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贞:坚贞不移
9435700000012

第12章 只要主义真(3)

又一个大臣说:“王御史,你不要以眼前这点小事判断是非,这场雪妙就妙在它来得奇特,这不正预兆了将有大喜大福降临吗?”

王求礼冷笑道:“照你这么说,阳春三月下雪是‘瑞雪’,那么寒冬腊月打雷就该是‘瑞雷’了,世上所有不正常的天灾都可以说成是吉祥的征兆吗?”

众人无话可答。于是,百官庆贺“瑞雪”的闹剧没有演成。可那些大臣还不死心,第二天上朝时,他们就各自上前向武则天贺喜。一些大臣一看武则天听了很高兴,也就随声附和,都说这场雪如何如何吉祥,唯独王求礼站在一边,连连冷笑。武则天看了,就问王求礼为何冷笑。

王求礼上前答道:“陛下,眼下是阳春三月,正该是风和日丽,万物生长之时。天反而降下寒雪,造成灾害,这怎么能说是‘瑞雪’呢?苏味道之流只知道阿谀奉承,取悦陛下,竟连最起码的常识都不顾了。臣以为他们的谎言不值一驳,因此冷笑。”

武则天一听,脸上的喜色顿时一扫而光,可又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只好宣布退朝,拂袖而去。

过了几天,有个地方官来到京城,献上一头只长了三条腿的小牛犊,还煞有介事地说,这是上天降下的神牛,要献给皇上做吉祥物。

一些大臣又想借献“神牛”来讨好武则天,就撺掇苏味道上表庆贺。这一次王求礼又站出来说:“这三足牛不过是个怪胎!牛本来应该四条腿,这头牛却只有三条,连路都走不好,还说是什么‘神牛’。天下万物凡是反常的,都是妖邪,现在出了这头三足牛,只能说明我们为政施教有不妥当的地方,上天不满意,才降下这怪物来警告啊!”

那帮大臣怕王求礼又在武则天面前驳斥他们,只好放弃了上表庆贺的打算。

◎故事感悟

要坚持真理,首先要认识真理;要认识真理,第一就要破除迷信,因为真理最初常常被当做“异端邪说”,而谬误却往往被称做“天经地义”。所以,只有那些不迷信权威,不迷信鬼神,不迷信一切的人,才能认识真理,也只有他们,才有勇气坚持真理。

◎史海撷英

武则天善用人

在用人上,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文苑拾萃

早春夜宴

(唐)武则天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

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

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舒玉璋坚信共产主义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舒玉璋(1908—1933),曾用名昌浩,满族,辽宁沈阳人。

1923年春,舒玉璋中学未毕业便入奉军第六旅当兵。半年后,考入东北军教导队第三期学习。1924年春,升入东北军官教育班第一期学习。同年冬,被保送入日本京都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期深造。在此期间,他曾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讲演,深受教益。他刻苦学习军事本领,关心国内政局,认真研读进步书刊,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1926年10月,经留日中共党员介绍,加入中国旅日地下党组织。

1928年5月,济南惨案发生后,舒玉璋不顾日本朋友劝告和个别日本教官恐吓强留,于1928年冬秘密回到广州。不久,转往陕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部工作,任国民革命军西北干部学校上校步兵科长兼战术教官,后任该部手枪旅参谋长。

1930年4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争夺政权的“中原大战”爆发后,他参与策划手枪旅起义未成,逃往南京避险。

1930年9月,被中共党组织派往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做党的秘密工作。后调江苏省淮阴清江浦的国民党二十五路军梁冠英部任战术教官,做兵运工作。因他在官兵中宣传爱国进步思想,被梁冠英察觉,准备将他逮捕法办。在中共地下党员掩护下潜入上海。九一八事变后,于1931年初冬,受党组织派遣,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

同年11月7日,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主任,曾多次参与指导反“围剿”和进攻作战,协助总指挥徐向前指挥黄安、商潢、苏家等重大战役,取得辉煌战果。长征路上,他吃苦耐劳,争挑重担。在漫川关突围战中,他坚决抵制张国焘的投降主义路线,拥护徐向前的正确主张。红军入川后,他积极收集和研究四川军阀的资料,还认真总结作战经验,从战略战术上多次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提出好的建议。利用战隙编写、翻译了不少军事著作,为红军部队的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1933年10月,因对张国焘等人的错误提了批评意见,被张国焘等人强加“托派”、“日本特务”、“反革命分子”等罪名,在四川巴中县得胜山(今四川平昌县得胜乡)冷水垭被杀害。临死时仍高呼“我是共产党员”、“我要革命,我不是反革命”、“我坚信共产主义”等口号。对他的一生,徐向前元帅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昌浩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积极奋斗的一生,对党和人民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

