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9466400000032

第32章 战后国际关系史(15)

145.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由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2008年—2012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削减8%,日本削减6%。当时美国政府在议定书上签了字。根据规定,该协定书只有在55个国家批准协议后,才能生效。这55个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5%。由于在议定书执行的规则和条件等细节上争论不休,至今仍未有一个工业发达国家批准该议定书,而美国又突然宣布将不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义务使得条约的实施雪上加霜,面临流产的危险。1998年5月29日,中国代表在联合国秘书处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146.“9·11事件”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晨8:40,四架美国国内民航航班几乎被同时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一架袭击了首都华盛顿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而第四架被劫持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据事后调查失事前机上乘客试图从劫机者手中重夺飞机控制权。这架被劫持飞机目标不明,事后对参与策划袭击的恐怖分子进行审问的结果表明,恐怖袭击的第四个目标是国会山。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幢110层摩天大楼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除此之外,世贸中心附近5幢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五角大楼遭到局部破坏,部分结构坍塌;袭击事件令曼哈顿岛上空布满尘烟。“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罹难,其中2974人被官方证实死亡,另外还有24人下落不明。

2001年9月11日当天的恐怖袭击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事件是继二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这次事件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美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谴责和立场也受到大多数国家的同情与支持,全球各地在事件后都有各种悼念活动,事发现场的清理工作持续到次年年中。“9·11”事件使得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感到恐惧,从而反对类似“9·11”事件的再次发生。该事件也导致了此后国际范围内多国合作进行反恐怖行动。

147.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是近几年来国际政治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专指以某种花卉或物品的颜色为代表,亲西方特别是亲美国的政权变更行动。格鲁吉亚反对党的夺权行动被称为“玫瑰革命”,是因为反对党领袖萨卡什维利在冲入议会大厦时,手中高举玫瑰花。乌克兰反对党的行动被称为“橙色革命”,是因为其支持者以橙色为标志。在吉尔吉斯政局变动中,反对派来自不同城市,却用同一个手势——握拳表达意愿,握拳形似郁金香花,因此被称为“郁金香革命”。“玫瑰革命”、“橙色革命”、“郁金香革命”,名字很美,内涵丰富。多数国际问题专家给“颜色革命”下的定义是:美欧国家通过慈善机构、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在独联体国家进行渗透,培育“政治精英”、扶持“反对派”、支持民众以“街头革命”方式夺权,建立亲美疏俄的政权。“颜色革命”并非社会革命,只是政治变动——尽管它是在“民主”的旗号下发生的,但它不以新秩序取代现有秩序,而是某些人努力使政权符合其自身利益的一种“修饰”。

148.《里斯本条约》

《里斯本条约》即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的欧盟新条约。这一条约于2007年12月13日由欧盟各国首脑在里斯本签署,随后交由各成员国批准。各国批准进程比预想的困难许多,直到2009年11月3日,捷克总统克劳斯签署《里斯本条约》,至此欧盟27个成员国已全部批准该条约。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里斯本条约》被视为《欧盟宪法条约》的简化版,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设立常任欧盟理事会主席职位,取消每半年轮换一次的欧盟主席国轮替机制。②将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和欧盟委员会负责外交的委员这两个职权交叉的职务合并,统归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一职,全面负责欧盟对外政策。③将更多政策领域划归到以“有效多数表决制”决策的范围,以简化决策过程。司法、内政等敏感领域的一些政策也将以“有效多数制”表决,成员国不再能“一票否决”。但在税收、社会保障、外交和防务等事关成员国主权的领域,仍采取一致通过原则。④各成员国在“有效多数表决制”下的加权票数重新调整,2014—2017年之间逐步实行。⑤以“双重多数表决制”取代目前的“有效多数表决制”,即有关决议必须至少获得55%的成员国和65%的欧盟人口的赞同,才算通过。新表决制将在2014年开始实施,到2017年之前的3年为过渡期。⑥从2014年起,欧盟委员会的委员人数将从27名减至18名,委员会主席的作用将加强。⑦欧洲议会的权力将增强。⑧新条约将确认“欧盟基本权利宪章”对各成员国的法律约束力。

