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们不是《高等教育纪事报》,也不是《高等教育内视》或者《华盛顿邮报》,我们也永远到不了那个水平。但是你知道我们是谁吗?我们是那些正在跨越和发展,正在创造奇迹的人。我们是那些具有独创性意见并构想怎样把思想付诸行动,以便在几个月内就能引起媒体关注的人。我们每年出席100多次会议,为《大学商业》杂志写稿,经营EduStyle.net和TargetX。我们是经验丰富的校园摄影师,还是主题报告人(在这个意义上,两者都是),而且我们还共有几千名RSS订户。
总之,我们是一个社区,深深地彼此承诺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以获得更大利益,更是为了BlogHighEd.org的成功而奋斗。毫无疑问我们会坚持下去并继续发展。我们不靠博客挣钱,所以没有广告、没有垃圾。我们是在工作日之外的周末以及午餐时间(就像现在)为它工作。如果不把我们做内容置顶,那我不知道什么应该置顶。
感谢您读我的信。
布拉德
我们把他的内容置顶了吗?当然。你可以上Education.alltop.com 看看,寻找一下BlogHighEd.org。
第59、怎样取悦一个博主
给他们看的东西要简练,这样他们才会读;要清楚,这样他们才会赏识;要形象,这样他们才能记住;最后要精确,这样他们才能被其中的光明所指引。
--约瑟夫·普利策
写博客给了传统的公关当头一棒。公关在过去是由媒体来引发关注,现在则是由关注来引起媒体发文。从前的生活很简单:你讨好了《华尔街日报》,于是它的一名记者撰写关于你产品的文章,然后你的产品就风靡起来。今天的记者再也不能制造这种热潮了,更确切地说,他们还反抗这种热潮:“大家都在谈论Facebook,那这里面肯定有点文章,所以我必须写一个关于它的故事。”本章解释讨好博客写手的具体技巧。
1.尽可能多与博主们交朋友。正如你已经看到的,把精力集中在重要人物身上并非明智举措。获得许多社交面一般的博主的支持比获得几个社交广泛的大牌博主的支持要有用得多,而且有些无名的博主将来可能会成为大名鼎鼎的人物。正如我妈妈常说的:“认识的博主越多越好,拍照的角度越难越好。”
2.创造一种伟大的产品或服务。想引起人们的讨论和关注,这是一个大亮点:博客写手们最受不了空话和垃圾。追捧博客写手们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这首先得假设他们喜欢你的产品或服务。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你的重中之重是创造一个深刻、智能、完整、精美并富于激情的产品或服务。
3.引用和链接。“链接是最真诚的谄媚方法。”模仿已经甘拜下风了。很难贬斥一个把你加为链接的公司、产品、服务或人。从个人经历来看,我还没碰到过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加我的链接呢。
4.投其所好。至少要读这位博主的博客。很多市场营销人员一开始就给出一个营销通稿,博主一眼就能看出他根本没读过博客。除此之外,你可以给博主发电子邮件,包含以下信息,但一定要真诚:
·“我没有一天不读您的博客。”
·“您为什么不把博客内容出版成书呢?”
·“您可以轻易地把每天的日志分成好几部分,因为信息量实在很大。”
·“我向很多朋友推荐过您的博客。”
·“我每天都仔细地阅读您的博客。”
5.送礼物。可能你没有留意,大多数博主靠写博客挣不了多少钱。所以,你的产品样品,如T恤、钢笔等对于博主们能起很大作用,就像对于志愿宣传人员一样。我不是说你可以收买博主们,但是这个方法很容易让他们高兴。一分价钱一分货,给博主赠品是最有效的市场投资之一(虽然对于记者无效,就像《财富》的亚当·拉辛斯基在本书前面所说的)。
6.积极回应。这是一个常识性的老生常谈的经验,却几乎每天都有人违反:如果你想要引起消费者关注,就必须回复博主们的电话和邮件。你在按照他们的日程安排运作,但他们可并非在按照你的时间表工作,所以要适应这一点。当然,如果你是史蒂夫·乔布斯,你可以制定规则,但是在获得他的地位之前,你必须按规矩办事。
7.使用步枪,而非猎枪。任何对博主们进行地毯式轰炸的公司都会成为众矢之的,这样做的效果无异于同时给几十个人发电子邮件求助的效果一样。这样做不仅效果不大,博主们还会认为你是个笨蛋而不想搭理你。你的工作是准确找到跟你有关的人,博客群没必要整理你空洞的垃圾产品。
8.沉着应对负面消息。如果时间合适,人们都可以是友好、快活和乐于助人的。然而当情况不妙时,可就是考验你的时候了。你的公司搞砸了,或者博主发了关于你的负面消息(不管是有理有据还是无中生有)。当这个事情发生时,有些公司设置障碍或拒不让步从而犯了大错。
9.成为一个来源。正视这个事实:在公司的发展阶段中,肯定会经历不值得别人报道的时候。不要推卸责任,相反,“为将来投资”,并通过充当信息来源、介绍博主获取其他信息源头以及提供精辟分析的方法帮助博主写博客。下一次,你可能会成为博客的内容,而非来源。
10.始终保持联系。让我们假设你很成功,并且你杰出的产品已经得到了博主们的注意。但这并不能说明你可以止步不前了,恰恰相反,继续经营你和博主们的关系,因为你还会需要他们。即使你没有得到任何注意,下次你需要帮助时也要仍然继续努力争取他们的协助。取悦别人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个过程。
11.通过记者们的博客宣传。当你的联系方式只是info@ newsweek.com 时,很难攻破一流刊物的大门而直接向记者们进行宣传,你的电子邮件也根本到不了记者手上。不过,很多记者自己有博客,而且通过博客联系他们比通过他们日常工作的媒体容易多了。
消费者讨论引发媒体关注这一发展令很多市场营销人员激动不已。你不如习惯这个潮流,因为博客关注和讨论只可能越来越有影响,而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小。如果你想最大限度地提高你的营销水平,你就需要掌握取悦博主的艺术。
第60、维系好伙伴关系
友谊只不过是别人荒唐举动和不幸的另一个名称。我们自己的那份不幸就够多了,为什么还要主动帮别人承受呢?
