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的现实
9558300000020

第20章 创新的现实(4)

从挪威海湾到以色列沙漠、到阿尔伯达(Alberta)的冰山,再到火奴鲁鲁(Honolulu)的海浪,世界上很多地区都在嫉妒硅谷。在他们看来,硅谷是一个创新人才开办创新企业,生产几十亿美元财富(以及税收)、创造几千个工作机会,而且不会污染环境(至少与重工业相比)的地方。

我经常反复听到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具有创新性,来创造我们自己的硅谷?”本章就是写给那些想学习如何复制硅谷的地方领导们。

事实上,硅谷形成今天的规模经历了70多年。任何自认为用一两期工程就能建起另一个硅谷的政治家都是过于乐观了。而且据我所知,创建硅谷没有一个总体规划。你面临的情况混合了艰巨的工作、运气、贪心和意外之财的种种可能,却独独没有计划。事实上,硅谷之所以能成功可能就是因为没有计划。

你不能做的事情

·美丽而不绚丽的环境。加利福尼亚是个美丽的地方,气候宜人,在这里生活很舒适。无论克利夫兰市(Cleveland)创造多么好的创业环境,人们也总是想离开。如果一个地方太过绚丽,比如夏威夷,那么令你分心的事情就未免太多。所以中部的某些地方会比较理想,因为至少有一个不好的季节是件好事,这样工程师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会比较多产。

·高房价。如果房子很便宜,就意味着年轻人很快就能买房生孩子。一旦有了孩子,他们就不会冒那么大的险,没那么大的干劲开公司了(我有4个孩子,我只有写博客的时间和精力,这比开公司轻松多了)。而且,如果房子便宜,那很容易就能住大房子,但你又不想让盖大房子变得那么容易。

·有城市和人群,但又没有人口过剩。这种条件的压力使人们互相嫉妒,而且这种条件也能顺理成章地使他们互相竞争。城市也会把人们吸引过来共同工作,因为人们不可能为一个新公司远程工作。人们需要聚在一起交换想法、讨论并互相激励。而且,拥挤的生存环境给了人们奋斗的目标:也就是获得成功进而去拥有更宽敞的居住环境。

·没有跨国公司,尤其是金融业的跨国集团。如果你的公司必须与高盛等集团公司或银行比赛向人们砸钱的本事,那么任何人开公司都非常困难。真同情那些纽约、伦敦和新加坡的新公司。让我们来想一想,这些城市有过多少高科技的成功故事?硅谷的员工竞争也很激烈,可是我们是用同样的货币:这是公平的优势,而不是起薪高的优势。

·致命的敌人。以色列小得就像一粒尘土,几乎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并且周围都是真正的敌人,但这个国家却产生了一些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公司。没有比一个致命的环境更能激发人们创业热情的了。如果一个地区除了在地里插管道、往海里撒网、清理海滩或管理一个天然海港就无事可干,那么成为下一个硅谷的可能微乎其微。

你要做的事情

·重点培养工程师。重中之重是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工程学校的工程学院去培养工程师,工程师创造想法,想法创造公司。讨论到此结束。

如果我必须指出硅谷存在的唯一的最大理由,那就是斯坦福大学工学院(商学院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工商管理硕士们很少坐在一起讨论怎样用伟大的产品改变世界,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得到跨国公司和咨询公司的面试机会)。

在技术层面上,这表明志向远大的地区应该对最好的工学院发起进攻。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副教授们都做了些什么,但不管那是什么,出双倍的价钱把他们挖过来。学聪明点:如果你冬天在麻省理工学院面试招聘最好的员工到你美丽(但不绚丽)的地区,难度能有多大?相对于常常作为优惠方案的各种孵化器,税收优惠以及风险资本基金成立计划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销。

·鼓励移民。我是个第三代的日裔美国人,我的祖上刚过来时靠开出租车和给白人家庭做清洁过活。如果让我在两个人中选择投资对象:一个来自越南的移民家庭、父母经营一家7-Eleven快餐店;另一个是五月花号乘客的后代、名字后面有“IV”,你会根据我的偏好猜中一半。你需要吸引全世界的聪明、饥渴、具有强烈进取心的、干劲十足的人,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就需要有好学校。将这几个隐喻放在一起,如果你想盖住屁股,你就必须打开和服,因为搞信托基金的人不是杰出的创业者人选。

