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芦荻村
9499100000160

第160章 21、芦荻小学的操场上已经集合好队伍

21、

清明过后的一个星期天,天气晴好,风和日丽。这天早饭后,芦荻小学的操场上已经集合好队伍,沿着村东的南北路一路向南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最前面是腰鼓队,他们身着整齐划一的红色服装,头上扎着生动的勇士巾,在镲声的指挥下,敲打着基本鼓点儿——“咚啪咚啪咚咚啪咚啪”,欢快地行进着;随着鼓槌的上下挥动,鼓槌尾端的红绸上下飞舞,形成一路红色的烟霞。接着是女同学组成的秧歌队,一路扭着轻快地秧歌;最后面是最长的一支队伍——以合唱队为核心的全校学生,踏着号令:“一二一!”“一二一!”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前进着。队伍过了南庄儿,腰鼓和秧歌停了下来,改为便步前进,以养精蓄锐,准备到孙瓦房的表演。这是开学之初就已经约定了的校际交流活动,其核心是芦荻小学和孙瓦房小学之间的唱歌比赛,双方都铆足了劲儿,等待着今天的比赛。

队伍接近孙瓦房庄东头时,镲声响起,腰鼓敲起,秧歌扭起,从村东头进村,沿着村中大路一路向西,引来村民夹道观看。来到村西头儿一个大场上,孙瓦房小学的师生已经排列着整齐地队伍在等待着了,芦荻小学的队伍便在其对面停顿下来,中间空下来一块场地用于表演。村民们已经尾随过来,围在大场周围。贾校长和孙瓦房小学的校长拉手寒暄后,表演开始。先是芦荻小学的腰鼓队表演,生动精彩的表演不时激起阵阵叫好声和掌声。接着是两个学校的两支秧歌队的表演。序幕过后,秧歌队和腰鼓队退到两边,正戏——赛歌开始。

比赛约定:两队交替唱歌,先无歌可唱者为输。为尊重客队,由芦荻小学先唱。于是田立普走到队前,起了一首《歌唱祖国》。唱完了,对方唱起了《东方红》;接着是《团结就是力量》;接着对方唱了一支新的歌曲,为大家所没有听到过的,结果迎来了热烈的掌声。田立普也跟着起了支新歌,也迎来了掌声。于是交替奉献新的歌曲,交替享受鼓掌的嘉奖。新的歌曲已经不多了,田明理心里担心,便悄悄给田立普建议:咱是来比赛争输赢的,不是为了挣掌声的,还是把新歌留在最后为好。一下子提醒了田立普,于是,往后都是对方赢得掌声。赛歌对阵继续着,双方均感到会唱的歌曲越来越少。唱到最后,孙瓦房小学队首先冷场了。田立普领着号子喊道:“孙瓦房,”——“来一个!”“孙瓦房,”——“来一个!”对方的指挥急得抓耳挠腮,频频伸长脑袋朝队伍里询问,终归没能找到歌曲应对。最后只好全队鼓掌,表示认输,请芦荻小学队继续演唱。于是芦荻小学又连续唱了三支新的歌曲,赢了个满堂彩。

芦荻小学这支胜利的队伍由孙瓦房村西头儿出村转北,载誉而归。在临出村时,不料一泡鸟粪落在了田彦俊的头上,同学们争相搜出纸来帮他擦拭。虽然鸟粪很小,但是很腌臜人的,气得田彦俊连着朝空中吐着口水。

田明理回到家里,兴奋地告诉母亲:到孙瓦房比赛唱歌,比赢了!母亲也很高兴。好像忽然想起来似的,问道:“理儿,您到孙瓦房看见您干爷没?”“没!”田明理愕然地回答。田明理因为与父母命理相克,认了两个干爷,一个是他二叔田仁智,再一个就是孙瓦房的孙玉堂。对孙玉堂干爷,田明理小时候只见过一回,模糊的影像是身材高大魁梧,颜面方正,有几颗不太醒目的白麻子。

第二天到校时,田明理吃惊地听到了田彦俊死亡的消息。田彦俊从孙瓦房回来,下午腹痛难忍,呼号不止,家里人及邻人都说是绞肠痧,就按习俗用那种柳条编制的罗面用的长方形的醭拉把他扣在下面,在醭拉上击打,以驱邪送祟,结果夜里就去世了。老师们揣测可能是阑尾炎,因缺医少药,加上迷信,给耽误了。田彦俊是田彦明的同父异母弟,田彦明很早就分家另住。田彦俊的去世让老年丧子的田立福夫妇悲痛欲绝。田彦俊为人热情质朴,乐于助人,他的早夭让全校师生唏嘘不已,贾校长也流下了泪水。

芦荻小学送走了建校以来的首届初小毕业生,迎来了新的学年。肖学染夫妇不习惯住在老东家对面,没有住进分配给他们的外首两间西屋,而继续住在早年田仁连交给他们居住的场屋里。村里就把那两间西屋收回,给了学校。学校将就安排作了四年级教室,没有和学校连成一体,老师上课得走出校门绕过田仁运的宅东和门前。田明理上学就更近更方便了,近在对门儿。

这个新学年开学,莲莲也报名上学了。莲莲的学名田玉莲,是她哥哥田明理给她起的。田明理要读四年级了,是家里最有学问的人,所以就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给妹妹起学名儿的任务。当时东院儿的二姑夫正在村里唱《薛丁山征西》,田明理很喜欢这老薛家人,薛丁山的妹妹叫薛金莲,所以就想给莲莲起名金莲,跟自己一样也来个“连根倒”。但是继而又想到,古书上有“三寸金莲”的说法,指的是女子的小脚儿,所以就放弃了“金莲”。还有一条儿,金子虽好,金灿灿的,田明理觉着有点儿俗气。他心目中更喜欢玉——她月魄冰肌、晶莹温润、雅洁绝尘。若是一朵白玉莲花呢?于是给大妹莲莲起名儿曰玉莲。彼时,田明理一发不可收,于是来个趸售批发,大妹取了一支“莲”,后面的三个妹妹就取了三朵“花”,二妹曰“素英”,三妹曰“美英”,襁褓中的四妹转转曰“爱英”。玉莲的入学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当时的农家对于孩子的读书还不甚重视,认为庄户人家念书没有用,特别是对女孩子家,还有一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残余,所以女孩子上学就更是困难重重。忠老爷历来重男轻女,从来就没有想到让孙女儿念书的事儿。莲莲到了上学的年纪,闹着要跟哥哥一起去上学。理娘心里支持,可碍于公公不同意,也不便说出来。田明理好像只知道念书,他品尝到了念书的甜头儿,感觉书本里面有着无尽的知识,有着美妙的天地,有着无穷的趣味儿。田明理觉得人到了上学的年纪就理所当然的该上学,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坚定地带着大妹到学校报了名。田大忠对他的这个宝贝长孙,历来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对莲莲上学的事儿也就顺水推舟地同意了。不惟如此,后来二妹、三妹、四妹到了上学的年纪也都顺利地报名上学念书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