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立:人贵自立
9452800000014

第14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

这时候,在水产行业闯荡了一年多时间的刘郭锐毅然地选择了放弃,决定再寻找新的出路。这一次几进“闯江湖”的创业,最终是没挣没赔,但刘郭锐却有了其他大学生很难得到的收获:对市场有了认识,对社会有了认识,思想也更加成熟了,自主创业的信念也更坚定了。

这年春节,刘郭锐随着丈夫踏上了回山东枣庄婆家的列车。在枣庄的农村,她自费考察了三个乡镇20个村的60多家民营企业。这20个村中,平均每个村都有两家民营免烧机制空心砖厂。这种砖厂生产出来的空心环保建材砖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的。

为了掌握整套空心砖厂的生产管理技能,刘郭锐在一家空心砖厂打了五个月的工。上班时间,她悉心学习各项生产技术、流程、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在业余时间,她就买来相关的资料抓紧时间学习。刘郭锐的努力也深受老板的赏识,不久老板就把她从普工提升为管理人员。

通过这次打工的经历,刘郭锐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不久以后,刘郭锐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能管理好别人的企业,为什么不能自己开个砖厂呢?

后来在考察市场时,刘郭锐发现,在陇东一带,免烧空心砖很是畅销,而生产企业却很少。这种砖属于中低档建材,是国家大力倡导的绿色环保建材产品,其工艺设备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再加上陇东农村土地租赁费、人工费比较低,所以,自信满满的刘郭锐决定回家乡办砖厂!

2008年2月,在婆家待了一年的刘郭锐再次回到娘家。这次,她毅然花了3.7万元购回了一个当地人见都没见过的铁机器——空心砖机。刘郭锐要在宁县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厂子。而这个厂子在宁县来说,还是第一家。

这实在是令人们大跌眼镜的。再次跨行创业,而且还拉回了这么大的一台机器,有人说她“又要胡折腾了”。家里面对她似乎已经很绝望了。父亲无奈丢给她一句话——“不碰南墙不回头,我不反对也不支持,你自己造化去吧。”

但是,即使是这样,刘郭锐还是信心满怀,从来没有打算要放弃过,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回头,她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自主创业!

可是,仅凭一腔热情和一台机器是远远不够的,问题又来了:运转的资金在哪里?厂地在哪里?原材料在哪里?专业工人在哪里?市场在哪里?……

这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变为现实的时候,刘郭锐终于明白:光靠敢拼敢闯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她也偷偷地哭过无数次,但是很快,她就又重新振作起来:事都是干出来的,没文化的人都能干大事业,我一个大学生为什么不能?

担忧归担忧,忙还是要帮的。亲戚朋友纷纷为刘郭锐凑钱搭底子,支持她办厂,可大家还是为她捏了把汗。2008年5月,在宁县新宁镇的一块闲置河滩地上,刘郭锐租了四亩地、投资10多万元建成的空心免烧机制砖厂终于投产了。

经历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与成功,一切都转化为经验,充盈着刘郭锐的大脑。所以,这次重新创业刘郭锐多少是有些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的。但是,刘郭锐面临的困难仍然让她始料不及。购买每一种材料——大到电机、模板、水泥、石子,小到几米电线、开关全都由她自己找着去买。每天生产运行,她既要自己操作机器,自己搅拌混料,还要自己抬放新出的砖块,还要给工人们做饭。产品生产出来了,销路同样是个大问题,又得她自己到处上门推销磨嘴皮子。尽管不可知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但每出现一个问题,刘郭锐都会千方百计地解决一个问题,厂子终于还是运转起来了。

厂子运转了半年之后,销路也一点点地打开了,可是生产能力低下,满足不了施工单位用量的需求,厂子效益就上不去。这时,工厂扩大生产又成了当务之急。

可是,手里的全部资金都花在了原材料、工人工资上,重新购置一台大型机器至少需要30万元左右,钱在哪里呢?

刘郭锐又四处奔走借钱。兰州的外公外婆听到了她的事后,一下子就借给她25万元,刘郭锐终于在年初购置回了一套大型砖机。

为了省去厂家来宁县的调试、培训费用3000多块钱,刘郭锐自己在山东的厂子里学会了机器的操作技能,回来后仍然自己操作,并教会工人操作。2009年4月份,机器终于调试好了,刘郭锐的厂子重新进入了新的生产阶段。

当然,刘郭锐的生活还是很拮据的。在最困难的时候,她拿了35块钱到西峰对产品进行质检,结果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向人借10块钱、50块钱的事经常有。到县上购买材料时,她也经常不敢打出租车,而是自己用手提、用自行车驮,为的就是节省一点资金。

