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诲:诲人不倦
9449300000002

第2章 导言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诲人不倦”,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自己要先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教育孩子要耐心”,我们经常这样说。但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

教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伤害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教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无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教育孩子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提醒他,毕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和方法,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帮助他下次完成作业,使孩子体验及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要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跟孩子交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单单,但蕴含的是教师的爱心。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是孔子在2000多年前所提出的重要教育论点之一。在他看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应具备的两个重要品质。“学而不厌”体现着教师的内心开放、自强不息和不断进取,而“诲人不倦”体现着一个教师的耐心、爱心和敬业精神。在我看来,“诲人不倦”的前提是“学而不厌”,作为教师,也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知识和与人分享的内心需要。否则,“诲人不倦”只能是空洞的说教和无休止的唠叨,也就会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和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最终的结果是效率的低效或无效。

热爱学生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需要,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现代教师风采的一个特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它蕴藏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神圣事业的执著追求,饱含着教师的天赋和教育智慧以及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宽阔的胸怀。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情境,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因,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

“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则体现着教与学的关系,也正与我们常说的“要想给人一滴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的道理是一样的。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只有时时增长自己的知识、时时更替已有的旧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汪汩汩而流的清泉。如今打开网络上的教育社区,一篇篇凝注着教师的心血、散发着教师们思想光芒的文章扑面而来。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教师的“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的良苦用心,看到了各位教师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辛勤耕耘,看到了老师们用手中的键盘和鼠标诠释着什么是“用文化凝心聚力”,什么是“靠学研富脑修身”。

孔子2000多年前的一声高喊,已穿越时空传到了我们的耳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思想,必将经过我们的双手传向更为遥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