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实:实事求是
9444300000012

第12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3)

他还创立应用文概念。应用文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张侃的《跋陈后山再任校官谢启》:“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张只涉及应用文取“四六”的语言形式,严格说来还不能说明确了应用文概念。欧阳修在《辞副枢密与两府书》中云,嘉祐五年十一月奉制命授枢密副使,“学为应用之文”。这里的应用文是指公文文体。他在同一年的《免进五代史状》中自述为得功各事无用之时文,得功名后,“不忍忘其素习,时有妄作,皆应用文字”,“文字”即文章。这里的应用文指实用文章。可见,欧阳修是从文体形式、实用性质两方面来明确应用文概念的,他已把应用文当做独立的文章体裁。

◎文苑拾萃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好“偷听”的漫画家

◎一个人在犯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格言

丰子恺(1898—1975年)原名丰润,曾用名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在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在青年时代作画时,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并能向生活中的内行请教,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

有一次,他曾作过这样一幅画: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给他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见了,那个农民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着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他听了以后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然后把那故事讲给女儿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起来,这不是画错了么?丰先生讲完故事很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但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丰子恺喜欢偷偷听取批评的意见。在他的《画师日记》里有一段话写道:“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为了听到真实的批评话,他常常偷听别人对他的画的评价。

他住在嘉兴的时候,有一次带孩子们到烟雨楼去玩。当女儿剥吃南湖菱的时候,忽听邻座有几位游客提到父亲的名字,她正要说话,丰先生立刻示意她不要出声。这时有个人说:“丰子恺画的人真怪,有的没有五官,有的脸上只有两条横线。这难道算是时髦吗?”其实这是丰先生受到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叫作“有意无笔”或“意到笔不到”。这样可以更含蓄,更耐人寻味,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但丰子恺还是吸取了那位茶客的意见,从此在人物刻画上更下工夫,注意通过生动的姿态来表达没有五官的面部的神情。

1940年,丰先生全家流浪到贵州遵义,寄居在郊外的一座庄院里。有一天,他的女儿随他到庄前田野中去散步,走累了坐在一条石凳上歇脚。不一会儿一群人路过这里,见了石凳,也坐下来闲谈。其中一个人指着庄院说:“你们知道吗?丰子恺就住在这个庄院里。”大家一听就纷纷议论起丰先生的画来了。丰先生立刻把头靠在膝上假装打瞌睡,生怕被他们认出来了听不到心里话。他们说了些赞美的话,什么“独具一格”、“中外闻名”之类。唯独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说:“我总觉得丰子恺画的背景比较单调,往往几幅画背景都差不多。再说他最近在报上发表的几幅画,人物穿的是内地服装,背景却是江南的。看来他画惯了江南的山水,内地的山水一时还画不像。”这些意见丰先生一一牢记在心,一回家就记《画师日记》,记的全是批评话。

从那以后,他常常到郊外去写生。按照别人的意见仔细观察,认真写生,把当地的山形水色一一收入画册,尽量表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故事感悟

丰子恺的“偷听”就是不断进取和探求真理的求实精神!我们也应该有这样一种精神,才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做任何事情,都要像他那样虚心、诚恳,这样才能完善自己。

◎史海撷英

我国第一本漫画集

1922年,丰子恺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那时便开始作漫画。有几幅画发表于《我们》杂志上。1924年,丰子恺辞去教职到上海创办立达学园。1925年,丰子恺的漫画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上连续发表,称为“子恺漫画”。1925年12月由文学周报社出版《子恺漫画》,内收画60幅,这是丰子恺的第一本画集,也是中国的第一本漫画集。

◎文苑拾萃

《子恺漫画选》自序节选

我作这些画的时候,是一个已有两三个孩子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