如果有好的微博灵感,但又没有形成最后的文字,或者时机不合适,那就先记录下来。

在电脑里,做一个Word文档,把所有未来可能会在微博中用到的原始材料放到里面,这样,不但有利于积累、提炼后发高质量的微博,也可以配合最佳的发微博时间,以吸引更多粉丝(参见下一章中“最佳发微博时间”一节)。

比如,我读书、看电影、听演讲甚至玩游戏的时候,都喜欢把自己想到的事情先记下来,然后,等有空闲的时候,再把它们整理成一条条的微博。

下面这条微博其实就是我读《Facebook效应》一书所做的笔记之一:

李开复:最近看了Facebook Effect一书,Facebook导致的案件(1)一个英国人在Facebook上看到他太太把状态从“已婚”改成“未婚”后,然后杀了她。(2)有位中学生在Facebook上批评老师,被开除后,诉讼老师和学校。(3)一位沙特阿拉伯的父亲发现自己女儿在Facebook上和男孩交谈后,然后杀了她。

下面这条微博,则是我玩“植物大战僵尸”这个iPad游戏时,产生的一些感想:

李开复:植物大战僵尸完后几个感想:(1)好玩的游戏可以是不分中西,男女老少咸宜的,(2)还是美国人制作的游戏最有幽默感、创意,(3)ipad上玩游戏可以用多手指触摸,比鼠标更便捷、直接,(4)商业模式还是美国式的一次性付费,这方面要多跟中国学习。

当然,积累并不意味着不注重实效性。随时留意、随时积累就是为了在最恰当的时间,更快地发出最合适的内容。

比如,在境外的新闻网站已经发出某个新闻或消息,但大陆新闻媒体还没有翻译或转发之前,如果我注意到了,并且发现信息本身对大陆网友有价值,那我就会在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转发。需要时,我还会充当翻译。这种第一手信息的获得,当然也来自于平时多留意,多积累。

下面这条微博里,连胜文在台湾助选遭枪击后,醒过来时说的话,就是我首先在台湾网站看到,又在第一时间转发到微博里的:

李开复:“上天将我留在这个世上是要我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连胜文

下面这条微博里关于软银孙正义评价雅虎的言论,就是我首先在英文媒体上看到,然后翻译并转发到我的微博上的:

李开复:孙正义对雅虎:“雅虎是杨致远的孩子。杨做的很好,但是继承他的人没有延续创新之路,把一个创新公司做成媒体公司。要是我,我就会狠狠的赌,把他做回创新公司。我的投资人习惯了,所以我的公司股票上过天,也下过地狱。” (他是雅虎日本和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英文文章:http://www.*****.com/?hbW0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