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廉:廉不妄取
9453100000020

第20章 廉洁操守(4)

江革廉洁清明的作风使武陵王既有点怕他,又很敬重他。江革每到武陵王府侍宴时,言必引《诗经》和《尚书》中的话。久而久之,使武陵王也受到感染,转变为一个醉心学问的人。

后来,武陵王的典签沈炽把武陵王所作的诗呈送给梁武帝,梁武帝看了后高兴地对仆射徐勉说:“江革果然十分称职。”于是任命江革为都尚书进京供职。

江革将要起程回京时,当地百姓都依依不舍,许多人向江革赠送礼品,他概不接受。按照以往的旧例,长官离任时都由地方出钱预订有舱室的大船送行。江革以为这种做法是耗费百姓财力,不肯接受,只乘官府预备的一只漕船。这只船的船板有些偏斜,不能在里面安卧。有的人看了后对江革说:“这只船不平稳,渡江是很危险的,应当装点重的东西增加船的重量,使它平稳一些。”江革虽贵为一郡长官,离任时却没有多少行李,便让人从西陵岸边搬来十多块大石头放在船上,他便乘这只船离开了东州。

◎故事感悟

一个朝廷大臣在离任后却要拿大石头压船,这说起来有点滑稽,但“不爱大船爱小船”的江革却永远青史留名。

◎史海撷英

梁武帝重视礼乐

梁武帝在位期间,十分重视礼乐,他本人则素善钟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为“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气。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每律各配编钟、编磬等,丰富了我国传统器乐的表现能力。

梁武帝还很喜欢绘画,尤其善于画花鸟与走兽。大画家张僧繇因善于写貌,所以颇受梁武帝的赏识。

当时,梁武帝的儿子们大多都出镇外州,梁武帝常常想念他们,便命张僧繇前往各州郡去画诸子之像,悬挂在自己的居室之中。梁武帝见图如见其子,思念顿减。

梁武帝还信佛,在位时曾建造了很多佛院寺塔,也都命张僧繇一一作画。

◎文苑拾萃

梁武帝

(清)乾隆

乘其危,窃其祚,萧衍道成视刘裕。

宫城围,吴兴拒,徒称马袁仍厚遇。

本失正,末奚数,定律兴乐曾何助。

特佞佛,奉象塑,舍身同泰功德慕。

初祖谒,直指处,漆桶弗契乃北去。

祀牺牲,代面素,庙不血食语不惧。

饿台城,应始悟,荷荷那得金仙护。

将清白留给子孙

◎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格言

徐勉(466—535),字修仁。南北朝时梁朝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

徐勉在青少年时期就志存高远。天监二年,梁武帝授予他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与掌管选拔官吏的重任。梁武帝派军北伐时,徐勉已升任侍中之职,负责掌管军事文书,废寝忘食地工作,往往几十天才能回家一次,连家中的狗也对他陌生起来。每当他回家时,那些狗都惊叫起来。徐勉感叹地说:“我忧国忘家,竟到了这种地步。如果我死后,这也是传记中可写的一件事。”

天监六年,梁武帝授予他给事中、五兵尚书之职,不久又升为吏部尚书。徐勉在吏部尚书任上,选拔官吏时公私分明,对选用的官吏都是按才能依次录用,不徇私情。

有一次,徐勉与门客饮酒赏月,有个叫虞暠的门客向他求官,要求任詹事五官,进宫侍从皇帝。徐勉听了后,神情严肃地回答说:“今天晚上只能谈与清风明月有关的事,不宜谈及公事。”人们都十分佩服他这种无私的品格。

徐勉一生行事公正而谨慎,梁武帝升他为中书令,并赐给他20名亲信作为护卫。徐勉却以有病为由请求解除他的朝内职务。

徐勉一生身居高位,但从不营置家产。他平时所得的俸禄,大都分给了亲族中的穷困者,因此家里没有蓄积。他的门客和朋友都劝他为后代置点产业,他却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财产,我给子孙留下清白。子孙们如果有才能,他们自会创家业;如果他们不成才,即使我留下财产,也会转到别人手中去。”徐勉曾写信告诫儿子徐崧说:

