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丧子之痛,使孝庄太后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她手扶冰冷的汉白玉石栏,悲凉凄戚地迎风而立,不住地热泪滚滚,不少人看见她哭得极其哀痛。她哭自己的儿子,寿命不永,撒手人寰;她哭自己的半生,苦心孤诣,忍辱负重,老天竟使她遭丧子之痛;她更哭大清列祖列宗,离开祖庭来到中原,千头万绪,刚刚有了眉目,不成想天不遂人愿,倒把这一个大摊子留给自己。
训导新君,灭鳌削藩
顺治帝的早逝,又将帝位的选择问题摆到了明面上。孝庄太后为了不让朝廷再发生因争位而导致的混乱,便当机立断立顺治帝的第三子,即8岁的玄烨为帝,即康熙帝。孝庄便相应地成为太皇太后。
康熙帝这个称谓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可是康熙帝在幼年甚至青年时代,却是在孝庄的辅佐下成长的。考虑到前朝发生的种种事端,孝庄在选择辅政大臣时便没有在
皇亲里选,而是选了鳌拜、索尼、苏克萨哈,以及遏必隆为辅政大臣。
康熙帝年龄尚幼,于是朝臣纷纷关注孝庄太后是否垂帘听政。孝庄太后却称,康熙帝已有辅政大臣,不需要自己出面听政。于是,她便拒绝了向她提出此建议的官员。这一点,已经明显表现出了她与历史上许多为了权力不惜一切代价的后妃的不同。也正因为如此,她的德操才显得更加高尚。
孝庄太后在康熙幼年,便悉心地教导他认真学习,而康熙的聪明还在其父之上,学习起来进步非常快。孝庄还派了自己最喜欢的侍女苏嘛喇姑去照料康熙帝。她的这一切努力,都为后来康熙帝成为一代圣君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康熙继位不久,大清朝廷便又一次出现了危机。四位辅政大臣开始不断地出现分化,形成了两个派别。鳌拜自恃是先帝的重臣,开始独断专权,挟持幼帝,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孝庄决定立索尼的孙女为皇后,鳌拜竟出言反对,数落其身份低下。但孝庄不为所动,而是义正词严地声明,即使身份低微,但她属满洲人之女,立为皇后有何不可!她以一副不容商量的口吻回绝了鳌拜,显示出了她的锐气。
可是鳌拜却不甘心这次失败,从此以后在朝中更是飞扬跋扈,朝中之事只要他决定了,往往不通过其他任何人便擅自做主,大权独断。
康熙年龄虽小,可是却已经深深地感到了鳌拜对他的威胁,他不知该怎么办,便来请示祖母。祖孙二人经过长期密谋,制定了一个妙计。
不久之后,康熙从贵族子弟中选了十余名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少年来到宫中,与自己共同向索尼之子索额图学习摔跤技能。索额图精通摔跤,这在大清也是出了名的,于是他当仁不让,便悉心传授。
鳌拜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件事,可他以为这只是少年皇帝成天没事干而想办法进行玩耍,便也没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孝庄太后又让康熙加封鳌拜为太师,位列三公之首,官位已经高到无法再高的地步了。
鳌拜得意至极,如果他再不满意,就只有康熙的位置他还没有拿到了。或许登上这个位置在他心里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他只是不敢操之过急而已。
一年之后,康熙与这个自己组织的少年摔跤队队员的摔跤技术都已经非常高超。这时,孝庄太后便更加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计划,康熙也郑重地向这些摔跤队员说明了他们所面临的使命。所有队员听到后,各个都摩拳擦掌,决定为国家铲除祸害!
