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贞:坚贞不移
9435700000015

第15章 永远的中国心(1)

苏武北海牧羊

◎为了完成使命而保持坚贞不移信念的人,我们能做到他的几分之几?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匈奴自从被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有短兵相接。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有着随时想进犯中原的野心。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一个生长在汉朝的匈奴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的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40岁。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11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故事感悟

这犹如一首催人泪下的悲壮之歌。苏武历经磨难,不畏艰苦、尽忠守节,宁死不屈。这种精神是源于他坚贞不移的气节和情系故国的情怀,这段故事至今仍然被无数炎黄子孙争相传唱。

◎史海撷英

李陵战败降匈奴之后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战败后,武帝召见了李陵的妻母,后听说李陵投降,大怒而责,陈步乐自杀,群臣皆言李陵有罪。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入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这次李广利出征匈奴,因为李陵和单于主力遭遇了,李广利的功劳很少。武帝因此迁怒于司马迁,将其腐刑下狱。后武帝后悔没给李陵派救援,说:“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汉书·李广苏建传》)于是遣使者慰劳李陵军逃脱的人。

李陵在匈奴一年有余,武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率兵入匈奴,无功而还,说:“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汉书·李广苏建传》)武帝闻后,将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诛杀。陇西士大夫都以李氏为愧。李氏的名声由此败落了。

◎文苑拾萃

苏武被流放的北海——贝加尔湖

苏武被流放的北海,也就是后来的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是世界最著名的湖泊。湖形狭长弯曲,宛如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它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最宽79.4千米,面积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42米,湖面海拔456米。贝加尔湖湖水澄澈清冽,且稳定透明(透明度达40.8米)。

其总蓄水量23600立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约占地表不冻淡水资源总量的1/5。假设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唯一的水源,其水量也够50亿人用半个世纪。贝加尔湖容积巨大的秘密在于深度,该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620米。如果我们把高大的泰山放入湖中的最深处,山顶距水面还有100米。

湖上风景秀美、景观奇特,湖内物种丰富,是一座集丰富自然资源于一身的宝库。湖中的动植物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淡水湖里的都多,其中1083种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有品种。最令科学家感兴趣的是生物的古老性,其中有很多西伯利亚其他淡水湖已绝迹的物种。该湖还是俄罗斯的主要渔场之一。贝加尔湖就其面积而言只居全球第九位,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据考其历史已有2500万年)。

班超落叶归根

◎倦鸟思归巢,落叶思归根。——格言

班超(32—102),字仲升,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班超长期在极远的西域,年纪大了,思念故土。上书向皇帝乞求归国说:“我不敢(指望能)看见酒泉郡,只希望能够活着进入玉门关。我很恭敬地派遣我的儿子班勇随安息国进献的贡品进入塞内。在我活着的时候,使班勇可眼见得中原的土地。”朝廷很久也没有回报消息。

班超的妹妹上书说:“蛮夷地方的人,生性狂悖忤逆,欺侮老人;而班超早晚要死去,长久不被替代,恐怕造成坏人犯法作乱的机会,滋生忤逆作乱逆的意图。”

而卿大夫都怀藏一时应付的想法,没有一个人愿意做长远的考虑。如果发生暴乱,班超力不从心,就对上有损国家多年来经营西域的功业,对下丢弃了忠臣竭尽全力的作为,这的确是值得痛惜的。所以班超远在万里之外诚挚地请求归国,自己陈述苦恼和危急。他上书说:“伸长脖子遥望,三年直到现在,没有受到察看采纳。我私下听说古时候十五岁接受兵器(指的是参军),60岁可以回家,也有休息的时候,不担任职务。所以我冒死为自己请求,请允许班超剩下一点时间,乃得以活着回来,再一次在朝廷上可以看见他,使国家没有担心西域突发暴乱的顾虑,班超能够长久地受到您如文王葬骨、子方哀老一样体恤老人的恩惠。”皇帝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召还班超回来。

八月,班超到了洛阳,官拜射声校尉。九月,班超去世。

◎故事感悟

班超身在异乡,那种思念故国的情感怎能不强烈?正是他那种坚贞不移的信念和情系故国的强烈感情感动了当朝皇帝,才得以“圆梦”故土。班超求归的故事感人至深,同时也教育我们,要时时刻刻永远把祖国当成家!

◎史海撷英

班超定西域

在西域屯垦戍边是自汉武帝开始历代政权治国安邦的国策。

公元73年,40岁的班超在官府干些抄抄写写的文书工作。当时,西域被匈奴再度控制,汉明帝刘庄诏令大军西征。早已对整天抄写官报文牍感到厌烦的班超非常惊喜,于是他把笔扔掉,加入了西征的队伍。

在与匈奴的第一仗中,班超仅带领36名精干的骑兵,一个偷袭就把匈奴军队打败了。

卓越的军事才能使班超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派他出使西域,联络各城邦,共同对付匈奴。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的过程,鄯善王依附汉王朝。

接着,班超来到西域三大城邦之一的于阗,于阗王与中央政权再次和好。

最后,班超兵不血刃占领了疏勒。

从此,被匈奴封闭65年之久的丝绸之路再度开通。

盘橐城的城墙经历2000年风雨至今屹立在喀什。这里有班超和他那些神勇的三十六壮士塑像。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他以这里为根据地,抗击匈奴,恢复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统治。

◎文苑拾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典故的由来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窦固和匈奴作战,建立了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他首先到鄯善国。国王广早知班超的情况,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一下子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的三十六人说:“鄯善国王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人来笼络他,使他犹豫不知顺从哪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的产生原因,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十分明显了。”

经过打听,真的是这样。于是班超又对随行的人说:“我们现在处境十分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鄯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鄯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这样一来,鄯善国王才会真心诚意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36个随从冲进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终于达到了预期目的。

土尔扈特浴血东归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渥巴锡(1744—1775),蒙古族,是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第七代首领,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奇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东归民族英雄”。

蒙古族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决心返回故土——大清,主要原因来自沙俄帝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

土尔扈特部东归在1767年。当时的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就决定要东归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