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齐:见贤思齐
9453700000007

第7章 以先贤为楷模(1)

伯启御敌

◎见仁见智悟身心,贤哲良才醒世音。思寄梦随风万里,齐存大义喜春临。——黄沄

伯启(生卒年不详),史称夏启,母涂山氏。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禹死后,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有的史学家认为禹是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

夏朝时,一个反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率军抵抗。结果,伯启被打得大败,他的部下对此都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

然而,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平时也是粗茶淡饭,衣着朴素,并积极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向夏朝投降了。

◎故事感悟

这可以说是“见贤思齐”的一个典型例子。伯启打了败仗,没有气馁,而是认真总结经验,认为即使是敌人,如果对方有超过自己的长处与优点,也应该认真学习。向敌人学习,并不表示自己无能,而是让自己更加强大的表现;学习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有机会超过对手。

◎史海撷英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大禹治水之后,大禹便深受人们的拥护,因此根据禅让制做了舜的继承人。

大禹在位时,曾将当时的中国划为九个州,这大概也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同时,他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所选定的传位对象,可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为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

◎文苑拾萃

三代门夏禹

(唐)周昙

尧违天孽赖询谟,顿免洪波浸碧虚。

海内生灵微伯禹,尽应随浪化为鱼。

孔子拜三贤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资料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们经常问孔子:“你的老师是谁呢?”

孔子说:“我不是生而知之者,是学而知之的人。”

孔子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因家境清贫,他15岁时才有志于学问。为了弄懂“礼”,孔子从山东走到河南,拜李耳(老聃)为老师。

老聃为孔子讲学。临别时,老聃说:“富贵的人送人以钱财;有学问的人送人以言……我送给你几句话吧:聪明深察的人,易遭杀身之祸,因为他好评论人;博学善辩的人,易危害自身,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的短处;为人子、人臣不要有这些事而存身以尽孝尽忠。不要只顾自己,坚持个人意见。”

这席话让孔子受益不浅。

古人讲究礼乐,所以为了学乐,孔子又拜鲁国的乐官师襄子为师。

开始学琴时,一连十几天都是反复弹拨同一支琴曲。师襄子见孔子弹得已经十分娴熟了,便对他说:“你可以换一支曲子进一步练习了。”

孔子却回答说:“我只学会了乐曲的表面形式,对节奏内容还不了解。”于是,孔子又继续练习。

又过了些天,师襄子倾听琴音,感到孔子已经领会了乐曲的意境,可以学习更复杂一些的乐曲了。

孔子微微地摇摇头,说:“我虽然体会了乐曲的意境,但作曲的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没有体会出来。”

又弹了一些时间,孔子才轻轻地放下琴,站起来望着窗外若有所思。

师襄子问他有什么体会,孔子说:“我倾听着琴音,我似乎看到了一位个子高高的、目光远大、慈爱安详的长者。这不是周文王又是谁呢?”

师襄子称赞道:“你说得完全对啊!”就这样,孔子学会了乐,并且十分精通。

这之后,孔子又拜苌弘为师。

苌弘是当时的一个大音乐家,对音乐有着很深的造诣。孔子拜他为师,请教律吕之学。孔子非常虚心听取苌弘指导,不懂就问。他说:“勤学,不耻下问,才能学到本领。”

孔子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最终他取得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绩。

由于孔子多方面拜能者为师,掌握了多种学问和本领,最终成为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学问家。

◎故事感悟

孔子是见贤思齐的典范。他虚心拜师,刻苦学艺,表现了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也表现了一个人对事业的态度。人虽为万物之灵,却是千姿百态,表现各异,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智慧是没有很大差别的,重要的差别在于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如何向别人学习,向有一技之长的人学习,特别是向那些社会的精英们学习。

◎史海撷英

孔子游春

有一年春天,孔子听说泗水正在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在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都围在老师身旁,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便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入到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便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还在身旁陪伴着老师。这时,孔子随便问了一下:“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他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子路问道:“老师能和我们说说您的志向吗?”

孔子微笑着说:“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互相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拥有远大的理想。”

“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也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然情不自禁地跟着琴声手舞足蹈起来。

◎文苑拾萃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孙权以卑宫为美

◎所贵惟贤,所宝唯谷。——张衡

孙权(182—252年),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229—252年在位,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魏齐王正始八年(247年),吴大帝孙权下令修缮建业的宫殿。但他不让伐取新的木料,而是到武昌拆除那里的宫殿,把那些砖瓦木材运来使用。负责工程的官吏禀告说:“武昌宫殿已经建成28年,砖瓦木料都很破旧,恐怕不能再用。陛下为什么不让下面的州县送来呢?”