在一个寻常的日子里,康熙命人请来鳌拜。鳌拜大摇大摆地来到皇宫,见到康熙与诸少年仍在玩摔跤“游戏”,深觉有趣,便欲近前观看。康熙忽然大喊一声,所有少年一起出手,将鳌拜掀翻在地,立即将他擒获。
鳌拜万万没有料到,当朝廷中已经遍布了自己的党羽之时,却败在了一群少年手里。念在他功劳甚高,孝庄太后让康熙别伤及他的性命,只是终生囚禁,其党羽全部处死,使朝政向平稳方向好转。
公元1673年,明降将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三藩已成为国家心腹大
患。康熙年方20,却是文韬武略的明君。
康熙帝现在已经颇有主见,他觉得三藩势力过大,必须撤除。当他向孝庄太后请示此事时,竟立即得到孝庄太后的认可。康熙大喜,因为只要有了孝庄太后的支持,他便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撤藩了。
康熙12年(公元1673年),三藩正式发动叛乱,造成全国战火一片,直接威胁到了满清朝廷。康熙虽然撤藩的决心很强,可是毕竟年轻,面对这一局势,还是显得有些茫然。
孝庄太后却预料到,吴三桂等人曾为满清打下了江山,杀了不少百姓,如今天下百姓或许会更多地反对他们,而不是反对令他们拥有安乐生活的满清朝廷,所以在这场战斗中,他们宁可支持大清王朝,也不会支持吴三桂一伙。在孝庄太后的指点下,康熙沉着应战,分兵出击,三藩逐渐地被击溃。
可是正在此时,蒙古人见有机可乘,察哈尔亲王布尔尼趁乱发动叛乱,向京城发动攻击。康熙大吃一惊,因为他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事,而孝庄太后面对自己族人的进攻也有些意外。
关键时刻,孝庄建议各宗室、王公贵族把随身的家奴集结起来,交给图海进行军事训练。由于清廷已经采用了缓兵之计,赢得了平叛的时间。图海率领的军队用最快的速度到达察哈尔。当时叛军首领布尔尼仍在与清朝的使臣讨价还价,结果被突然出现的清军杀得惨败而逃,叛乱于是被平息。此次叛乱的平息,使清朝稳定了北方,得以全力对付南方的吴三桂。
孝庄帮助康熙策划方略,利用三藩间的利益冲突,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计策,分化瓦解叛军。对叛军反正的官兵加以厚赏,命他们留在前线与叛军作战,以此来瓦解叛军的士气。针对叛军打起“重复汉室江山”的旗号,再加上八旗兵不能适应南方的地形,大力宣传“满汉一家”的思想,起用汉人为官,重用汉族将领与叛军作战。
康熙20年,康熙扫平了三藩之乱,清朝的统治危机过去了。整个平乱过程,显示了孝庄的超人胆略和卓越的才能。
康熙尽孝,安然长逝
康熙亲政若干年以后,仍忘不了祖母对自己的教诲。他曾经多次与大臣谈到:“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孝庄在顺治帝死后把亲信太监中营私舞弊、仗势凌人者处斩,制定宦官不准干政的具体规定和处罚制度,使咸丰朝以前的清廷200多年没有宦官之祸。一代名君康熙的为人处事与她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她赢得了康熙无比的尊敬。
康熙即位后,每天上朝回宫都先到祖母寝宫请安,无微不至地关怀着祖母的生活。2000年来充满血雨腥风的皇室宫廷,竟然保持着和谐的气氛,在历史上十分少见。每次康熙到了祖母宫中,孝庄经常向他传授治国方略,嘱咐他关心百姓的疾苦,宽政养民。
康熙对祖母的循循善诱,始终铭记在心。
康熙11年,孝庄去赤城温泉养病,路过峻险陡绝的长安岭,康熙下马扶着太皇太后的御辇攀登,身旁侍卫担心皇上有失,奏请代君扶辇,被康熙轰走。回来时,偏巧天降大雨,山路泥滑,康熙下马冒雨扶辇而行,贴身侍卫阻拦,争执之际,孝庄既感动又心疼,让康熙上马从行。康熙执意不从,直到平安下岭后才肯上马从行。随行官员均深受感动。
