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虹
林崧(1905—1999年),字肩宇,福建仙游人,是我国妇产科病理学的奠基人、著名妇产科专家,同时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藏邮大家。他一生追求的事业是医学,他一生的业余爱好是集邮。无论是事业还是爱好,林崧先生都达到了极致。
一、求学之路
林崧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出生在福建莆田市仙游县度尾后埔乡一个殷实人家。林家在全县来说,也是个富甲一方的大户。林崧的父亲是一位留学日本的学者,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回国后在仙游等地政府部门工作,也曾开过钱铺。
林崧14岁入福州青年会办的基督教会中学,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优裕的家庭环境使他得以专心求学,心无旁骛。这家教会学校特别重视外语教学,为他以后的深造和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外语基础。
在中学的时候林崧就知道北京有一所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建立的协和医学院。该院拥有世界一流的医学专家、医疗设备和严格的教学制度,尤其重视临床实践,是一所在亚洲甚至全世界也是很闻名的医科院校。协和医学院录取新生的门槛很高,每学期每科录取新生不超过25名。但林崧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入这所一流大学。
要进协和医学院必须先在燕京大学读三年医预系或护预系,1923年林崧中学毕业后,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不巧患了肠胃病,误了考期,只得返回福州上了教会办的福州协和大学,攻读化学系。翌年,他转学到北京燕京大学读书。在燕大,林崧作了两手准备,同时攻读化学系和医预系,以便一旦考不上协和,还可以继续在燕大拿下化学硕土学位。1927年三年学习期满,他在燕大获得两个系的毕业证书和理科学士学位。同年,终于考取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疗系,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林崧选择妇产科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自己的家乡他看到很多妇女因患病不能及时医治而痛苦万分,她们的身心蒙受很大的痛苦,也有因妇科病而死亡的。他的夫人余性稚说:“你将来志愿学医要是学妇科多好,多为妇女解除痛苦。”那时,男学生大多是不愿意学妇产科的,但是夫人的话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促使他立下了这个志愿。二是林崧考入协和医学院后,受到妇产科主任马士敦教授的影响。马士敦教授是美国人,是协和医学院妇产科的创建者,也是妇产科主任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曾在福建省永春县的一所教会医院当院长。由于长期在福建工作,所以对福建的学生特别有感情。当初协和医院妇产科中福建人比较多,可能也与这点有关。林崧在“协和”就读时,志存高远,要为天下妇女谋福祉,所以他刻苦求学,勤奋敬业,注重做学问,每天埋头念书,马士敦教授对他很器重,自然也得到更多的亲传,为以后事业上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医学之绩
1932年,27岁的林崧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林崧被留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有一套训练年轻临床医生的住院医师制度。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一般要先做二至三年的住院医师,然后才能结束“住院”的生活,进入主治医师级。因当时科里没有人,林崧在做完第一年住院医师后,便被提为住院总医师,以后又按常规接任一年。妇产科住院总医师的职责是管理全科病人和各级住院医师,担负的责任重大,工作头绪特别多,工作也特别累。正是这种辛苦、劳累的生活和严格的训练,使他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能够自如地应付繁重的临床工作。