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忠:忠于祖国
9439500000017

第17章 为了国家的安全(3)

1561年4月,倭寇数千人,驾百只战船,气势汹汹地进犯台州地区。戚继光闻讯,火速迎敌,九战九捷,全歼该敌(擒斩1400人,焚溺毙命者4000余人,救出百姓万余人)。这一仗打出了威风,倭寇闻戚家军之风即先丧胆,称继光为“戚虎”。

1562年秋天,晋戚继光为都指挥使。他又到义乌募兵,戚家军扩为六千余人。戚继光奉命援助福建抗倭。福建倭寇主要据点有三:宁德的横屿,四面环水,是其老巢;从广东、浙江新来之敌,在福清牛田、兴化林敦两地建立据点,相互声援。

戚继光自浙赴闽,先攻横屿。9月6日乘潮落之际,每人带干草一捆,填淤泥而进,直扑倭寇老营,杀敌2600多人,击溃敌人主力军。

9月14日,戚继光率军南下,27日到达福清县。倭寇数万人集结在县城东南30里的大据点牛田。百姓纷纷要求戚继光攻打牛田。戚继光故意散布消息说:“我兵远来疲倦,休息几天待机进攻吧。”但在当夜二更,戚继光就领兵出发,途中歼灭了从杞店派出的敌探,奔袭杞店,把熟睡中的敌人一网打尽。

得知敌人要来偷袭戚家军,戚继光便在锦屏山下埋伏。待敌人进入伏击圈,一声炮响,杀声四起,倭寇返身狂逃,并把金银财宝撒了一路以诱戚家军。但戚家军对此不屑一顾,人人奋勇,个个当先,直杀到牛田敌巢,并肃清了附近敌人。

牛田之役后,残敌逃往林敦。戚家军疾驰猛追,于10月10日夜攻克林敦倭寇六十营,大获全胜。

戚家军经过横屿、牛田、林敦三战后,歼敌五千六百余人后返回浙江。剩下的倭寇还很多,他们扬言:“戚老虎走了,我们怕谁?”便又蠢蠢欲动起来。

1562年12月,倭寇攻陷政和(松政境内)和寿宁两个县城,并包围了兴化府城。朝廷命都督刘显救兴化。

倭寇截杀了刘显派出的八名联络士兵,剥下他们身上绣有“天兵”字样的军衣,让几个倭寇换上混入府城。半夜里他们杀死守城的官兵,预先埋伏的大队倭寇用梯子登城而入,放起火来,占领了兴化城。

兴化陷落后,朝廷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并令戚继光再度入闽作战,命谭纶为福建巡抚,共救兴化。

倭寇听说戚家军要来,于2月21日退出兴化城,攻占城东90里的平海卫,做了守不住就从海上撤退的准备。

戚继光先到义乌招兵,将戚家军补充至万人,然后昼夜兼程入闽,于5月4日抵达福清。11日,谭纶召集俞大猷、刘显和戚继光商议进军部署。戚继光自告奋勇担任中路主攻,俞、刘两军分左右两翼配合。

12日晨,明军进攻平海卫。戚家军先用火铳射敌,打散敌一线的骑兵;接着打垮二线的步兵。左右两翼及时配合,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得敌人狼狈逃窜。此役杀敌2200多名,救出百姓3000多人,一举收复了平海卫。随后又收复了政和、寿宁两城,杀敌千余人,救出百姓3000多人。

战后,由谭纶力荐,朝廷升戚继光都督同知,代俞大猷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及浙江金华、温州两府,统一部署该区域水陆军事。

1563年10月21日晨至1564年1月9日,倭寇两万人用吕公车(类似云梯而有竹木棉毡等防弹设备)猛攻仙游城,戚继光先已将守城用的火药缒入城中,并截断了外地增援攻城之敌的进路,遂于9日晨利用大雾掩护杀奔城下。以万余人打败围城之敌两万余人,杀敌2000左右,解救百姓3000余人。

2月间,又经同安县王仓坪、漳浦县蔡丕岭等地的歼灭战,福建倭患基本肃清。

1564年冬,倭寇已力薄势衰。与倭寇勾结多年的广东山贼吴平,被迫向时任广东总兵官的俞大猷投降。吴平被安置在福建南端诏安县的梅岭。但此人贼心不死,又纠众万余人劫掠广东沿海地区。

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2月间,俞大猷会同戚继光水陆并进,会剿吴平。吴平率残部逃遁,于次年在逃往安南(越南)途中被全歼。东南沿海倭患平息。

◎故事感悟

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成功地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这次斗争中最杰出的统帅。他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殚精竭虑,消除外患。成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他的精神和事迹永载中华民族史册,值得慨叹!

