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敦:敦风化俗
9448200000007

第7章 破除迷信(5)

唐肃宗怕引起民愤,佯装不知内情,下令褒奖左震,改任他为商州刺史。

◎故事感悟

左震大胆斩女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反对迷信,制止了女巫和中使的横行霸道。他一心为国为民,是为官者的典范。

◎史海撷英

马嵬驿兵变

马嵬坡兵变又称“马嵬驿之变”,是756年7月25日在今陕西省兴平以西的马嵬驿发生的一次兵变。

756年6月,反叛唐朝廷的安禄山军队攻入潼关,唐玄宗于7月22日决定放弃长安逃亡四川。一路上无人接洽,十分辛苦。第三天,玄宗入驻马嵬驿。保护皇帝的禁卫军都没有粮食吃,因此便将他们的怨恨都发泄到唐玄宗的宠臣、宰相杨国忠身上,兵变由此发生。士兵杀死杨国忠后,便将馆驿围住,要求唐玄宗杀了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唐玄宗迫于形势紧张,不得不命令将杨贵妃缢死,才稳住军心。

这件事也使唐玄宗大受打击,此后,他决定将皇帝的位置让给随同他的太子李亨。李亨与玄宗在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便在灵武继皇帝位,是为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

◎文苑拾萃

好时光

(唐)唐玄宗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韩愈反对迎佛骨

◎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格言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40卷、《外集》10卷、《师说》等等。

唐宪宗在位期间,依靠裴度、李愬等人平定了淮西叛乱,觉得自己很有功绩,他决定立一座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请谁来写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个行军司马名叫韩愈,擅长写文章,又跟随裴度到过淮西。唐宪宗就命韩愈起草《平淮西碑》。

韩愈是唐朝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他认为,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风气日益不好,连文风都衰落了。许多文人写的文章喜欢堆砌辞藻,讲求对偶,缺少真情实感。他决心对这种文风进行改革,写了不少散文,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主张和写作实践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一些传统,所以被称做“古文运动”。后来,人们把他和柳宗元两人称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不但善于写文章,还是个敢于直谏的大臣。在他写完《平淮西碑》之后,就做了一件令皇帝震怒的事。

原来唐宪宗到了晚年,笃信起佛法来。他听说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30年开放一次,让人顶礼膜拜。据说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唐宪宗信以为真,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热闹。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捐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韩愈一向是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而且,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的做法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做这种迷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是自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

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雷霆,立即将宰相裴度叫了过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要把他处死不可。

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的气才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儿,我不能饶他!”

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无奈,便免了韩愈的死罪,把他降职,流放到潮州当刺史去了。

从长安到潮州,路途遥远,韩愈孤单一个人被贬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去,一路上的辛酸就别提了。

韩愈到了潮州后,十分关注当地百姓的生活。他把潮州官府里的官员找来,询问当地百姓有什么疾苦。

有人说:“这儿出产少,百姓日子过得很苦;还有城东恶溪(今广东韩江)里有条鳄鱼,经常上岸来伤害牲畜,百姓真被它害苦了。”

韩愈说:“既然这样,我们就得想办法把它除掉。”

话虽那样说,可韩愈是个文人,一不会动刀,二不会射箭,怎能除掉鳄鱼呢?后来,他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专门派人到江边去读这篇祭文,又叫人杀了一口猪一头羊,把它丢到江里去喂鳄鱼。在那篇祭文里,他限令鳄鱼在七天之内游到大海里去,否则就用强弓毒箭,把鳄鱼全部射杀。

韩愈不信佛,怎么会信鳄鱼有灵呢?这当然只是他安定人心的一种策略罢了。

事有凑巧,从那以后,江里的鳄鱼真的再没有出现过。当地的百姓都认为朝廷派来的大官给鳄鱼下的驱逐令见了效,就渐渐安居乐业了。

韩愈在外地做了一年官,又回到了长安,负责国子监(朝廷设立的最高教育机构)的工作。就在这一年(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所杀。他的儿子李恒即位,这就是唐穆宗。

◎故事感悟

韩愈奋不顾身反对迷信,极力反对宪宗铺张浪费地把佛骨迎到长安,这种胆识令人钦佩。他不管身居何位,一心为百姓着想,这样的为官者在封建社会实在难得。

◎史海撷英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时期,散文的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这是一种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辞藻等表面形式,华而不实。

