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1,你为什么不幸福?
9439400000014

第14章 我们该去依靠谁?

2011年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毒豆芽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这番话的确触及到了关键之处,然而却有网友犀利地评价道——当法律在裸奔的时候,你怎么能期望道德会穿上裤子?

这样的评论显然是有根据的,在食品行业中,造假、贩假的行列中甚至可以看到政府监管部门协作的身影。在央视新闻频道对河南“健美猪”事件进行曝光的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养猪户添加违禁药‘瘦肉精’,监管部门收钱放行,经纪人联络其中,下游厂家有意收购”。

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等地,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销售。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用瘦肉精喂食的猪,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肉食行业的龙头老大、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著称的河南双汇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透过上述这些案例,显然可以看出它们的根源产生在利益驱动上。不过,这却仅仅是原因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这种利益驱动的存在,使得一条罪恶的利益链很容易被建立起来,甚至蔓延到了政府的机体当中。

原因绝不仅仅只是道德缺失,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着产业机制上的隐患。

事实上,当一种食品的生产过程有多人经手,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对这种食品的质量负责到底时,质量安全问题往往就会出现。

套用时下流行的说法,这种多环节的生产模式被叫做大产业链,然而,正是这种环节极多的庞大产业链,让问题开始出现,在《美味欺诈》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对于这一状况的最好描述:

“如果在农村做生意,掺假就是在冒险。比如说,你是一个在农村里卖牛奶的人,你和客户之间关系链很短。你认识客户,客户也认识你,客户就是你的街坊邻居。如果你给牛奶兑水,你就是在玩火,因为很快村里的所有人就都知道你作假的事情了,你会被大家排斥。不过,假如1820年时你在伦敦这种大都市卖牛奶,你的客户永远不固定,就容易玩点儿鬼花活。那些不容易腐烂的商品,比如茶叶、糖果、香料等就更容易作假了。由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链很长,因此很难找出究竟是谁在哪个环节做了肮脏交易。”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看到类似于蒙牛这样的食品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都会声称是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好像政府部门常常将临时工作为推诿责任的理由一样。

除此之外,对于产业链上游的管理、检测手段不完善,同样让食品安全问题更多。据中国青年报10月19日报道,2011年9月中旬,公安部在“打四黑、除四害”行动中一举破获了涉及14省的重大地沟油案,直捣地沟油的“老巢”。

然而,一个月过去后,相关部门依然没有找到地沟油的检测方法。来自卫生部、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和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7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对地沟油进行5种方式的检测,结果发现完全无效。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全世界也没有检测地沟油的有效方法。

谁也没有料到,听起来简单的地沟油检测,竟然成为国际难题。10月12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不得不宣布,目前卫生部征集到的地沟油检测方法特异性不强,均无法有效识别地沟油,并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法。

技术上无法识别,自然为监控带来更大的难度,再加上企业道德缺失、产业机制漏洞,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蒙牛的“黄曲霉素”,还是各式各样的“毒食品”、“假食品”,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

有趣的是,政府机关在最终也成了食品安全的受害者。2011年11月15日,深圳警方称:“地沟油”甚至已流入某些政府机关的饭堂,鉴于打击“地沟油”犯罪的效果还不理想,打击“地沟油”犯罪将成为下阶段重点。

或许,只有当管理者感同身受的时候,公众才能够看到一丝根除剿灭毒食品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