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9469800000043

第43章 跋:把每一步都当作起点

1983年,美国人伯森·汉姆用徒手攀壁的方式,登上了有“世界第一高楼”之称的纽约帝国大厦,在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美誉。美国恐高症康复协会聘请他去做心理顾问。协会主席诺曼斯先生在翻看他的档案时,才知晓这位“蜘蛛人”曾是一位恐高症患者。

诺曼斯对此大为惊讶,决定抽时间解开这个谜团。

伯森·汉的答案却很简单:把我自己的每一步都当作起点!

仔细揣摩这句话,诺曼斯先生最后终于悟出了其中的深意。伯森·汉姆之所以能够赢得“蜘蛛人”的美誉,是因为他在攀援的过程中始终眼光朝前,把脚下的每一步都当作起点,从而没有了高度带来的恐惧,恐高症自然就消失了。

有些人常常抱怨,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高处不胜寒”。这的确也有一定道理,不过也是把荣誉光环看得过于重了。还有的女演员煞有介事地说:“做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等等。诸如此类,都是一步一步施加给自己的重负。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还把自己放在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整日陶醉在过分良好的自我感觉中。殊不知,对于更大的成功来说,既有的成功也只是一个起点。人们常常失败在因承受不了现有的“高度”所带来的晕眩而重重地摔了下来。

与之相反,人生在世,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或打击就一蹶不振,怨天尤人,整日里垂头丧气、愁眉苦脸,让人怜也让人厌。其实眼前的困境仅仅是一个起点,把握好从头再来的机会就是好样的。

当校长近8年了,越发感到:生命有限,让我们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看作起点吧!如此,我们就能从容地面对生活,得失泰然。在遭逢困难时不失进取之心,从而走出逆境;在荣耀显赫时持有一份应有的清醒与冷静,莫让已有的成绩成为我们继续攀升的负担和阻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加愉悦自信地走好美丽的人生。

人活着,需要有追求。做教育,就需要沉淀一种信念。

教育可以让我们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培养驾驭社会、超越自我能力。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作为校长,对教育的感悟,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和许多中国先哲一样,他就曾在“知行”之中苦苦求索,苦苦挣扎之后,选择了杜威的实用哲学,“行”而后“知”。多变多元的时代需要我们在“行”中知,换言之,在“行”中思考,思考而后知。从出任校长至今,我也身在其中,经历过痛苦与磨难,但我一直在思考,我以思考证明我的存在和价值。

我注意到,教育正在释放个性,学生、教师均如此;我注意到,社会转型期学生心灵的激荡:我注意到,育人环境的急剧变化,我们的管理处于矛盾的漩涡;我注意到,青年教师的反叛、无谓和无畏。我开始读孔子的语录,读中外教育书籍,反复琢磨一句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经意间,我领悟到很多人是把教育作为一种人生信仰来追求的。

感谢“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给我们每一个学员搭设这个成长的舞台:感谢南开区教育局领导,推荐我参加这一工程的学习;感谢天津市授衔专家、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武升和天津市首席督学、天津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刘长兴二位专家的推荐和指导;感谢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王洪华时我多年来的帮助。

同时,感谢南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刘向军、局长杨志成、副局长粱振义,以及区教育局各位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同行们在工作中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更要感谢与我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我可爱的老师们。

书稿形成的过程,得到了市、区领导等方方面面给予我的关爱和支持。在文章的整理和出版过程中,我多方征求专家的意见,先后得到了市教委副主任黄永刚、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康万栋教授、天津市教科院基础研究所原所长邢真研究员、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田福安等专家的指点,并认真吸纳了他们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向所有关心支持我的各位朋友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且时间仓促,难免会有所纰漏,存在诸多问题,不尽如人意处也在所难免,敬请教育界的前辈和同仁批评指正。

张伟

2011年5月于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