《里斯本条约》的成功签署标志着困扰欧盟长达两年半的制宪危机暂告一个段落。该条约获得各成员国批准,为欧盟的机构改革铺平了道路。

149.美洲国家组织

美洲国家组织是美洲地区的政治组织。1890年4月14日,美国与拉美17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第一次美洲会议,决定建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1948年,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的第九次美洲会议通过了《美洲国家组织宪章》,联盟遂改称为美洲国家组织。1951年12月,《美洲国家组织宪章》生效。美洲国家组织的宗旨是加强美洲大陆的和平与安全;确保成员国之间和平解决争端;成员国遭侵略时,组织声援行动;谋求解决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法律问题,促进各国间经济、社会、文化的合作;加速美洲国家一体化进程。美洲国家组织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在瑞士日内瓦设有驻欧洲办事处,在各成员国设有办事机构。目前该组织有35个成员国和60个常任观察员。2004年5月26日,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举行会议,决定正式接纳中国为该组织常任观察员。古巴本是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但由于美国推行孤立古巴的政策,古巴从1962年以后参加该组织活动一直遭到拒绝。美洲国家组织最高权力机构为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经三分之二成员国同意,可召开特别大会。常设理事会由成员国各派一名大使级代表组成,定期召开。秘书处为常设机构,正副秘书长均由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只能连任一次。现任秘书长是智利人因苏尔萨。此外,美洲国家组织还设有专门机构,包括美洲开发银行、泛美卫生组织、泛美儿童学会、泛美妇女委员会和泛美控制毒品委员会等。

150.二十国集团

二十国集团又称G20(the Group of 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八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十一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欧盟组成。创立二十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长们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为有关实质问题的讨论和协商奠定广泛的基础,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二十国集团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动为“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二十国集团没有常设的秘书处和工作人员,因此由当年主席国设立临时秘书处来协调集团工作和组织会议。会议主要讨论正式建立二十国集团会议机制,以及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等问题。与会代表不仅将就各国如何制止经济危机进行讨论,也将就国际社会如何在防止经济危机方面发挥作用等问题交换意见。

151.《巴厘岛路线图》

《巴厘岛路线图》指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关于未来世界环境保护问题,于2008年签订的主要条约。1997年的“联合国环境保护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主要商讨了如何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38个工业国排放污染气体的标准,以及6种禁止排放的气体。美国以限制排放气体影响国民经济以及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同样责任为由,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日益明显,全球排放量增多,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而且南极部分冰山已经开始融化,威胁到了海平面较低的国家的利益,使得解决环境问题变得刻不容缓。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及尖锐的矛盾,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也是各国妥协的产物,规定各国应尽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先进技术来保护环境,并就这些有利于环保的先进技术互相交流合作,以达到共同维护环境的目的。实际上《巴厘岛路线图》并未产生强制性的措施去控制各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只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矛盾尖锐的产物。

152.“巧实力”外交理念

“巧实力”一词最早由(美国)安全与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苏珊尼·诺瑟提出,强调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实现美国外交目标。“巧实力”就是巧妙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即运用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种手段的组合来维护本国利益的能力。

巧实力既不是硬实力,也不是软实力,而是综合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一个整体战略,是力量的基地,也是要实现美国目标的“工具箱”。它既强调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必要性,同时也极大地关注联盟、伙伴关系和各个层次的机制,目的就是扩大美国的影响力和建立美国行为的合法性。向全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就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因为这能使美国的压倒一切的实力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利益和价值观达成一致。

美国要通过三种方式影响别国:强制性威胁(大棒)、诱惑或补偿(胡萝卜)、吸引和合作。此战略的提出基于如下背景:以往小布什政府过分强调军事打击,使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同时,美国内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利益损失巨大。采取此战略意在使其他国家服从于美设想的国际秩序,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

2007年,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发表了题为《巧实力战略》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运用“巧实力”进行对外战略转型,帮助美国摆脱当前困境,重振全球领导地位。2009年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美国将采取“巧实力”战略来处理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