北宋初年,国家统一后,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社会也日益安定,一部分上层士大夫便醉心歌舞,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吟风弄月,以致晚唐五代以来的浮艳文风更有发展。然而,宋代立国,先天不足,北有辽国,疆域未完,无复汉唐帝国气象。同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兼并现象日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提倡写作反映现实的诗文,推崇韩愈、白居易,由此便形成了对立的文风。所以,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一开始便是为了适应政治斗争需要而兴起的。

◎文苑拾萃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唐)韩 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千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坷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张辂钻空心铁佛

◎尊重真理就是聪明睿智的开端。——格言

石敬瑭(892—942),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即后晋高祖,936年至942年在位。

五代后晋(936—947)时,魏州冠氏县华村有座庙,由于年久失修,香火稀落。

有一天,天降大雨,村中几位田间耕作的农妇躲进庙里避雨,她们惊异地发现,庙里不知何时新添了一尊大佛,高有一丈多。正议论间,忽然听到这尊佛像居然说起话来。众妇人闻声失色,纷纷跪拜对佛像道:“菩萨神灵,小女子等多有冒犯,请能宽恕。”

不想那佛像居然作答道:“吾乃西天佛尊,尔等村民愚昧无知,多年来怠慢神灵,特来问罪。刚才雷雨便是本佛初试神威。”

众女子吓得魂不附体,其中一位胆大的妇人道:“佛尊言之有理,不知怎样才能解脱村民的不敬之罪?”

大佛道:“只要虔诚尊佛便可。”

消息传开,远近村民纷纷进庙烧香上供。一向冷落的小庙居然热闹非凡,每天如同赶集一般,连许多头面人物亦来参拜。

此事传至县衙,县令将信将疑,便去一试,果闻大佛能作人语,且条理清楚。县令将此事报告了州府。

当时,后晋之主石敬瑭镇守邺县,得知此事后感到十分诧异,就差遣衙将尚谦前往进香供奉,顺便查明此事是真是假。尚谦手下的主簿张辂听说此事后,便请求与尚谦同往。

到了庙前,张辂对尚谦耳语一番,然后便悄悄藏到庙旁的小树林里。

尚谦驾到,寺庙里的和尚们都受宠若惊,纷纷外出迎接。礼毕,尚谦便请住持拿出庙内的僧人名册点名,发现一个不少,然后就命众僧陪同到大殿中去。

住持不知尚谦到此进香的目的,忙道:“大人到此,是否先请去客房休息一下?”

尚谦微笑道:“不必了。”

众僧无奈,只好随着尚谦前往。

这时,藏于林中的张辂乘和尚不备,便悄悄随后进入僧人们住的房子,仔细察看,居然发现里面有一条暗道。他顺着暗道往前走,竟然走到了铁佛的底下,而那铁佛竟然是空心的。张辂大喜,果然不出所料,庙中确实有诈。于是,他爬到铁佛的空身里,只见众僧正陪着尚谦走进殿堂,准备念经。他在佛身中大喝一声,众僧大惊失色,接着,他严厉地揭穿了这个骗人的把戏,众僧纷纷跪地求饶。

◎故事感悟

张辂头脑清醒,不信鬼神,揭穿了庙里僧人钻进佛像并假冒佛像说话的诡计。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代,青年人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反对各种迷信思想,崇尚科学,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

◎史海撷英

后晋的建立

后晋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为止。

石敬瑭是沙陀人,后唐明宗的女婿。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石敬瑭任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唐明宗去世前后,宫内屡次发生争夺皇位的事件。石敬瑭看到后梁、后唐都是由藩镇得国的,因此也早就觊觎帝位。

清泰三年(936年)夏,石敬瑭与桑维翰勾结契丹人,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并将幽云十六州拱手献给契丹,另外还加岁贡帛30万匹。十一月,契丹主在太原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历史上的后晋大约与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后蜀等政权并存。天福元年闰十一月二十六(937年1月11日),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而死。二年,石敬瑭迁都汴州,三年升为东京开封府。

◎文苑拾萃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为北宋时期欧阳修所撰著,原名为《五代史记》,后世为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区分开来,便称其为《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全书共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共74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53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