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理:以理导欲
9452600000017

第17章 寓理于行行有则(3)

唐高祖虽也迷信佛教,但是鉴于当时确有一些僧尼在干坏事,对此他也比较恼火,就采纳了傅奕的建议。他命令有关部门对全国的僧、尼、道士进行调查,凡是真正信仰佛教、道教,苦炼修行的,一律送到大寺院。对于那些借佛门、道观逃避租赋、劳役的,勒令返回家里,各守本分,从事劳动。并规定京师长安只留佛寺三所,道观两所,各州留寺、观各一所,其余的都毁掉。

唐太宗当皇帝后,有一次和傅奕讨论佛教问题。他认为佛教道理玄妙,释迦的行为也可以效法。傅奕却坚持自己的看法,讲了许多道理,说佛教通过玄妙言辞,掩盖它的虚幻本质,对百姓没有一点好处,对国家也损害极大,不能提倡。太宗知道说服不了傅奕,也就不再和他争论了。

傅奕对算卦、看风水这一套很有研究,但是一点也不相信。传说有一个自称从西域来的和尚,会念咒语,一念就能让人立刻死去,再一念还能把人苏醒过来。唐太宗把上述见闻告诉傅奕,傅奕说:“这纯粹是邪术,我就不信,让他在我身上试一试,肯定不灵。”那个和尚对着傅奕念咒语,傅奕两眼怒视着和尚,念了几遍,傅奕没有任何感觉,和尚反而扑倒在地,像是有谁在他后脑勺上敲了一棒,再也没有苏醒过来。

639年,傅奕逝世,终年85岁。临终时,他仍然一再告诫儿子:不要相信佛教,而要学习老子、庄子的玄学,因为他们的思想有许多可取之处。傅奕不信鬼神,而且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一生有许多科学研究,写过《漏刻新法》,对古人的漏刻记时方法有过新的改进,很受当时人们的称颂。他注释过《老子》,还写了《音义》一书。特别是搜集了魏晋以来驳斥佛教的人和事,写了《高识传》十卷,在当时也很有影响。

◎故事感悟

迷信,是一种让人沉迷并丧失自己原则的观念。现在人普遍认为迷信是由于没有判别能力,对事物本质分辨不清,而对某些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并确实相信,进而自相信至信仰,甚至到崇奉、毫不怀疑的地步。傅奕用自己的行动反对迷信,并斗争了一生,这种精神是可敬的。这更要求我们坚决地反对迷信和封建迷信,作为我们坚定不移的原则。

◎史海撷英

傅奕智破佛牙

唐朝初年,有一个从婆罗门(指古印度)来的和尚,撒谎说他得到一颗佛牙,非常坚硬,没有任何东西比它更硬。经和尚这么一宣扬,京城长安的名士女流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热闹得简直像市场一样。

当时傅奕正生病卧床,他听了以后,对儿子说:“这是和尚利用人们无知在进行欺骗。我听说有一种东西叫金刚石,比任何物质都硬,可是有一种东西能破它,你不妨去试一试。”于是下床找到一只羚羊角递给儿子。

他的儿子到和尚那里,见和尚又取出所谓的佛牙骗人,就拿出羚羊角去敲打,果然把那颗“佛牙”打碎了。围观的人纷纷责骂和尚骗人,那个和尚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文苑拾萃

咏傅奕

黄玉顺

唐初傅奕高识传,祖尊儒道斥佛禅。

刑德威福关人主,生死寿夭由自然。

魏征理服太宗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康有为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之一。

有一天,唐太宗从容地问魏征:“近来政治如何?”

魏征见太平日久,太宗思想有所懈怠,就回答说:“陛下在贞观之初,引导臣下,使之进谏。三年以后,看到进谏的人就愉快地接受他的意见。最近一两年来,虽能勉强接受规谏,但心中毕竟不满意。”

唐太宗吃惊地说:“您用什么事实证明这一点?”

魏征不慌不忙地答道:“陛下刚即位时,曾判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进谏,认为按照法律不当处死,陛下就把兰陵公主的园地赏给他,价值百万。有人说:‘赏得太重了。’您回答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个提意见的,所以要赏他。’这是您引导臣下使之进谏的事实。后来柳雄诈称在隋朝所授的官职,以求升迁,被官吏查出,弹劾了他作伪之罪,将要处死,戴胄上奏应判徒刑,争执再三,然后才免了死罪。您对戴胄说:‘只要像你这样守法,就不怕刑罚不当了。’这是您愉快地接受别人意见的事实。最近皇甫德参上书说:‘修建洛阳宫,使人民辛苦劳累;征收地租,是加重赋税;民间崇尚高高的发髻,是宫中影响所致。’陛下生气地说:‘这个人想使国家不役使一人,不收一点租税,宫女都没有头发,才合他的心愿。’臣上奏说:‘臣子上书,不激切就不能启发君王的思虑,激切就近于讥刺毁谤了。’当时,陛下虽然听从了臣的意见,赏给他布帛并停止了这些事情,而心中毕竟不满。这说明您难于接受规谏了。”

唐太宗恍然大悟地说:“不是您,没有人能指出这一点。人苦于不自觉呀!”

