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爱情是门必修课,你要不学就输了
9553500000013

第13章 (2)

但如果你既想嫁个如意郎君又怕空等一生,一旦遇见可意的人又懊悔当初太心急嫁了别人,跟一个本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又无法改变自己去适应他,那么,为了成全你的幸福爱情,请不要走傻傻痴等的路线,也不要走冒冒失失就“下嫁”的路线,更不要走一厢情愿“打造”出理想爱人的路线。因为,这些路线通向幸福生活的可能性都很小,除非你有足够的决心、耐心和忍耐力,否则,这三条道路都是走不通的。跟这三条道路相比,很多聪明女人、幸福女人,却正在走着“第四条道路”,一条可能性更大的更容易通向幸福彼岸的道路。

课堂笔记——何谓“第四条道路”

“第四条道路”,是一条中庸、平和又能通向长足幸福的道路。走上“第四条道路”的女人,并不执着于完美的空想,也不会毫不负责地放弃自己的幸福;她相信完美爱情的存在,因此,年轻时也会抱着浪漫幻想等候梦中情人;同时,她又深知自己未必就是最幸运的那个,在久等无果后,她不会痴迷于心中的幻想,而能很快收回等待的心,积极调整心态,现实地寻觅那个最接近理想的他,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的可能到来的幸福。

那么,新的幸福,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呢?

它是一种真实的幸福,真实得可以触摸;它是一种久远的幸福,选择它的人不会后悔失望;它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幸福,爱情之树可以常青。

说它真实,是因为它实实在在,可触、可感、可见。与那永远存在于头脑中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实现的理想或幻想不同,走“第四条道路”遇见的幸福里,爱人是真实的,他可以依靠、可以撒娇;爱情是真实的,两个人可以一起欢笑、悲伤、畅想……年老时回首往事,这平淡而不经意间发生的一切,却是你过去生活的全部,留下了无数令人感动的难忘的点点滴滴。

如果没有这真实发生的一切,爱情也许除了幻想还是幻想,幻想再好也是空的,一个人永远无法从空想中获得幸福的爱情。

说它久远,是因为走“第四条道路”的女人,对爱人和爱情的选择是理性的,它建立在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学理论——“次优选择”之上(“最优”的理想状态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达到,因此,选择仅次于“最优”的“次优”,是现实中人们所能真正达到的最完美的结果),而非一时头脑发热或烦不可耐时做出的不负责任的妄举。

随便对待爱情,选择恋人,早晚会失望,就算你一开始下定了绝不后悔的心,可当你举目所及的男子一个个都比现在的他更适合你时,心中难道不会有一丝后悔与失意吗?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爱情可以长久,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合了又分?难道不正是一朝“看走眼”,选了个完全不对的人吗?

然而,“次优选择”却可以成功规避短命爱情的出现。应用于爱情中的“次优理论”,讲究的是在等待“最优”未果时适当调整心态,把完美的爱情理想砍掉一个小角,降低高度去接受“次优”。只要改变心态,不再执着于追求一些无关紧要的品质,不再追求那个存在于幻想中而实际上也许并无多大意义的完美,要找到真心爱人其实并不太难。

对这一点,我本人有深刻的体会。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时,也曾幻想过理想的爱情,那就是与一个完美无瑕的完全符合我心意的爱人浪漫邂逅,然后开始我们美丽而富有诗意的一生。可经过几年观察和等待,理想的爱情和合意的爱人却迟迟未出现。

不久,我因一次文学活动与我先生相识,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理想,我们十分谈得来,很快就成了知心朋友。有一天,他送给我一朵玫瑰,请求我当他女朋友。我一口拒绝了,而拒绝的理由竟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身高不够理想。尽管这样的理由如今想来很可笑,可当时我却一本正经地觉得这个问题十分严重,尽管我明知知己难得,可心里那个坎儿怎么也过不去。

