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轮明月
9444100000018

第18章 (18)

陈圆圆(公元1623—公元1695年),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家境贫寒,流落苏州为妓。后被明将吴三桂收为妾。李自成军攻克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攻破李自成后,陈圆圆复归吴三桂。后来有传说,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也有人说她在康熙“削三藩”时,就借口年老迟暮,出家为尼,而当吴三桂兵败时,陈圆圆已先于他死去。

●陈圆圆的故事

卖身戏班,传情三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已有之。自古江南和风细雨,山隐水迷。从那首采莲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中就可以看出江南是一个清新美丽、民风淳朴的好去处。江南水土养人,“自古江南出美女”。含蓄纯真、吴侬软语曾令多少壮士销魂。陈圆圆便是一个。

让许多人意外的是,她的出身并不完美。她出生在一个极普通的家庭,原姓邢,年幼丧母,父亲刑三托其姨母抚养,随后姓陈。陈姨父是个货郎,极爱唱曲,倾家资请歌人来家,日夜欢歌,因而破产。姨母本是领养幼女转卖妓院赚钱的老手,陈家破产后,圆圆被卖给苏州戏班。

陈圆圆很快学会了青衣花旦行当,加之容貌秀丽,音色圆润,扮相吸引人,不久就名声大振,成了戏班的台柱子。演《西厢记》,她扮崔莺莺,待月西厢,鹊桥暗渡,演得惟妙惟肖,成为拿手好戏;演《牡丹亭》,她扮杜丽娘,怀春梦梅,阎罗问罪,她演得声情并茂,感动了许多怀春少女。戏班因为有了她,声誉鹊起。

更有人称:陈圆圆“每一登场花明雪艳,独出冠时,观者魂断。”加上“容辞娴雅,额秀颐丰”,一时间,陈圆圆成了秦淮河畔鼎鼎有名的人物,许多文人名士争相与之交往,为之赋词填曲者更是大有人在,留下了许多艳丽的称慕之作。其中有:

“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

“潇湘一幅小庭收,苗萏香余暮色忧。

细细白云生枕簟,梦圆今夜不知秋。

秋水波回春月姿,淡然远秀学双眉。

轻微妙气轻嘘吸,谷里幽兰许独知。”

陈圆圆本人也能写得一手好词。传世之作《畹芬集》、《舞馀词》,大多词意凄切。她填过不少“长短句”,例如有一首《转运曲·送人南还》,写道:

堤柳堤柳,不系东行马首,空余千缕秋霜,凝泪思君断肠,肠断肠断,又听催归声唤。

陈圆圆也写过一些俏皮的词,如《丑奴儿令》中就有“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衙,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的句子。

陈圆圆正当声名鹊起之时,吴三桂也为之怦然心动,欲将其招到自己的身边作为一生的伴侣。这个吴三桂仅比陈圆圆大几岁,祖籍辽东,生于江苏高邮。吴三桂常常不顾家中的事情,跟随戏班,一睹陈圆圆风采。

每次,当陈圆圆出场时,吴三桂都不会落下,而陈圆圆也常见一个年轻俊俏的后生坐在前台,从他衣饰打扮,就知是官宦子弟。那时,陈圆圆还没沦为歌妓,对这个常来捧场的后生有了几分好意,久而久之,二人时常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吴三桂读懂了陈圆圆的眼神,按捺不住满心喜悦,欲与陈圆圆暗度佳期,谁知班规严厉,陈圆圆难以脱身,两人相见颇难。恰值此时,吴三桂父亲吴骧驰书前来,要他即刻动身,赴京应武举。吴骧曾任锦州总兵,深知人生若要显耀,若要福比东海,不能手中无兵权。没有兵权,职权再大也难平安无事。吴骧要儿子也走这条道路,严令他即刻动身赴京。