◎故事感悟

“我坚持共产主义”,这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折射出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信念的坚定和对信仰的追求。

◎史海撷英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1927年11月,共产党人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舒玉章等领导了湖北黄麻起义,成立了鄂东军,建立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1929年5月,共产党人徐子清、萧方、周维炯、徐其虚等领导了河南商城起义,建立了豫东革命根据地。1929年11月,共产党人舒传贤、余道江等领到了安徽六霍起义,建立了皖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4月,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郭述申为书记;同时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文苑拾萃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在1931年10月底,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军开始组建。11月7日,在湖北省黄安县(现为红安县)七里坪镇建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实际领导权由张国焘控制。方面军下辖第四军、第二十五军。第四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第二十五军军长为邝继勋,政委为王平章。原四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两军所辖各师归总部直接指挥。总兵力三万余人。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仅次于中央红军的军事力量。不久,又建立红九军,全军共有六个师。之后,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反围剿、粉碎三路围攻、嘉陵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残部和红二十九军等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红四方面军结束了艰苦的历程,广大指战员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周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投入抗日战争。

“红色资本家”坚持社会主义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

荣德生(1875—1952),又名宗铨,江苏无锡开源乡荣巷人,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父,我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著《乐农纪事》。早年经营钱庄,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茂新、福新面粉公司和振新、申新纺织公司等企业。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已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后申新纱厂增至9家),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曾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等职。

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荣毅仁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荣毅仁,1916年生,祖籍江苏无锡。荣毅仁的一生在企业家与政治家之间转换,将“资本”与“红色政权”结合得天衣无缝。国家领导人称赞他为“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

1949年,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上海产业人士纷纷迁资海外。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荣毅仁与父亲荣德生决定留在大陆。33岁的荣毅仁正式接手家族的12家面粉生意及上海三新银行。此举在无锡、上海一带的民族工商业者中造成极大影响。无锡工商界在解放时绝大多数未迁厂。

上海解放后,百废待兴。荣氏企业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经营面临严重困难。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式,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在其后的抗美援朝中,荣毅仁捐献了六架飞机。

1954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一次,荣指着坐在一起的孩子们笑道:“他们有的要做音乐家,有的要做工程师,就是没有一个想做资本家。”

此举在上海工商界引起轰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1979年,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了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邓小平要荣毅仁在引进外资方面多多出谋划策。促膝长谈后回来,荣毅仁便陷入苦思冥想中。不久,他拿出了“方案”,建议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此议得到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全力支持。1979年10月,直属国务院的CITIC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荣毅仁担任总裁。公司成立第一年,荣毅仁就接待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达4000多人次,国内前来洽谈业务的也有3000多人次。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22项重点工程中的大项目——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因投资不足准备下马。中国急需化纤产品,此项目下马损失难以预料,纺织部找到中信公司寻求帮助,中信公司提出了向海外发行债券的办法。1981年2月,中信公司成功地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这次集资创举被称为“仪征模式”。中信公司以后数年间先后在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等地发行了多次不同币种的债券。仅1984年一年就在海外四次成功发行债券,共发行300亿日元、3亿港币和1.5亿西德马克的公募债券以及l亿美元债券,为中国工业化争取到了宝贵的资金援助。

1986年底,美国著名大型经济刊物《幸福》半月刊公布了该刊组织专家评选出来的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的名单,荣毅仁榜上有名。中信公司被邓小平称为“改革开放的窗口”。

早在1957年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受毛泽东委托专程到上海为荣毅仁“助选”。荣毅仁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主管轻纺工业。陈毅这样表述他的助选理由:“因为他既爱国又有本领,应当选为政府领导人。”

荣毅仁是第一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是中国连任八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叶剑英曾说:“荣毅仁在国际上有知名度,家族中又有很多人在国外……这个优势,别人替代不了,共产党员替代不了。”1986年6月,荣氏家族200多位海外亲属回国大团圆,邓小平和彭真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了荣氏亲属,被称为空前的盛举。

1993年,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77岁高龄的荣毅仁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外电争相报道。在外国人眼中,民族资本家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的副主席,中间似乎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荣毅仁却跨过了。

他曾概括自己的一生说:就以我的家族来讲,在新中国成立前也算个大的民族资本家。从1900年开始办厂创业,到1949年,50年艰苦奋斗,认真经营,才搞了20多个企业,这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是了不起了。可是,我从1979年担任“中信”公司的董事长以来,九年来,共投资、合资搞了209个企业……这其中有广大的干部和老同志的共同努力;但最基本的,是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故事感悟

“资本”与“红色政权”的完美结合,这是荣毅仁为他自己的一生下的结语。荣毅仁一直坚持着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就了一代“红色资本家”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