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同:大同平等
9436000000016

第16章 揭竿而起追求平等与大同(3)

除了李信、宋献策等寥若晨星的智慧人物外,大顺政权的决策人物对当时的情势一无所知,他们看不到四周那些虎视眈眈的强敌,因而也看不到明政府降臣的利用价值,急不可待地想在他们身上清算旧账。他们从拷掠第一个贪官起,就重蹈9世纪时农民领袖黄巢所犯过的错误。在宦官和宫女包围的皇宫中,李自成无法跟往常一样同他的高级干部生活在一起,和臣民隔绝开来。大顺政府虽然为部队制定出了二十一条军规,但进入北京后并没认真执行,军队纪律空前败坏。李信虽然在朝中一再强调军纪,但他一个人的声音太微弱了,引不起大顺政府的重视。才几天工夫,北京市民就对新政权极度失望,从心底诅咒这个强盗政权早一点垮台。

李自成在李信等人的劝说下,终于意识到吴三桂的重要,派人持他父亲吴襄的亲笔信到军前劝他归降。吴三桂给说动了,决心归顺新政权,形势本来对李自成很有利,可大将刘宗敏却让形势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刘宗敏从进入北京的那一天起,就没有离开过美酒和艳妇,除了李自成按指标分给他的宫女外,他还自行去名门望族强抢豪夺,最后居然闯入吴三桂的府中,把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给抢去了。

吴三桂在率军归降大顺政权的途中,得到父亲被拷掠追赃和陈圆圆被刘宗敏抢去的噩耗,当即火冒三丈,下令军队掉转方向,回师山海关,同时命士兵为死去的皇帝朱由检穿上白色丧服,誓言为朱由检报仇。李自成亲率大军讨伐吴三桂,两军在山海关前决战。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大顺军队因被旧王朝腐败病菌侵蚀的缘故,战斗力大不如前,在阵前讨不到半点便宜。当战斗成胶着状态,两军战斗成了强弩之末时,八旗军投入战斗,李自成不能抵抗,像海潮一样溃退下来,并且一溃不可收拾。吴三桂穷追猛打,李自成在北京不能立足,不得不离开那个才坐了一个月的皇帝宝座,向西安撤退。

这时李自成仍拥有山西、陕西和鄂豫西部的广大地盘。实力依旧很强大。如果李自成听信李信的建议,固守三川,经略河南,联合南明政权以对抗主要的敌人清帝国,大顺帝国仍有东山再起的希望,纵不能迅速统一中国,也可称雄割据一方。但李自成却听信器小易盈的牛金星的谗言,把李信冤杀了,拆毁了大顺帝国最后的一段长城。大顺兵团自此兵败如山倒,丢弃了山西、河南,一直退到西安,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弃城向东南逃亡,在九江掉入吴三桂的口袋,大顺兵团全军覆没,刘宗敏被吴三桂擒获砍头。

李自成率领20余骑逃往湖北通城,在通过九宫山时被杀。一代枭雄李自成的生命就这样完结了,距他登基当皇帝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溃败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故事感悟

李自成率百万大军,除暴抗恶,推翻明朝,立下了不世之功。最后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功不可没。他带领农民起义军轰轰烈烈的起义为明王朝的败亡揭开了序幕,在历史上留下的功绩也将会被世人所牢记。

◎史海撷英

李自成入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纷纷来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北京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军队入城,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下令予以“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进城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5000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

◎文苑拾萃

李自成墓

李自成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李自成(1606—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省米脂人。据记载,大顺永昌二年(1645年)初夏,他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因形势逆转,征途受阻,即取道九宫山转战江西,不意在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仓促突围,单骑误入葫芦槽,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伯杀害,遂葬于此。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维修,并增建了拱桥、层台、花坛、墓碑、陈列馆、休息厅等附属建筑。墓碑上书“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题,墓后高处耸立着下马亭,附近还有落印荡、激战坡等遗址。

“等贵贱,均贫富”的钟相举义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华阳国志》

杨么(?—1135年),名太,在南宋初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的诸首领中最为年轻。楚语称幼为么,故称他为“么郎”或“杨么”。后来起义首领钟相牺牲后,杨么仍继续坚持斗争,逐渐成为起义军共同拥护的领袖。

钟相,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早在北宋末年,钟相就在家乡武陵,以行医为名,利用宗教作掩护,建立起一种互助团体“乡社”,用“平等”、“平均”思想发动和组织群众。他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受到农民的欢迎,加入“乡社”的人越来越多。建炎元年(1127年),金军攻陷汴京。在民族危亡的重要关头,钟相以大局为重,招募300名“勤王”民兵,由长子钟子昂率领,前往南京(今河南商丘南)支持宋高宗抗击金兵。但南宋王朝腐败无能,屈服于金军武力,决计弃土南逃,下令遣散各地“勤王”义军。钟子昂只好带领300人回到鼎州。钟相父子将被遣回的“勤王”民兵留下加以训练,准备起义。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钟相在洞庭正式发动起义,以武陵为中心,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称楚王,建国号楚,建元天载。

起义爆发后,鼎州、澧州(今湖南澧县)和荆南各地的农民群众纷起响应,杨么、杨广、夏诚等人皆率众起义,在钟相的指挥下掀起斗争风暴。很快,鼎州的武陵、桃源、辰阳、源江,澧州的澧阳、安乡、石门、慈利,荆南的枝江、松滋、公安、石首,潭州的兰阳、宁乡、湘阴、江化,峡州(今湖北宜昌)的宜都,岳州(今湖南岳阳)的华容,辰州(今湖南源陵)的源陵,洞庭湖周围等6州19个县,除部分城镇以外,全被义军占领。

