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言:慎于言语
9457600000019

第19章 言语兴邦强己(2)

据史料记载,郡民刘平因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刘备。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让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再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

当时,黄巾余党管亥率众军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军围困,情势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刘备闻讯后,惊讶地答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刘备!”便立即派3000名精兵随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黄巾军闻之援军来了,都四散而逃,孔融这才得以解围。

◎文苑拾萃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唐)杜 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张畅舌战扬国威

◎说话不卑不亢让你看起来又自信又稳重,更值得敬重。——格言

张畅(生卒年不详),刘宋时的名士。在《宋书》中竟两处有他的传记,分别在卷59《张畅传》和卷46其叔叔《张邵传》后,内容虽详略有异,但基本事迹大同小异。在宋文帝三十年,太子刘劭谋反,杀死文帝,荆州刺史刘义宣发兵讨伐刘劭。当时,张畅为群僚之首,他身着丧服为文帝发丧,举哀毕,改穿黄色绔褶,从射堂出来时,“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之者皆愿为尽命”。

南朝宋文帝于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伐,结果在滑台遭到挫败。北魏太武帝乘胜南下,进至彭城(今徐州)。于是,两军使者在城下展开了一场舌战。

北魏使者尚书李孝伯对城内说道:“魏主向安北致意,请你出城和我会一次面,我就不攻此城。又何必要劳苦贵军广大将士这么紧张地守备着这座城?”

安北指徐州刺吏刘骏,刘骏于是命令沛郡太守张畅走出城门,会见李孝伯。张畅回答孝伯道:“安北向魏主致意,我一直盼望着能与您会面,然而作为人臣,就不应该私自与外国君主或臣子有什么交往。所以我现在无法在短时间内将事情全部说清楚。至于说到我军将士劳苦守卫城市,那就不劳您如此关心。将士们登城守备确是很辛苦,但这也是守卫边境城镇的将士们的职责。将士们一旦明了自己的责任,就不会觉得有什么苦,即使真是苦,也绝不会有什么怨言。”李孝伯又转换话题,指着紧闭的城门,说道:“那为什么你们要这么匆匆忙忙地关闭城门,升起吊桥呢?”言下之意是:你们这是惧怕我们攻进城内。

张畅回答道:“这是因为两位贤王(指江夏王刘义恭和武陵王刘骏)看到魏主营垒仓促之间还未建立,贵军将士经长途奔跋本已经十分疲惫,而我们城内却有十万精兵强将,一旦冲出城,将会很轻易踏平贵军。所以,只好下令将城门关闭。如今,你们还是先去休息吧,等你们休息够了,我们再共同选择战场,预定交战日期,决一死战。”

李孝伯看到难不倒张畅,便想给自己挽回一点面子,就说道:“既然我们这些宾客如此有礼,那么你们作主人的,可以自行决定交战的地点和日期。”

张畅一点也不让步,毫不客气地说:“昨天,众多宾客赶到主人门前,不能算是有礼。”这里指的是北魏军队蜂拥而至,围困彭城的情景。

这时,魏主又派人来说道:“我向太尉(指刘义恭)、安北问好。你们何不派遣人到我这里来?彼此之间的情意虽然不能尽情倾吐,但总得要见见我这个人是什么模样,了解我有多大岁数,观察我的为人如何。如果真的无法派手下官员前来,也可以派僮仆来。”

这次,魏主的话倒是显得很谦虚。

张畅以两王的名义回答道:“魏主的尊容、才气和勇力,已经被来往的使节讲得很详细了。如今,李尚书亲自传达魏主的旨意,彼此之间就没有什么不能尽意的地方。所以我们就不再另外派遣使者了。”

李孝伯又转换另一话题,说道:“王玄谟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将领,不知道南国为什么会如此重用,以致贵军遭到惨败。我军自入此境七百余里,贵军竟无法抵抗。邹山本是险要之处,贵军完全可以依恃其险要与我军作战,然而两军前锋刚一接触,崔邪利就躲到山洞里去了,最后还是诸将把他倒拖出来。魏士恩典,没有杀他。如今他也跟大军到了这儿,您要见见他吗?”

