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场上,交际应酬是一门学问。如何在生意场上运用口才交朋友,如何把握好在生意场上适度的感情投资,如何与人顺利地谈成生意、缔结合约都要讲究说话艺术。而你处理人际关系、编织人脉网的能力与口才,直接决定你的人生品质和事业高度。
先有关系,后有销售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在“情理法”上是“情”字当先。但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很深的农耕文化的烙印,这和现代商业文化有很多地方不相容。传统的商业概念是先有生意后有关系,买卖双方发现有交易的机会时,才会建立合作的关系,当交易完成后,双方的关系亦随之结束;如果没有生意,买卖双方自然不存在关系。如今著名市场学学者韦伯斯特却认为,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关系营销”的年代,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交易行为,所有的交易都应先有关系,后有生意,他们之间的存在是因果关系,欲要生意成功,卖方要从第一次接触客户起,便着眼于日后与客户建立及保挣匣久而深厚的友谊。很多人总以为做业务很容易,其实只有行内人才清楚,真正想做好一个合格销售员很难。市场环境纷繁复杂,每个客户的性格、爱好不尽相同,销售员说话方式都要根据地点、时间、情景、语言组织、形态等要符合谈话的环境。不仅如此,还要懂天文地理、晓政治体育、会八卦段子,几乎十八般武艺都要会一点,面对不同客户就可以使出不同招数。如果销售员的招数很对客户胃口,尽管与客户没有“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的江湖经历,但客户也会把销售员当作志同道合的朋友,起码会帮销售员一把。业务员小陈有一次帮助湖南一家调味品企业去江西景德镇招商,在去之前,就有同行介绍一个姓李的客户情况,喜好唱歌喝酒娱乐活动。小陈到了景德镇之后,直接去找这个姓李的客户,恰好这位李老板正在自己的酒店,与另外一个想进他的酒店做酒水生意的老板在谈生意,谈完生意后,那位做酒水的客户请李老板去唱歌,李老板在了解小陈的来意后,并没有拒绝,而是也把小陈一起叫过去。尽管小陈歌技不能登大雅之堂,但还是在李老板面前尽力卖弄了几首歌曲。唱完歌后,又值晚饭时刻,大家又到一家大酒店喝酒吃饭,尽管有女士在场,大家还是一起开心讲起笑话段子,尽兴拼起酒来,那一个晚上他们不知喝了多少瓶啤酒,到小陈几乎不能再喝的时候,已经有二位朋友喝醉倒地了,饭局一直到深夜十二点多钟,小陈才去旅馆开房休息。第二天上午,小陈又去李老板那儿,碰到他与其他客户下棋,小陈棋艺也是入门功夫,那位李老板后来有生意要忙,叫他陪客户下棋。整整二天,他们之间并没有谈生意合作的事。到了第三天,那位老板打来电话要小陈去他办公室,由于有前期的感情铺垫,生意自然也就谈成了,尽管李老板打出的货款并不多,但也算在景德镇地方开发了一个新客户。此种无声胜有声的方法是在客户知道销售员来意,而在没有明显拒绝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客户之所以当时没有与销售员谈合作,是因为客户需要试探销售员合作的诚意和能力,建立一种关系。现代营销的成功案例验证了这一点,一个优秀的营销人员在业务洽谈中,重点并不一定是推销产品,而是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以作为日后合作的基础,当顾客感受到彼此已超越一般生意伙伴关系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恒久的信任;有了这种信任基础,再通过各项相关的“关系营销”活动,保持并加深双方的友谊,才能巩固双方的和谐关系。之后,生意便会顺理成章地接踵而来。有一位业务经理遇到一位很古板,不苟言笑,也不喜欢吃喝,很难搞定的大客户,常规的手段都无法使他感兴趣。有一次,在业务经理的反复引导下,客户终于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谈到儿子最近在让他给买新款手机。开始,业务经理的助理小吴以为客户是暗示要一部手机,但是细心的业务经理发现这个客户语气中带有一丝无奈,似乎另有隐隋。深入询问后得知,他的儿子15岁,马上要考高中了,可是总是不爱学习,但是头脑聪明,在班里排名一直是中游。
这位经理突然想到一个朋友是搞心理教育的,于是想通过她开发的一套趣味教学课程与心里辅导,帮助不爱学习的客户的儿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并领悟方法。这位业务经理支付给那个朋友20课时的辅导费,又找到那个客户,提出免费为他的儿子进行辅导。一个半月后,这个客户兴奋的给经理来电话,说他儿子测验成绩提高了6名,同时邀请位业务经理和那位心理教师去吃饭,从此,他们三个经常聚会,都成了好朋友,业务自然不是问题。在现实社会里,“人情”与“生意”是不容易分开的。中国人的行事准则,其轨道一定是隋、理、法三者顺序不易更动,如果把它颠倒过来,事情就很难办,即使办通了,也会在无形中得罪人。
做生意也是如此。在生意场合中,双方议价僵持不下,如果有一方搬出“面子”(情面)问题,而你居然还不肯给“面子”时,恐怕买卖就很难做下去了。例如:“老板,东西我很满意,价钱也差不多了,你就给我个‘面子’少赚一点,把这笔买卖做成算了!”“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价钱和‘面子’是两回事。对不起,少一毛不卖!”这种回答,保证对方心里会不痛快!心里想:“干嘛!才这么一点钱,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又不是‘孤行独市’的,大爷不找你买总行吧!”中国人一旦搬出“面子”问题,“焦点”会立刻转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买卖不成,而且仁义不在。但若换个方式说,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既然您这么讲,我就没有什么话说了,钱赚不赚其次,但你这个朋友一定得交。一句话,照您的价钱给您!”给对方“面子”,他未必下次再找你做买卖,但至少他不会替你做“反宣传”,这就是收获。对中国人而言,一样买东西,我为什么找你不找他?除非你给我“面子”,而所谓“面子”,包含了折扣、优惠或特别的服务,要不然,我干嘛让你赚钱?话虽这么说,也并不表示国人对“人情”与“生意”一定会完全混淆不清,而是有程度上的差异。“合作是交情,成交是生意”,虽因“交情”而合作,生意则仍应保持有利润才行。
