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9467100000033

第33章 张叔诚父子两代护国宝(2)

张叔诚先生告诉我们,窑变观音原来供奉在北京报国寺。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登基六年就死了,撇下个年轻美貌的皇后和一个不谙诸事的太子。太后年轻寡居,笃信佛教,每日除了垂帘听政,为国事劳碌之外,相伴的只有晨钟暮鼓,因此,郁郁寡欢,总是一副病容倦态。太医院的名医们个个都没主意。后来,还是太后说:人无法,问菩萨。于是,皇上就陪伴着太后到报国寺去烧香求菩萨保佑。太后天天被闷在宫里,出去这么一散心,顿觉心情爽快,她认为是菩萨显了灵,立马就许了愿,向报国寺施舍一尊观音。送什么观音呢?金的太俗气,泥的太平常,太后和皇上都犯了难。正在这时,工部察报,景德镇御窑厂倒了窑,御用瓷全部烧毁,却烧好了一件窑变观音。皇上听了大喜,急忙宣旨,倒窑事免究,马上护送窑变观音进京,从此,这件文物就成为北京报国寺镇寺之宝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火烧了报国寺,把窑变观音掷到寺外,流落民间。清内府郎中庆小山是张翼先生的好友,对瓷器颇有研究,他访得这件观音的下落后,出几块银元就买了下来,转赠给张翼先生。张翼请人把观音残破之处修整如故,带回天津。从此,这件国宝就供奉在张家的客厅里。回忆往事,张叔诚先生总是滔滔不绝地说:这件国宝引起了许多古玩商的兴趣,二三十年代,北京有位走洋庄的古玩商叫郭宝昌,对瓷器有很高的鉴赏能力,据说,他年轻时候,曾为袁世凯烧造过洪宪瓷。为了一睹窑变观音的神采,他专程来到天津,见到窑变观音后爱不释手,千方百计烦人托窍想把这件国宝买到手,先是请枣庄中兴煤矿总经理朱启钤出面,复托中南银行经理张重威做说客,愿以20万美金甚至高于20万美金的惊人价钱收购这件观音。张叔诚先生想:郭老板是位走洋庄的能手,许多珍贵文物就是通过他的手卖到国外去的。这尊窑变观音如果到他手里,肯定也会流落到国外去。随着张叔诚先生对文物研究的逐步深入,他越发感到保护祖国文物遗产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郭宝昌的利诱,张先生更是铁了心:任谁出面说和,无论出多高的价钱,他一概以先人遗物不敢变卖为托辞,婉言谢绝了郭宝昌。“文革”以后,张叔诚先生每每和我谈及这件窑变观音时,总是痛心却又万般无奈地说:“万万没有想到,这件国宝躲过了八国联军野蛮的抢掠,也没流落到国外,却在浩劫中被毁。”痛哉!窑变观音。

四、《金明池争标图》引起的轰动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刚刚成立不久,时逢“工业抗旱”(注),张叔诚先生慨然把自己收藏的宋人画册转让给该馆,用换来的钱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第一本藏画选集——《艺苑集锦》刊印了册中的苏汉臣《婴戏图》页、杨无咎《梅花》页、马远《月下把图》页、宋人《金明池争标图》页等。几幅小画却引出了美术界、文博界的轩然大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知名度也因此提高一步。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先生这样评价其中的作品:苏汉臣《婴戏图》“风格俊美,意态生动,信非专工婴儿如汉臣者莫办,特与汉臣其他传世之迹较之,画法乃不类,然《双孩玩枣》、《婴戏》诸图(今存台北故宫),旧传为汉臣之笔者,皆无款识,亦不能定其信为汉臣之笔与否,唯传之既久,世亦无异辞。今此图款字非后人添署,固无可疑。或此属真迹而传者为失其实与?”杨无咎《墨梅图》页:“今世所传补之(杨无咎字补之)墨梅真迹,就目前所知,仅《四梅花图》《雪梅图》(二卷皆藏故宫博物馆)与此而三,是研究宋士大夫画的重要作品。”

