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信:贞信不渝
9456700000002

第2章 导言

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德目。

什么是守信呢?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求信用,不说空话和假话。守信与诚实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的优良品德,是思想和行为高度一致的具体表现。

守信是主事之根本。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重诺言、守信用不仅体现着相互信任,而且也体现着道德的修养。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共处过程中,规定和秩序往往是靠守信来坚守的。守信更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契约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运转链条中,无论是生产、交换,还是分配、消费,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用。与此同时,失信、失约也就意味着不仁不义、背信弃义。

守信,像其他传统美德一样,源远流长,特别是在近现代,守信尤其得到了继承、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人,以及革命历史时期的革命先驱,他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其发展成为革命优良传统,形成了新的时代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光明磊落的胸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不论是默默奉献的劳动模范,还是叱咤风云的革命英雄,在他们的成长道路和感人事迹中,无不闪烁着诚实守信的光芒。

守信发展至近现代,其主要特点是:守信不仅是个人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而且发展成为革命队伍中必须遵守的思想原则、政治路线、组织纪律的组成部分;革命传统中的诚实守信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容,而且发展成为党性、革命性的具体标志。守信发展至今天,无论其意义的深度,还是内容的广度都有了新的发展和飞跃。

我们当代青少年应以无产阶级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继承、发扬守信的美德,克服、批判“讲信誉吃亏”、“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的错误思想的影响,树立以守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思想观念。自觉做到,像革命前辈那样,对党、对人民、对事业忠诚;为人处世不造假、不说谎、不骗人;在人与人之间要守信用、讲信义,答应的事努力去办,不食言;要勇于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对撒谎失信、言行不一的人要敢于进行批评帮助;不自欺、不欺人,办事光明磊落,信守允诺、信守合同、信守约会、信守时间,做一个守信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