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教:兴学崇教
9441000000019

第19章 兴学崇教(13)

黄炎培等被捕后,陆子庄牧师等数人连夜去请求上海总教堂步惠廉总牧师给予营救。川沙士绅陆逸如去求见杨斯盛,当杨得知四青年将遭杀头之冤时,顾不得会受引火烧身的连累,亲自出场,随步惠廉去请老律师佑尼干设法营救。佑尼干只是摇头。杨斯盛深知律师是非钱不行的,便当即付律师银500两。佑尼干提出了办法:“立刻雇汽轮亲去南汇,要求保释,只要保出,就有办法。”25日下午,汽轮星夜出发,到南汇已是26日清晨,一个外国牧师,三个中国牧师,冲进衙门,要见知县。戴知县战栗出见,步牧师坚决要求保释四青年,不保释不肯罢休。僵持到中午,戴知县怕万一闹僵,酿成“教案”,无奈之下,同意保释。12时15分,黄炎培等四人被保释后登轮离开南汇。12时45分,就地正法的电令到,戴知县急得瘫倒在堂上。到了上海,佑尼干律师说:“四青年还有危险,只有快快出国。”当下由杨斯盛安排买了船票,赠了他们一笔费用,送他们连夜乘轮去了日本。黄炎培等得以刀下余生,步惠廉功劳最大,杨斯盛慷慨解囊,赢得了生死攸关的30分钟,也功不可没。

一年后,事情已过去,黄炎培等人回国。受杨斯盛之邀,创办广明小学。1907年,黄炎培出任浦东中学校长。不久,有人密告两江总督,前在南汇新场演说革命的黄炎培现潜回上海,运动杨斯盛捐办浦东中学,日对诸生宣讲革命。江督饬苏提学使毛庆蕃彻查。苏提学使电邀杨斯盛,相见之下,详问黄炎培为人和在校活动情况等,杨据实回答。问:“有没有革命嫌疑?”答:“没有。”问:“你能担保么?”答:“愿以身家担保。”事后,黄炎培说,他一生感激杨斯盛先生甘以身家性命为他担保。他一生交过几位识见不凡、肝胆相照的朋友,杨斯盛先生便是其一。

杨斯盛幼年遭失学之痛,壮年以琅琅诵读为乐,晚年则立捐产兴学之志。1905年,他在《捐产兴学启》中说:“值此国步维艰,不可终日,听名人言论,必以兴教育为救国第一义。私念仆亦国民也,以区区家产,与其传给子孙,使贤者损志,愚者益过,何如移作兴学,完成我国民一份子之义务,且使子孙与被泽焉。”事后,他对黄炎培说:“此举遭压力极大,内之家人,外之戚友、族党,都说我发了狂,中了蛊。如我意不坚,事就不成。”

为了兴学,杨斯盛先在宗祠设义塾,将上海一所别墅改为广明小学。翌年,增设师范,并在浦东六里桥购地四十余亩,兴建浦东中学。1906年,校舍竣工,教学设施堪称沪上一流,所聘办学人才亦是一流,李平书、黄炎培、秦锡田、陆家骥、张伯初等出任校董。师资队伍也是一流,国文和数理化教师都是负有盛名的学者,外语则聘外籍教师专授。

开学时,杨斯盛提出“勤朴”两字作为办学宗旨。他说,第一是勤,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担当中国未来的一切事业,全看我们能不能勤,不勤就永远没有希望。第二是朴,繁华奢侈是朴的反面,凡是贪享受、爱繁华的人,永远没有希望。这是我积数十年的经验。暇时,杨斯盛常来学校,以听学生书声、歌声、笑声为乐趣。

当杨斯盛积劳成疾、重疾染身时,心中最牵挂的还是浦东中学。他先后和黄炎培有过多次谈话:“我现在为学校留的基本金只有六万两。我很惭愧,我志向大而力不足。”

“我对于校务,没有其他憾事,只恨不能全免诸生的学费。”

“余固知我校基本金六万两未足支也,冀天假余年,俾力少纾,将有所大拓,今已矣!余死,君复安从募金者?现勉凑增倍,冀余死后,支此校者苦少些耳!君偕诸校董,勉力吧!”

1908年5月29日,杨斯盛与世长辞。临殁,犹喃喃自语:“校中黑板,宜改良也”。

浦东中学为国家培育了众多的栋梁之材,如历史学家范文澜、会计学家潘序伦、经济学家钱昌照、物理学家王淦昌、文学家闻一多、教育家夏坚白、名导演谢晋及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董纯才等,还有左联五烈士中的胡也频、殷夫及邓拔其、陈培仁等革命烈士,蒋经国、蒋纬国兄弟也曾在浦东中学就读。

现代学者胡适,对杨斯盛的人格和“毁家兴学”之举十分赞赏。他在《四十自述》文集中,开卷第一篇就是《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第一伟人”,是胡适的一家之言。称作伟人,杨斯盛可当之无愧。胡适在《杨斯盛传》中说:兄弟现在要说一位大豪杰了,这一位豪杰空了双手,辛辛苦苦做了几十年,积了几十万家私。他所做的事业,最为人崇拜的就是那“破家兴学”一事。他先开办了一所广明小学,后又捐资兴办了浦东中学,其规模之宏大,办法之严谨,就是上海开办了多少年的学校也还不及。他把所有家产的三分之二捐入那学校,余下给子孙的仅十分之一耳。中国古时候有个人叫疏广,他说:子孙若贤,多了钱便不用功上进了。子孙若不贤,便帮他助恶作歹了!他有好多黄金,都拿去办了酒食,日日请客,却不传给子孙。疏广的话不错,做的事却大错,大吃大喝,一无益于天下生民;二给子孙做一个败家的榜样。他哪里比得上我们这位可敬可爱可法可师的杨先生啊!

杨斯盛在世时,胡适应邀为浦东中学题词:“杨公发愿为国家造人材,诸位同学应该发愿把自己铸造成器。”杨斯盛毕生积银约40万两,用于浦东中学30万两;对于造桥、筑路、建医院等公益事业,他也热心若狂,累计捐银五六万两,留给家人的仅十分之一。逝世后,根据他暇时常去听学生琅琅书声的爱好和长眠校园的遗愿,建其墓于校园一隅,碑上镌刻黄炎培手书“静听书声”四个大字。1917年,民国政府批令拨款立杨斯盛铜像于校园。

◎故事感悟

杨斯盛被喻为近代中国的伟人,他立志教育救国,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毁家兴学,令人钦佩。

◎史海撷英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立

中华职业教育社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联合社会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于1917年5月6日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职业教育研究与实验,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宣传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积极参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协助政府,发挥教育中介组织的相关作用;支持民办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展与港、澳、台及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苑拾萃

杨斯盛故居

杨斯盛铜像和五卅运动纪念碑坐落于上海浦东中学内,开放面积500平方米。浦东中学于1907年春由杨斯盛捐资创建,黄炎培任首任校长,是上海成立最早的一所完全中学。在“勤朴”校训的滋育下,该校名人辈出,涌现了张闻天、蒋经国、蒋纬国、王淦昌、陈芳允、范文澜、罗尔纲、钱昌照、潘序伦、董纯才、叶君健、马识途、殷夫、胡也频、谢晋等著名校友。校园里保存着杨斯盛的铜像、故居和五卅运动纪念碑,建有炎培亭、增涛池、革命烈士纪念碑、校史浮雕等。学校可免费接待学生团体参观,并为各校举行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等提供活动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