张畅从容回答道:“王玄谟仅是南国的一员偏将,根本不是什么将才,只是用他作为前驱而已。当时大军还未赶到,恰好黄河之水冰封,玄谟便趁夜渡河,回归我军,因事先未曾联系,以致我军略有骚乱。还有那崔邪利陷没之事,更不值得一提,亡此一人对于国家有何损失?而魏主以数十万之众制伏一崔邪利,又有什么可值得大吹大擂的?至于你们入境700里,而没遭到抵抗,这是我们太尉的神机妙算,安北的用兵方略。但军事机密,不能泄露,我就不多说了。”

李孝伯见还是难不倒张畅,只得再另找话题,说道:“魏主不准备围攻此城,要率领大军直达长江。如果南下成功,彭城不围自降;如果进展不太顺利。彭城也不一定非要得到手。如今,我们要南下痛饮长江湖泊之水来解渴。”

张畅仍寸步不让,对答道:“你们离开我彭城还是南下,自然是随你们的便。但如果连虏马都能喝到长江之水,那天道何在?”

当时有首童谣,广为流传:“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意思是,如果胡虏之马能饮到长江之水,那么佛狸(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死期也就不远了。所以现在张畅这样回答,言下之意是,虏马饮江水,而佛狸竟未受到上天的惩罚,那不是太没天道了吗?而事实上佛狸并未死,那么虏马是永远也饮不到长江水的。张畅神态庄严,声音宏亮,应付自如。李孝伯及其左右深为叹服。

李孝伯也是个能言善辩之士,将要回营之际,对张畅说道:“长史多多保重。我与你相距仅数步之遥,然未能握手言欢,深为怅恨。”

张畅连分手时,也忘不了要占点上风,答道:“您亦要善自珍重,相信我宋军必能荡定北地,扫平胡虏日子不会太远了。那时,如果您能还归宋朝,那么,这天就是我们相识而成为朋友的开始。”

◎故事感悟

张畅在南朝宋军遭受挫折之时,能不辱使命,应付北军使者,义正辞严,寸步不让。北魏军队没有占一点上风,使北魏不敢小觑宋军,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胡三省赞扬道:“善于辞令,亦足以增国威。”这对张畅的评价,确是再恰当也不过了。

◎史海撷英

元嘉北伐

宋文帝刘义隆打算于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取中原。其时,北魏已经统一了北方,南北双方的形势对刘宋更加不利。但是,宋文帝不听朝中有识之臣,如老将沈庆之的劝谏,却因为听了纸上谈兵的王玄谟讲了“汉朝霍去病因为北伐匈奴成功而在狼山封胥”的故事而战心大起,结果就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元嘉北伐”。

450年七月,宋军起兵大举北伐。可惜的是,南朝著名将领檀道济此时被冤杀,南军缺乏统军大将。于是,宋文帝便以萧斌率沈庆之、申坦军为东路军,从江苏走水路进入山东;以随王刘诞率柳元景军为西路军,从襄阳北上进入河南。另外有梁坦、刘康祖等几路北伐军,但都是偏师。

东路军走黄河入山东后,连得乐安等数城。萧斌便命王玄谟进攻滑台。滑台虽然城小兵少,本不难攻,可王玄谟却想进城掳掠财物,不许破坏城池。同时,王对来投军的中原义军也不信任,不仅任意拆散分配,还向其家人派饷,结果人心大失。滑台攻了几个月也没攻下来。

十月,拓跋焘亲自率军来救滑台,王玄谟被魏军吓得不战而逃,宋军大败。魏军又用铁锁封锁黄河,宋军水军拼死突围,方才脱逃。魏军继续进兵山东,宋军锐气已失,虽然分兵把口,却苦战不胜,不得不纷纷弃城。东路军北伐至此失败。

西路军进兵河南,一路攻城掠地,进展速度很快。而中路的梁坦、刘康祖等军,也攻下了长社,进逼虎牢,一时形势大好。但是,此时东路军已败,北魏军长驱进兵江淮。宋文帝感到很慌恐,急命西路军班师回救,结果西路军只好放弃所得各地回军。至此,这场大规模的北伐功败垂成。

◎文苑拾萃

《宋书》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梁沈约撰。含本纪10卷﹑志30卷﹑列传60卷,共100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则是后人用唐高峻的《小史》和《南史》所补充的。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将其移到本纪和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来。