正陶醉在幸福之中的吴三桂和陈圆圆好事未成,便留下无限遗憾,匆匆赴京。陈圆圆也因事避居金陵,后返苏州。吴三桂到了京城武场,果然身手不凡,中了武举。

适逢乱世,几易其主

仕途之路往往荣辱难料,吴骧因失军机罪遭贬,得以欣慰的是儿子吴三桂袭父位,任辽东总兵。当了总兵要职的吴三桂,仍念念不忘陈圆圆,事务空闲之时,经常打听陈圆圆的情况。

当他打听到陈圆圆已在苏州,便火速遣人携带重金到苏州去赎买陈圆圆,不料想已被当朝天子宠妃的父亲田畹买走了。落后一步,失去了一个绝代佳人,吴三桂不由得暗恨自己。

当时,当朝天子为崇祯皇帝,崇祯帝的皇后为周氏,另外尚有袁氏、田氏二贵妃,田氏最为得宠。田氏的父亲田畹侍其女之宠而横行无忌,骄纵不法。

崇祯14年,田畹去普陀山进香,到15年春返经姑苏,寻觅女优,闻陈圆圆大名,便拿出重赎购得。

苏州百姓对那些权贵们的横行不法早就恨之入骨,见他们要强行带走名冠梨园的陈圆圆,非常愤怒。最初,当田畹派人来赎陈圆圆时,便将陈圆圆藏匿起来,送给他们的是一个相貌类似的女子。事情败露后,田畹聚众千人,强行劫出陈圆圆。

此时正值明万历年间,东北的建州女真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后改称为“大清”),并占领了山海关外的大部分土地。接着连年越过长城,入侵明朝境内。明朝军队疲于奔命,屡遭溃败。为了内剿农民军,外抗女真人入侵,明政府在原来就已很沉重的赋税上,又加派“辽饷”、“剿饷”,“练饷”等税目,超过正赋数倍。贪官污吏乘机中饱私囊。而这时,北方各地又连年灾荒,饥民流离失所,白骨蔽野。

天启7年(公元1627年),陕西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和士兵起义。起义军转战各地,几起几伏,最后形成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大军。崇祯17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立了大顺政权,准备向北京进军,面对这等阵势,崇祯皇帝忧心如焚。

面对日夜烦躁不安的崇祯皇帝,宠妃田氏积极想出各种办法为其解闷。为了给崇祯解忧,她招到其父田畹想办法,最终,田畹提出将美女陈圆圆献给崇祯。

本以为会心花怒放的崇祯帝,此时正忧患当头,无心于声色,他见到陈圆圆后连看都没看一眼,只是淡然说道:“国家都弄到这个地步了,我哪有闲情逸致?”轻轻一挥手下令将她送走。陈圆圆只好伴有万分委屈之意回到田家。

田家府第乃骄奢淫逸之所,而陈圆圆是个擅长弋阳腔的演员,弋阳腔的基本听众是市民阶层,在士大夫眼中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俗唱。如果以弋腔来娱乐宾客,会被认为不敬。

当时士大夫那等身份之人所欣赏的雅音是文词典雅、声调婉转的昆腔。为了迎合这些人的口味,陈圆圆只好改学新腔昆曲。靠着自己的聪慧,陈圆圆很快学成了人间几乎绝响的《高山流水》古乐曲。加上她舞姿翩翩,深受田畹的赏识,将她比作“金谷园里的绿珠”,经常让她在饮宴中表演,正是“教就新声倾坐客”。

身处权贵之地,但陈圆圆并不感到荣耀,她平日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楼台殿阁,内心却是异常的郁郁不欢。歌舞之余,常常吟诗填词,如:

“自笑愁多欢少,痴了!底事情传杯,酒一巡时肠九回,推不开,推不开!”

有时,她也唱《高山流水》等曲子,以怀念她少年时期的知音吴三桂。而吴三桂也并没有因此绝了对陈圆圆的痴念,当他得知陈圆圆在田府之时,便想方设法寻觅进入田府的时机。

而这期间,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大军出西安,挥师北上,直指北京,其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大同总兵姜襄率10明军投降了李自成。此例一开,竞相仿效,宣府总兵王通紧接着按兵束甲,效法姜襄。

不久,居庸关及各镇总兵相继树起降旗,迎接起义大军。起义大军威逼京城,昌平文武将官自知难保,也倒戈请降,大明天子居住了200余年的北京城,笼罩在起义军的天威之下,危在旦夕。