--托马斯·杰斐逊
在1998年到2000年的互联网公司时代,由于当时很多新兴公司没有业务模式,所以他们必须吹嘘自己与大公司有伙伴关系。于是伙伴成了一个动词,内在的逻辑则说明如果一家公司能与一家与微软公司或IBM类似的大公司合作,它就会成功。
时至今日,每当一个创业者使用伙伴这个动词时,我听到的其实是“根本不会增加收入的子虚乌有的关系”。不过,我不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为了对这个业已漏洞百出的程序进行改善,下面讨论伙伴关系的艺术。
·合作是出于财务报表的原因。大部分公司创建合作伙伴关系出于错误的理由:为了让总裁和媒体以及分析家高兴。这简直太笨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正当理由是提高销售或降低成本。做个快速的测试:如果建立伙伴关系,你会重新计算你的财务预测模型试算表吗?如果不,那么伙伴关系注定不会长久。你可以大声宣扬所谓的“可见度”、“可信度”以及“可接受性”,但如果你不能把伙伴关系量化,那就跟没有一样。
·确定可做到的事和目标。如果建立伙伴关系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开源节流、增加收入,那么其执行依赖于确定哪些事可以做到,哪些是目标,比如追加收入、降低成本、开拓新市场以及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决定伙伴关系是否可行的唯一途径是回答量化的问题,比如“我们这两个网站互相链接后,软件下载量能增加多少”。
·确保中层和底层员工喜欢这层伙伴关系。大部分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两个总裁在业内的无聊聚会上商定的。你知道的另一件事情是,他们捏造了一个“媒体和分析家们会喜欢”的伙伴关系,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让公关人员起草一份声明,所以鬼才相信这些伙伴关系会起作用,真正有效的伙伴关系要能得到双方中层和底层员工的支持。事实上,最好的伙伴关系是双方的中层和底层员工一起工作并建立起了事实上的伙伴关系,在完全建立起来之前,根本不涉及上层管理。
·指定专人负责。在开完媒体发布会和进行声明之后,每个组织都必须派一个人专门负责处理伙伴关系的事宜。只是说说“大家都会尽可能促成伙伴关系”之类的话是根本不会有效果的。
·突出优势,也不要隐藏劣势。公司建立的大部分伙伴关系是为了掩盖各自的弱点。比如,苹果公司和DEC 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这样一种伙伴关系。苹果公司的弱点是缺乏数据通信战略,DEC 的弱点是缺少个人电脑战略。所以这两家公司想各取所长,趋利避害。最终,二加二根本没能得到四,因为DEC的数据通信战略帮不了苹果公司,而苹果公司的个人电脑战略也帮不了DEC。苹果公司和Intel之间的交易要好一些,因为这个伙伴关系基于两个公司的优势:苹果公司设计杰出的消费电子产品的能力和Intel构建节能高速芯片的能力。这个合作伙伴关系理所当然对于双方都能创收。
·创建双赢的关系。一个合作伙伴关系很少能在势均力敌的两个组织之间发生。结果,强大的一方总想压倒对方,较弱小的一方也出于自己的地位考虑,而小心地接受这样一个交易并想办法拿到它想要的东西。恶念,恶业,恶行。如果伙伴关系是一个胜负交易,那它会分崩离析,因为水泥墙和铁丝网不能维系伙伴关系,只有互惠的结果才可能维系。从长远来看,如果从合作之初就埋下一个怨恨的苦种,那它会长成巨大的破坏性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