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9519100000036

第36章 算无遗策精通权变(1)

——曹魏谋士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他善于计谋,有张良、陈平之奇。青年时,以有孝名被察举为官,因病辞官归里,被氐人抓获,其诈称太尉段颍外甥,幸逃一死。后投董卓为平津都尉。董卓败亡,其部众惊恐,贾诩用计使李啤⒐汜率军进占长安,军势复振。后贾诩往投张绣,力劝张绣归附曹操,与曹操甚相得,封为冀州牧。其后,贾诩计定曹魏接班人曹丕,并在平定袁绍、蜀汉和东吴的统一战争中累建谋略之功。毛泽东将贾诩与周瑜、诸葛亮相提并论,称他们“非皆少年新进乎”?

【毛泽东评点贾诩】

看什么新进。起、剪、颇、牧其始皆新进也。周瑜、诸葛、郭嘉、贾诩,非皆少年新进乎?

——摘自毛泽东读姚鼐的《古文辞类纂》“论辨类”中《为君难论》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97页。

【贾诩小传】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于计谋,是三国时曹魏谋臣。

生长在东汉西北边地的贾诩,少年时期并没有显名,但当时汉阳郡的阎忠非常看重少年贾诩,称贾诩有“良、平之奇”,即赞扬他的才能可以跟西汉开国元勋张良和陈平相比拟。

年岁稍长,贾诩因在乡里有孝名而被察举为郎官,到中央供职。但不久贾诩便因病去官。回乡途中,他在赶兀ń裆挛髀は啬希┯龅脚崖业呢等耍同行的几十个人一起被抓。当时氐人抓住汉民后,通常是悉数处死,生长在西北边郡的贾诩深知这一情况,便思谋对策以图脱险。伺机逃跑,对生有疾病的贾诩是难以做到的,唯有智取。当时太尉段ǎ久为边将,威震西北,不仅能征惯战,而且对边地少数民族时常施以恩惠,边地少数民族对他既畏惧又爱戴。贾诩熟知这一内情,便对氐人说:“我是段公的外甥,你杀死我后,不要跟别人埋在一起,我家一定会出重金赎回我的尸骨。”氐人听后,大为惧怕,不仅没有杀害贾诩,反而与他结盟立誓并护送他通过氐人部落,而同行被抓的其他人则都遭杀害。其实贾诩根本不是段ǖ耐馍,连什么亲戚关系都扯不上,只是权宜之计,借以威吓氐人以脱险。诸如此类的临危应变,是贾诩经常使用的小计谋。

公元189年,董卓率兵进入洛阳,京城大乱。公元190年,董卓立汉献帝刘协,改年号为初平元年。此时董卓官为太尉,并又迁任相国,封ズ睿权倾朝野。当时贾诩以太尉掾(即太尉属吏)的身分任平津都尉,不久以才能出众升任讨虏校尉。贾诩跟随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驻屯在陕(今河南陕西县)一带。

董卓暴虐,很快败亡,其婿牛辅在陕,恐惧逃亡,被随从斩杀。驻屯在陕的兵众惊惶恐惧,校尉李啤⒐汜、张济等人想要解散部队,各自秘密逃回故乡。贾诩害怕一旦各自逃亡,被其他部队劫杀,便对李啤⒐汜、张济等人说:“现在长安城中议论纷纷,说要把凉州人都杀光,各位都是凉州人氏,若各自单独出逃,只要一个小小的亭长便能抓住你们。不如率领大家西攻长安,沿途招纳散兵,替董卓报仇,若侥幸取得成功,就可以替国家征讨天下叛乱,如果失败,到时再图逃亡也不迟。”由于驻屯在陕的将士以凉州人为主,都害怕遭到追杀,便听从贾诩的计策,推李莆头领,进攻长安。

李频妊赝菊倌啥卓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一起围攻长安,很快打败吕布,入据长安,左右朝政。

贾诩做了左冯翊这一京畿地方要官,李频热司醯萌赖贾诩之策,便想以功封其为侯。贾诩推辞不受,说:“这只不过是救命之计,谈不上什么功劳。”李频扔忠让他当尚书仆射,贾诩更不敢当,说:“尚书仆射,乃是百官师长,天下所望,我名节卑微,不足以使他人佩服,即使我再贪昧于荣华富贵,也不敢担任此职。”李频热宋弈危让他做了一个尚书,负责选拔官吏。

贾诩在负责官吏的选拔期间,大多选举那些原来就有名望的人为官,受到当时人的赞许。也可以说这是为自己帮助李频裙ゴ虺ぐ泊来的血腥残杀的一点小小弥补。

当时,李啤⒐汜、樊稠相互争斗,贾诩经常为双方调解,缓和矛盾。李频热硕记捉贾诩,同时又忌惮他三分。刚好此时贾诩母亲去世,贾诩便按照当时惯例辞官守孝,官拜光禄大夫。

不久,李朴牍汜在长安城中展开争夺战,李瓢严椎劢偃胱约旱木营,并召请贾诩为宣义将军。司徒赵温、太常王伟、卫尉周忠、司隶荣邵等人密谋出反李频龋率兵保护汉献帝东奔洛阳。李频嚷时追赶,打败赵温、王伟等人,准备把他们都杀了,贾诩劝阻李疲才使这些人幸免于难。在贾诩的努力下,天子东还洛阳皇宫。贾诩因顾虑李频热耍乘机归还官印,离开是非之地——长安。