皇城之内,上自天子,下迄闲散官吏,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崇祯皇帝急召在京

文武百官,商议守城退敌之策。众文武面面相觑,无人敢出面请缨。崇祯皇帝万没想到危急时刻,竟无一人能为他排忧解难,正在暗恨众大臣食禄而不效君命,忽然辽东总兵吴三桂上奏道:“陛下宜急诏近处总兵赴京勤王,合力拒贼,以保京师;为防不测,宜在京师东北镇安排重兵,以山海关为依托,可与贼兵进退周旋”。

崇祯皇帝思考良久,认为别无良策,就依吴三桂所奏,赐吴三桂蟒袍玉带,尚方宝剑,封平南伯,镇守山海关,为二道防线,万一京城不保,山海关作为一条退路。

再说田畹,因惧怕敌兵来袭无人来援助自己而郁郁寡欢。无奈之中曾谋于陈圆圆,陈圆圆以给他出谋为幌子道:“现在天下将要大乱而大人却无所凭依,一旦有变,祸在不测。吴三桂不久就要出关领兵,大人何不缔交于吴将军,以便到时有所依靠?”

田畹说:“而今势若燃眉,那里还有空暇与吴将军结好?”

陈圆圆说:“吴将军早已倾慕田府歌舞,而大人却秘不示人。假使玉石俱焚,又何能为大人所有?大人不见当年的石崇,爱其宠妓绿珠,深藏固守,一日被缚,又岂能皆为保全?大人若邀吴将军至府上观歌舞,其必欣然而至。”

田畹苦无他策,只得听从陈圆圆的劝告,亲自到吴府请吴三桂赴宴。吴三桂早就想见陈圆圆,苦于无由得见。今闻田府来邀,自然是正中下怀,可他表面上却借故推辞,田畹亦知

其意,再三强邀,吴三桂方才前来。

吴三桂听田畹问及后事,顺口说道:“公公若能把陈圆圆赠送给我,我将戳力破敌,公公没什么危险,国家也不会有危险。”田畹知吴三桂兵权在握,权力炙手可热,若要得罪了他,即便国家无事,谁也难保他田畹的安全。他不愿意为了一个女人成为第二个石崇,尽管他也像石崇舍不得绿珠那样舍不得陈圆圆。迟疑了一会儿,不得不勉强答应。

吴三桂本欲带陈圆圆去山海关,但因父亲吴骧力阻而不成,两位有情之人再次分开,不过答应留在吴家府上。

崇祯12年,李自成攻破京城,大将刘宗敏占了田畹府,索要陈圆圆,知在吴骧府上,便抓了吴骧严刑拷问,吴骧只是不交,刘宗敏怒洗吴府,搜出陈圆圆据为己有。名花再度易主。刘宗敏占有陈圆圆后,李自成听说她能歌善舞,就请她表演。为保自己的身价姓名,陈圆圆轻轻唱了一曲,李自成却大呼不好。原来他是陕西米脂人,听不懂吴侬软语。

陈圆圆只好改唱秦腔,李自成于是拍案大笑。李自成又命一群歌姬改唱西调,自己也拍掌随和,嘻闹得“繁音激楚,热耳酸心”。

李自成特意反问陈圆圆:“这个乐调好不好?”

陈圆圆只好见机回答说:“此曲只应天上有,非南鄙之人所能及。”李自成听了哈哈大笑。

不过,攻破京城的李自成并不知道,当他们这些农民将领沉湎于歌舞之中的时候,他们的危机也迫在眉睫了。

怒发冲冠,力救红颜

兵权在握的吴三桂兵据山海关,扬言兴复明室,李自成这才感到刘宗敏惹了乱子。一面责怪刘宗敏的鲁莽,告诉他不可再对吴骧造次,一面让牛金星写了《吴骧招三桂书》,派人连同李自成的敕谕、万两白银、千两黄金、千匹锦缎前往山海关招降,并封吴三桂为侯。

但是牛金星的这封信并非发自肺腑之言,通篇都是挖苦和训斥的话。收到信后,吴三桂虽还不了解京中的情况,更不知陈圆圆已经为刘宗敏所得,尽管大为不悦,但为尚在京中的阖家38口人的性命和自己的前途,动了投降李白成的念头,他给吴骧回信说:“今我父谆谆以孝督责,儿不得不遵父命。”

就在这个时候,投靠了清军的明将祖大寿以看望外甥吴三桂为借口,混进关来,替多尔衮做说客,怂恿吴三桂投降清军。而吴三桂派往北京的探子回来说:“家里被刘宗敏抄了!”