当然,解铃还需系铃人,最终还是我先生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记得他遭受拒绝后并没有激动,但微微有些难过(我看见他的眼圈有些泛红),他转过身去,背对着我默默地站了良久,然后突然转过身,紧紧抓住我的手,深情地对我说:“我相信我们是相爱的。不仅我爱你,你也爱我。身高和长相,不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它们是父母的馈赠,我绝不会因此埋怨他们或自怨自艾,而是感激他们给了我健康的生命。每个人都会变老,也许还会变丑,这些在我看来并不重要。它们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内心的幸福。所以,也请你不要在乎这些表面的东西。”

短短几句话,一下子把我说哭了。我感到羞愧万分,同时也十分懊悔,又充满感激。我是这么肤浅、虚荣,他却能如此大度地包容我,丝毫没有责备我;而我竟因为身高、长相、家庭、出生等某些他自己完全不能决定的东西来求全责备,实在让我脸红。

好在先生的几句话纠正了我幼稚、可笑的想法,才不至于让我痛失一段良缘。要是当时失去了他,我敢肯定我就不会拥有如今的幸福了。因为多年来的幸福生活已经向我证明,他,其实就是上天派来陪伴我的那个最理想的爱人。

所以,聪明地选择“次优”,你其实是拥有了现实中的“最优”的爱情。当你坐拥幸福的爱情时,你会明白,降低标准,选择“次优”,爱情可以因为幸福而渐趋完美,但如果执意于追求完美的理想,却很可能落得一场空,与幸福的爱情失之交臂。

说它值得信赖,是因为爱情一旦生长在扎实、理性的土壤中,它就会枝繁叶茂、万古长青。在选择爱人时,如果懂得运用“次优选择”,先最优,再次优,实在等不来次优再选次次优,逐层递退,才能尽可能地选出最接近理想的爱人,不至于一下子把标准降得太低,最后饱受委屈而后悔。

跟合意的恋人在一起,两个人才能如鱼得水,在相互影响中走向融合,缔结完美的爱情。而不建立在“次优选择”上的爱情树,则因为没有赖以持续生长的土壤,你想要把它拉直、拉正一些,它却一下子倒了。就像故事中的小艾,她和Z的交往没有相互认同的感情基础,恋爱怎么可能长久呢?一个人想要适应一个跟自己完全不同且自己不喜欢的人,难道不像强行把荷花移植旱地一样困难吗?

课后练习——如何进行次优选择

走“第四条道路”的人,几乎都会面临如何进行“次优选择”这个问题。其实,第一章麦田陷阱中提到的“折指法”,基本适用于“次优选择”。先用“折指法”在纸上列举出你最看重的理想爱人必须具备的好品质以及最不能忍受的坏品质,然后对照“折指法评估对照表”,对那个备选的他究竟该取该舍,便可一目了然了。

然而,用“折指法评估对照表”来衡量一个人时,别忘了几条重要原则:充分了解、可能性潜质、好感。

不遵循这几条基本原则,只简单拿着评估对照表来衡量一个潜在恋人的好坏,好比拿着一支很精确的体温计,却用不正确的方法来测量体温。使用方法不对,体温计刻度再精准,感应再灵敏,结果也免不了会产生谬误与偏差。用“折指法评估对照表”来进行“次优选择”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忽视“充分了解、可能性潜质、好感”这三条基本原则,则很容易走偏,不经意间忽视或过于看重某些可能性,从而又陷入“可能性陷阱”。

原则一:充分了解

了解,是两个人交往的基础。没有了解,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两个陌生人之间不会存在什么感情,更何况爱情。也许你会问,那一见钟情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一见钟情又岂是天意、巧合?它也是男人和女人通过一个眼神、一次交谈,在快速地捕捉彼此的心理和想法之后形成的某种默契与情谊,有了那种默契,爱情才会在彼此心间滋生。

与一见钟情相对,大多数人的爱情都属于日久生情型,因为了解,所以相知,因为相知,所以相爱。尽管在此过程中,有人张扬,有人内敛,有人热情,有人羞涩,有人爽直,有人含蓄,但随着交往,一个人的优点与缺点,总会慢慢显露(暴露)出来。

在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一个人最显著的优点与缺点之后,才能依据“折指法”进行分析、评估。如果你了解的信息尚且不准确,得出的结论又怎么会准确呢?

