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剑魔携香
949300000043

第43章 :万剑诀

韩夜闻言便朝着那些飞舞的酒水拿起烛龙酒袋,打开盖子,空中登时便有一条长约二丈的“蟒蛇”往酒袋里钻去,只一会儿工夫便尽数注入酒袋,接着,越来越多的“蟒蛇”都争先恐后地钻进这个看似不大的酒袋里,如果按每一道酒水三十斤来算,那这上百条“蟒蛇”加起来岂不是有三千斤以上了?

即便装了这么多的酒水,但这个烛龙酒袋也就重了少许,韩夜颇显惊讶地合上盖子,把它放在耳旁摇了摇,里面隐隐有水声,看起来还没装满似的。

“如何?”冯夷笑道:“我所言非虚吧?这烛龙酒袋确是内有乾坤,我送的这些酒,足够让你喝上一年了,呵呵呵。”

韩夜眉头略为舒展,淡然叹道:“想不到我身上竟带着这样神奇的东西”

“岂止。”冯夷凝视韩夜道:“你身上还有一件东西也很神奇,似乎也不是凡间的。”

韩夜先是一怔,继而冷淡一笑,道:“哼,还是冯夷兄慧眼独具,我猜,你说的是这个吧?”韩夜说着,把怀里的那只玉坠拿了出来,呈给冯夷看。

“嗯。”冯夷仔细观察白色环形玉坠上的花状纹路,对韩夜严肃地道:“这是一件盛含仙力的法器,叫做苾灵仙玉,具体功能连我也尚不清楚”说着,他便望向韩夜,皱着俊眉问道:“这么神秘的玉坠,到底是谁送你的?”

一说到谁送的,韩夜便陷入了沉默,他忽而就回想起八年前青山上的那一幕,不由地心中一阵苦痛,便合上清眸来,忧伤地道:“是她送的”

“她?”冯夷疑惑地看着韩夜,这时,宓妃却看出韩夜的心思,便把先前在水草从里韩夜说过的话都对她夫君讲了一遍。

“哦。”冯夷颇为释然地点了点头,这才认真地对韩夜道:“年轻的凡人啊,你终归还是不懂女人的心思,她把这个珍贵的玉坠送给你,是希望这个玉坠能像她一样,一生一世都保护着你啊。”

冯夷此话一出,韩夜怔住了,他回忆起这八年来,每有危难、每有不安,胸前的玉坠便会发出微光来照顾着他,就好像青山之上那个柔美的小姑娘,一步也未从他的身边离开。

宓妃见状,又接着道:“不要总是以为和别人在一起是害了他们,你可知,当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更多人在一起,它的力量将比一个人时更加地无可限量。”

冯夷也开导道:“你背负了这么多的仇恨,还要偿还师恩,如果不得到别人的帮助,凭你一人之力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这点你应该想开。”说着,他又道:“恐怕你还不知道,我和娘子成婚后,她心中尚有别人。那个时候我很生气,对她也不好,每日酗酒、每日放纵,后来我才渐渐想明白,我与她在这洛水里结为夫妻,那也是一种缘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所以,这些年来我们都相处得很融洽了。”

“很多缘都应当彼此珍惜。”宓妃与冯夷依然那样携着手,她道:“凡人,如果你等到缘分从身边悄悄流走,才想着去珍惜,那时,你可能已经追悔莫及。”

韩夜蹙着秀眉,回想起青山之誓、回想起兄妹之情,这才重重地点了点头,对冯夷夫妇道:“二位之言,犹如醍醐灌顶,韩夜受教了。”说着,韩夜便向冯夷和宓妃抱拳答谢,然后起了身来,道:“这次,我不会再逃避,我想,我是时候回去了。”

韩夜说罢便要离开,这时,冯夷却道了一声:“慢着。”然后他从右手指间取下一枚戒指,交到韩夜手里,道:“你急着走,我们夫妇也不便强留,这枚戒指曾是我与内人共同修炼过的法器,上面含有不少水灵力,希望你能收下。”

韩夜望着那枚戒指,那美玉的材质彷如流动的水一般,从冯夷手上接过来时更是能感到上面隐隐透出的几丝清凉水气。

“戴上它,你就能轻松游出河底;抚摸他,你就能用它化出清水来。”冯夷友善地笑道:“如果遇上识得水灵气的人,它的功用就更多,这里也没时间不一一列举了。”

韩夜没想到洛河底的这对夫妻会对他这么热情,不禁有些感触,便拱手道:“承蒙二位照顾,无以为报!”

“不必如此客气。”宓妃微笑道:“我们能在这河底相遇,即是有缘,这些东西送给有缘人原也应当去吧,把你觉得最珍贵的东西都找回来。”

韩夜凝重地颔首,转过身去,出了正堂,至厢房拿了他的龙泉剑,向背后的洛神河伯一挥手,便进到水中,游出了洛河河底,踏上了去鸣剑堂的路

次日凌晨,蜀山。

八卦城的烛火零星,总有些刻苦的弟子不愿休息,还在专心研习武功仙法。除此之外,首峰经楼里的灯一直亮着,管理经楼的太和真人是个极为和善、与世无争之人,他时常坐于书堆里,不问世事。

远方思过峰上的钟楼里,寅时的钟声已经响起,这边厢的经楼里,却仍有十几名弟子坐在书桌前,当然,他们大部分是在打瞌睡的。烛光之中,有个如玉似雪的姑娘最引人注目,她有一张精致的小脸,纤眉婉约、秀目灵动。身形纤瘦的她穿着一袭水绿色的女道衣,乌黑柔亮的长发轻轻垂在身后,浅绿色的丝带系在迷人的秀发上,一把碧色的宝剑配在细腰之间,看上去颇有些清逸。经楼很宽阔,就算上千人坐在里面也不显得拥挤,现在只有寥寥十数人,总显得有些寂冷。窗外时有慢风吹来,轻轻扯动书卷,也轻轻拨动了那姑娘的衣摆、乌发、饰带,柔和中带些坚强,窈窕中带些明光,好不让人喜爱。

