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津门女排魂
9471100000047

第47章 津门旗帜扬(3)

出席会议的天津市领导同志说,天津女排给天津人民树立了好榜样,天津女排精神作为天津的城市精神将继续发扬,女排精神在天津的城市发展中鼓励着大家都来创造佳绩,天津女排还在全国体育战线和排球战线中创造了天津女排发展模式,这就是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敢于拼争、敢于胜利加上攻守平衡、全面发展。

那天,今晚传媒集团为天津女排运动员和教练员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精美的玉镯和玉坠。在天津人的心目中,玉具石之美,兼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朴实无华却战绩辉煌的女排姑娘,正是玉一般的女子。以玉相赠,充分体现了今晚传媒集团对天津女排深深的喜爱和敬意。

那年,尽管天津女排没能夺得联赛冠军,但新世界公司依然为女排姑娘们送上冠军戒指。他们和天津人民一样坚信——冠军虽未得到,女排精神不倒。新世界公司的代表说,天津女排小将们的作用就和近期国际市场的黄金价格一样,一路飙升,天津女排这个金字招牌注定要发出耀眼光芒。

2009年题为“奋力拼搏,今晚再相聚,女排精神,明朝更辉煌”的天津女排庆功宴,吸引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国排球》主编杨玛琍。她从一个职业排球人的视角,说明了参加庆功宴的原委:

天津女排成为首支荣获全国联赛的“六冠王”殊荣的球队,与往年一路凯歌相比,今年更凸显天津女排夺冠的悲壮与艰辛,这座金杯的的确确来之不易。这也是我连续七个赛季到天津采访全国女排联赛总决赛,却第一次走进今晚报为天津女排夺冠举办的庆功宴的原因。以放弃第一时间发稿为代价,就是为了亲身体验一下天津队与各级领导、赞助企业和球迷代表共庆胜利的氛围,再挖掘些天津女排除每每夺冠都提及的团结、拼搏、防守、反击、把握关键球等原因之外更深层次的东西。

全国女排联赛的赛制不断调整,给今晚传媒集团准备庆功宴带来若干难度。2009—2010赛季改为三场决赛,天津女排第一场在上海输了,回到天津的第二场如果再输,就跟冠军无缘了。严峻的形势平添了紧张的氛围,促使今晚传媒文体发展有限公司要作两种准备。他们想最不利的结果就是输了,即使这样,集团里上上下下的思想都是一致的,照样给女排做庆功宴,当然是亚军的庆功宴。天津女排在困难的状态下,伤病这么多,新人这么多,即使得亚军也不容易。

有人提出,如果天津女排得亚军,奖励是不是还给30万?社长兼总编辑贾长华说,如果得亚军也一样支持,30万元我们照奖励。女排精神是天津的一种标志,咱们不用在这些小钱上算账,什么折扣都不能打,坚决给。集团领导对女排的全力支持,让杨振波心里有了底,他们设计了几套方案,甚至连主持人的主持词、领导同志的讲话都需要不同的版本,这无形之中加大了工作量。令人欣慰的是,天津女排拿下了与上海女排的第二场决赛,次日勇夺冠军。杨振波和同事们,只面临按部就班地运作冠军庆功宴一种选择了。

天津女排是天津各行各业学习的楷模,对今晚报编辑工作当然也是促进和鞭策。今晚报的天津女排报道,在众多媒体中特色鲜明,彰显个性。他们熟谙自己报纸的受众定位与平民化风格,更拥有诸多体育“名记”资源,将女排报道做得大气而细致,平实而传神。

李睿,一位以报道天津女排著称,在读者中颇有人气的记者,也是一位性格娴静、行事低调、与女排姑娘颇有交情的女士。至今,许多读者不知道她的性别和年龄,但爱读她写的女排报道。一场普通的女排赛事,她可以根据这场赛事的分量,既写消息,又有特写,还配评论,好比一桌佳肴,色、香、味,菜、汤、饭,做得一应俱全,琳琅满目,满足了食欲旺盛顾客的胃口。

李睿的女排报道,具有女性的细腻,或者说,她熟悉并理解受众的心理。在今晚报许多大爷、大娘级读者的眼中,女排姑娘就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起居饮食、喜怒哀乐,他(她)们都惦记着。于是,为着读者的需要,李睿笔下流淌着没完没了的女排故事,大至《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重头通讯,小至霍晶、杨娅男动手术,王宁、李珊过生日,大事小事,皆成文章,让女排那些事儿深深地植根于老百姓心里,促进了天津女排与天津人民的血肉联系。