由于孝庄的年纪越来越大,经常得病,康熙每次出巡,均派人问候祖母的生活起居。康熙21年,赴奉天拜谒先帝陵,路上奏书向孝庄问安献上沿途特产。到盛京后,康熙捕到鲢鱼、鲭鱼,浸以羊脂,与东北山中野果、朝鲜进贡的银杏等食物,派人运到京城,送给孝庄。
康熙26年(公元1687年)深秋,老迈年高的孝庄太后再一次病倒了。多年积虑焦思与辛勤操劳,她好像再也经受不住病魔缠身。康熙皇帝十分焦急,昼夜护理侍奉,不离左右。他亲自验方调药,亲侍饮馔,每当祖母安静地睡去,康熙就在一旁隔幔静候,席地而坐,一听到祖母有什么动静,便马上赶至榻前,问候祖母有何吩咐。如有所需,便亲奉以进。为了满足祖母不时之需,凡坐卧用品,饮食肴馔,无不具备。
据记载,孝庄太后病危之际,康熙竟有35个昼夜衣不解带,目不交睫,可谓竭尽心力,备尽孝道。孝庄太后恹恹病躯,备感安慰。无奈已是风烛残年,她的病一天重似一天。腊月以后,孝庄太后已近垂危。康熙五内焦灼,不知所措。
为了使祖母转危为安,他亲率王公大臣步行至天坛,祈祷上苍:“若是祖母太皇太后寿算已穷,情愿减损臣之阳寿,冀增她老人家数年之寿。”康熙在诵读祝文之际,无限感慨地念及自己30余年承蒙孝庄太后悉心教养,不由得涕泪交流,百感交集。诸大臣为皇上的虔诚所感动,无不掩面而泣。无奈人意已尽,天命难违,腊月25日(公元1688年1月27日),孝庄太后安详地闭上了双眼,终年75岁。
孝庄太后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告诫康熙:“我死之后,万勿过于悲伤,宜勉自节哀,以万机为重。”平心而论,孝庄太后对康熙的治国才干是放心的,弥留之际,她的内心是祥和而满足的。
拍案惊奇:
武则天是治国出名女皇帝,如果让孝庄太后当皇帝,相信她也绝对不会比武则天差。可是与武则天不同的是,孝庄太后却谨守后宫之规,绝不主动干政,也没有做出任何能为其名留下污点之事。从这一点来看,武则天是比不上她的。
孝庄能够数次驾驭满清王朝中的风云政变,这不得不让人心生佩服之意。面对如此众多的凶险,历史上恐怕即使是男当权者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如此成功地排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确有女人办大事者,但如此直接地面对数次朝廷危机而又成为胜利者的女人,孝庄太后可谓是首屈一指。当然,孝庄一生辅政、保身的成功,可以说是她的能力与历史机遇的综合产物。
孝庄太后本人从不愿主动参与政治斗争。但是,她总是在历次的政治风云变化中,被迫经历那些人生磨难,每一次都被迫站在了风口浪尖,经历九死一生,所以,单单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身价性命而已,她也不得不主动出击、巧妙周旋,与恶势力展开激烈斗争。
在嫁给皇太极之前,相信皇太极也没有料到孝庄会给自己的政治之路处理诸多棘手之事,比如劝降洪承畴等。但是,这些都只是表现了她的聪明,做事很讲究方法、懂策略的一面,此时,朝中之人仍没有人会预料到她在以后的政治之路上能做出如此令男权统治者都为之敬佩的大事来。
直到皇太极去世后,她才真正地显露出了其处理政务的锋芒所在。立福临、抚多尔衮、稳朝纲,数次经历了历史给她带来的困境,却又数作出顺应历史规律的决定,无不显露出这位女性能力卓越的一面。
历史上虽然多有贤德并有突出才能的后宫人物,但她们往往都是在对国家的治理上或者辅助皇帝管理朝政时表现得异常突出,再或者就像契丹萧太后一样金戈铁马,亲自率兵连打胜仗,但如孝庄太后一样面临朝廷异常凶险的政治斗争时能够冷静地分析、静静地等待时机,从而成功地战胜困难者,实属少见。
