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我,在做财富管理的人的观念里,是不是只有富人需要理财,穷人就不需要理财了?我说当然不是,理财有两个方面:开源和节流。很多人理财只盯着开源,其实节流做得好也是能产生很大收效的。2009年美国很多大公司的赢利比2008年有较大恢复,主要原因就是成本的大幅削减,而不是收入大幅增加。公司和个人在这个问题上是一样的--要增加赢利,可以从增收和节支两方面下手。在增收困难的情况下,节支自然成为理财的第一要务。
买房不必一步到位
如果莎士比亚生活在当今中国,他一定会说:“买房还是不买房?这是个问题!”对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房产已经是家庭开支的最大部分。
很多人喜欢一步到位,考虑到将来孩子出生或与父母同住,觉得要么不买房,要买就买3室1厅以上的房子。如果暂时钱不够就拼命赚钱,等攒够了钱发现房价又涨得更高了。其实不妨买小点的房子,比如2室户甚至是1室户。如果年轻夫妇暂时不考虑要孩子,只要一间厨房一间卧室生活空间也足够了,等以后有条件了完全可以换套更好的房子。按上海2万/平方米的房价折算,如果房子小15平方米,房价可节约30万元,还不算省下的装修钱。只要家庭各方能接受,甚至完全可以先租房,不但省钱还给自己增加许多自由度。
在合适时机消费
很多东西在打折期价格会便宜20%~50%甚至更多,如果你可以忍受晚些时候拥有一样东西,在打折期买可以省一大笔钱。旅游也是笔大开销,度假高峰时无论旅馆和机票都会贵很多,如果选择淡季??游,就会既省钱又清静。这要求加强消费的计划性,有的商品只要提前订就可以省很多开销,我在英国留学时从伯明翰坐火车去伦敦,如果提前在网上订票只要9英镑,而如果临时买票就需要近60英镑。机票更是如此,提前订票的价格差异是巨大的。
用好工具
网购是很好的省钱工具,网上买书很多有8折以上的优惠,网上订酒店折扣也不少。其他工具如飞行里程累计卡等也不容小视,对经常出差的人来说,能得到不少免费的机票。租赁也是个日趋流行的习惯,大到汽车,小到婚纱,都可以租赁,省却大笔开销。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最大的不必要开支是冲动购物,买一堆不需要或永不使用的东西。这没什么妙招,唯一的办法是自我控制,比如少逛街【尤其是男人】。有阵子我太太为了控制自己不在淘宝网上买太多看似便宜但实际不需要的东西,甚至把电子银行口令卡放在我这里,让我控制她的购物欲。有的人不承认自己乱花钱,只是觉得自己有时候很难抵制诱惑,把一样东西买回来却发现用不上。其实不加思考地花钱,就是“乱花钱”。
选择适当的品牌
对追求品质的人来说,商品品牌是很重要的选购因素。根据我的观察,从实用性角度说,多数商品的次顶级品牌都是个不错选择。顶级品牌往往品质最好,但品牌溢价也最高。为追求最后1%的使用价值,可能会多付3%~50%的价格。而仅次于顶级品牌的,排名第二或第三的品牌,往往质量同样上乘,但价格会便宜很多。
养成计划消费的习惯
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不知道省钱的方法,而是没有习惯花时间去了解或作计划。我的很多朋友在婚礼或装修上都花过大笔冤枉钱。装修常常是逛到哪里,临时看到好看的就买下,回家后发现色调不统一,于是再重新买;或者婚礼没事先想好内容,被婚庆公司一番营销,结果附加了大堆服务,到仪式当天发现效果很是一般。其实对很多大笔支出,只要花上3~5个小时就可以作出周密的计划,省下一大笔开销。对大多数人来说,省下的钱远远比自己在3~5个小时中赚的收入多很多。
认同节约观念
很多人有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观念,觉得只要省钱就是不豪爽的表现,其实大错特错,有这种观念的人一定散财。最大的省钱方式就是自己在观念上认同节约,这样才会在合适的场合随时产生省钱的灵感。人生最好的赚钱时节是30~50岁,不是永远都有机会可以千金散去还复来。中国人有重面子的传统,但装饰面子是需要成本的。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节约习惯又开始重新回来了,人们不再觉得点一桌吃不完的菜有面子,打包也不是丢脸的事了。有一次和国内某著名民族资本家的后代一起吃饭,饭后他们把凡是盘中剩一半以上的菜全部打包带走,令人印象深刻。
不要说是我们中国,即使在西方,传统美国式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也已经不符合潮流了。所以拥有财富的秘诀是:即使有钱,也不乱花。
别忘了自己也会老
