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津门女排魂
9471100000026

第26章 折戟不迷茫(5)

天津女排二线队的主教练是原天津女排的老将张静坤,当时队员共有八人,都是十几岁的小队员。她们的身体条件都不错,其中有当年夏天随天津队训练的几名小队员,她们都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

小队员,在天津排球圈儿里习惯被称为“小孩儿”,透着一股亲切劲儿。担任女排二线队主教练,任务就是“带小孩儿”。

张静坤这个名字,对于天津球迷来说并不陌生。

她从在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上学时,就喜爱上了排球,曾与杨洁、李珊同在赵雪琪教练的指导下接受最初的排球训练。1989年1月进入天津女排。1993年赵雪琪执教天津女排后,张静坤任天津女排队长,司职主攻。后来兼攻女子沙滩排球,入选过国家沙滩女排,获得过亚运会第4名,亚洲巡回赛第1名,与田佳合作获得悉尼奥运会第19名,与丁红莹合作获得八运会亚军,与柳春莹合作获得九运会季军。在室内排球方面,曾随天津女排征战九运会女排比赛获得第5名,而后曾赴德国俱乐部打球。

2005年12月的一天,回国后的张静坤接到天津体工大队的通知,要她到新组建的天津女排二线队担任主教练。这对一直在一线做运动员的张静坤来说,似乎是个始料未及的难题,她很不自信地自问:我能行吗?

天津女排二线队的使命,是为一线队培养后备力量,其工作与天津女排有着密切的关联。她在畏难的时候,向王宝泉、常良才请教。

王宝泉给张静坤的任务就是,第一要练好小队员的身体素质,第二是把小队员的基本技术弄得好一点,然后在小球串联方面,努力跟一队的技战术接轨。二线队每年都有出去打比赛的机会,这时一个是要学,一个是要展现自己,要有展现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平时练的东西发挥出来。

常良才安慰张静坤:“不用发愁,你打了这么多年球,到过国外俱乐部,慢慢看、慢慢体会也能学会了。大胆地干,有嘛问题咱们商量。”

其实,王宝泉和常良才选择张静坤来带领二线队,看中的就是她的敬业、悟性、阅历和经验,尤其她在天津女排接受赵雪琪、王宝泉、常良才历任教练训练的体验,十分有利于她传承天津女排的作风和技战术。

就这样,张静坤上任了。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二线队小队员在身体素质和技术上还有差距,我现在就是把自己从事排球工作多年的经验、体会和对排球的理解传授给她们,争取她们能尽快与一线队接上轨,为一线队输送人才。”

张静坤从小跟赵雪琪在业校训练,之后进天津市体校,到天津女排,再后赵雪琪担任天津女排主教练,她回到赵雪琪麾下训练,对赵琪的训练理念体会很深。她善解人意地说,外界都说赵教练经常训人、骂人,实际上他们体会不到一个女教练的压力,教练严格要求运动员,是对事业、对运动员的负责。严师出高徒,人都爱说这句话,但往往又不理解严师。

张静坤回忆起恩师赵雪琪,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她对自己的工作有要求,还有一个就是她对每一个队员都是全身心的,她希望每一个队员都成为金子,可能她会累得回到家都没有精力去说自己的孩子。张静坤说,虽然我们那几年的成绩打得不是很好,但对我们日后的人生来说,那一段经历太宝贵了,包括我现在带小队员,有些方法和手段都是跟赵教练学来的。

比如,天津女排的特点之一是小球好,为什么小球好,就是反应快、动作快。可是新来的小队员她不知道,在场上的动作都是慢腾腾的,一个动作完了以后,她没有做下一个动作的意识。张静坤一开始练她们,她们肯定不适应,不符合教练的要求。这时张静坤就发脾气了,说是给小队员一个“强刺激”,小队员马上意识到她那样做不对,就会马上快起来,快起来按照教练的要求做就对了。

小队员动作快起来了,张静坤进一步要求她们换项要快。所谓换项,是指从防守转变成扣球,或者是打防转变成防守。刚开始练的时候,张静坤一说拿球,小队员不知道拿球干什么,以为教练要说话。张静坤就跟她们说,拿球准备做防守。张静坤把球全撒到场地上,说我数三下,这个球必须捡回来,谁如果捡不回来,就改成跑圈。有的小队员以为教练吓唬她们,不会真让她们跑圈,她们捡得很慢,张静坤真让她们跑圈。这一下她们知道教练是动真的。张静坤再说拿球,她们就形成一种意识,就知道谁和谁一组,训练效率就提高了。

跑圈当然是带有惩罚性的。要求两分半之内,围着排球场跑十圈。有的小队员跑完以后,张静坤问她们累不累,她们说累。张静坤就告诉她们,我就是要求你们动作快,你们快起来了,就没有这些跑圈了。后来张静坤给这种惩罚起个名字就是增强你的意识,就叫“强刺激”。在张静坤看来,她就是要让小队员意识到,人家球都打过来了,咱们动作还没起来,那个球肯定就死了,所以也不可能拿什么冠军,也拿不出来什么好成绩。

