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实:实事求是
9444300000005

第5章 不唯书 不唯上 只唯实(3)

这部长篇回忆录,是聂荣臻元帅以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严肃态度,在他80岁高龄时,倾注了几年的心血写成的。他曾对帮助整理回忆录的同志说:搞这个东西一点也不能夸张,这是历史,历史就是事实。为此,他对收入回忆录中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具体情节,每一个历史人物,都要求符合历史事实来进行叙述。

帮助整理的同志在编写他青少年时期的一章时,打算选用《关于聂荣臻同志青少年时期情况片断》中的一些生动事例。聂荣臻制止说,不要搞天才论,辛亥革命时我12岁,这场大革命的风暴对我的思想影响是有的,但说我带头喊出打倒赵尔丰的口号,这可能吗?写留法勤工俭学时,有的文章说我参加了布伦森林旅法青年团的第一次成立大会,其实没有。我参加的是第二次代表大会。

初稿审查中,聂荣臻发现执笔的同志根据有关材料,写他曾于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委的参谋长,马上更正说,早期中央军委的人数很少,书记是周恩来同志,其他同志协助恩来同志工作,只有分工,没有明确职务。说我是军委参谋长,这种讲法不对。

帮助整理的同志看到一个电影剧本里面提到贺龙、刘伯承、叶剑英、聂荣臻和叶挺等起义将领,曾在一个名叫系马桩的地方会师,觉得情节生动感人,请示能否写进回忆录。聂荣臻回答说:“我没有到过系马桩。搞文艺创作,合理的夸张是允许的,但不能够脱离历史事实这个大框框。”

对于回忆录中引用的战绩数字,聂荣臻也特别慎重,一再强调要核实准确,不要使用没有把握的数字。过去,许多材料在讲到平型关战斗的歼敌数字时,用的都是三千余人这个数字。这次回忆录写这段历史,聂荣臻却没让沿用这个数字。他说:“当时,我就在战场指挥,没有歼灭这么多日军,大约是一千多人,回忆录就按这个数字写。”

◎故事感悟

想必聂荣臻不光是写回忆录时这样要求自己和别人,在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吧!这种尊重事实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我们都应以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要求自己。

◎史海撷英

平型关大捷

1937年,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林彪、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参加会战。115师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地形,于9月25日伏击日军,歼灭日军板垣师团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摧毁了日军直取太原的军事计划,支援了国民党军队正在准备的忻口会战,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文苑拾萃

新的鲁智深

抗日战争初期,聂荣臻深入日本侵略军后方创建根据地,更显示出独当一面的统帅之才。1937年秋平型关大捷后,115师主力转往晋西南。聂荣臻遵照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带一部分兵力与主力分手,从五台山区向周围广阔的地域发展,创建了敌后第一块最大的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当时,中共中央对此给予高度赞扬,称这些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1938年3月,毛泽东曾对准备前往晋察冀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风趣地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里面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钱若水的求实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够将空言打得粉碎。——鲁迅

钱若水(960—1003年),字淆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幼聪悟,十岁能属文。雍熙中,登进士第,起家同州观察推官。类迁简易大夫,同知枢密院士。真宗时从幸大名,陈御敌安边之策。后拜并州、代州经略史知并州事。为人有器识,能断大事。事继母以孝闻。所至推诚待物,委任僚佐,总其纲领,无不称治。若水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钱若水曾经在同州任推官,有一次,发生了这样一个案件:有一富户人家的女奴逃跑了,女奴的父母上州衙告了这家富户。州衙的录事官以前曾到富户家去借钱,富户没有借给他,因此录事官一直怀恨在心。他受理此案后很快就根据该女奴已不见,断为富户父子共谋杀死了女奴。在审理中录事官又用重刑逼供,使富户父子受不了折磨,只能认罪伏法。案件就这样上报复审。

钱若水认为此案存在重大疑点,把它搁置了。几天过后,录事官去见钱若水,粗暴无理地指责道:“你偏爱这家富户,是不是想借你的权力,从中挽救他们?”钱若水听了这话,并没有生气,而是笑容满面地安抚他说:“这件案子涉及不止一人的生命,哪能不稍微搁一搁,细心地研究一下口供和案卷呢?”就这样,这个案子被“挂”起来有十天之久。