全世界都有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老年人比年轻人更节俭,对价格更敏感,更不敢消费,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收入和财产有限,只能节约些。全世界每代人都如此,所有的年轻人都不觉得老了以后自己的经济会成为问题,等真的老了就发现钱不够。
中国也一样,在很多中青年的潜意识中,养老并不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可以“明天再说”。这可能和目前已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有关,他们以前的工作都由国家提供,现在养老也由国家负担。所以这也导致现在年轻人的理财目的中,养老始终不如创富重要。其实人一到50岁后职业抗风险能力会迅速下降,一旦遇到经济衰退,50岁以上的人找到好工作的概率会远远小于30多岁的人。现在不为老年提前准备,届时一定会有麻烦。
政府为个人准备的退休金不足是世界性的难题,想过上富足的晚年生活,任何人都不要幻想仅通过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就能实现,只能靠自己。
即使美国也遇到社会福利不足的问题,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人,如今即将面临退休。美国人储蓄率低,50岁以上的美国人,银行账户平均只有4万多美元,这么低的现金储备如果想应付养老,应该会是个头疼的问题。
而邻国日本目前65岁以上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约20%,相当于每五人中就有一位老人。这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中,有很多仍然在工作。我父亲去日本旅游,发现很多出租车司机的年纪比他还大。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的低出生率加速社会老龄化,日本人若不延迟退休,光靠政府退休金是难以为继的。
为过上富足的老年生活,主要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延长退休年龄,比如干到65岁,这是多数现代人最不喜欢的事,甚至许多人恨不得45岁就退休。另一个就是养老投资。
关于养老投资计划,全球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401【k】计划。即企业为员工设立401【k】账户,由员工将每月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该账户,企业也按一定比例向该账户存入资金,将这笔资金投入各种投资基金,员工也可自行选择投资品种,并在退休时选择不同方式领取。我在美国工作的朋友,到新公司报到时多会得到一张表格,上面有各种不同基金的名称,然后自己打钩确认需要的品种,届时401【k】计划的资金就会投入相应品种。所以尽管美国人储蓄率低,但依靠长期投入的401【k】计划和20年大牛市的配合,多数美国老人的生活还不错。
中国人没有401【k】计划,但也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就是基金定投,以养老为目的的基金定投需要注意几个要点:
【1】养老准备要开始得早,至少先于退休年龄10~20年。
【2】主要以股票类基金为主,经济的长期发展将熨平短期波动。
【3】不要在市场下跌时停止投资,甚至离开市场,历史证明这往往是摊低成本的好机会。
【4】越临近退休年龄,越需要逐步退出市场,因为最后几年市场的波动会显著影响总体受益,此时需要考虑落袋为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自己不想和邻居老伯一样过清苦的生活,就一定要提前为自己的老年做好准备。
本课小结
中国的每次制度性改革都是创造财富的好机会,要牢牢把握。
我们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年代,需要珍惜机会。
投资理财需要对国家政策有高度的敏感和尊重,尤其在政府进行风险提示的时候。
中国经济30年的巨变,要求高度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只有理念和信息都跟上潮流才能不断赚钱。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是否有全球眼光将越来越影响我们财富的多寡。
人脉是赚钱最重要的资源,诚信和结交益友是关键。
永远不要忘记通胀,尤其作为中产阶级。
节省开销往往是被人忽略但很有效的创富手段。即使有钱也不能乱花。
别忘了自己也会老,要为养老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