忽而,一个苍老温和的声音打破了长时间的宁静:“孩子,整夜不休,不好。”

姑娘知道是谁的声音,但她还是不得不回过头来,冲说话的人莞尔一笑,道:“多谢太师叔关心,我还不累”

那位“太师叔”是谁呢?当然就是正坐在书堆里看书的太和真人,在那略显昏暗的灯光下,那老人身着一袭白色道袍,全身毛发皆白,头发垂至腰间,长长的胡须延伸至腿上,便是那白色眉毛,竟也垂到了两颊,虽然已有六百岁高龄,但他面色红润、气息平稳、精神矍铄,没有一丝衰老的迹象。

太和与长风,这是蜀山唯一两个把玄元真气练至沧海之境的人,但他们不飞升的原因却迥异。太和之所以不飞升,因为他对于书本、符纸和经楼有很深的情结,由于思念蜀山,他才不飞升,而是整天窝在经楼之中,一步也不出;长风之所以不飞升,因为他心怀天下,一旦飞升便难返人间,他不想置人间安危于不顾,便依旧做着他的蜀山掌门。

太和长老从书堆里轻轻跃起,很快便飘飞至姑娘身边,摸了摸长长的胡须,望了望姑娘手里正在看着的书,道:“《万剑诀》?不适合。”

“是啊。”姑娘颇有感触地对她太师叔道:“对我而言,这本书上的招数比《天师符法》难学多了,师父说我是生下来是用道符的,御剑能力却马马虎虎。”

太和笑着摸了摸姑娘的头,道:“万般诸法有定数,仙家遇事不强求。”

姑娘听着太和长老的话,渐渐却有些走神了,明亮的美目却直勾勾地望着经楼里的烛台,心里想着某个人。

太和讲着,却见姑娘眼神空洞,便一捋长须,淡然道:“在想人吧,而且还是个亲人。”

姑娘素来知道太和长老有通天晓地之能,她叹了口气,蹙起柔眉,对她的太师叔担忧地道:“太师叔,哥哥近况如何了?能否告知小玉?”

“韩风的子女都不是短命之人。”太和祥和地道:“这八年来,韩夜虽与你相隔,也屡次受险,但每次都能逢凶化吉,由此可见,他已成长了不少。”

韩玉闻言,闭上她那双秀美的眼眸,两行清泪自眼角滑落,滑过粉嫩的脸蛋,滴在她手上的那本破旧的书上,她婉眉紧锁,轻声道:“或许,我是时候下山去看他了,八年了,不知道他变成什么模样了有没有消瘦”

太和随即卜了一卦,道:“快了,你不用去找他,他也自会上山来。”

韩玉听着太和长老的话,只把清眸望向窗外远方的夜云,三分哀怨七分忧愁地道:“大家每次都说快了、快了,可我哥哥却从未来过”

“他不来,自有他的苦衷。”太和语重心长地道:“如今妖道长天尚未抓到,他也一直在查杀他父母的凶手,这一切,只等他来了之后,便都明了。”

韩玉只能苦叹自己无能,学了八年的道法却仍没有能力下山,便只能拼命研习仙术,盼着早日艺成。而活了六百岁的太和,他对于人世间的纷扰早看清了,也没有再对韩玉说什么,只是一扬仙风,又落回他最爱的书堆里去了。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辰时三刻,天渐渐亮了,当阳光从蜀山的山门一直延伸至经楼时,经楼向阳的那些门窗变得明媚起来,阳光透过门窗洒在弟子们疲惫的脸上、洒在弟子们伏着的桌上,新的一天终于开始了。

“呵~”韩玉捂着口打了个呵欠,合上手里的《万剑诀》,站起身来,将其交到太和的手中,然后双手放到身前,向他非常礼貌地鞠躬道:“太师叔,承蒙您一夜照顾,现在您那里还有符纸吗?小玉要给守正师叔带符纸了。”

“哦,守正那孩子这么快就把符纸用完了?”太和摸了摸长须,长须透过他的手,轻轻拂过身边的书本。

“是啊。”韩玉睁着略显疲惫的秀眸,低耸眉头道:“最近锁妖塔那边有些不稳,师叔每天要飞过去贴上好几十张道符,您也知道,镇塔的符咒只有您会写,所以”

“好吧。”太和倒也不犹豫,从旁拿出黄纸、毛笔和朱砂,极为娴熟地画起符来,游龙走凤,手一抬、眨眼间,一张道符便画好,然后一张接一张,他画了足足百张,全交到韩玉手里,道:“给他拿去,你一宿未眠,精力不济,路上少用御剑飞行。”

韩玉点了点头,很恭敬地向着太和道别,直往主峰八卦城的乾房区而去。这时太阳从东边渐渐升起,远方传来了钟楼的低鸣声,已至巳时,仙鹤们纷纷迎空飞出,它们在温和的春晨红光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韩玉在这片晨光鹤鸣中,乘着她的碧云剑御剑飞行,耳旁的风呼啸而过,脚下的云如洪波涌动,姑娘心情颇为愉悦,忽而望了望身后经楼旁的剑楼,此剑楼高大宏伟,藏剑十万,由内外两位真武长老同掌,但凡学会御剑术的弟子皆可于此领取一把属于自己的宝剑,韩玉比较喜欢那种绿色又雕着祥云的剑,故以碧云剑作为自己随身带着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