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友:患难知友
9458800000009

第9章 互帮互助(2)

章献太后在执掌朝政后就问鲁宗道:“唐代的武后是个怎样的君主呢?”鲁宗道回答说:“她是唐代的罪人,差点危害国家。”太后听后默不作声。

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章献太后家族刘氏的牌位,太后就问辅臣们这样行不行,大家都不敢回答。而鲁宗道不赞成这么做,就对太后说:“如果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那后代的君主怎么办?”

时任枢密使的曹利用依仗权势,骄横跋扈,而鲁宗道却刚正直言,多次在皇上面前叱责他,所以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惧怕鲁宗道,把他看成是“鱼头参政”。

◎文苑拾萃

交子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其实是一种存款的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开始出现一种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只要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将存款的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给存款人,并收取一定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就被称之为“交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使用交子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许多商人还联合成立了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立分铺。由于铺户都恪守信用,存款人持交子随到随取,交子也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后来,交子铺户们在经营过程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到交子的信誉,因此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以此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也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才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从而真正成为一种纸币。

朱晖替友教子成大器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况

朱晖(生卒年不详),字文季,南阳宛人,小时候就成了孤儿,但很有义气。当初,汉光武帝与朱晖的父亲朱岑都在长安学习,有旧交。等到光武即位,朱岑已去世了,于是拜朱晖为郎。朱晖以生病为借口推辞了。朱晖毕业于太学,性情矜持严谨,有礼有节,诸儒都称赞他品德高尚。

古代有一个叫朱晖的人,他有一个从小就很要好的朋友,名叫陈揖。他们从小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朱晖的家境比陈揖要好得多,但他们从不因此而产生芥蒂。朱晖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拿来和陈揖一起分享,两人相处起来就像亲兄弟一样。长大以后,他们又一起出外求学,共同读书讨论,研究学问。有时候,朱晖和陈揖为了一个学习上的问题常常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是过后他们还是亲密如常,并从争论中学到不少东西,有许多新的发现。

令人惋惜的是,陈揖的妻子刚刚怀孕不久,陈揖就突然得急病死了,家里只剩下两位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老人和一个柔弱的孕妇。朱晖失去了他最亲密的朋友,感到十分悲痛,难过得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他强忍着失去好友的悲伤,亲自安排陈揖的葬礼,并经常劝慰陈家的老人和遗孀。

在陈揖的坟前,朱晖悲痛地发誓:“陈揖,你就安心地去吧,我会照顾你的家人。将来,你的孩子我也一定会替你将他抚养成人!”

从此,朱晖遵守诺言,担负起两个家庭的生活,将陈家上上下下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久陈揖的妻子生了个孩子,取名叫陈友。朱晖果然代朋友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把陈友和自己的儿子朱骈一起送进了私塾,并经常耐心地教导、鞭策他们,在生活上也对陈友照顾得相当尽心,甚至比对自己的儿子还要好。

陈友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像他父亲一样刻苦努力。朱晖常摸着小家伙的头亲切地说:“孩子,努力学习,将来像你父亲一样,做个有学问的人。”

尽管朱晖很喜欢陈友,但从不溺爱他,从小就严格要求,要他做一个正直的人,认真勤奋地学习知识。朱晖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地履行着自己的诺言,不但对陈家的老弱妇孺照顾得相当周到,而且悉心抚养陈友长大成人,教育他走上正道。

有一年,朱晖的一个朋友当了南阳太守,邀请朱晖的儿子朱骈去做官。朱晖想到陈友,于是请求南阳太守不要请朱骈,而是向他推荐说:“我朋友陈揖的孩子陈友才学更出色,让他去吧。”

南阳太守答应了朱晖的要求。但这样一来,朱骈就有点儿不高兴了。他心想:我到底是父亲的儿子,父亲却心向外人,太不公平了。朱晖看出了儿子的心事,于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陈友的父亲是我的好友,我曾答应过他把陈友照顾好。现在我推荐陈友,一来是实现我的诺言,二来陈友的学识的确比你高。若是你能加把劲努力学习,何愁日后没有出路呢?”朱骈这才心悦诚服地点点头,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决心和陈友好好地比一比。

陈友果然不负众望,后来成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故事感悟

朱晖和陈揖的友谊可谓是“托妻寄子”。陈揖死后,朱晖不仅照顾陈揖家的老弱妇孺,还几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终于把陈揖的儿子陈友教育成人。他帮助朋友的真挚情谊与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永远流传后世。

◎史海撷英

光武中兴

更始三年(25年)夏,刘秀在鄗县南千秋亭五城陌(今河北柏乡内)即皇帝位,改元建武,改鄗为高邑。次年定都洛阳,正式建立了东汉政权。此后的四年,刘秀指挥军队镇压了赤眉等农民起义军,削平了各地的割据势力。

在位期间,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建武二年至十四年(26—38年),刘秀又颁布了六道释放奴婢的诏令,规定:战争期间被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未释放的官私奴婢必须有基本的人身保障。建武十一年,刘秀又连下三次诏令,规定:凡是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此外,还规定恢复西汉时期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组织军队屯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等等。

建武十五年,刘秀又下令度田、检查户口,从而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同时,集中力量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的权利,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还废除了掌握军队的都尉。

这些措施,使得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的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文苑拾萃

《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乃是十大算经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周髀算经》原名为《周髀》,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说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周髀》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中去。

韩干得王维帮助终成名家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韩干(生卒年不详),京都地区(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画家,官太府寺丞。韩干擅画肖像人物,尤工画马,着重描绘马的风采神态,对后世影响很大。韩干的画迹有《姚崇像》、《安禄山像》、《玄宗试马图》、《宁王调马打球图》、《龙朔功臣图》,均录于《历代名画记》,《内厩御马图》、《圉人调马图》、《文皇龙马图》等52件,辑于《宣和画谱》。

唐代曾有位名叫韩干的著名画家,以擅长书画出名,《牧马图》是他的传世之作。据说韩干早年家贫,是得到了能书善画的王维帮助才出名的。

一天,王维从外面回家,忽见有一青年人正蹲在自己家门口的泥地上手拿竹枝,正专心致志地画着什么。走近前一看,那青年正画一匹奔马,旁边已画好了五六匹,马画得很逼真。王维禁不住脱口叹道:“好马!好马!画得太像了!”