一般而言,西方的人际关系以个人为主。西方人认为,社会由个人构成,个人自由独立,但是必须加以适当的规范,也就足实施法治,才能够维持整体的秩序。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平等、独立这是西方的人际基础。中国的人际关系以伦理为主。中国人认为社会固然由个人所构成,但是个人却很难离开社会而生存,个人的自由实际上相当有限。人与人的互动,也不能完全由法律来控制。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衡情论理,以伦理来弥补法律的不足,才是我们的人际基础。人们常说,先做人再做生意,中国是人情社会,客户往往先与销售人员个人建立关系,再上升到与企业建立组织关系。销售人员的职责是首先赢得客户的认同,调整自己的处世风格以适应对方,与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才能更快促成交易,提升成交率。所以,中国式销售的核心就是人际关系,这是一种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很难完全套公式。总之,在销售中,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就是已经抓到了问题的核心。
怎样与陌生人一见如故
做销售要发展业务关系,就必须不断认识新客户,就需要经常与陌生人打交道。而在各种不同的交谈对象中,使人们最感困惑最感气闷最感局促的是对他一无所知的陌生人。一般人很难做到与陌生人一见如故,但如果你能,那么你的朋友将会遍布各地,生意则会顺畅无阻,如鱼得水。反之,如果缺乏与初交者打交道的勇气,不善于跟陌生人交谈,那么你就会在交际中处处碰背,做事也会时时不顺,如坐针毡,如登陡山。那么,怎样才能跟初交者一见如故呢?下面介绍的几种开场方法与技巧,能让你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
(1)主动、礼貌
要想与陌生人相识,热情的态度很重要,做出友好的表示,是打破“僵峙”局面的关键。克服自我意识,树立开放思想,淡化“我”字,主动交往。如果是你约见别人,在见面之前,先商量好时间的具体安排,这是人际关系上应有的礼貌。同时,也要铭记面谈的计划重点,这是成功的基本要素。只要应用得当,其收效会比心理战术更大。与对方第一次见面时,客套话后,应该问对方:“不知我能打扰您多长时间呢?”如果对方很忙,可先问他:“能不能给我15分钟的时间?”这样问,对方会感到自己受尊敬,谈话也就能融洽顺利地进行了。每个人都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忙、地位很重要,因此你必须表现出“占用你的宝贵时间”的态度,使对方感觉到“你很尊重我”而得到满足。只要对方满足,你的访问即使拖长一些,他也不会显示不满。
(2)妙用开场白
①攀亲认友。这虽然不太被推崇,但实用性却非常强。通常,只要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作一番认真调查,都能找到或明或隐、或近或远的亲友关系,如果见面时再拉上这层关系,就能一下缩短心理距离,使对方产生亲切感。三国时代的鲁肃就是一位攀亲认友的能手。他跟诸葛亮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你哥哥诸葛瑾的好朋友。”就凭这一句话就使交谈双方心心相印,为孙权跟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操打下了基础。有时,对异国初交者也可采用攀亲认友的方式。1984年5月,美国里根总统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内,里根总统面对一百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他的开场向就紧紧抓住彼此之间还算“亲近”的关系:“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照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话一出,全场鼓掌。短短的几句话,不仅推翻了国与国之间的隔阂,还增加了彼此间的友好,这段开场白可真妙啊!
②扬长避短。在同陌生者交谈时,要特别表现对他的职业、性格、爱好和兴趣。因为面子问题,人们都喜欢别人赞美自己的长处。那么,跟初交者交谈时,应投其所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赞扬对方的长处作为开场白,就能使对方高兴,对你产生好感,交谈的积极性也就得到极大激发。反之,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触及对方的短处,对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交谈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日本作家多湖辉所著的《语言心理占鼢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趣事:被誉为“销售权威”的霍依拉先生的交际诀窍是:初次交谈一定要扬人之长避人之短。有一回,为了替报社拉广告,他拜访梅伊百货公司总经理。寒喧之后,霍依拉突然发问:“您是在哪儿学会开飞机的?总经理能开飞机可真不简单啊。”话音刚落,总经理兴奋异常,谈兴勃发,广告之事当然不在话下,霍依拉还被总经理热情地邀请去乘他的自备飞机呢!
③察颜观色,发现相似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一退伍军人乘车同一陌生人相遇,位置正好在驾驶员后面。汽车上路后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还没有修好。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这位退伍军人感到陌生人的这绝活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于是试探道:“你在部队呆过吧?”“嗯,呆了六七年。”“噢,算来咱俩还应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而这就是在观察对方以后,发现都当过兵这个共同点,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
④以话试探,拉近距离。两陌生人默默相对,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发现对方特点,找到说话的机会,打开交际的局面。两个年青人从某县城上车,坐在一条长椅上。其中一人问对方“在什么地方下车?”“到终点,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么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亲戚家有事,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也是到南京来找亲戚的。”经过双方的“火力侦察”,双方对县城熟悉,对南京了解,都有亲戚的共同点就清楚了。两个人发现对方共同点后谈得很投机,下车后还互邀对方有空去做客。这种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实际上也是有其必然因素的:“火力侦察”,发现共同点,向深处掘进而产生的效应。天涯何处无朋友,交谈何必曾相识!好的开场白,三言两语便能惹人喜爱,与陌生人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