·把最优秀最聪明的人送到硅谷。我已经听到这样的抱怨了:“这会导致人才外流,而这正是我们力图防止的。”这种态度没抓住创业精神的实质:不是为了防止坏事情发生,而是为了培育新事物。如果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当年在他父亲的夏威夷律师事务所里做一名律师,而不是跑到大陆创建AOL,对夏威夷来说岂不是更好?所以我实在不敢苟同这种抱怨。

目标是让人们染上这种所谓的创业精神病,并让他们知道生活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不是车库里的两个男孩/女孩就能改变世界,赚很多钱也不是仅仅几百万美金就够了。当然,有些人再也不会回来--比如说我自己。但是那些真正回来的人带回了关于生活和事业的更广阔的视野,没准儿他们会建起另一个硅谷,因为他们曾经看到过有人这样做了。

·为你的英雄喝彩。每个地区都需要有自己的英雄。这些人非常能起到榜样作用:他们中包括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泰德·特纳、史蒂夫·凯斯、安妮塔·罗迪克以及奥普拉·温弗瑞。孩子们需要英雄,这样他们就能说:“等我长大后,我会成为下一个史蒂夫·乔布斯。”在很多地方,一个成功人士因为受到嫉妒而遭受贬低。确实,硅谷??也存在嫉妒,但是我们处理嫉妒的方式是想方设法胜过嫉妒对象,而不是贬低他。

·原谅自己的失败。世界上最好的失败之地就是硅谷。事实上,这里的某些人做出了一番失败的事业。有些是文化上的--在欧洲或亚洲的失败会让一个家族一连几代都笼罩着阴云,但在硅谷不是这样。在这里,只要你最后成功了,失败多少次(在合理范围内)都没关系。所以很多经受过失败的创业者继续拼搏后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我们知道失败预示着未来的成功。

·符合逻辑。尽可能简化创建硅谷所面临的挑战。因此,一个地区应该利用它的自然优势--比如夏威夷的水产业、以色列的安全技术、美国中西部的可替代燃料以及阳光地带的太阳能。为什么最好的羊毛衫来自挪威,而最好的花衬衫产自夏威夷,原因都在于此,而不是因为人们在反市场潮流。

·不要太快就宣告胜利。很多地区都在宣布胜利,因为微软公司、Sun或者谷歌在那里开办了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不会有什么坏处,但是不要愚弄自己,认为存在一个分公司就意味着你这个地区成了一个技术中心。当一个地区的公司在别处开分公司时,这个地区才成为真正的技术中心,而不是出于税收优惠和恳求使一个公司在这里开了一家分公司。

·要耐心。这些建议都不是短期的。我估计创造一个硅谷的雏形至少需要20年时间,这自然比大部分政治家的任期都长--因此要面临的挑战是为了长远利益做正确的事情。

你不应该做的事情

短期的建议是政府除了多给工学院拨款外,不应该做太多事情。遗憾的是,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显得不够,所以他们禁不住去落实其他想法。

·不必只关注“创造就业机会”。当一个地区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第二个任务时,情况就变得不对劲了。这样一个目标歪曲了一个新公司的目的,因为一个新公司最基本的或许也是唯一的目标就是干出一番事业。如果它还要为了实现创造工作机会的目标而不得不创造工作机会,那你就分散了它的计划和精力。应该这么想:“如果这个公司成功了,它就会生存下来且发展壮大。如果它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那就能创造就业机会。”所以让新公司专心致志地干自己的事业,工作机会自然会出现--或者自然没有。

·不要通过特别免税方案。有这样一种假定,对投资新公司给予税收优惠会刺激人们的创业热情,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主要是单纯的投资者和被别人撺掇的人做出的草率决定。实际上,一个饱经世故的投资人不言而喻(可能也是下意识的)的目标是创造,而非逃避纳税义务。非得交1亿美元的个人所得税才最让我高兴呢,我愿意把那个所得税申报单亲手交给白宫。