◎故事感悟

在太宗的贪欲刚刚萌发之际,魏征的一席话像警钟一样敲醒了唐太宗,也使得他懂得了君王应时刻提醒自己,自觉接受群臣的监督,这才是真正的明主啊!

◎史海撷英

魏征直谏

贞观初年,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而被人告发。按照唐朝的法律,他受到了追还赃款、削除职务的处分。这天,唐太宗李世民正在休息,忽然接到秦王府老部下庞相寿冒死求见。太宗点点头勉强同意了。

一见到庞相寿,唐太宗就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把他臭骂了一通。待太宗发完脾气后,庞相寿便嘟囔地求道:“皇上,罪臣自随陛下以来,出生入死,对陛下忠心耿耿,今天不慎做了糊涂事,恳请陛下看在几十年相随的份儿上,饶罪臣一回吧……”

“别说了!”唐太宗气愤地打断了庞相寿的话。

晚上,唐太宗回到寝宫后,回想起白天的事,有点心软了。庞相寿贪污,也许是因为妻子儿女太多,开支花销太大,穷得没法吧。想到这里,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派人给庞相寿传话:你是我的老部下,贪污大概是因为穷,现在我送你100匹绢,继续做你的刺史,以后注意不要贪污就是了。

皇帝徇私情,袒护一个老部下,在封建社会这是十分平常的事。然而,魏征知道此事后,马上上书太宗,表示反对:“陛下,奖赏的时候不要忘了疏远的人;处罚的时候,不要顾忌亲贵。治天下要公平为规矩,仁义为准绳。这样才能让人心悦诚服;否则就会纲纪混乱,令不行而禁不止。邪恶一旦恣肆,天下就不稳定了!庞相寿是您的老部下,就为这种关系,您不追究他的贪污罪,反而加以厚赏,留任原职,这样做实际上是在鼓励贪污。您过去为秦王时,部下很多,如果他们都因此而贪赃枉法,皇上您怎么办呢?势必上行下效,不但形成包庇徇情之风,更重要的是纵容贪官污吏。请陛下您自己考虑一下后果吧!”

在封建时代,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不可更改的,更何况是这种“口谕”,魏征的谏诤虽是从维护皇权统治出发的,但却很让太宗下不了台的。但是,唐太宗究竟是一位明智之君,魏征的奏疏使他猛醒,因此立即撤销了自己的处理决定,维持原判。

◎文苑拾萃

述怀

(唐)魏征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然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唐)魏征

百灵侍轩后,万国会涂山。

岂如今睿哲,迈古独光前。

声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

锵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

淑景辉雕辇,高旌扬翠烟。

庭实超王会,广乐盛钧天。

既欣东日户,复咏南风篇。

愿奉光华庆,从斯亿万年。

长龄治贪官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

长龄(1759—1839年),萨尔图克氏,字懋亭。内蒙古族正白旗人,尚书纳延泰子,惠龄之弟也,清朝大臣。乾隆中,由翻译生员补工部笔帖式,充军机章京,擢理藩院主事。从征甘肃、台湾、廓尔喀,累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

长龄文武全才,为人正直,最痛恨贪官污吏。

嘉庆时期,长龄任浙江巡抚,到任不久,听说仁和县的县令贪污勒索,百姓怨声载道。

一天晚饭后,长龄装扮成普通老百姓的模样出衙私访。在路上,恰好碰上了仁和县县令出巡,前面两人鸣锣开道,后面一队仪仗,最后是知县大人的轿子。他故意从仪仗队伍中横冲过去,衙役们厉声呵责,将他一把抓住推到轿前。仁和令一看,原来是巡抚大人。这一惊非同小可,赶忙下轿请罪。

长龄问他:“你出来干什么?”