◎史海撷英

林墩抗倭大捷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福建莆田遭受倭寇严重蹂躏,民不聊生,福建巡抚向明廷告急,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余人来闽平倭。戚家军在宁德横屿痛击倭巢获大捷后向南挺进,击破福清牛田等地倭寇据点。其时部分倭寇集结莆田林墩,依仗河沟纵横,构筑巢穴。9月14日凌晨,戚家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倭寇林墩大本营。官兵们游水进逼,奋勇杀敌。驻在宁海桥的张谏部与戚家军前后夹攻,与倭寇短兵相接展开巷战。戚家军连克营垒几十座,歼敌3000多名,解救百姓2000多人,倭寇残部仓皇败退到平海后遁逃出海。这次大规模歼敌战,就是历史上著名林墩抗倭大捷。

冯子材镇守祖国南大门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冯子材(1818—1903年),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晚清名将。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刘八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军,旋投降清军,赏补千总。随向荣、张国梁尾追太平军至南京。1853年协助向荣建立江南大营,围困天京,擢副将、总兵。1860年5月,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时,张国梁败死丹阳,冯子材集其残部退守镇江。1862年(同治元年)升广西提督,配合湘军、淮军与太平军对抗。1875年(光绪元年)调任贵州提督。1881年回任广西,次年“称疾”回家。1883年12月参加抗法战争。1886年,授云南提督,以疾未到任。1894年,赏加尚书衔。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调驻守镇江,战后仍回广西。1899年,任云南提督。两年后又调为贵州提督。1903年,为会办广西军务大臣,不久病逝。追谥“勇毅”。

1884年初,曾纪泽在伦敦给朋友李香严的信中感叹:“吾华以惧战过甚,反酿成不得不战之势。”话音刚落,法国侵略者就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福建马尾海战得势之后,又气势汹汹地从陆路向中国西南扑来。在这关键时刻,年逾古稀的冯子材主动请缨,指挥清朝军队,英勇杀敌,连获镇南关、凉山大捷,从根本上扭转了中法战局,在中国反侵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1883年12月,法国侵略者悍然向驻扎在北圻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次年3月,北宁失守,前线指挥官、广西提督黄桂兰畏罪自杀。清政府手忙脚乱,匆匆调兵遣将之余,才想起熟悉边情的老将冯子材。最初李鸿章以为冯子材已年老血衰,不堪重任,只给了他一个督办高、雷、廉、琼四府二十五州县团练的名义。冯子材在一无实权二无饷源的情况下,数月之间便成立了九个州县的团练。

5月,张之洞署理两广总督。冯子材主动上书,要求统领军队从钦州进入越南东北,开辟新的战场。张之洞很欣赏这个建议,同意他编成十八营军队,准备开赴越南作战。

正待整装开拔之际,抗法前线的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1885年1月,法军主力七千人在船头一带向广西边境方向大举进犯。2月,法军占领战略要地谅山,并乘势攻占镇南关,前锋深入我国境内十公里。由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法军在炸毁镇南关城墙及附近工事后,退回文渊,并在关址废墟上立一木牌,上书:“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

敌人的嚣张使冯子材意识到,不能再耽搁了。他率军迅速赶往前线,临行前,他祭别祖先,嘱咐家人:万一军中失利,百粤为敌所占,家眷应速归江南祖籍,以免受外人奴役。他还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准备万一战死杀场好料理后事,以此来表达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面对法国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势,前线清军的状况令人担忧。就当法军攻占镇南关的当天,前线总指挥潘鼎新一口气狂逃百余里,放弃了指挥责任,其他各路将军又龃龉频生,不服调度,散兵游勇四处劫掠,军心不稳。针对这种情况,冯子材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劝告大家大敌当前应消除派系成见,以国事为重,同心杀敌,保卫边疆。冯子材以年近七旬高龄,战场经验丰富,素孚众望,在会上被众将公推为前敌主帅。