起义军在斗争过程中积极贯彻“等贵贱,均贫富”的战斗纲领,宣布宋朝的“国典”为邪法,予以废除。农民军所到之处,烧毁官府、寺观、神庙和豪绅宅园,镇压了一批作恶多端、为害人民的官吏。由于起义军以实际行动实施了“等贵贱,均贫富”的纲领,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踊跃前来参加。仅仅10多天,起义人数就发展到三四十万。

南宋反动政府对金军步步退让,却把起义军视作“腹心之害”,“咽喉之疾”。建炎四年二月,南宋政府任命宋将孔彦舟为荆湖南北路“捉杀使”,领兵前来镇压钟相起义。同时,驻守鄂州(今湖北武昌)的南宋宣抚访察使李允文派一支步兵进攻益阳,一支水兵进攻澧口,一支战舰游袭洞庭湖,围攻大楚政权。钟相把农民分成左右两翼,左翼以澧州为重点,右翼以龙阳为重点,迎击来犯官兵。孔彦舟看到以武力不能取胜,便施展阴谋,一面声称同义军“休战”,扬言引军东向,以麻痹钟相;一面派人伪装“入法”,打入义军内部,策动内应。三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孔彦舟突然袭击钟相兵营,里应外合地打败了义军,钟相及其长子钟子昂被擒,孔彦舟将钟相父子押送朝廷处死。但是洞庭湖畔人民的反抗斗争并没有停息,而是更加汹涌澎湃地发展。

钟相牺牲后,洞庭湖畔的起义斗争由杨么来领导。杨么原名杨太,是随钟相“入法”的一位青年农民,楚人把幼叫做“么”,故又称杨么。他是一位勇敢善战、十分坚定的农民领袖。他注意吸取钟相失败的经验教训,利用洞庭湖地区湖港交错、丘陵起伏的有利自然条件,制定了一套“农兵相兼”、“陆耕水战”的作战方法,建立了一块较为巩固的农民革命根据地,展开了蓬蓬勃勃的武装斗争。起义军的声势日渐壮大,给南宋王朝以严重的威胁。建炎四年(1130年)六月,南宋王朝派程昌寓为鼎澧路镇抚使兼鼎州知州,领兵镇压起义军。程昌寓行至鼎江中途的龙阳县境时,遭到义军截击。绍兴元年(1131年)春天,程昌寓水陆并进,攻打夏诚寨。宋军来犯时,起义军早有准备。他们大开城门,引诱敌车船进入沚江口。起义军发起反击,大败宋军,夺取了敌人的全部车船。程昌寓大败而回。

绍兴三年(1133年)六月,南宋王朝又派神武前军统制兼淮南宣抚司都统制王燮为荆南制置使,率领神武前军3万人和建康水军1万人,对起义军实行围剿。十月,王燮率领水军刚到鼎口,就被起义军早已布置好的车船截住。接着,王燮又策划了一个新的阴谋。十一月,王燮对起义军大规模进攻。他先把水军留交统制官崔增、吴全指挥,据守下游,埋伏在湘江口和洞庭湖等处,拦击起义军船只,自己率领步兵由陆路去鼎州,同时相约程昌寓从上游发起正面进攻,妄图两面夹击起义军。起义军探知消息后,将计就计,一日之间,歼敌1万多人,缴获大量器甲刀枪等战利品,击毙崔、吴二将。接着,起义军掉转头来进攻上流的宋军,又取得重大胜利。

杨么起义军占据洞庭洞,阻遏东南江浙和川陕地区的交通,给南宋政府以严重威胁。南宋王朝把农民军看作比金、齐更危险的敌人。他们宁肯放弃抗金,也要千方百计镇压杨么起义。绍兴四年八月,宋高宗任命宰相张浚兼最高军事长官,亲临督战,又把驻防淮西前线的岳飞军调往洞庭湖。在南宋王朝的督促下,岳飞到洞庭湖后,针对杨么起义军的特点,改变了作战方法。岳飞到鼎州城,在加紧军事、经济封锁的同时,进一步采用“固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的办法,进行招安活动。结果,起义军重要首领黄佐、杨钦先后投降。绍兴五年(1135年)六月十二日岳飞军向各水寨发动猛攻。义军很多营寨被攻破,战船被夺,凡是不肯投降的都遭到残杀。起义军的领袖杨么不幸被俘牺牲。杨么牺牲以后,岳飞军又进攻夏诚水寨。结果,水寨被攻破,夏诚被俘,也壮烈牺牲。与夏诚同时牺牲的,还有许多其他义军首领。一场坚持5年之久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被南宋王朝镇压下去了。

◎故事感悟

农民的这种平均主义,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现平均和平等,无疑是带有空想的性质。但是,用平均主义反对贵贱不等,反对封建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史海撷英

杨么兵败

绍兴五年春,宋高宗调岳飞前往镇压起义军,又派宰相张浚亲临督战。他们在湖区各要道屯驻重兵,缩小包围圈,加紧经济封锁,并在夏季进兵,蹂践禾稼,造成起义地区严重的经济困难,同时大力开展政治诱降活动。黄佐、杨钦叛变投敌,起义军内部分化瓦解,杨么力战不屈,被俘牺牲。

◎文苑拾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太平天国的大同平等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和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

洪秀全(1814—1864年),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道光年间洪秀全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之盛世。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