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健:康体健身
9438400000009

第9章 健身有道 事半功倍(4)

当他的控制人口的主张遭到批判时,他并不气馁,也不轻易苟同,而是抱着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合理的意见他虚心接受,对不顾事实的攻击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攻战。他气愤地说:“有人称我是马尔萨斯主义者,我则称他们是教条主义者,反对列宁主义者!”他表示,在人口问题上,“不管怎样的艰难险阻,决不后退半步”。这时,有几位朋友劝他暂时放弃自己的观点,少管闲事。马寅初坚定地说:“我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提出控制人口问题的。如果只为我个人着想,我完全可以什么事都不管,在家享享清福就是了。”他还说:“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在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进,决不向困难低头。我认为在研究工作中,事前要有准备,没有把握不要乱写文章。既写之后,要勇于更正错误,但要坚持真理,即使于个人私利甚至自己的宝贵性命有所不利,亦应担当一切后果。”这充分体现了马寅初高度的原则性。为了真理,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马寅初一再声明:“不怕坐牢,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也在所不惜。”马寅初这种坚持真理、尊重科学的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最终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故事感悟

体育运动项目繁多,关键是自己的兴趣并能坚持到底。马寅初坚持洗热冷水浴的健身法,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健身方法,其意义不可低估。

◎史海撷英

中国的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政策可概括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中国的人口政策最关注的是人口数量问题,最主要的努力放在控制人口数量上。

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可经过批准间隔几年以后可生育第二个孩子。

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民族素质,在少数民族中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做法和要求比汉族地区要宽松,由各自治区或所在省决定。另外,中国《收养法》还规定:“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目前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人口政策。

◎文苑拾萃

马寅初入墓之名

1982年,马寅初于北京逝世。遵其遗愿,部分骨灰送回家乡嵊州,安葬于下王舍村母亲王太夫人墓旁。

马寅初墓墓碑背后有这样的文字,是他们的子女写下的:先父马寅初生于浙江绍兴,后迁嵊县,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及教育家。先母张桂君,浙江嵊县人,贤淑仁惠,勤俭持家,堪称贤内楷范。先父留美九年,先母独承家务,仰侍俯畜,恪尽妇职,其后先父在国内各地供职,先母始终伴随,甘苦与共。先父去世后始南迁至沪,两位老人共同生活80余年。杭州系其久居之地,今遵遗愿,择葬于此,谨缀语。

漆侠教授的健身之道

◎我们的身体要过着一种有规律的、有节制的生活,方才能够保持健康精壮。——格言

漆侠(1923—2001年),字剑萍,笔名范今、万钧、泛金、季子涯。山东省巨野县人。1944年考入设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6月转回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48年大学毕业,即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成为著名的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的第一位研究生。1951年3月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3年12月转入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前身)任教,历任河北大学宋史研究室主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历史研究所所长、宋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河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河北省民盟副主委、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理事长、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省管专家、河北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等。

漆侠教授是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在中国历史研究界具有较高的名望。

漆侠教授在历史研究上独树一帜。他思维敏捷,学识渊博,撰写过多部历史研究论著,带出了7名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他虽然身体显得瘦削,但走起路来步伐矫健,工作起来不知疲倦。他的教学、教研、科研工作十分繁忙,每天工作到深夜,毫无倦意,跟他共事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漆先生真是精力过人呀!”

然而,漆侠教授患有支气管哮喘整整40年了。据有关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是老年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患病30年后往往会导致肺心病而发生心脏衰竭,这是一般患者必经的病情演变过程。可是,在漆侠教授的身上却出现了奇迹。经过医院临床检查,这位患有40年慢性支气管哮喘的“老病号”,心、肺功能完全正常。

漆侠教授这个“老病号”,究竟怎样焕发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呢?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对事业、生活的热烈追求,他创造了自己的健身之道。这就是:乐观豁达,加强锻炼,对症服药,爱吃粗粮。

乐观豁达,保持精神愉快。漆教授一生经历坎坷,“文革”中受过批判,蹲过牛棚。但无论环境如何,他总是能够坚强面对,从生活中寻找乐趣,从知识中寻求安慰,兴致勃勃地学习着。他心胸宽广,性情耿直,为人正派,想笑就放声地笑,想怒就大胆地怒。这种处世态度,使他思想上不背包袱,精神上没有任何负担,活得舒心,活得轻松。

加强锻炼,持之以恒。漆侠教授一年四季坚持冷水浴,每天早晨起床后,用冷水擦拭全身再进行冲洗,每次不少于20分钟,即使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也从不间断。由于长期坚持锻炼,增强了体质,也适应了外界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从而增强了对各种疾病的抗病能力。

对症服药。每年入冬后,漆侠教授坚持用自制的蛤贝粉(用等量的蛤蚧、浙贝母共研细末制成),于每日早、晚各服10克。蛤蚧补肺肾,定喘嗽;浙贝母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常年服用,疗效显著。

爱吃粗粮。漆侠教授喜欢吃粗粮,最爱吃杂面,如荞麦面、绿豆面及玉米、小米等。杂粮中含有多种体内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常吃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漆侠教授的健身法告诉我们,重视健身,加强锻炼,是战胜疾病的重要途径。人的一生不可能不患任何疾病,但对待疾病的态度却各不相同。漆侠教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保持乐观豁达,精神愉快,常年坚持锻炼,对症服药,注意饮食,最终战胜了疾病。

◎故事感悟

要想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必须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才可以。漆侠教授的健康生活之道给了我们启示,好的身体才能为事业开创更好的局面。

◎史海撷英

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家和教育家

漆侠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家和教育家,在长期的科研与教学中形成了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治史、执教和育人,在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际、教书和育人等方面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二是具有气势宏伟、高屋建瓴的学术大师风范;三是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自强不息,奋进不止。漆侠先生在人生道路上曾遭遇不少磨难,但他始终挺直脊梁,坚持原则,襟怀坦荡,笃学诚行,追求真理,把全部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学术事业和教育事业。

◎文苑拾萃

漆侠先生的著作

漆侠先生在史学领域耕耘50余载,建树非凡,声被遐迩。在中国古代史、宋辽夏金史、中国农民战争史、宋代经济史、宋代学术思想史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赞誉和尊敬。先后出版了《隋末农民起义》、《唐太宗》、《王安石变法》、《秦汉农民战争史》、《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合著)、《两宋政治经济问题》(合著)、《求实集》、《知困集》、《探知集》等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

欧阳中石年高不懈于锻炼

◎运动和节制是两个真正的医生。——名人名言

欧阳中石(1928—?),山东省肥城人。中国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2006年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荣获中国文联第六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造型艺术成就奖”,是11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书法工作者。代表作品有《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中石夜读词钞》等。

欧阳中石先生是中国著名书法家、学者。

1994年,他突患脑溢血,幸亏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但还是没能躲过右偏盲的后遗症,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他在居室的门上贴出一纸“下午3时后会客,谈话不超过15分钟”的启事。尽管如此,每日下午到欧阳先生家里谈工作、讨教、求字者仍令他应接不暇。

欧阳先生现任首师大中文系书法研究所的所长,还是国内首位带书法博士的导师。他是中国画研究院的院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副校长……迄今算起已出版关于逻辑、戏曲、语言文字、诗词、书画等方面的著作4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