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杨诗杨词
9516000000203

第203章 第九:兵家(6)

第九:兵家(6)

决战之先,立足之地。无法立足,如何杀敌。兵家不战,智者不出[56]。战人之初,先战其怯。杀一儆百[57],势在必行。坚持不懈,铁树开花。无理取闹,先取战机。窃人钓岛[58],巧用其计。败人之兵,挫人之气[59]。气若不及,无胜可言。战人之兵,窃生断后。无生无后,何来胜算。

千兵之向,先守待攻。择上为守,择利为攻。越南入侵[60],自不量力。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以攻为守,以守为攻。上辅论战,实是经典[61]。兵者之最,以长克短。美伊之战[62],以一敌十。谋定成败,计定输赢。百谋为兵,千虑为战。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易得,千训难记[63]。

注解:

[56]没有与敌人交战就取得胜利,才称得上兵家。没有运用智慧就令对方诚服,才称得上智者。

[57]春秋时候,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把队伍站好后,向她们发号施令,但宫女哈哈大笑,完全不从命令。孙武便搬出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可众女兵还是哈哈大笑,孙武便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58]自明朝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便由中国政府统治,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尽管岛屿无人定居,但无人岛并非无主岛。日本朝野对此心知肚明,日本政府的官方档案以及官员的公文、信件,皆记载和证明了这一点。不过日本觊觎钓鱼岛的野心随着时间向前推移,渐渐强大。为了夺取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日本政府便抢占了钓鱼岛,但是日本的作法立即受到中国政府及人民的抗议;日本摇身一变,首先便找出了一连串的‘法律依据’证明钓鱼岛属于日本,同时向国内外声称:“中国觊觎钓鱼岛以久,正图谋入侵钓鱼岛,我国政府及人民、军队将誓死捍卫主权。”

[59]气包括杀气、士气、斗气、锐气等。

[60]一九七九年,越南背信弃义,发动大军进攻中原,他们打出了“打到南宁过春节”的惊人旗号。可是等待他们的不是到南宁过春节,而是兵败如山倒。

[61]上辅引兵讨伐太武,一路上马不停蹄,很快就将到达卢州。罗根进谏道:“困倦之兵不利于与人交战,末将以为还是待修神养锐,在讨伐卢州。”上辅道:“我估计敌人已经有破我的计策。就是趁我军疲惫之时,发动偷袭。”罗根道:“先生既然知道敌军将趁我军疲惫之时,发动偷袭,为什么还要进兵?”上辅答:“敌人有百般,我就有千虑;敌人知道我,我要更了解自己。敌人知道自己,我要比敌人更了解敌人。”本故事选自《杨史》。

[62]美、英等国以伊拉克疑似拥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为由,进军伊拉克。美国首先以庞大的先进武器,一开战便占据主导权,致使伊拉克虽然在兵力、武器数量上高于美军,还是一败涂地。

[63]太武南征南宁,在长德中了空城计,很是沮丧。谋士古香问:“陛下可知道上辅在想什么?”太武答:“不知道。”古香问:“上辅现在的兵力完全不能跟陛下相比,他凭什么来据守长德?”太武答:“当然是智谋。”古香问:“长德兵才五万,而陛下兵足三十万,他会用什么智谋?”太武答:“难道是危亡之谋。”古香哭道:“陛下既然明知上辅将用危亡之谋来据守长德,陛下何必不听诸将之谏,反而要强攻长德呀?正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易得,他的千般训导难以记住呀。”本故事选自《杨史》。

译文:

决战之先,要有立足之地。若无法立足,又如何杀敌。没有与敌人交战就取得胜利,才称得上兵家。没有运用智慧就令对方诚服,才称得上智者。所以战人之初,就是先攻击敌人的弱点,让敌人避无可避。做到杀一儆百,来表明势在必行的决心。做到坚持不懈,自然会铁树开花。做到无理取闹,来先夺取战机。日本窃取中国的钓鱼岛,也是巧用无理取闹这一计。想击败敌人,首先挫败敌人的杀气、士气、斗气、锐气、、、、、、。敌人如果气不及我,那么他就没有胜算可言。与敌人交战,窃取敌人生计折断敌人后路。如果没有生计没有后路,又何来胜算。

千兵的方向,先是守然后才是进攻。上上之要是能守,这样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至于败,上上之利是能攻,这样才能彻底击败敌人。而越南入侵南宁,即没有守的能力,也没有攻的本事,根本就是自不量力。做到知己知彼,必能百战百胜。决战必须要懂得用进攻来防守,用防守来进攻的道理。而上辅所说的‘敌人有百般,我就有千虑;敌人知道我,我要更了解自己。敌人知道自己,我要比敌人更了解敌人’这句话,实实在在是经典之论。作为兵家之利,就是用自己的长去击敌人的短。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美国之所以能以一敌十,恰恰是以长克短。谋略决定了战争的成败,计策决定了战争的输赢。能够整合到所有的谋略,才配称之为军队,能够分析到所有的顾虑,才能去与敌人决一高低。千军容易得到,一名有统率千军能力的将领难以求来。一名有统率千军能力的将领容易得到,可他的千般训导恐难以牢牢记住。

(2013.9.16--2013.9.24日)

修改于(2014.9.6--2014.9.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