有一次,刘郭锐在骑自行车购买黄油时不小心染了一腿。正尴尬间,她碰见了自己的同学,结果她上前就是一顿大哭。

2009年春季的一天,刘郭锐在购买液压油回厂子的途中,被一辆桑塔纳车挤下了路边的臭水沟,腿上的伤疤好久都没有痊愈。

但刘郭锐觉得,创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困难肯定还会一个接着一个,但只要放弃空想,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行,勇敢面对,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尽管刘郭锐的亲戚和朋友们都不是很赞同她的这种“不可理解”的行为,但他们却看清楚了,刘郭锐确实是一个人在坚强地创业,而且凭着自己的双手走到了今天这种不错的境地,所以他们也都尽可能地帮助她;尽管好多领导、施工单位都没有见过她,但只要听到她的拼搏奋斗的经历后,也都为这个坚强的“弱女子”所感动,并尽可能地帮助她。刘郭锐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故事感悟

刘郭锐这位“弱不禁风”的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事迹,确实让我们敬佩!这启迪我们:创业需要勇气,更需要自立与坚持,趁着年轻,好好创业,一定会撑起自己的一方天地。

◎文苑拾萃

自主创业经典语录

(1)你工作一年和你工作10年面临到的问题,接触到的各种困难,都不见得有你创业一年得到的历练多。青年人最重要的是尽早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应对问题的能力,所以创业是最好的大熔炉。

(2)不管男生女生都应展示你们的才华,在新世纪的舞台上,创业一把,挥洒我们的青春。最终的结果,赢得了自己事业的发展,也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作的贡献。我想这是值得倡导的。

(3)创业最重要的不是资金,而是智慧。有了智慧,空气中到处都是金币。

(4)创业路上需要激情、执著和谦虚,激情和执著是油门,谦虚是刹车,一个都不能缺少。

(5)很多时候创业者因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创业,实际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会去创业了。书读的不多没有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6)诚信不是一种销售,不是一种高深空洞的理念,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和点点滴滴的细节。诚信不能拿来销售,不能拿来做概念。

自主创业的两个大学生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格言

在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上坡敖村,有一个由两名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创办的志和特种养殖基地。创办这个特种养殖基地的人是两名名叫姜鹏和胡荣峰的小伙子。

2007年的夏天,姜鹏大学毕业后,在贵州省贞丰县城的一家医院从事护士工作,一直到2008年。2008年的时候,胡荣峰还是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大三的学生。

姜鹏和胡荣峰从小就是很要好的伙伴,而两人共同的爱好就是养殖。因此2008年7月,胡荣峰放弃了自己的大学学业,回到家乡;姜鹏也辞掉了自己的护士工作。两个年轻人到广东考察一番市场后,决定说干就干。

但是创业是需要资金的,总不能空手创业吧。于是,两个年轻人便奔走在亲戚朋友之间,多方借钱,修建厂房,投资了四万多元购买了第一批竹鼠110只,从此开始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然而,激情和理想并不等于现实。由于没有掌握养殖技术,到2009年2月初,刚刚购买才半年多时间的竹鼠就突然出现病情,先后死亡了近100只,损失了三万多元。创业才刚刚起步,基地就面临了重创。

面对第一次创业的失败,两个年轻人也曾动摇过。因为养殖基地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了,两个人心情郁闷极了,因为一下子就亏了三四万块钱,当时三四万块钱对他们来说可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很多朋友也都建议他们不要再做了,该上班的上班,该读书的读书。

可是经过一番思考后,两个人还是决定继续干下去,既然走了这条路,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只要有坚强的、自立的心在,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于是,姜鹏和胡荣峰再次从亲朋好友处借钱,购买了第二批竹鼠40多只。这一次,通过到外地参观考察养殖技术,建立自己的特种养殖基地网站,收集各种养殖资料,刻苦学习养殖技术,并在实践中认真做好记录,细致钻研,总结经验,两个人终于掌握了养殖的技术,并对市场做了充分调研。

付出总会有回报。通过艰难而又曲折的创业,到2010年,志和特种养殖基地共投入资金10多万元,第二次购买的中华竹鼠、银星竹鼠种鼠,从最初的40多只发展到了400多只。

同时,两人还在白层镇建立了野鸡养殖基地,存栏七彩山鸡14000多只。而基地养殖的竹鼠和山鸡等,主要销往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竹鼠的市场价在每斤90元、野鸡每只80元,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除此之外,两人还采取“基地+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通过发放种鼠给农户饲养,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农户饲养的,基地负责回收卖给公司,建立完整的循环发展链条。基地周边地区的群众见到效益以后,也都积极前来参观考察,签订合同购买种鼠,发展珍禽养殖。

“要创业就必须要坚定信心,走绿色养殖、生态养殖、观光养殖的发展方向,把农户也加进来。基地加农户的养殖模式会使我们的养殖基地做得更大,效益会更好。”胡荣峰说。

“创一番事业,有这个想法的人很多,但实际去做的人很少,况且去做的人不一定成功,我们能做到现在,贵在坚持不懈。”姜鹏说。

就这样,两个大学生,凭着自立自强、顽强拼搏的精神,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前进着……

◎故事感悟

怀着同一个梦想,这两位大学生放弃城市生活扎根农村,携手创建特种养殖基地,凭借着创业的一腔激情和大胆闯劲,通过两年的艰辛努力,养殖珍禽让他们奔向了致富路,创业之路越走越宽阔。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时时刻刻明示着我们勇往直前、开拓进取!

◎文苑拾萃

昨日谣

(明)文嘉

昨日会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