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津门女排魂
9471100000014

第14章 拼搏创辉煌(6)

由于报名的名额所限,胡剑钊在各种比赛的秩序册上会有不同的身份,他尽一切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来没有争过名分。胡剑钊很少出现在球队比赛现场的电视转播镜头中,更多的时候是默默地坐在记者席上,支起一部小摄像机负责技术录像,摄录场上双方队员的表现,被誉为“球队之眼”。这些日积月累的影像资料,成为天津女排赛后发现自身漏洞,赛前寻找对手命门的利器。

从天津女排教练班子的搭配来讲,他们互补出合力,王宝泉的训练理念和目标,几位教练无条件地贯彻执行。王宝泉布置好的事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训练、比赛下来,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意见都可以提。但在训练场上、比赛场上,主教练说了算,全队形成统一意志,谁也不折腾。

数年后,每当说起与自己同甘共苦的教练组的好同志、好伙伴、好兄弟,王宝泉的感动仍然溢于言表,情发于中:“2002年我刚出院带队时,健康状况还很差,别说亲自动手,就是坐在场边指挥都吃不消。在这种情况下,常良才、陈友泉、胡剑钊三位教练帮我做了很多工作。陈友泉和胡剑钊每堂训练课都亲自上阵与球员打分组对抗,特别是那年联赛进入第二阶段,对手的水平高了,很多模仿对手的工作都由他们亲自担任,每天至少要跳几百次扣球、拦网,甚至比主力球员的扣球、拦网次数都多。毕竟是40多岁的人,而且都有老伤,每堂训练课下来,他们的腿都会出现水肿。胡剑钊教练肘部有伤,为了不耽误训练,他打了封闭后坚持陪打。教练员打封闭坚持训练,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常良才指导更多地担负起队里的思想和后勤工作,这都是不起眼而又特别重要的,而且是相当琐碎的事情。所以说,天津女排的成绩是我们大伙儿一块努力的结果。上行下效,我们教练组这么团结,绝对给全体队员树立了榜样。”

2002年春天,在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安格的协调下,天津女排赴美国参加大学生女排邀请赛,顺便与新组建的美国女排切磋交流。

邀请赛的比赛地点在美国大湖地区的几所大学,包括密歇根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威斯康辛大学、西北大学等。东道主将比赛日程安排得很紧凑,天津女排处于马不停蹄地奔走状态。一天有时安排几场赛事,中午就吃个汉堡包,晚上比赛一结束,简单吃点快餐,立即携带行李上大巴,在夜色中驰往下一个比赛地点。到了目的地休息几个小时,又开始新的赛事。其间还根据比赛中暴露的问题,见缝插针地安排针对性训练。将这次美国之行称之为“拉练”,绝对名不虚传。

决定这次美国之行,是王宝泉和天津女排教练组高瞻远瞩的产物。王宝泉是有心人,即便在住院期间,他也没有放松对女排发展趋势的关注和思考。他注意到,九运会期间,国内女排在保持传统的灵活多变特点的同时,呈现向高大化发展的趋向,打法更富有攻击性,高大选手不仅充当各队主要得分点,而且在拦网上也体现高度优势。全国联赛期间,天津队赢过实力强劲的八一队和辽宁队,却败在与自己打法相似的四川队手下,说明天津队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些情况都提醒天津女排,怎样适应新趋势,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于是,策划美国之行,将通过与欧美打法的球队过招,提高自身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话题提到日程,并得到体育主管部门批准。问题是,在这种高密度的“拉练”中,体质健康的教练和队员尚且疲惫,像王宝泉这样大病初愈的人怎么吃得消?每逢疲劳时,他就觉得脑袋发胀,但他从不跟别人说,自己默默地忍受着。

人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每当一次训练的间隙,天津女排队员坐在场边歇息,主教练王宝泉则抓紧时间服药,然后就势躺到地板上,静静地,不言不语,像是闭目养神,恢复体力。

教练和队员们看见他疲惫的样子非常心疼,劝他回酒店休息,他好像劳累得懒得说话,只是轻轻地摆了摆手,一切激情和斗志,都包含在这普通的动作中。休息片刻,他睁眼看表,随着他的一声哨响,他立刻又像正常人一样开始工作。那一刻,什么话都不用说,王宝泉无言地向天津女排全体成员诠释了什么叫敬业和执着。

参加完大学生女排邀请赛,天津女排在美国的最后几天里,与新组建的美国女排进行了五场教学比赛,取得三胜二负的成绩。虽然这些成绩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却说明了天津女排的训练成果。女排姑娘们领略了主教练的名言:“要干就干到最好,竞技体育不苦练,不可能有好成绩。”

在美国“拉练”之后,天津女排从芝加哥登机回国。在机场候机大厅里,天津女排姑娘们终于有机会用浏览商店来代替“逛一逛美国”。回想这趟美国之行,教练陈友泉说,在美国跑了两个星期,我们没机会看美国足什么样,因为安排太紧了,我们只知道进出比赛场馆和酒店。

天津女排成功以后,最让人们欣赏的就是姑娘们在赛场上那股青春奔放的激情,所谓拼了,所谓不服输,所谓永不言败,说到底,都是激情的演绎。而这股激情,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的。培养她们涌动激情的,是天津女排的教练班子。只有充满激情的教练,才能培养出涌动激情的队员。是常良才、王宝泉的激情的接力,才让这支娘子军演出了一幕幕激情燃烧的活剧!