一次,我们与天津女排老队员张娜乘出租车外出,中年司机认出了张娜,脱口就问:“你颈椎手术以后怎么样?”那关心的情结,质朴、自然,没有一丝做作,就像是长辈关心晚辈,或者是大人询问孩子。那一刻,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就问司机怎么知道张娜做了颈椎于术?司机不假思索地说,今晚报上说的。一张平民化报纸的传播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对天津女排的多年支持,让今晚传媒集团在收获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经济效益。前不久,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第七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今晚报品牌连续七年入选该排行榜,名列排行榜第242位,名次较上届提升了6位。本届排行榜中,共有46个传媒品牌入选。其中,有21家媒体属于地方综合性日报,今晚报名列第10位。

自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一次发布至今,传媒市场的竞争因媒体的多元化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少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品牌价值不同程度地出现下滑。今晚报却创造了品牌价值连续七年增长的奇迹。自2004年今晚报以25亿元的品牌价值第一次登上排行榜,到2010年达到36.86亿元的品牌价值,今晚报品牌价值七年间累计增值11.86亿元。

4.球迷力量

还是与今晚传媒集团有关的故事——

2010年3月13日清早,位于天津南京路的今晚大厦门前,一路排列着数十辆各种品牌的汽车,车辆的主人大多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他们精力旺盛,喜形于色,等待着出发。

这是天津球迷赴上海观看全国女排联赛决赛拉拉队即将出发的时刻。这次活动,又是由今晚传媒文体发展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汽车摩托车协会联会组织的。说起组织这类活动,已经是今晚传媒文体发展有限公司的第四次了。

天津女排有一批拥趸自己的“铁杆球迷”。这些球迷,既折服于女排姑娘不放弃、不服输的精神,又欣赏女排姑娘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当她们没有了赛场上的拼杀,穿着时尚的服装,戴着心爱的项链、戒指,手机上挂着可爱的毛绒饰品,几个人坐在一起,跟同龄人一样叽叽喳喳说笑的时候,就像邻家的普通女孩儿。

天津女排的“铁杆球迷”,有看过郎平那茬儿中国女排打球的老年人,也有热爱体育的中年人,更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老年人精力不济,中年人负荷正重,年轻人有条件闯荡,就有愿望陪着天津女排打天下,特别是在实行主客场制以后,总有一些球迷前往客场看球。

于是,就有球迷提要求了,今晚报·新世界赛区能不能组织球迷自驾车,到有条件去的地方为天津女排呐喊助威?市场有需求,今晚集团人有热情,两方接触一拍即合,天津球迷自驾车拉拉队应运而生。这几年,到过辽阳,到过盘锦,到过上海,一路上威风凛凛,豪气十足,把天津人的精气神儿充分显露。

说起天津球迷自驾车拉拉队,今晚集团人每次都要作出不小的奉献。球迷特别高兴参加这类活动,每次报名都抢不上,总要达到几十台车,两百来人。一路上这些人的吃、住,包括到客场的门票,都要今晚传媒文体发展有限公司给解决,搞一次活动至少得贴上几十万。但考虑到球迷热爱女排的心情,今晚传媒文体发展有限公司还是舍钱陪球迷。

今晚集团人作出了奉献,受益的是天津女排。

2009年全国女排联赛决赛要比赛四场,先在上海两场,后在天津两场。天津球迷自驾车拉拉队到了上海,在南汇体育馆里又是举旗子,又是举标语,还把当地球迷的锣鼓给拿来,喊得震天动地,给天津女排加油,上海的客场好像变成了天津女排的主场。

两场比赛,天津女排第一场输了,天津球迷们回到酒店里心情特别沮丧。但是,第二天再到赛场,天津球迷照样激情迸发。头一天上海方面不知道天津球迷会来这么多,没有准备。第二天他们调来许多学生,给上海女排加油。天津女排不负天津球迷众望,赢下了第二场。天津女排主教练王宝泉说:“没想到在客场还能有那么多天津球迷的支持,让我们非常感动。球迷的支持让我们劲头十足,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天津球迷始终不渝的支持。”

有位不止一次去客场为天津女排加油的赵先生,虽然每次都赶上天气不好,但无怨无悔。他激动地说:“决赛第一场失利后,我很难过,但我相信天津女排。果然姑娘们不负众望,赢得了胜利。我们球迷的心和女排一起跳动,球迷的血和女排一起沸腾。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天津女排再铸辉煌!”

