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积:积善成德
9449600000002

第2章 导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每个人都是怀着一颗善心,带着一对行善的翅膀来到这美丽的世界的!善,是人类的天性。这种天性不同于本能,这种天性也不同于观念。一个天真的幼童、一个善良的人看见素不相识的人或者动物遭受痛苦时,他会难受甚至流泪,这个过程不须经过思考判断。善良是人性的标志,人不能没有善念。可是善良的天性是那么脆弱,一旦涉及个人的利害关系往往就被抛在脑后。当一件事情涉及个人切身利益时,人的心理天平就会自然倾向对自己有利的一边,“善”在心目中也会变得无足轻重。

向善、乐善、扬善、行善不仅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成就君子人格的唯一途径,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文名篇《劝学》不少人能背,其中有一句话十分耐人寻味:“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如果一个人不论何时何地,时时向善,每当私利与“善”发生冲突时,总是以善为念,一贯如此,久而久之,当善良的本性变得越来越强,名利、私欲再也不能够左右他的判断和行为时,他就能做到神明自得,他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圣贤”了。只有人人向善、人人乐善、人人行善、积善成德,社会才能充满善良,人们才能体会到善良的美好,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美好的社会。

污泥掷人,先脏己手;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行善之人,人必善待之。当我们行善时,也是为自己积累财富,是让爱的种子在你我心中传递。让我们将“行善”当做一种习惯;让我们在寻善源、存善心、纳善言、行善事,在思善、写善、行善、扬善的过程中表现我们的真诚与感动!让善的阳光更加灿烂,照亮每一个角落!

有句歌词写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善良是一种美德,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体恤与关爱,常常体现在寸言微行、举手投足之间。当善行成为人们道德的自然流落,当善行成为一种公共习惯,当善行成为所有人自觉践行的准则,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无处不美,无人不美。

让善良占据我们的心灵,哪怕只是相逢时的一个微笑,困难面前的一次援手,邻里同事的一点宽容,饥渴时的一个桔子、一口水……虽都是举手之劳,但无不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田;虽都是蝇头小事,但无不如雪中炭火,温暖心扉。

日行一善,便可德增一分。所以不要小视每一次善良的举动,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每人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世界便会变得精彩而五彩斑斓,也会为我们的社会和谐增砖添瓦,贡献一份力量。只有有了好的德行,才会使生活变得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