“协和”在全国是有名的大医院,各种疑难病症都送到“协和”来求治,作为住院总医师,他在处理众多的疑难病例中,医术得到迅速提高。林崧做完住院总医师后,就留在妇产科做助教。从那时起,林崧和麦克维教授一起开展妇产科病理学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当时不仅在“协和”是首创,在国内也可说是首创。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被日本人侵占,并裁退了所有的专家和工作人员。林崧和同行的二十多人来到了天津,从业于天和医院和恩光医院。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很多人对共产党缺乏了解,纷纷出国。朋友们劝他到海外谋生,并为他准备好了船票。林崧先生毅然婉拒,他说:“我从事医疗事业是为了救国,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科学救国的理想只有在祖国才能实现。”就在开船前的两个小时,朋友还在打电话催他,林崧再次谢绝了朋友的好意,毅然地留了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建国后林崧以激动兴奋的心情,更加忘我地工作,以全部的精力致力于祖国的医学科学事业。1956年天津市公私合营时,林崧与恩光医院的其他专家们放弃了私人开业,将恩光医院的全部动产与不动产无偿上交国家。林崧被安排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任妇产科主任,一直工作了几十年没有离开临床第一线。1963年,中央卫生部给他颁发了专家证书,不规定退休年龄,永远享受专家荣誉和待遇。
林崧从事妇产科病理学多年,为我国妇产科病理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倾注毕生精力。他长期积累、搜集了大批典型病例、资料、病理切片幻灯片、照片,很早就开始《妇产科病理学》专著的写作,终于在1986年出版问世,这部长达80万字和八百余幅照片的巨著,是我国医学科技领域最大的专著之一,不仅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也是亚洲唯一的妇产科病理学专著。该书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后来又经他自己用英文出版了这部书,在国际医学界颇有影响。此外,他还用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天津和全国举办学习班培养人才。他是我国妇产科病理学的奠基人。邓颖超生前曾称赞他说:“您为中国妇女服务,是林巧稚之后最好的妇科医生,我感激您,全国妇女感激您。”
三、集邮之乐
1.集邮起步
林崧在致力于医务工作之余,以集邮为乐事,集邮成为他全部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集邮是个多元交叉的学科。从表面上看仅是文化活动、收藏活动,实际上它又是经济、政治、艺术活动。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崇高的境界,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绝难搞出成就。从集邮活动中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智慧,有些人之所以自叹不如,不仅仅是囊中羞涩,缺乏财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境界、是文化素养和对集邮史学意义的认识达不到林先生那样的水平,缺乏志存高6的抱负和襟怀。
林崧的集邮生活是从1936年开始的。他的集邮生涯,几乎是与他的妇产科学术活动同步开始的。当年,他随同老师谢和平教授出国考察,他们乘坐的是一艘货轮,沿途每逢停泊在一个港口,谢老师总是利用别人上岸游玩时间独自去搜集邮票。林崧无形中受到了感染,于是也跟着买,从那时起,便对这方寸大小的纸片产生了兴趣,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六十多年的集邮活动。对他而言,当然医学早于邮学。以他那样丰富扎实的科学文化底蕴,以他那么严格认真的处世为人,一旦有了什么新的追求,真可谓气脉相通、借鉴有门。集邮有幸得他厚爱,他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一名出色的集邮专家了。