在这之后,钱若水去见了知州大人,并说明:“我之所以暂时搁置这个案子,是因为一直失踪的女奴今天已经找到了。”这女奴被秘密地送到知州那里。女奴的父母见到她后,拉着女儿哭起来了。同时知州又传令将富户父子带上来,打开刑具,予以释放。他们被感动得大哭,不肯离去,并对知州说:“如果不是遇到了您这样的地方长官,我们这个家在这场官司中就全完了。”知州大人赶紧说明这全是钱若水认真负责办案的结果。父子俩又赶紧到钱若水办公的衙署,要面见推官。钱若水没有接见他们,让人告诉他们,这个案件如果没有知州大人是处理不了的,与我这下属没有多大关系。他们进不了钱若水的大门,就绕着墙走,边走边哭,还把全部家财捐给寺庙,让那里的和尚为钱若水做法事,祈求神佛护佑他。

知州也要把这件事上报朝廷为钱若水请功。钱若水坚决谢绝了知州的好心,并说:“自己只求不冤死人,哪里在求记功升官呢?况且,这样上报把那位录事摆在哪里?”知州听了以后,对钱若水的为人更加钦佩。

◎故事感悟

钱若水有着清楚的头脑和睿智的思想,最关键是他有着不枉不纵、追求真相的精神,才能够断案如神,赢得百姓的称誉。每位行政工作人员都应该学习钱若水的认真负责、依法办案、实事求是、不枉不纵的作风,这样国家才能稳定昌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史海撷英

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是中国北宋前期的一次农民起义。北宋初,川陕地区的土地大多被官僚、豪强、寺观霸占,许多农民沦为客户(包括旁户),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宋太宗即位后,川陕天灾频发,饿殍载道,民不聊生。淳化四年(993年),在永康军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南)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 这次起义提出的“均平”思想,对以后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苑拾萃

宋朝的知州

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五代时期武人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得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所谓支郡)的政务。后来,逐步派遣京朝官(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州州军事”。“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代理;“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简称知州。由此,刺史非奉特别诏令不得过问所任州的州务,演化为武臣的迁转之阶,属于横行正使之一。

同时,节度使也很快演化成一种地位崇高的虚衔,成为武臣的最高等级,不再有实际权力与职掌。州也就由隶属藩镇变为隶属以转运使为长官的路以及以留守、知×府事、尹为长官的府。

政权兴衰需直话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

黄炎培(1878—1965年),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以及新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黄炎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担任国民参政员,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后来还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他认为,抗战要获得胜利,建国要获得成功,必须先完成政府和民众的合作、中央和地方的合作、国民党和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他愿意为实现三大合作的目标尽力。于是,在1945年7月初,黄炎培访问了延安,当时他已经67岁高龄了。

黄炎培看到,在延河两岸高高低低的山壁上凿着无数窑洞,都是老百姓的家;中国共产党中央、边区政府和八路军领导机关的房子,分布在山坡上下,和民间建筑没有多大差别。延安的军政人员不论男女,大都穿制服,朝气蓬勃;老百姓的衣料或是蓝色或是白色的土布,都很整洁。延安人最推崇的是劳动英雄,延安的干部讲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黄炎培想,比起重庆来,延安前途是无限的。

毛泽东欢迎黄炎培到延安来,并和他畅谈了两个多小时。毛泽东问他:“您对延安的感觉怎样?”黄炎培心想:“做人必须自己立定脚跟,切不可依墙傍壁,人家说好就是好,说坏就是坏,必须服从真理。”于是,他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意思:“我这一辈子活了60多岁,亲眼目睹了很多家庭、团体乃至国家都受着一种周期率的支配,就是它们在兴起的时候是朝气勃勃的,可是很快地就衰亡了。因为创业初期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后来环境渐渐好转了,思想也就渐渐放松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是惰性成风,虽有大力却无法扭转和补救了;有的是在事业发展和扩大的时候,干部人才渐见竭蹶,控制不了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够跳出这周期率的。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这席话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对他说:“这话是对的。”而且毛泽东很有信心地告诉他:“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回到重庆,写了《延安归来》一书,用日记方式详细记载了他亲眼目睹的中国共产党的施政政策、解放区的成就以及领导人的作风,结果受到国民党特务的抄家搜查。

人民忘不了黄炎培的诚实正直。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

◎故事感悟

这个故事可以折射出黄炎培老先生治学的准则——一切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服从真理。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就成就了黄老先生的“知名教育家”的美誉。

◎史海撷英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了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6月发表了《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1922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组织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

◎文苑拾萃

不够朋友够英雄

黄炎培珍藏着一部据说是王羲之真迹的书法作品,毛泽东借来一阅,讲好一个月归还。仅仅过了一周,黄就打电话问是否看完,什么时候归还。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到一个月不还,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催讨,他们失信。谁失信都不好。又过了几天,黄再打来电话,毛泽东问:“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到一个月期满,毛泽东让人把书法小心用木板夹好送回,并严命当天零点必须送到。毛泽东对黄的提前“索债”之举评价为:“不够朋友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