更值得称颂的是,孝庄太后一生经历了三朝帝王,每一朝都显出了她不同的魄力与才能。三朝历史阶段中,最出色的当属在康熙年间,在顺治为帝时,虽然面临多尔衮的危险,但她能够将其成功地安抚,而且最终多尔衮是自己病故;而到了康熙年间,鳌拜之凶、之狠绝非多尔衮可比,同时他还与皇室并无亲缘关系。所幸的是,她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孙子康熙帝,这也算是历史又一次为她施展能力创造了一个最为有利的条件。若没有孝庄太后,或许康熙早已难逃鳌拜之毒手,但是若无康熙,孝庄太后纵然能力再强,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后宫之人,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当政者,她又岂能斗得过鳌拜?然而,祖孙联手行事,事情的结果就不是想像的那样一个悲观的结局了。鳌拜,这个重权在手,犬牙遍插宫廷的军机大臣,竟然败在了在他认为无任何回击能力的祖孙二人之手。
鳌拜之后的另一个大患便是吴三桂。吴三桂的头脑绝对够用,却看不出当时的百姓将其视为汉奸,而清王朝却在治理天下时不断上升着在百姓中的人气。他打出替汉人驱除满人的口号,几乎一定会遭遇失败。
让他头痛的是,他面对的劲敌也正是孝庄太后与康熙这祖孙二人。孝庄太后很快便看出了吴三桂所处的形势,加上康熙的魄力与手段,当后来吴三桂连遭败绩时,却不知他是否后悔当初放满清入关之举了。他不但失败了,而且也留下了千古骂名。他与鳌拜一样,生在了一个不该有叛乱之心的时代,孝庄太后与康熙当然不可能输给他,祖孙联手自然智勇兼备。
纵观孝庄太后的一生,可以说,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能为他人所不能为,做他人所不能做,忍他人所不能忍。这一切不但为满清政权的稳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深深地影响了康熙。康熙能被后人称做“千古一帝”,孝庄太后绝对功不可没。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或许也是时势造就了这位伟大的女性,毕竟许多后妃并未发生过这些险恶的形势,但即使算做是时势造英雄,我们也不能否认她才能卓越、魄力非凡的突出之处。
□柳如是___奇才美女英烈一生
柳如是(公元1618—公元1664)本姓杨,名爱,字蘼芜,又名云娟、影怜,后改姓柳,名隐,又名是,字如是,号我闻居室,人称河东君。原籍浙江嘉兴,流寓吴江(今属江苏)。幼年被卖给盛泽镇上开妓院的徐佛,后入吴江故相周道登家为侍妾。崇祯4年(公元1631年)自周家出,再次流落风尘,为“秦淮八艳”之一。
柳如是以词翰名噪青楼,明末已有诗集刊行。十四年,嫁钱谦益为妾。钱谦益造绛云楼,和柳如是以书典相娱,诗词酬唱。明亡时,柳曾劝钱谦益自尽殉国,未从。后随钱归里,与钱支持黄毓祺、黄宗羲、郑成功的反清复明斗争。钱殁,柳因族人争产而自缢。能画,工诗。诗幽艳秀发,酝酿颇深。著有《戊寅草》、《湖上草》及《柳如是尺牍》、《河东君山水人物册》,今人辑有《柳如是集》。
●柳如是的故事
红楼之女,辗转周陈
天启5年(公元1625年),出身贫寒家庭的柳如是刚刚8岁,为了让女儿有一条活路,身在嘉兴的父母把她卖给了吴江盛泽镇上开妓院的徐佛妈妈,从此沦落风尘。
徐妈妈认为柳如是原名云娟太俗气,就将云娟改名为朝云。在徐妈妈身边的两年,朝云平日里小心侍候徐妈妈,一有时间就跟着她读书识字,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有了些文化方面的积累。徐佛也看出这个朝云不仅是美人坯子,而且聪明灵秀,将来必定要成妓院的金字招牌,说不定还会成为名噪一时的秦淮绝艳。
天启7年(公元1627年),陕北农民起义,扯起大旗造反。当朝宰相周道登接到皇上的诏书,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奉诏入阁。周道登在只身进京前,对老夫人放心不下,又遣仆人遍访吴江,要为老夫人买个贴身小婢,结果一来二去家挑中了徐佛这里的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