孙权摇摇头说:“古时候,大禹就以宫室卑下为美,我也应该这样。再说,现在连年征战,已经向全国征收了不少赋税。要是再让各地砍伐木材,妨害农林生产,百姓的日子就更苦了。我看,武昌宫殿的旧砖木还是可以用的。”

于是,孙权迁居南宫,马上进行施工前的准备。

三月,建业的太初宫改建工程动工了。孙权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还命令将领和各州郡的官员都来义务劳动。

◎故事感悟

孙权见贤思齐,以大禹的简朴为楷模来要求自己,并真正做到了节俭治国。在当今社会,有很多领导干部骄奢淫逸,贪图享受,这种现象实在让我们痛心。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也以大禹为楷模!

◎史海撷英

孙权夺荆州

赤壁之战后,孙权便下定决心夺取荆州。开始时,孙权担心自己的军队无法打败关羽的守军,一时没有什么良策。这时,大将吕蒙献出一计:“现在关羽正在围攻襄樊,但他却在荆州也保留了重兵把守,没将军队全部调往襄樊,主要是为了防备我们偷袭。现在我先假装有病请假回都城休养,关羽对此不会有怀疑的,因为他知道我平时就有病,回来时我再带走一部分军队迷惑他。这样,关羽必然会放松荆州的警惕性,然后肯定会将大部分军队调往襄樊去的。那时候我们便可以在夜间偷偷进军,偷袭荆州必然成功,荆州就会落入我们手中,关羽也能斩杀。”

吕蒙和孙权依计策行事,等吕蒙回来后,孙权便派了一位无名的儒将陆逊去接替吕蒙的职位。陆逊到任之后,马上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极力吹捧关羽,说他神勇无敌,自己仰慕已久,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多指教。关羽见信后,便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就像吕蒙预料的那样,将荆州的大部分兵力都调到襄樊助攻去了。

孙权得到信息之后,马上发兵。他命吕蒙为先锋,沿江前进,趁黑夜俘虏了江边的守军,然后向荆州其他地区进军。等东吴的进军到南郡时,守城的糜芳非常吃惊,没想到江东的军队会来。因为原来就和骄横的关羽有矛盾,加上兵力少无法守城,糜芳便开城门投降了。吕蒙对关羽的部下很照顾,没有妄加杀戮,荆州就这样被孙权夺取了。

◎文苑拾萃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毅答问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闻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刘开《问说》

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公元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西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正月初一,晋武帝司马炎到南郊祭祀。仪式结束后,他感慨地问司隶校尉刘毅:“朕可以和汉代的哪个皇帝相比?”

刘毅回答说:“可以和桓帝、灵帝相比。”

司马炎不快地说:“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吧。”

刘毅说:“桓帝和灵帝卖官鬻爵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而陛下呢,都进了个人的腰包。从这一点上看,陛下恐怕还不如桓帝、灵帝。”

司马炎笑着说:“桓帝、灵帝的时代,可听不到这样的直言,这说明朕已经胜过桓帝和灵帝了。”

◎故事感悟

司马炎作为一国之君,能够询问官员对自己的评价,而刘毅也能直言不讳,可见其还有可赞赏的一面。总体来说,司马炎还是想效仿古人,做一个好皇帝的。

◎史海撷英

司马炎登基

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的军政大权。经过精心的准备,同年12月,司马炎仿效曹丕代汉,为自己登基着手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便开始有一些人受司马炎的指使,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

不久,曹奂便下诏书,说:“晋王一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晋王,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

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才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265年,司马炎正式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便成了晋武帝。

刘聪畏臣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墨子·尚贤上》

陈元达(生卒年不详),字长宏。匈奴后部人,五胡十六国匈奴汉国刘渊的重臣,历任黄门郎、廷尉、左司隶校尉、御史大夫、仪同三司等重要职务。在匈奴汉国政治秩序极为混乱时,为政治风气的净化、政治改革的推行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刘聪即位后,因苦谏不从,忧愤而死。

刘聪是匈奴汉国开创者刘渊的第四个儿子,自幼聪慧好学。永嘉四年(310年),匈奴汉国君主刘渊死后,由太子刘和继位,刘聪便杀死刘和自立,改元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