那青年正集中精力画画,忽听背后有人叫好,抬头一看是王维,慌忙起身作揖打躬。王维这才看清是邻居酒店里的伙计韩干。

韩干在酒店当伙计,酒店的门口整天拴满了客人们骑来的马,韩干耳濡目染,逐渐对画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平时一有空就仔细观察马的形象、动作,干活闲下来时就抓紧把脑子里留下来的马的形象画出来。因为家里很穷买不起画笔,他就找来一枝竹棍,绑上毛发当笔使;没有纸就在泥地上练习。经过天长日久的练习,韩干进步很快。今天到王维家里来,是来向王维结算他所赊欠的酒账的。见王维不在家,就利用这一点时间在泥地上练习起作画来。

王维从前听别人说起过韩干,都说他刻苦勤奋,日后是块好料。今日王维亲眼看到了韩干画马,心想,一个没有纸和笔的人竟然画出这么好的作品,真是了不起。

王维被韩干的这种苦学精神深深打动了,就把他带到家中谈起画来。

谈了一阵,王维取出画笔和一些纸送给韩干,并邀请韩干作画。

从此以后,韩干不仅成了大画家王维家中的常客,而且每年从王维这里得到两万文钱的资助,以购置画具和补贴生活之需。

韩干得到资助以后,有了更多的时间作画,更加一丝不苟地勤奋苦练。后来,王维又介绍他与当时的画马名家曹霸认识,拜曹霸为师学习画马。

韩干经过名师指点,加上自己刻苦练习,终于也成了画马名家。韩干继承了老师画马的方法,但同时又有所创新,有自己独到的技法。他画的渥洼、 裛产的名马,将它们画得就像从天上下凡的神马似的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故事感悟

韩干本是一个无名小卒,但他刻苦勤奋,得到了王维的赏识,也成就了两人的友谊。

◎史海撷英

《旧唐书·王维传》节选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励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顾贞观赋词救挚友

◎一个好朋友,当看到对方的错误时,会真诚地指出;当朋友遇到好事时,会真心地感到高兴;当朋友遭受痛苦的时候,会守在朋友的身边,鼓励他、支持他。——《佛经》

顾贞观(1637—1714年),清代文学家、词人,江苏无锡人,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顾贞观禀性聪颖,结交诸多名士,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他幼习经史,尤喜古诗词,少时就与江南名士如太仓吴伟业、宜兴陈维崧、无锡严绳孙、秦松龄等人交往,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

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和著名诗人吴兆骞同为江南才子,一个填词,一个作诗,在清初的文坛上崭露头角,名气大震。早在青年时代,他们两人就以诗酒交往,关系十分密切,有时蠡湖泛舟,春郊驰马;有时围棋击筑,谈诗论文:可谓志趣相投,肝胆相照。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兆骞参加江南乡试,考中举人。但因不断有人揭发考场弊端,引起顺治帝震怒,核准礼部所奏:“钦定试期,亲加复试,以核真伪。”吴兆骞就与其他所有中举者一起,被押往北京进行复试。在考场上,除了考官罗列监视外,堂上还摆着桎梏镣铐等刑具,堂下排列着举刀持棍的武士,而且每个举子身边还有两个护军夹立监视。在这种气氛下,参加复试的举人大都战栗不安,失去了作文赋诗的灵感,有的甚至哆嗦得连笔都握不住了。吴兆骞虽有才华,但也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未能终卷,最终以舞弊定案,被杖责四十大板,然后被遣送到8000里外的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去戍边。

吴兆骞离京出塞时,诗人吴梅村挥泪相送,并作《悲歌赠吴季子》一诗以寄托友情。

1660年8月,沙俄侵略者在黑龙江下游侵扰我国,清统领巴海率领军民迎击侵略者。为此,吴兆骞还写了一首题为《奉送巴大将军东征罗察》的长诗,谴责罗刹(即沙俄)的暴虐行为,歌颂了巴海率军抗战的爱国正义行动。

吴兆骞被遣送到黑龙江戍边后,顾贞观为好友所蒙受的不白之冤而感到十分悲伤,并立下了“必归季子”的誓言。然而,这个案件是顺治皇帝钦定的,继位的康熙皇帝并没有为学子们平反昭雪之意。当顾贞观接到吴兆骞从戍边寄来一信时,才知吴兆骞戍边的苦况:“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霜,妇复多病,一男二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

顾贞观读信后,悲伤地流下眼泪,深深地体会到了身居边塞好友的凄苦,救友生还已刻不容缓。当他了解到,当时朝廷中身居要职的宋德宜、徐翰学过去与吴兆骞都有过交往,便连夜奔走于这些权贵之间。然而人情淡薄,世态炎凉,这些早已飞黄腾达的高官显宦们根本不愿出力解难。顾贞观一筹莫展,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金缕曲》二首,作为给吴兆骞的复信。

两首《金缕曲》,对患难之友悲之深、慰之至,可谓叮咛告诫,无一字不从肺腑中流出。最终,这种忠贞生死之谊、至情之作,感动了顾贞观新结识的一位朋友——纳兰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