原则二:可能性潜质

当人们需要对一个人做出评判时,经常习惯于相信他外在的已经显露出来的品质,而极容易忽略他内在的潜能或某些尚未显露出来的品质。事实上,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尤其是尚未显露出来的某些潜在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当你拒绝一个人时,你拒绝的不仅是现在的他,而是他与你之间发生爱情,一起生活的整个可能的未来;同样,当你选择一个人,你选择的也不仅仅是现在的他,而是你与他未来需要一起度过的整个生活。

要想获得长远的幸福,只看现在,只看表面,而不看一个人身上具备的可能性潜质,是草率的,鲁莽的,短见的。

一个人,也许现在还不是你的理想爱人,可如果他身上存在这方面的潜质,而且可能性极大,为什么不考虑跟他在一起呢?只要有潜质,就是可以被“改造”的,相爱的两个人,总是在相互磨合中“改造”彼此,最后走向融合的。

而如果一个人身上完全不具备那种你希望出现的潜质,不管他答应得有多好,你对他有多努力、多耐心,你的“改造”计划终究是要落空的。“朽木不可雕”,古人已经给了我们很明了的答案。与其白白在一个不对的人身上浪费时间,还不如不要对他报以幻想,早一点儿投入对新希望的寻找中。

同样,一个人也许现在看来还算不错,可如果他身上有某种潜在的让你无法忍受的品质,那么,就算你们暂时走到了一起,将来那种潜在的品质暴露出来时,你们的爱情也差不多要走向终结了。

因此,当你拿“折指法评估对照表”来衡量他以及你们的爱情可能性时,切记将他身上的各种可能性潜质考虑在内,这样,明天的你,才不会为今天做出的选择感到后悔。

原则三:好感

对于爱情,分析了那么多,却始终没有提到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最起码的好感。人是理性的,但同时也是感性的。两个人相遇时,如果气场相合,就会彼此喜欢,产生很深的感情;如果气场相冲,就算从无过节,也会看对方不顺眼,不管他在别人眼中是多么优秀、帅气、可爱,你都不会看上他——这就是爱情,有时候毫无道理、莫名其妙,几乎没有什么理智可言。

因此,选择恋人时,感觉很重要。有了好感,生活就像被笼罩在甜美的香雾中,总是那么惬意、芬芳。在你眼里,他总是那么亲切、那么好,你总想不断地亲近他,想听见他的声音,看见他的样子,想天天跟他在一起。跟他在一起,哪怕他是人群中最平凡的一个,你也会感到满心欢喜。若没有这样一种彼此吸引的好感,两个人之间怎么可能发生爱情呢?

没有好感的恋爱,好比没有水的河床,没有雾的山林,没有雨的江南,即便能够靠理性维持,也缺乏灵气,不是滋润的爱情。一个无法让你产生好感的男人,哪怕他在“折指法评估对照表”上得了高分,也未必能带给你幸福,因为感觉这种东西,很难通过理性分析来加深或改变。

因此,使用“折指法评估对照表”进行次优选择时,别忘了一个大前提:最起码的好感。即便你无缘遇上那个让你一见钟情的意中人,至少你选择的恋人,不要是一个让你看不顺眼或一见到他的样子、一听到他的声音就会产生反感的人。

复杂的生活,复杂的爱情,每一次选择,都势必面临各种无法把握的可能性。各种可能性有大有小,错误预估可能性大小,很容易陷入“可能性陷阱”。要想跳出陷阱,寻找到可靠的爱情,就要学会适时调整心态,既不执着于空想、空等,也不草率行事,盲目“下嫁”,而应该走稳当的“第四条道路”,接受“次优”幸福,如此,你的爱情才会渐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