说起这个要求,张静坤情不自禁地又提及赵雪琪。她说,全面、快速、灵活、多变是天津女排的一贯风格,二线队的小队员将来要与一线队接轨,必须从现在的训练当中体现出来。赵教练执教之前,天津女排队员的动作也很慢,所以那会儿成绩就不行,有点恶性循环。赵雪琪来了之后,就要求队员们特别快,时间长了,自然形成了快速的风格。

天津女排一向具有大局观,每当国字号队伍抽人,天津队总是无条件地支持,这就造成女排一队去国家队、国青队以及国少队的人很多,这些队员一走,一队的人就少了,就一队、二队两个队合在一起练,这也使得一些队员,像陈丽怡、张晓婷、李莹、米扬、刘亚等队员一会儿跟一队练,一会儿跟二队练。跟一队一起练时,就由王宝泉带着训练,所以这几个队员进步特别快。

由于这些背景,王宝泉要求张静坤战术手势要一样,小队员上到一队以后,教练出什么手势她看得懂,不用再重新学。还有一些基本训练,二队跟一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差不多。小队员上了一队后,对这个集体一点也不觉得陌生,融入这个集体特别快。可能小队员缺乏场上的某些意识,关键球处理和心理控制可能不如一队的队员,但通过接触高水平的队员,能够逐步练出高水平。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张静坤通过在王宝泉、常良才这些高水平教练身边的耳濡目染,有了自己执教的感悟。她说,现在流行的话是与时俱进,我在执教中的体现就是快马加鞭。就是说,在已经很快的情况下,还得要求自己再快。现在天津女排二线队水平在同年龄里可能算是中等,所以还得加快,让她们成才,就必须突破自己。至于“三从一大”,张静坤说,我没太体现,因为我们的队员小,最小的13岁,最大的16岁,不具备“三从一大”的身体条件,不像成年队身体已经长成了,我现在训练她们就是加强自己的身体,让她跟得上大家。

2006年年初,当时是排球传统学校齐齐哈尔三中学生的张晓宇、孙铭健到天津试训,被王宝泉等人相中,成为张静坤麾下的新鲜血液。王宝泉之所以招她们进队,就是为了增加全队的网上高度。司职主攻的张晓宇是进入齐齐哈尔三中开始练排球的,司职副攻的孙铭健从小学三四年级起接受排球训练。两名东北姑娘都能吃苦又肯练,加上有王宝泉、张静坤的重点指导,进步很快。一年半以后,又一名齐齐哈尔三中学生王宁来到张静坤的队伍。当我们采写本书的时候,她们都已被输送到一线队,19岁的张晓宇和16岁的王宁身高都已1.90米,成为天津女排的新高度,20岁的孙铭健身高也到1.87米。王宁已经入选国青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10月,张静坤接手不到一年的天津女排二队,在河南省漯河市举行的全国青年女排锦标赛中敢打敢拼,发挥出色,最终获得第3名。本次比赛共有11支队伍参加,参赛队员均是1988年以后出生的。比赛实行单循环赛制,最后以总成绩排定座次。天津队小将们先后击败了八一、辽宁等多支球队。最终天津队与八一队积分相同,只是比较小分才屈居第3位。

张静坤对小队员们的表现十分满意,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年8月份的全国青年女排联赛也是这些球队参加,我们仅获得第8名。这次比赛我们的目标是打进前六名,最终能获得第3名确实很不简单。”据张静坤介绍,天津队这次比赛成绩的提升得益于当年夏训期间一直与天津女排一队一起进行训练和教学赛,这让队员们的技术和经验都有明显提升。

2007年3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公布了新一届国家少年女排集训球员的名单。天津教练郭彤和天津女排二队队员陈丽怡、张晓婷和米扬同时入选。郭彤是天津市体校排球班教练员,曾与田争、刘云德等教练合作培养出李娟、张萍、王莉、霍晶、殷娜、魏秋月等优秀运动员。陈丽怡、张晓婷和米扬都是天津女排二队队员,都出生于1989年,也都是第二次进入国家少年女排。

媒体援引张静坤的话,三名小队员各有特点,“陈丽怡司职主攻手,其特点是敢打敢拼,力量不错.张晓婷是一名技术全面的副攻手,打法灵活;米扬司职二传手,基本功扎实,很有发展前途。”与天津女排二队三名选手同时入选的有后来在全国联赛中闪光的新秀,例如上海的杨婕、张轶婵,江苏的李慧,八一的刘聪聪。同年8月,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在墨西哥拉开帷幕,陈丽怡在对土耳其队的比赛中独得21分,成为本场比赛的最佳得分手。

这预示着,张静坤作为带小孩儿的园丁,开始看到自己的执教成果了。

由于天津女排的品牌吸引效应,天津女排二线队日益兴旺,队员由最初的八个人发展到二十多人。其中有从天津市体校选拔的,还有外地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的,包括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地。张静坤说,对这些热心排球运动的孩子,我们会综合判断,如果看条件行,自己想练,也能吃苦,我们才留下。有的看着条件挺好,但她自己不爱练,仅凭家长的愿望,那就不行。一是家长白着急,一是我们白投入,所以几个方面都得符合要求才能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