《宋书》中收录了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保存了大量的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阅读研究。该书篇幅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当时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

孙中山多次讲话长士气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孙中山(1866—1925年),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孙中山十分向往见到列宁。虽然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见过面,但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两人经过函电往来,互相同情,互相声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18年夏,孙中山在上海向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发出了一封贺电,电文指出:“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在俄国存在八个月之久,这个事实给了东方人民希望,一个类似的新的制度一定会在东方建立起来。”

后来,这封电报因帝国主义的封锁,经过很多的曲折,才托美洲华侨打给俄国。列宁接到这封贺电后,极为欣慰,把它视为“东方光明的到来”。同年的8月1日,列宁委托外交人民委员的齐契林复函孙中山,对他的贺电表示衷心的感谢,推崇孙中山为“中国革命的领袖”。齐契林同意了孙中山的提议,希望双方此后联合起来,共同斗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孙中山认识到,利用军阀来打军阀并不是长久之计。他进而认识到,中国革命如果不能借鉴俄国的成功经验,就很难真正成功。于是,孙中山准备派人到苏联学习,还特意要廖仲恺、朱执信等人学习俄文,并请了一位俄文教师来执教。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孙中山从昔日的困惑苦闷中兴奋起来。他重新振作精神,干劲十足地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1919年8月7日,孙中山致函广州国会参众两院,正式辞去了政务总裁的职务,声明今后对军政府的行动概不负责。电文还强烈地谴责了西南军阀的可耻行为。

孙中山一直苦于没有自己掌握的军队,这时,他打算通过自己长期培植起来的粤军,夺回广州这个根据地。

1921年4月7日,非常国会召开了参众两院联合会,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孙中山缓步走上前台,发表了《就大总统职宣言》。

他指出:“文受国会付托之重,膺中华民国大总统之选,兹当就职之际此拨乱反治之始,事业万端,所望全国人才,各尽所能,协力合作,共谋国家文化之进步。文誓竭志尽诚,以救国民,破除障碍,促成统一,巩固共和基础。凡我国人,幸共鉴之。”在全场一片欢呼声中,一个消灭广东桂系,实行北伐的计划在他心中酝酿出来了。

随后,滇(云南)、赣(江西)、粤(广东)军讨伐桂系军阀的伟大胜利,使孙中山兴奋不已。9月3日晚上,广州越秀山上的总统府宴客大厅里,孙中山发表了演说:“今天的宴会,是为伐桂凯旋的将士们举办的,也是为我们即将进行的北伐而举办的,讨伐桂系的成功,表现了国民革命的伟大力量,说明了反动军阀并不可怕。目前,我们在广东、广西已经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国民政府已经成了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我就位大总统时,有人说我是广东的总统,有人要逼我下台,北方的军阀们不承认我这个总统和我们的政府,外国的洋人也不愿意承认我们这个政府,这是因为我们要实行的主义能尽快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不再作帝国主义列强的附庸。我们是要拯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而不能再让列强和反动军阀们在中国任意胡为!这是我们建党的宗旨之所在,但这却是那些反动军阀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顿了一顿,孙中山接下去又说:“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已经10年,可是革命仍然处在徘徊之中,军阀仍然统治着中国的大片土地,中国仍然是贫穷,经济仍然是落后,资源得不到开采,交通仍然闭塞,外面的信息传不进来,人民仍然处在愚昧落后之中,这样的现实使我孙文食不甘味、寝不安枕!解决这一现状的根本措施是统一中国,而统一中国的手段又非出兵北伐不可!所以,今天请诸君来此,一是为伐桂凯旋的将士们接风,而更主要的目的,是号召北伐!诸君如无异议,请干了此杯!”

孙中山慷慨激昂地讲完了这一席话以后,带头干了一杯酒。将军们轰然响应:“愿跟随大总统北伐,统一中国!”说完,也都一齐干了杯中的酒,宴会尽欢而散。

为了澄清军队当中逐渐抬头的糊涂思想,孙中山决定在公众场合好好地宣讲一下革命党的理论,让军队的将领们都弄清楚革命党和革命军队的关系。因此,当梧州的国民党员为他开欢迎会时,孙中山便在会上严肃地批评了所谓“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