·不要成立一个创业基金。这里的想法是政府设立创业基金会启动创业热情,因为有资金来源。不过,如果风险投资人有一点靠得住,那就是贪心。如果你让他们看到了好工程师、好主意、好公司,那他们就会立刻乘坐(私人)飞机、游艇、狗拉雪橇以及骆驼过来。这样一个地区不需要创建一个基金。(这一条有一个明显的例外:以色列政府创立了一个种子基金,启动了它的风险投资业)。不过,我的诠释是这个基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那里已经有创业者了,基金是不会让创业者突然从沙漠里冒出来)。

你还需要做一件事情:制定更高的目标,而不是仅仅尝试复制硅谷。你应该战胜硅谷,当硅谷必须去模仿你时,那才叫真正的创业。

撒路斯提乌斯(Sallust)是古罗马的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等。--译者注

泰德?特纳(Ted Turner),美国传媒巨头、慈善家。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的创办者,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送新闻的频道,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电视频道。--译者注

安妮塔?罗迪克(Anita Roddick,1942~2007),英国实业家、人权活动家和环境保护者,以创办化妆品和美容产品公司The Body Shop著称。--译者注

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她主持的脱口秀节目创美国史上同类节目最高收视率。--译者注

第31、最纯粹的工程师:沃兹

不要相信一台你不能扔出窗外的电脑。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写写关于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的事迹,算是给这一部分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职责范围不能与沃兹合作,所以我喜欢读吉娜·史密斯(Gina Smith)的书:《我是沃兹》(iWoz: Computer Geek to Cult Icon--How IInvented the Personal Computer, Co-founded Apple, and Have Fun Doing It)。事实上,我得给她宣传宣传:

每个工程师--当然还有每个工科学生--都应该读这本书。它描写了创新发明的激情、改造世界的过程,以及纯粹的创业精神。《我是沃兹》是个人电脑时代的《新机器的灵魂》(The Soul of A NewMachine)。简单地说,这本书是工程师的宣言。我希望那些所谓的创新专家和工商管理硕士们在读这本书时能有让人几乎窒息的感觉。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不是那种由专家或顾问(也就是会说不会做的人)写的理论大部头。相反,这本书将带你进入在我们时代的伟大变革之一中真正做出贡献之人的内心世界。读完这本书,我甚至更加为曾经在苹果公司供职而感到骄傲。而且,我敢发誓沃兹在这本书里一次都没用到过“战略的”这个词,有多少商业书能做到这一点?为了供你消遣,下面是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最重要的10件事情。

1.6年级时,沃兹用一个学校业余无线电俱乐部颁发的证书骗了州长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证书是在典礼开幕前用蜡笔写的,而沃兹是俱乐部的唯一成员。

2.苹果公司上市一天内制造了当时有史以来最多的百万富翁。

3.沃兹和乔布斯曾在圣何塞(San Jose)的购物中心工作,职责是扮演《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的人物(史蒂夫·乔布斯做这项工作令我大感震惊)。

4.沃兹读完大一后没有回到科罗拉多大学,因为他欠了高额的电脑上机费。

5.沃兹试图通过假冒亨利·基辛格博士给罗马教皇打电话,他几乎打进去了。但是罗马教廷打电话给真正的基辛格博士以确认这个电话的真伪。

6.在塞涅维尔(Sunnyvale),一个持枪歹徒从沃兹和乔布斯那里偷走了一个蓝箱子。

7.艾伦·鲍姆(Allen Baum)为了缓和沃兹离开惠普公司、创办苹果公司的急切心理,就对他说:“你能成为一名工程师,接着成为一名经理,然后变得有钱。或者你可以成为一名工程师,然后一直做一名工程师,最后也会变得有钱。”

8.他两次搬上美国音乐节的节目中,每个大约都亏了1200万美元。

9.沃兹为小学生上了10年的电脑技术课。

10.书的结尾是沃兹对成为一名杰出工程师的思考:

不要动摇。

在灰色的日子里也要看到希望。

单独工作。

相信自己的直觉。

上次有人告诉你这么做是什么时候?

这是第一次一个“专家”告诉你,要先做市场调研,接着等焦点小组讨论后实施你的设计想法,以及建立海外公司。只要牢牢记住沃兹说的话,你就不会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