吴三桂想:“这不要紧,我回去,他们自然会归还我的。”

又一个探子回来说:“老太爷被刘宗敏抓走了!”

吴三桂又想:“这也不要紧,我回去后,他们一定会放出来的。”

最后一个探子回来说:“大事不好,陈夫人被刘宗敏强占了!”

尽管吴三桂对农民军的所行极端不满,但仍然李白成抱有最后一线希望,所谓“李害父陷于不知,不必仇”,“吾至当即释也。”“吾至当自还(家产)也”。可是,当他得知刘宗敏将陈圆圆掠走的消息后,心里最后的一道防线被摧垮了,他感到了奇耻大辱。

如今,吴三桂只有33岁,正在血气方刚之年,他所有的不满,终因爱妾陈圆圆被人强占而爆发。于是,吴三桂“拔剑斫案”,拂袖而起,厉声高喝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不灭李贼,不杀权将军,此仇不可忘,此恨亦不可释。”

于是,吴三桂下定决心伺机杀回北京,以报夺妻之恨。

李自成探得吴三桂情况,顿时震怒,杀吴骧全家30余口,又欲杀陈圆圆。陈圆圆冷静说道:“闻吴将军卷甲来降,只是因为听说妾身被辱,以致兴兵。大王杀了我没什么,只怕吴将军誓与大王为敌,对大王不利。忘大王三思。”

李自成也不想绝吴三桂之望,便留下陈圆圆,与刘宗敏亲率40万大军进攻山海关。

吴三桂立即向清军借兵,并向多尔衮表示:“敝遭不幸,李闯犯阙,攻破京师,先帝殉国,九庙成灰;全国臣民,痛心椎血。三桂身受国恩,报仇雪耻,责无旁贷。怎奈京东地方狭小,兵力微弱,祗能冒昧向贵国作秦廷之泣,望殿下予以一臂助力。”

多尔衮借机要挟,强迫吴三桂率部投降。吴三桂也抱定了“且作七日秦廷哭,不负红颜负汗青”的想法,引清军入关。于是,清军14万铁骑进驻山海关,帮助吴三桂镇压农民起义军。吴三桂得到援军,与李自成决战于一片石。

李自成没料到清兵入关参战,措手不及,结果大败,退驻永平。此时北京城已乱成一片,李自成认定北京难以坚守,决定撤出北京,回师西进,巩固关中基地,重振军威。

公元1644年4月30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占据北京41天之后,主动撤出北京。撤退时,李自成想带陈圆圆同去,陈圆圆十分机敏,对李自成说:“妾身既事大王,岂敢再有三心二意!只是若同大王西行,吴将军闻讯,必毁和议,尾追大王之后,对大王西进十分不利。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如果能够置吴三桂于死地,免除后顾之忧、妾身即刻换上戎装,骑上骏马,随大王西行。”

陈圆圆一番话,说得李自成凝思良久,拿不定主意。他现在最顾忌的还是吴三桂和睿亲王多尔衮的清兵,假如他们尾追不舍,将给义军西撤造成很大的麻烦。

陈圆圆似乎道出了李自成的心思,说:“陈圆圆为大王考虑,还是把妾身留下来为好。一则吴三桂闻妾身尚在北京,就无心远征,二则妾还可以向吴将军言大王美德,劝说他不要追赶。这样,大王就可安全西撤。这权作是妾身报答大王的知遇之恩吧!”

李自成见陈圆圆说得极有道理,便按照她所说的行事。

于是陈圆圆得以生还。李自成撤出北京后,向陕西进发。

吴三桂和清军紧追不舍,昼夜行军,而未知陈圆圆之存亡。当吴三桂追至山西绛州时,吴的部将在北京城里找到了陈圆圆,派人飞骑传送绛州。吴三桂喜出望外,列旌旗箫鼓30里,亲往迎接。

经此番波折,陈圆圆虽风尘仆仆,花容不整,而翠消红泣,娇态愈增。一见面,吴三桂道:“圆圆,真是没想到能找到你,这不是做梦吧!”陈圆圆见到吴三桂已经降清剃发,更是百感交集,回答说:“你已不是大明的山海关总兵,而是建洲人的平西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