“我们家世代清廉,所以平常日子过得清苦,至于置办产业这件事,从来就没有提及,不仅仅是不经营而已。古人说:‘以清白的名声留给子孙,不也是一份很丰厚的遗产吗?’又说:‘把整筐的黄金留给子孙,不如教他们攻读一门经书。’仔细研究这些言论,的确不是空话。我虽然才能低下,但有自己的心愿,幸而能够遵奉古人这个教训去做,就不敢半途而废。自从我身居高位以来,将近30年,一些门人和朋友极力劝我趁有职有权时见机行事,有人劝我购置田园;有人劝我开设商店客栈,或者搞点水上运输,也会经营生利,发财致富。像这样一些意见,我都拒绝未采纳。这并不是我要学汉朝的公仪休那样‘拔葵去织’不与民争利,而是想减少后代为争夺财产而闹得一塌糊涂。”

◎故事感悟

在徐勉的眼中,清白是留给子孙最好的财产。在某种意义上讲,徐勉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后人做官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文苑拾萃

采 桑

(南朝宋)鲍 照

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

采桑淇洧间,还戏上宫阁。

早蒲时结阴,晚篁初解箨。

蔼蔼雾满闺,融融景盈幕。

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萼。

是节最暄妍,佳服又新烁。

绵叹对逈途,扬歌弄场藿。

抽琴试抒思,荐佩果成托。

承君郢中美,服义久心诺。

卫风古愉艳,郑俗旧浮薄。

灵愿悲渡湘,宓赋笑瀍洛。

盛明难重来,渊意为谁涸。

君其且调弦,桂酒妾行酌。

抄家方知斛公廉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清·金缨《格言联璧》

斛律光(515—572),北齐名将。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出身将门。初任都督,善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官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

斛律光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齐的一位著名将领,他不仅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为官清廉节俭。

斛律光的官位一再升迁,可他不贪不占,依旧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他性格耿直,对朝中的不正之风敢于直言批评,不想却得罪了齐帝高纬的宠臣祖珽,于是祖珽在齐帝面前诬陷斛律光拥兵谋反。

齐帝高纬是个昏君,他听信祖珽的谗言,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处死了斛律光。

斛律光被害后,祖珽十分高兴。但朝中许多大臣对此事议论纷纷,都表示出极大的不满。祖珽心想:斛律光做了这么多年的高官,他一不造屋,二不置田,就是衣服也没添置几件,家中肯定存有不少金银财宝,待抄出来示众,看各位还有什么话说。他极力怂恿齐帝下令查抄斛律光的家产。

抄家的圣旨下达后,祖珽就迫不及待地派大臣邢祖信去抄斛律光的家,并一再嘱咐,不要放过任何一件东西。安排妥当之后,祖珽就得意洋洋地回家等好消息去了。没过多大工夫,抄家的人回来报告说,斛律光的家已经抄完了。

祖珽兴冲冲地来到大殿里,一见邢祖信就问:“有收获吗?”

邢祖信还算正直,只是一向胆小怕事。今天他去抄斛律光的家,斛律光的清廉和正直使他深受感动。于是他话中有话地答道:“有啊,收获还不小呢!”

祖珽越发得意忘形起来:“我说斛律光是个大贪官吧,诸位还不信,怎么样?真相是掩盖不住的。好,邢大人,今天你就当着朝中各位大臣的面将所抄之物一一报上来吧!”

邢祖信见祖珽如此可恶,没有理睬他,而是用目光扫视了一下朝中的大臣,然后说道:“各位大臣,特别是祖大人,请听好。”他清了清喉咙,大声道:“斛律光的全部家产如下:弓20张,宴会箭100支,贝刀7口,赐槊(古代兵器)2支。”

“什么?还有呢?”祖珽一听,便气急败坏地追问道。他见邢祖信不吭声,就对派去抄家的一个亲信大声喝问:“快说,还有什么?”

“还有,还有枣树枝20根。”亲信见祖珽发了火,不得不嘟囔道。

这时,邢祖信把话接了过去,不满地说:“那是斛大人用来惩戒家奴与人打架用的!”