在天津女排的“铁杆球迷”中,赵先生这样的热血男儿让人备受感染,一些年逾花甲或古稀的老者同样感人至深。陈礼章,今晚报原副总编辑,首届韬奋新闻奖得主,曾获第二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版面二等奖,以及全国晚报和天津记协颁发的多项特等奖、特别奖、一等奖等奖励。

陈礼章原籍浙江宁波,在海河岸边工作、生活了六十多年,整个身心都融入了天津。现在虽然退休,却一直关心今晚传媒集团和天津体育的发展,对天津女排情有独钟。他退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阅读各地报纸有关王宝泉和天津女排的报道,每天人民日报、天津日报、渤海早报和四大晚报都要认真看,尤其注意外地晚报对天津女排的评价。

陈礼章说,我喜欢天津女排,就是喜欢她们有精气神。今年全国女排大奖赛,天津队四名主力队员在国家队,留下的是年轻队员,又是新教练,我预想拿冠军没什么希望。循环赛天津输给浙江,刘晓明有意不上老队员,放手锻炼小队员。因为循环赛拿第一、拿第二都是争冠军,输给浙江也可以争冠军,到决赛时上了老队员,拼下了冠军。新一代队员传承了天津女排精神,这是最可贵的。

这些年,凡有天津女排的主场比赛,陈礼章每场必到,连人民体育馆的馆长和工作人员都注意到他是最忠实的女排观众。2009年年初,他染上轻度脑梗塞,医治半个月好了,但从那以后他就小心谨慎了,热闹的场合一般就不去了。不过,他人不去了,心里还想着女排,改为每次在家看电视。

陈礼章说,有一次他在华夏未来公园散步,听见两个老大娘说话,一个要回去,另一个问她为嘛回去,她说一会儿转播天津女排比赛,她回去看女排。老大娘们为嘛喜欢女排,就是提神。王宝泉到了中国女排,天津队员占半壁江山,让我更加关注中国女排,瑞士精英赛我半夜两点半起来看转播。

还有一位热爱天津女排的老者球迷,他是74岁的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老演员李起厚。李起厚迷体育在艺术界是出了名的,年轻时他曾是天津青年男篮的队员,只因母亲合不得儿子远行,篮球场上便少了一名中锋,话剧舞台却崛起一位新秀,也正是因为这段不得不舍却的体育缘,天津体育场馆的看台上,又多了一位铁杆体育迷。很多人都特爱跟李起厚聊体育,尤其爱跟他聊天津女排,一聊起天津女排,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他的感悟是,体育运动丰富了我的表演艺术,保障着我健康的体魄,而表演艺术又帮我参悟到许多体育运动的内涵,艺体就是不分家啊!

李起厚三句话不离本行,他说,能感受到排球魅力的才是真正的球迷,排球的讲究配合,全队的战术素养,队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大有观赏性。你带着这种体会排球魅力的态度去看球,就会从另一种角度去欣赏它。这种欣赏不再着眼于一种简单的胜负结果,而是变成一种艺术化的品位。这是看球的境界。天津女排带我进入了这种境界。

李起厚说,以王宝泉为代表的天津女排,跟我们排戏一个道理,碰上一位好导演,可以培养一批好演员,都是启发调动。王宝泉是培养好球员的高手,他启发你,说教你,让你自己动起来,从比赛前的训练中就贯彻了教练的思想。打球跟演戏是一个道理,有天生的成分,还要有悟性,不完全是苦练。天津女排的导演是王宝泉,主角有魏秋月,整个场上灵魂都在她那里掌握着,头脑清晰,传球隐蔽,有思想,年轻人这么老成,这么稳,很难得。

每逢有天津女排的比赛,李起厚总要想办法找票,到现场给女排呐喊助威,每一个球都跟着喊,把嗓子喊哑了也在所不惜。他说,看完女排拿冠军,总是禁不住自责自己,净化了心灵。人家队员那么年轻,在场上这么拼搏,这么无私奉献,我们跟她们没法比。看完球就等于给我们上了一次课,心理就平和了。观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队员们在那种情况下,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和想表现自己的。最难忘的是2003年跟八一队争冠军那次,拿到冠军时我哭了,我太激动了,天津女排是天津城市形象的代表,打出了天津人的精气神,真是太可爱了。

如果说,陈礼章、李起厚代表了老一辈或文化人球迷对天津女排的感情,那么,透过在天津闻名遐迩的“小帮子”的作为,则让人看到天津平民球迷的生态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