《艺苑集锦》一问世,著名美术文论家金维诺先生就在《美术研究》上发表文章评价《金明池争标图》,他说:“作者在不过一尺见方的绢上表现了盛大的龙舟竞渡场面,描绘了楼台、殿阁、仙桥、龙舟,特别是那几百细小如蚊的人物,形形色色,各具神态,刻画入微,表现了作者的高超技巧。”天津艺博编辑《艺苑集锦》时,只把此图当做一般无名的龙舟图看待,是金维诺教授发现了图左粉墙上还有“张择端呈进”五个蝇头小楷。张择端就是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金人张著在题《清明上河图》时说:“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善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据记载:张择端除画有《清明上河图》之外,还有一幅《西湖争标图》传世。这幅《龙舟图》是否就是张择端的《西湖争标图》呢?金教授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考证:这幅《龙舟图》画的就是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顺天门外的金明池,图中的临水殿、仙桥、五殿、宝津楼等与记载一一吻合。因金明池的位置在汴梁城西,所以当时民间也称金明池为西池或西湖。金明池本来是五代时周世宗为练习水军开凿的,宋太宗赵光义又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诏凿金明池”,教神卫虎翼水军习舟楫,以后形成惯例,每年春季开池,任人游览,皇帝于3月20日到这里“观争标赐宴”,先是在临水殿赐宴群臣,看水戏表演,水戏包括“水傀儡”、“水秋千”等,另外还有百戏、杂剧、乐部之类的船只。水戏表演完分两边退去,再由小龙船、虎头船等把大龙船牵到水殿前,皇帝要在大龙舟上观看小龙舟表演“旋罗”、“海眼”、“交头”等阵式,最后要进行争标。这幅《龙舟图》上画有表演完水戏的乐船,其中傀儡船上结小彩楼,下有三小门。有的船上立有秋千,大龙舟的形制、式样也和记载中说的一模一样。金维诺先生就此得出结论,这幅被当做无名氏的《龙舟图》,正是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的另一幅名画《西湖争标图》。

这幅画还引起了文物、古建、园林、体育等各界专家们的关注,各种学术刊物对这幅画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说:这幅画除了“在绘画方面的价值外,还是研究我国宋代建筑和园林的绝好参考资料,使我们了解到金明池这个建筑上承汉、唐传统,而且明清的北海、颐和园也可看到这种影响,桥南两个如阙门式的高台也是只见记载而无实物的例子,实属罕见”。

文物专家从绘画的真伪、时代风格对这幅画进行了研究。张珩先生一篇总结性的论文为这幅画的争论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他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真迹,今藏故宫博物院,与此相较,风格各殊,决非出于同一画家手笔。上河图南宋时坊间摹本流传甚多,争标图同时被南宋画人转相临仿,亦无足异。大凡南渡以后,人民追忆汴梁全盛,惓惓故国之思,托于二图,盛相摹仿,固可理解也。此图虽未为真迹,出于南宋时人摹仿。然原本之出于择端,易足征信。盖古人所谓下真迹一等者,即此已是瑰宝,又何必择端真迹始称珍重也。”

五、张叔诚家的大内瑰宝

翻开张叔诚先生捐献给艺术博物馆的文物清单,会让人惊叹得目瞪口呆,拍案叫绝,目录所载几乎件件玑珠,其中元代赵孟《行书·洛神赋》卷、元人《葛洪移居图》卷、明仇英《桃4仙境图》轴、明代詹景凤《墨竹、行书千字文》卷、明代陈淳《罨画山图》卷、明代周之冕的花鸟册、清代吴历《赠唐半园山水》轴、清代恽寿平《瓯香馆写生册》、清代石涛杂画册等,都是闻名遐迩的文物珍品。

还有一件叫“克+”的青铜乐器,是1890年陕西省扶风县任家村出土的文物,是西周时期人们在祭祀或晏飨时使用的大型打击乐器,声音深沉浑厚,起着烘托气氛和加强音乐节奏的作用。据克+上的文字记载得知:周夷王十六年九月,周夷王令克巡视泾水以东及京屯地方,并赏赐给他马匹、车辆,克为了纪念周夷王的这次接见和赏赐,命人铸造了这件器具。克+高63厘米,高大壮观、造型华丽、制作精湛,是研究西周政治、军事的重要实物,一直被视为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