当时将军武威郡人段煨驻守华阴(今陕西华阴西),劝农耕,不掳略,并且在天子东还时迎来送往,供给物资十分周全。贾诩觉得可以投奔段煨以求庇护。贾诩便以拜访同乡为名离开李魄巴华阴依托段煨。此时贾诩的名望已经很高,投奔段煨后,受到段煨兵将的推崇。这使段煨十分不安,担心贾诩取而代之,但表面上不露声色,对贾诩仍然是恭敬地以礼相待,照顾得十分周到。贾诩历经世故,如何不知段煨的心机。段煨愈是礼数恭敬,贾诩心中愈是惴惴不安。

这时,当年同在东汉朝廷为官的武威人张绣,屯兵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贾诩暗中与张绣来往,张绣深知贾诩善谋略,便派人邀他前往宛。贾诩正准备投靠张绣,有人便对贾诩说:“段煨待你不薄,你怎么就离开他呢?”贾诩说:“段煨此人生性多疑,并有猜忌我的心意,虽然对我礼节周备,不可凭藉,时间长了我可能会遭遇不测。我如果离开这里,他必定高兴,又希望借我与其他人交接作为外援倚靠,必然会好生照料我的家人。而张绣那边因缺少谋事之士,也希望我前往。这样家小与我自己都可保全。”贾诩很快便投奔了张绣。张绣对他十分敬重,以晚辈的身分与贾诩交往。段煨也厚待贾诩的家人,期望与张绣互为表里。贾诩此行,可谓名利双得。

在荆州,当时除张绣外,还有另一重要势力是刘表,贾诩便劝张绣与刘表连和,建立同盟。张绣深觉自己实力有限,难以抗拒曹操进攻,便听从贾诩之计,并派他前往结盟。双方从各自利益出发,很快便达成了共识,结为盟友。

曹操闻知张绣与刘表联合,深怕二者日益强盛,危及自己,便接二连三地攻打张绣。在交战中,一次曹操忽然引军撤退,张绣认为有机可乘,亲自率兵追击。贾诩认为不可追击,若追击必遭大败。张绣不以为然,进兵追杀,遭到曹军阻击,大败而还。此时贾诩却让张绣全力出击。张绣心有余悸,问其原委,贾诩只是指出曹军形势有变,赶紧追击,定能取胜。张绣听从贾诩之言,带领部下鼓足勇气,返军作战。果然,大胜曹军。张绣对贾诩十分佩服,详问前后因果。贾诩说:“道理很简单,张将军你虽然善于用兵,但比不上曹操。曹军刚刚撤退时,曹操必定亲自断后,你率领的兵士虽然精锐,但由于指挥不如曹操,况且曹军也善于作战,所以必定大败。曹操在打败你后,没有尽力追杀,乘胜追击,这必定是其内部有变故,急于退兵,既然已打败你,一定会轻装兼程而回,即使留下其他将领断后,由于留下的将军作战能力比不上你,所以我们即使用散兵败卒也能取得胜利。”从此,张绣更为佩服贾诩,对他言听计从。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展开决战。袁绍为取得胜利,派人联络反曹势力,由于张绣据有南阳,与曹操数次接战,袁绍便派人招纳张绣,并写信给贾诩,要他劝解张绣支援自己。在接到袁绍的意旨后,张绣想就此投靠袁绍,可以有一个靠山。贾诩却不同意依靠袁绍,为断绝张绣投归袁绍的念头,在张绣接见袁绍的使者时,贾诩故意对袁绍的使者说:“你回去替我们责问袁本初(即袁绍),连兄弟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得下天下的英雄呢?”张绣十分惊慌,急忙制止他,私下对他说:“像你这样,我们投奔谁呢?”贾诩乘机向张绣建议投奔曹操。

这一建议使张绣十分疑虑,因为当时的形势是袁强曹弱,并且张绣数次与曹操冲突,贾诩却不如此认为,他纵观天下大势,向张绣指出可以投靠曹操的理由。首先,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其次,袁绍兵马强盛,投奔他不会得到重用,而曹操相对兵众较弱,如得到张绣的部队,增强了实力,又减少了对手,曹操一定十分看重。第三,曹操有霸王之志,为争取各方力量,必定会尽释私怨昭示自己的宽阔心胸于天下。依据以上判断,贾诩力劝张绣投奔曹操。张绣深觉贾诩分析有理,终于听从他,归顺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