仁和令回答说:“卑职因近来街坊不清,特出来巡夜。”

长龄冷笑道:“现在还不过二更时分,夜巡未免太早了吧。而且你夜巡是要安定市面,捉拿奸小,现在你侍卫一大队,锣声震全市,作奸犯罪的人早就逃之夭夭了,你巡什么呢?算了吧!你下来换了官服,叫侍役们回去,你我到市面随便走走。”

仁和令听长龄这么说,没法推卸,只好要侍役们回去,自己也换上便衣跟着长龄在市面上闲走。两人边走边谈,来到一座酒店门前,长龄说:“走累了吧,吃一杯如何?”

两人进店来,喊了几碟小菜,一壶酒,边吃边谈。酒店老板前来斟酒,长龄叫他一旁坐下,问道:“生意不错,赚头还可以吧?”

老板见问,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什么可以,能够保住血本,就算不错了。”

长龄问:“为什么呢?”

老板说:“捐税太多。”

长龄说:“你小本经营,哪来那么多捐税?”

老板说:“客官,您有所不知,我们仁和县这位青天大老爷爱财如命,各种捐税名目繁多,地税、房税、人头税、牌照税等等自不用说,还有供派要收夫役税,造常平仓要收建仓税,设育婴堂要收保婴税,设救济院要收养老税,冬天有消寒税,夏天有去暑税。孔夫子的生日,观音菩萨的生日,知县大老爷自己的生日,都要收税。而且收税的差役一来,要好酒好肉招待,像我这样经营小本生意的实在没有办法支持下去了。听说知县大老爷还花1000两银子买了一个妓女作妾呢!”店老板越说越气愤,他根本不知道坐在他面前的一个是新任巡抚,一个正是他的父母官呢!

长龄连忙打断他的话,说道:“你说的不完全是事实吧,要是真如你所言,他上面还有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难道一点都没有觉察吗?”

店老板一声冷笑,说道:“官官相护,从古到今就是这样,有什么用?就是有个包龙图,受害的又不只我一个,我这个小店主又怎么会去越级上告呢?”说完店老板就起身去招呼别的客人去了。

仁和县令在一旁坐立不安,神色沮丧。长龄付了账,和他一同出来,到了外面,长龄对他说:“小人胡说乱道,我不会轻听轻信,你也不要介意。”

两人又走了好一会儿,长龄说:“现在是巡夜的时候了,你回衙去带人来巡夜,我也要回去休息了。”于是两人就分道而行。

长龄等县令走远之后,马上又返回酒店,店主说:“客人又来了,是不是遗失了什么东西忘记拿走了?”

长龄说:“不是,你这里酒好菜好,我刚才吃得还没有尽兴,再来几杯。”于是又要了一壶酒,几碟菜,独自一人慢慢品尝起来。一直吃到别的客人都走了,店主要关门了,长龄拿出一两银子对店主说:“我今天吃得太多了,走不动了,就在你这里借住一晚算了。”

店主说:“我这是酒店,不是客栈,没有客房。”

长龄说:“不要紧,你就在这里替我开一个临时铺,这一两银子就算付给你的酒钱和宿费,多的也不用找了。”

店主心里一想,自己至少可得5钱银子的便宜,而且也乐得行个方便,于是便答应了。铺开好了,长龄和衣倒头便睡,一会儿便鼾声如雷。

天刚麻麻亮,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长龄一跃而起,赶忙打开店门,两个公差,一个拿拘票,一个拿铁链,进门就问:“你是何人?”

长龄说:“我是这里的店主。”公差一把锁上,拖了就走,店主穿好衣服赶出来,人早走远了。他以为昨晚借宿的是一个有案在逃的江洋大盗,被拘捕归案了,吓得不得了,庆幸自己还没有被拖累进去。

长龄被差役捉拿到县衙,在大堂右侧一间耳房内关押了一个多时辰,等候审讯。他用毡帽蒙着头,不言不动。卯时到了,鼓声响起,知县升堂,一声吆喝:“带犯人!”

长龄被带到堂下,仁和令一拍惊堂木,喝一声:“你见了本县为何不跪?”长龄微微一笑,脱下毡帽:“老兄,别来无恙否?”

仁和令一见大惊,连滚带爬来到堂下,命衙役赶快松锁,摘下自己的顶戴,长跪请罪。长龄根本不理,径直向前,走到公案边,抓起县印,揣在怀里,笑着说:“免去了我一员摘印官。”说完扬长而去。

◎故事感悟

长龄做官知道官场的黑暗。为了惩治县令,自己身陷危险之中,查清状况,为百姓除害。县令的贪欲使其头脑发昏,为报复揭发他的店主人,置其他一切后果于不顾,终于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史海撷英

长龄征剿张格尔

1826年8月27日,清道光帝任命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着手部署征剿张格尔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