6.登顶时刻

历史记住了这个时间和地点:

2003年1月25日21时48分,天津市人民体育馆。

2002—2003年全国女排联赛决赛拉开帷幕。此役之前,决赛双方都在摩拳擦掌,志在必得。一方是拥有赵蕊蕊、王丽娜、宋妮娜、董凌鸥、索玛等名将的上年全国联赛冠军、九运会冠军八一女排;一方是虽名不见经传,却发展势头正猛,并挟九连胜之勇,满怀登顶渴望的天津女排。鹿死谁手,人们拭目以待。

比赛一开始,就显露出这是一场硝烟弥漫的鏖战。

双方使出浑身解数,比分交替上升,前两局战成2比2。

进入决胜局,天津女排的形势愈发严峻,计分屏幕上已经显示为7:12,八一队以5分的优势领先,她们只要再得两分,就将拿到赛点,胜利在望,而天津队将功亏一篑。

赛场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有的老年人心跳加快,悄悄地眯上眼睛不敢再看—姑娘紧紧地抱住男友的胳膊,默念着天津队千万别再失手;小朋友也像是突然间长大了,不再缠绕眼睛死盯着场上的妈妈,让妈妈安心地去瞧;也有悲观者,已经开始起身挪步,准备离去,估摸天津队没戏了……

在场的球迷都屏住了呼吸,注视着赛场风云。而电视机前的天津人,更是无心做事,绞着双手,死死地盯住荧屏。此刻,整个天津仿佛都凝固了。

有趣的是,同一个时间里,许多出租汽车“罢运”了。

一位女乘客坐进一辆出租车:“师傅,到劝业场!”

“姐姐,求您个事儿行吗?”天津人对女性都客气地称“姐姐”。

“嘛事儿?”女乘客看司机可怜兮兮的样子,不解地问道。

“姐姐,收音机正播女排比赛,马上就赛完了,咱听完这段儿再走行吗?省得我惦着,也图个您安全,您瞅,哥儿几个都听球呢!”

女乘客一看,路边停了好几辆出租车,闹了半天是这码事儿。可巧她也关心女排,痛快答道:“有嘛不行的,我也听听,天津女排这帮闺女真不含糊!”

“受累您啦,第五局了,天津还落后,真腻歪人……”

其实,天津女排在本赛季的出色表现,已经足以向家乡父老交代了。女排职业联赛以来,她们由2000—2001赛季的第8名,到九运会的第5名,再到2001—2002赛季的第3名,天津女排的成绩一路攀升。今晚,即使是铩羽而归,也稳获联赛亚军,无疑是联赛以来的最好成绩了。

可是,天津球迷的胃口已经被吊起来了。当冠军在向天津人招手的时候,人们能甘心屈居老二吗?然而,赛场的天平仿佛向八一队倾斜,难道天津女排命运不济,真要晚节不保?难道造物非要恶心好强的天津人,让他们吞下苦果?

八一队白云持球,张萍斜线扣球成功,天津队追上两分,9:12。

八一队主教练林榆廷马上叫暂停。

天津队发球后,再失一分,9:13,简直到了悬崖边上。

关键时刻,赵蕊蕊发球失误,10:13。

轮到张萍发球,王宝泉喊了一声:“放开发!”

张萍沉着跳发球,对方垫球过网无攻,吕超四号位发威,11:13。

林榆廷再叫暂停。发球之后,几个来回,吕超扣球得分,12:13。

这时,张萍发球直接得分,13:13,天平摆平了,全场沸腾了。

接下去,双方进入比分胶着的拉锯战,十次交换发球权,八一队多次握有赛点,却都遗憾地丢掉了。参加现场解说的韩乔生问,这局难道要打到25分?

岂知,比赛的进程竟让韩乔生说中了。

23平之后,李珊拦网成功,天津队24:23领先,场边替补队员击掌相庆。

杨洁沉稳发球,落点极其刁钻,八一队一传迟疑间,把球仓促垫过网,张萍手疾眼快,跃起将球狠狠地拦在对方场内空挡,25:23,天津队赢了!

场上队员们忘情地相拥!

替补队员飞奔过来加入拥抱!

丁红莹泪流满面地与王宝泉、常良才拥抱!

吕超、杨洁、李珊、张娜、张萍、王莉……跳啊,喊啊,拥抱啊!

白发苍苍的老队医张联印也禁不住与姑娘们拥抱,此刻,拥抱成了天津女排所有成员表达情感最充分的方式!

至此,天津女排凭借出色的发挥和坚强的意志,以3比2战胜九运会女排冠军和上年联赛冠军八一队,夺得2002—2003年全国女排联赛冠军,实现天津女排建队以来的历史性重大突破。土教练王宝泉获得最佳教练称号,张萍获得最佳发球奖,天津赛区获得优秀赛区奖。李珊、张娜、张萍入选国家女排集训队。

一位记者在评述这段历史时写道:

“天津女排给人们留下的启示,八一队应该最有发言权,那就是谁跟天津队交锋都要记住一条:不赢下最后一分,千万别因为有利局面和大好形势在手而高兴得太早,站在对面的天津队是一支绝不会放弃努力的队伍。”

有人想起了2001年2月,在天津女排训练馆里出现的一条横幅:“充满霸气,立志拼金”,那是刚刚走马上任的主教练王宝泉对女排提出的新要求。当时,天津女排在全国女排联赛仅仅排名第八,有多少人对这个口号不以为然。曾几何时,王宝泉的豪言壮语变成现实,人们领略的是,壮士出征,志存高远!

气氛热烈的颁奖仪式在有序地进行着,全场的观众几乎都没有退场。此刻,对于天津球迷来说,观看这个场面的兴奋心情,不亚于观看国际赛场上中国队夺冠后的奏国歌、升国旗!

但是,天津球迷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在为天津女排加油助威的时候,天津市的主要领导同志也在与他们一样关注着比赛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