在军事部署上,冯子材着眼于以守为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根据敌我形势,组成了严密的纵深防御体系。他率本部自当中路,扼守长墙和山头要塞,担任最艰巨的主战任务;命令王孝祺驻在山后半里远的地方,与正面防御形成掎角之势,随时增援扼守正面的中路军;派苏元春驻在隘后五里的幕府,蒋宗汉等驻守距关前隘以北35里的凭祥,作为战略预备队;派王德榜驻关前隘以东30里的油隘,以防法军从侧背绕道入关,并随时抄袭来犯之敌的后路;又派魏刚驻距关前隘以西100里的艾瓦,防止法军偷袭关西军事重镇芄封,确保镇南关后路的安全。

在冯子材加紧布防的同时,法军也在调兵遣将,准备大举进攻。法军得知镇南关已防备森严,正面进攻难以取胜,就准备偷袭芄封,企图绕过镇南关,夺取龙州,从北面包围镇南关守军。冯子材得到情报后,急令魏刚从艾瓦秘密进驻芄封,又派一支队伍埋伏在敌人必经之地,待敌败退时再行出击。1885年3月13日,法军果然进攻芄封,遭到魏刚军的迎头痛击。当其被迫后撤时,又遭到清守兵的一阵猛杀。法军伤亡惨重。

法军偷袭芄封失败,司令官尼格里恼羞成怒,扬言要在3月24日向镇南关发动总攻,与清军决一死战。根据法军以往的活动规律,冯子材敏锐地识破这是敌军的阴谋,估计敌人会提前发起攻击。为了打乱敌军的部署,冯子材一面督令部队加强防守,一面抽调兵马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击敌人于措手不及之中。3月21日晚,冯子材和王孝祺率军出关,突袭法军前哨据点文渊城。清军的主动出击,打乱了敌人的如意算盘,法军不待援军全部到达,仓促决定提前发起攻击。

冯子材预料敌军会更加疯狂地进行反扑,便部署将士抓紧时间修整工事,并派出300名敢死队员,乘黑夜越出长墙,潜伏在长墙外的沟渠杂草中,伺机歼敌。

24日,法军仍分三路进攻,每路兵力增加到两千人,中路长墙依然是攻击的主要目标。激战中,法军利用被开花大炮轰塌的缺口冲上了长墙。冯子材手持长矛,一声大呼,跃身出墙。他的两个儿子紧紧跟随,一同冲向敌阵。全体守军见主帅与敌人拼命了,便大开栅门,排山倒海般地向敌群扑去。潜伏的三百名勇士也从草丛跃出,在敌阵中横冲直闯。经过一场激烈的肉搏战,终于把敌人打到长墙外,压在山谷。与此同时,东岭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夺战。为夺回敌军占领的三座炮台,清军七上七下。王孝祺军击败西路法军后,由西岭包抄敌后;王德榜消灭敌人运输队后,也从关外赶来夹击东岭的敌人。清军齐心合力,一举夺回了东岭的三座炮台。以此为转机,清军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四面八方涌来的清军,将法军重重包围。法军战不胜战,退不能脱,处境极其狼狈。

25日,冯子材下令向被围困的法军发起总攻击。全体军民听到命令后,立刻从各个山头、战壕、树林里冲出来,一下子就击毙法军一千多人。法军全线崩溃,只有少数残兵逃到了文渊城。战后,一个侵略者心有余悸地回忆道:“中国军的号筒愤怒地响起前进的命令。从所有的堡垒,从所有的天边各处,像烟云一般的中国军队,展开旗帜跑来,同时发出了把枪炮的音响都遮断的喊杀声。他们因成功而胆力加大,奋力狂怒地向我军驰突前来。如果战斗不立时中止,惨祸怕就要来临了。”

镇南关之战,使法军成了惊弓之鸟。冯子材决定乘胜追击,帮助越南人民收复失地。

冯子材和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等率军出击。在越南人民的支持下,一路攻关斩将。3月26日,攻克文渊。29日,攻克军事重镇谅山,重伤法军司令官尼格里。31日,又收复谷松和屯梅。同一时期,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和越南人民义勇军取得了临珧、太原大捷,接连收复了几十个州县。冯子材和黑旗军商定,趁此大好形势,一鼓作气地把法国侵略者赶出越南。

中国西南地区的战云暂时散去了。但由于清政府执行的是一条妥协卖国路线,让法国势力最终还是完全控制了越南,更深入到我国的云南、广西地区。法国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侵略的目的,中国最终落的个“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

◎故事感悟

泱泱大国,岂能任人宰割?虽然抗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但抗法老将冯子材的英雄事迹却长留在中国人民和越南人民心中。

◎史海撷英

中法战争之观音桥事变

1884年6月23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却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观音桥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