刚开始集邮时,林崧搜集的范围非常广,除了搜集外国的邮票以外,对国内各个时期的邮票也都广泛搜集。他买下的第一套邮票是德国希特勒执政时期在德国举行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邮票。和许多集邮者走过的道路一样,开始的时候颇带盲目性,广收博采,并不知道怎样集邮。因此,最初不分什么国别,也不分邮票的新旧,只泛泛搜集一般的邮票,而没有主题。但这也有一定的好处,使他所搜集的邮票中有不少成了稀世珍品。在“协和”任教期间,每逢周日必到东安市场选购邮品。与沙伯泉、杨永福、韦诚起、黑玉珍等北平邮商,往来密切。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劫夺了协和医院,林崧不愿为日伪效劳,举家迁到天津。此时天津的集邮热潮,仅次于上海,劝业场内的几家邮票社,已成为集邮家们聚会的场所,而且每周还在会芳楼进行聚餐活动。不久林崧在天津结识了著名集邮家范兰如、陆逵九、李信甫等人,邮事交往频繁,有时约上一二知己在其寓所彻夜谈邮。这使得刚入此道的他所集邮品也产生了质的飞跃。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集邮水平不断提高,他逐渐认识到集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邮票种类之多,真好像是汪洋大海,范围太广,品种太多,任何一个集邮爱好者都不可能把全世界的邮票搜集全了。似此种收藏实在力所不及,且不说财力不及,就是精力也是望尘莫及。于是,他经过思考,就把集邮的范围逐渐缩小,专搜集我国和几个大国的邮票。后来,又放弃了搜集外国的邮票,只搜集我们国家的。以后又发展到只集专题的邮票。
2.专题搜集
天津的一些邮商,如雷润生、樊文炳、韦崇福、杨启亮等,对林教授从事集邮出力不小。有几部水准较高的中国清代票邮集和一些清代、民国早期的试模票、样票及珍贵变体票,大多是这几个人供给的。其中包括目前国内仅有的一枚红印花小四分复盖,堪称珍罕。
这一时期他的藏品有大龙3分银无齿样票、万寿再版,小龙加大字短距(北海票)、红印花当5元票,蟠龙有水印加“杂孕耘悦陨-酝耘晕”,光复、共和各种样票册,北京老版黄20元以及包括限新省贴用在内的各版帆船票加“杂孕耘悦陨酝耘晕”等,废模和未采纳的原图有:飞鸽、跃鲤、飞雁母模样票,白纸坊图五元母模试印票。“中国联省”五角试模试色票,农获图大型黑样票,未采用的帆船黑样票,白纸坊雕成而未采用的孙中山像、陈英士(其美)像和已采用的谭延闿像母模图样等。这些藏品既有品位,又有质地,令行家对他刮目相看。
集邮要眼力,林崧就是一位独具慧眼的集邮大家。华北沦陷期间,华北日伪组织发行了“六区”大、小字邮票,其复杂混乱程度人所共知。他意识到日本侵略者迟早要滚出中国,这些邮品将来就是他们侵华的罪证,便竭力搜求,每遇新品,必购方连、单枚各一。在那段时期,日伪还限量发行了河北大字中华版20元四方连,林崧不惜以数两黄金的代价购得,此举在津沽邮7传为佳话。其他像华北、蒙疆折半、原值和各种纪念票,包括所谓的礼票、扣票、请印票在内,对照《马氏图鉴》,基本无所遗漏。他的邮集中,还有一件未见经传的河南大字加盖于中华版20元四方连,颇具研究价值。林崧购买邮票是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买入,使他获得许多颇有价值的邮票珍品,而这些藏品很少公开露面。
抗战胜利后,林崧与上海钟笑炉、王纪泽、徐星瑛、赵士骏,以及济南的王育和等知名邮商,加强了通信往来。又收集到民国近期票分版、分纸、分齿及被称作“国币四宝”的永宁二次加盖商务烈士有水印半分改30元、渝中央加盖香港大东版5分误改20元、商务烈士有水印8分改20元、渝大东加盖商务烈士有水印3分改20元等著名罕品。当时被视为“黑票”的渝中央加盖北京版航空25分改73元,林崧不畏众议,以高价收购。
1942年山东战时邮政成立,发行了一些解放区邮票,林崧当时对收集解放区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专门致力于搜集解放区的邮票。由于他搜集的范围比较集中,搜集起来也比较齐全,邮品也比较珍贵。林崧认为邮票是记录社会历史变迁的卡片,因此他一开始集邮就把视角转向解放区邮票,因为这些邮品将为今后研究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时期解放区的经济、文化、艺术、人文风情提供活标本。于是在白色恐怖下,他冒着风险收藏这类邮品。
解放前,“区票”一度被列入严禁之列,那时集解放区邮票并不是易事,既困难,又危险。困难是因当时交通不方便;危险是因为如果让国民党知道了,就会被说是“通共”了。那时从解放区寄来的信,他看完了马上就撕毁烧掉,但是解放区的邮票,却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冒着很大的风险集存了下来。其中有一些是他冒着杀头的危险,偷偷地与一些邮票商人建立地下联系,让他们把邮票送到家里秘密成交后收藏。还有一些是从朋友那里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