祖珽听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但又不好发作,只好灰溜溜地回家了。

祖珽走后,许多大臣都被斛律光的清廉美德所感动,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奸臣祖珽本想借抄家大做文章,搞臭斛律光,没想到机关算尽,反而自己出丑。而斛律光清廉的美名从此传扬得更广了。

◎故事感悟

斛律光虽然被昏庸的皇帝误解,继而以谋反的罪名被杀害,但历史却给了他一个公正的定论。可以说,斛律光的死不仅仅是北齐政权的损失,更是天下苍生的损失,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廉官的存在可以造福一方,反之亦然。

◎史海撷英

北齐长城

北齐时期,为了防御突厥、柔然、契丹和北周的侵犯,先后修筑了三道长城。

首道长城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内蒙古清水河县界,全长约3000多里。这道长城跨河北、内蒙古两个省区,始建于天保三年(552),天保六年(555)又曾重修夏口(今居庸关南口)至恒州(即北魏平城,今大同市)的一段。

第二道是被称为“重城”的长城,曾先后分工段施工,西段即从黄栌岭北到社平戍的长城。该段长城约400余里,大体呈西南、东北走向,于天保三年(552)兴修。

第三道长城北端起于山西省五台县与河北阜平县之间的长城岭,然后沿晋冀交界地带南去,逾滹沱河,抵娘子关而止。大致呈南北走向,长约20余里,河清二年(563)修筑,以防北周的进攻。

◎文苑拾萃

敕勒歌

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男儿血,英雄色。

为我一呼,江海回荡。

山寂寂,水殇殇。

纵横奔突显锋芒。

生前死后都清廉

◎以势相交者势倾则绝,以利相交者利穷则散。——格言

姚察(533—606),字伯审,吴兴武康(今德清)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父姚僧垣精医术,为梁大医正。姚察6岁诵书万余言,12岁能文。侯景乱时,随父归乡里。13岁为萧纲所器重。萧纲登基,授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入陈朝,为秘书监,领著作郎、吏部尚书等职。陈亡入隋,于隋朝授秘书丞、晋王侍读,袭封北绛郡公,授太子内舍人。隋文帝开皇九年又奉诏撰梁史、陈史,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撰史工作。姚察著有《汉书训纂》、《文集》、《说林》、《传国玺》、《西聘道里记》等。

梁朝大宝年间,降将侯景发动叛乱,京城被攻破,姚察随同父母弃官从金陵返回家乡。当时兵荒马乱,饿殍遍地,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真是告籴无门。姚察家人口多,全靠挖野菜自给。姚察经常翻山越岭到处寻求接济。他常常将自己的一份口粮分给弟妹们,对故旧中一些绝粮者也给予照顾,自己却甘愿吃野菜。即使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也没有间断学习和钻研。

梁元帝在荆州即位后,姚察随父亲和朝中一些大臣按规定赶到荆州,梁元帝授予他原乡县令之职。

当时原乡县境内一片萧条景象,由于战争,人口不断外流。姚察上任后首先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鼓励农民开荒种地。经过几年的治理,原乡县内又恢复了昔日的繁荣景象,百姓一直都称颂他。

南陈建立后的30多年里,姚察先后任过宣明殿学士、度支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

姚察担任要职后,廉洁奉公,为官正直,从不与人拉关系;而对一些想拉拢他的人也一概拒绝。他的一个门生想巴结他,知道他的品格,不敢送丰厚的礼物,只拿了两丈南布、四丈粗丝花布来拜见他。姚察看着这些礼品说:“我穿的衣服,只是麻布和薄粗丝布,你这些东西对于我没有用处。既然想诚挚相交,就希望不要如此烦劳。”门生一再恭敬地请求老师留下这份礼物。这惹得姚察发了脾气,声色俱厉地将他训斥一顿后撵出门去。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给姚察送礼了。

隋文帝灭陈后,授予姚察秘书丞之职。隋文帝知道他生活清苦,有一天单独召他入内殿,赐给他果品佳肴,还指着他对朝中大臣说:“早听说姚察学问品行当今无比,我平定陈朝只得到这么一个人才。”

姚察在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4)袭封北绛郡公。隋炀帝即位后,授姚察为太子内舍人。第二年姚察去世。他在临死前留下遗嘱,要求丧事从俭,棺材就用薄松木板做,做得不要太大,能装下遗体就行;墓穴也不要装修,能埋住棺材就行。他还嘱咐说,送葬时,只用旧车将棺材送到老坟,家中不必设灵位,戒斋日只献点素食果菜,家里有什么就献点什么,不必另外置办。

◎故事感悟

姚察生前事事为他人着想,为百姓谋福祉,虽身为朝廷大臣,却生活清苦,不如一般百姓,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怀和廉洁的职业操守被他诠释到了极致。

◎史海撷英

南北朝

南朝(420—589)是东晋之后建立在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自从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也不过才59年,最短的仅存了23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朝代便合称为“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