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言:慎于言语
9457600000016

第16章 机智善言,化干戈为玉帛(3)

“再举一个例子,齐泯王去鲁国,随从臣子夷维子对鲁国人说:‘你们要怎样款待我的君主?’鲁国人说:‘我们将拿十个太牢(有牛、猪、羊肉的最上等菜)来款待。’夷维子说道:‘这算是什么礼节?我的君主是天子啊。天子巡视狩猎,各地诸侯要让出祖庙给天子住,并交出官库的钥匙;天子用膳时,要恭恭敬敬在膳堂下伺候,等天子吃完了,才能告退。’可鲁国人不买账,将钥匙丢到地上,把王宫内门关上不再接待齐君。

“齐泯王无法进入鲁国,就想去薛国,便借道于邹国。当时,邹君刚死,齐王要进入吊丧,夷维子又对邹君的太子说:‘太子吊丧,主人一定要背对棺材、面对北方哭泣,然后让天子在南面的台阶上凭吊。’邹国的臣子们非常愤慨,说:‘如果硬要这样,我们情愿去死。’结果,齐王也不敢进入邹国。邹国、鲁国的臣子们都很穷困,君主在世时他们并不能尽侍奉养,君主死了,他们也无法使他口含玉珠,但他们都很有骨气,强要他们的君王对某人行天子之礼,他们也敢于拒绝。今天秦国是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魏国也是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且彼此称王。如果仅仅看到秦国在长平消灭赵国40万兵力的一次战争胜利,就吓得要尊他为皇帝,这不是要晋国堂堂三位大臣(韩、魏、赵)变得还不及邹、鲁的奴仆妾婢吗?再说秦王称帝后不会就此罢休的,他还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调整各地诸侯的大臣,并将派出其子女配给诸侯作妃嫔,让她们进入魏国王宫。这时候,魏王还能够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吗?将军您又怎能像现在这样受宠呢?”

新垣衍听了,大为叹服,连连拜谢道:“我原先还以为先生不过是位庸人,现在才知您是天下少见的贤士啊!我再也不敢劝赵国尊秦王为帝了。”

秦军将领听说这件事,当即决定退兵50里。恰巧这时,魏国公子无忌夺取魏将晋鄙的军权率部队援助赵国,进攻秦军,秦军只得撤返秦国。邯郸之围也就解除了。

◎故事感悟

在辩术方面,鲁仲连善用譬喻,善于举例,善于分析形势和说话入理,语言环环相扣,逻辑缜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这样说,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超人的智慧,成就了一个富有个性和传奇色彩的鲁仲连。

◎史海撷英

西周王朝的开创者

周文王姬昌是商朝末期的诸侯首领,在商纣王统治时期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后来因崇侯虎向商纣王进谗言,姬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被释放后,姬昌依然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来归从,其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其为周文王。

周文王在位期间,遵后稷、公刘之业,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了较快的发展。后来,姬昌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请吕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最终灭掉了商朝,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创者。

周文王还发明了“文王八卦”,流传于世。《史记》中传闻“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

◎文苑拾萃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唐)李 白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触龙说赵太后

◎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战国策·秦策一》

触龙(生卒年不详),也叫触詟,战国时赵国大臣。官左师。赵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权,秦急攻赵。赵求救于齐。齐欲以太后所爱少子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他进谏说“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太后为其所动。即谴长安君到齐为质。今本《战国策》误将“龙”“言”合为一字,称为“触詟”。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帛书,中有触龙见赵太后章,正作触龙。现据以改正。

赵孝成王在刚刚即位时,赵太后掌权执政。这时,秦国要进攻赵国,赵太后就向齐国求救。齐王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齐国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

然而,赵太后却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便公开对左右的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一定吐他一脸口水!”

左师触龙去见赵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挪动着脚步,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久没来看您了。我私下原谅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

太后说:“我全靠坐辇才能走动。”

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

触龙说:“我近来也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增加了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

太后说:“我做不到。”

闲聊了一会儿,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一些。

这时,触龙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

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

触龙说:“15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

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

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

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

太后说:“是这样的。”

触龙接着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刚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赵太后说:“没有。”

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

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却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

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触龙就替长安君准备了100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也出动了。

◎故事感悟

左师触龙最后能够成功地劝说赵太后,让自己心爱的小儿子长安君去齐国当人质,他说话的艺术至关重要。察言观色,避其锋芒;关心问候,缓和气氛;投其所好,调其兴趣;晓之以理,循序善诱,直至赵太后做出正确决定才使得齐国出兵救赵。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话该怎样去说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技巧。

◎史海撷英

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

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由于年纪太轻,所以由太后执政。

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辅佐,但国势已大不如前。而秦国看到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孝成王又年少无知,便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兵将“急攻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密切的齐国派兵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却提出,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这才引出了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

◎文苑拾萃

《山海经》中的触龙

在我国古书《山海经》中,就有有关触龙的记载。书中谈到,北方有个神仙,形貌如一条红色的蛇,在夜空中闪闪发光,它的名字就叫触龙。

关于触龙,还有如下一段描述:“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钟山之神也。”这里的触龙,实际上指的是极光。

楚归晋知罃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知罃(生卒年不详),亦称“荀罃”、“知武子”。晋国大夫,荀首之子。公元前597年邲之战中为楚军俘虏,被囚九年,后被交换回国。归晋前答楚共王,不卑不亢,使共王感叹“晋未可与争”。鄢陵战后合齐鲁兵伐郑失败。悼公即位后任上军将,再次伐郑,从仲孙蔑之谋,筑城于虎牢,使郑国不敢复贰于楚。韩厥告老后升任执政。偪阳之战中严令士匄、荀偃攻克偪阳。多次统兵攻秦、伐郑,主张接受郑国求和,并将晋军一分为三,轮番疲楚,使郑国终于附晋。执政期间使晋国于晋楚争霸中占尽上风,促成悼公霸业。

春秋战国时期楚归晋知罃的故事十分著名,其原因就在于知罃能够不卑不亢、外柔内刚地对待楚王。当时,晋国人把从楚国俘虏来的楚国公子及楚国大臣的尸首交给了楚国,希望能够换回包括知罃在内的晋国俘虏,楚王答应了。

在送别知罃的时候,楚王问道:“你怨恨我吗?”

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什么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职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

楚王说:“那么你反而要感激我吗?”

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

楚王说:“您回去以后,要用什么报答我?”

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我也没受大王什么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道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政事,率领一部分军队以治理边疆。虽然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员,我也不敢违背礼义,竭尽全力以至于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如果说有报答的,这就是用来报答于君王的。”

楚王说:“晋国是不能和它争夺的。”

楚王听了这番话,知道不能折服他,就对大臣说:“晋国的臣子真是无法争取啊!”于是楚王用隆重的礼节把知罃送回了晋国。

◎故事感悟

楚王对知罃的这番话有两个意图,一是想找个机会折服晋国的俘虏,二是想为自己留下一些后路,为将来的楚、晋作战收买一些人心。但是晋知罃始终不卑不亢,据实回答,逐次回驳,弄得楚王灰头土脸又无可挑剔,最后只好以礼相送。晋知罃的这种以柔为主、柔中寓刚的答辩成为千古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