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智星移
斗转,岁月悠悠,转瞬间20世纪行将结束,新纪元即将到来。在世纪之交,回首天津百年之历史,真可谓沧桑历尽,覆地翻天。自明朝设置天津卫以来,至20世纪末,天津尚不足600年历史;但自上世纪末至今的百余年间,天津却饱经风霜,从外辱内患到阅尽人间春色,特别是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天津作为京畿门户、海防重地、北方经济中心,中国近代史上很多重大事件都与之有密切关系,很多著名历史人物都在天津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曾几何时,各路豪杰在此舞旗弄潮,各方志士在此砥砺图强。于是,军事救国者有,实业救国者有,教育救国者有,科学救国者有......芸芸众生,不一而足。然而大潮之中,不免泥沙俱下,除仁人志士风云际会于津门外,也有来此淘金的、冒险的、寓居的、醉生梦死的。正是这种珍珠与鱼目的共存,构成了五彩斑斓的近代天津,天津也因此而名传天下。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人的活动,天津的发展更是如此。综观百年,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各种不同的人物活跃在天津这个舞台上,从不同侧面或者推动、或者阻碍天津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如果把这些历史人物的活动记录下来,并将其真实地再现,人们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些历史人物,而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过去,了解天津。有鉴于此,1996年下半年,首先由市政协文史办公室的汤洪、方兆麟等同志提出来编辑一套“近代天津名人”丛书的设想,我对他们的设想十分赞赏,随即提交到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会议上讨论,经过谢天培、南炳文、孙维甫、乔维熊、杨大辛、田桂林诸同志的充分研究,认为这件事不仅可行,而且十分有意义,对于宣传天津、进一步提高天津的知名度很有必要。同时一致推举我任该丛书的总主编。我当时作为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义不容辞,欣然接受。于是这个设想被正式定下来,列入工作计划。为了使这个计划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由我主持又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具体研究编辑方案。参加第一次座谈的同志有张澜生、徐景星、罗澍伟、乔维熊、杨大辛等同志,大家兴趣很高,七嘴八舌一下子提出了近二十个选题。经过议论,进一步明确了编书的宗旨、编辑体例,确定了首批编辑书目。同时也确定了担任这套丛书各分册主编的原则。大家认为各分册主编应尽量由熟悉选题的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
然而编这样一套丛书并非易事,不仅要组织人力,还要下很大力量去收集材料,更重要的是出版这套丛书要有经费,有了“经济基础”这项工作才能有保证。为此,我让文史办公室尽快起草个申请专项经费的报告,并将报告立即转报给市政协主席刘晋峰,晋峰主席很快将此件转市政府张立昌市长。立昌市长非常重视此事,很快批下了经费,从而使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了保证。经过各方面近两年的努力,现在终于看到这套书要陆续出版了,怎能不令人欣喜!可以说,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
首批确定的六个选题,即近代天津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收藏家、寓公、买办和京剧票友。在编写过程中既考虑到了其史料价值,同时又注意到了内容的可读性。每本书收录十人左右,都是经过与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充分研究后筛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各书的作者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人物作了翔实、生动的记述,从而使那些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又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周学熙是如何兴办北洋实业的?范旭东是如何创制出“红三角”牌纯碱的?宋棐卿是怎样纺出“抵羊”牌毛线,并使之行销全国的?教育家严范孙、张伯苓是怎样兴办南开教育的?民国初年林墨青是如何兴办社会教育的?收藏家张叔诚是如何得到无价之宝“窑变观音”、最后又怎样被毁掉的?夏山楼主韩慎先除了是“名票”外,他在鉴定与收藏文物方面有哪些“绝活”?北洋时期的总统、总理及一些大军阀下台后来天津干了些什么?清末宫廷大太监“小德张”出宫后在天津怎样度过了他的晚年?天津京剧名票“三王”对京剧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天津早期的“四大买办”是哪些人?他们都做了些什么?等等、等等。我相信通过书上那生动、翔实的描写,使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个丰满、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而且还可以知道许多鲜为人知的轶闻和趣事,而这些恰恰是在一般历史书籍中难以看到的。这些历史人物虽然生活在天津,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只局限于天津,而是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一个侧面,因此这套书对于学习中国近代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天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地充实这套系列丛书的内容,陆续向读者推出新的书目,如天津著名的商人、著名的银行家、著名的报人、著名的曲艺家、影剧名流、社会名流等等。总之,我们将通过这套书使读者更加了解天津、认识天津,也可以为后人留下一点点有用的资料。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同志参加到编著这套丛书的工作中来,为发展天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套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首先是作者们的辛勤努力。各书的作者都是学有专长的人士,而且在写作过程中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收集资料,他们的努力为成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再者,是各书的主编们,他们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或各自主持某一方面的工作,他们在百忙之余,积极策划,审定稿件,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去粗取精,去虚存实,才使这些书能顺利付梓。还有这些书的责编与出版者,也都花费了不少精力,一遍遍地审校,使这些书能最后出版发行。在这里我谨代表丛书编委会向这些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这样一套丛书,特别是在历史资料比较缺乏的情况下,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希读者指正和谅解。
谨将此丛书作为世纪之交的献礼,愿人们接受它!
1998年11月
黄炎智同志曾任天津市九届政协副主席,分管文史工作,于2002年9月17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