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正:持正不阿
9433300000004

第4章 皓月当空 正大光明(2)

◎文苑拾萃

尊王攘夷

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及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次年,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

“攘夷”,即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公元前664年,山戎伐燕,齐军救燕。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齐桓公采纳管仲“请救邢”的建议,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桓公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经过多年努力,齐桓公对楚国一再北侵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到公元前655年,联军伐楚,迫使楚国同意进贡周王室,加入齐桓公为首的联盟,听从齐国指挥,这就是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国北侵,保护了中原诸国。

齐桓公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钱与权面前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

李充是陈留人,小时候家中贫困,兄弟六人一起生活,大哥穿过的裤子给老二,老二穿上了大哥的裤子,再把脱下来的裤子给老三穿,以此类推。

李充出身贫寒,却每日读书不辍。他为人是非分明,心里容不得一点儿错事。

李充的妻子见李充的弟弟都长大了,便对李充说:“家里这么穷,日子怎么过啊?我从娘家带来不少钱,我们分家单过吧!”

李充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说:“分家不是小事,要请族人喝酒,一同商量才行。”

过了几天,李充的妻子出钱买来酒肉,摆上一桌席,请族中长者赴宴。

等人都到齐后,李充指着妻子对母亲说:“这个女人心术不正,离间我们母子和兄弟。”说完,赶妻子出门。妻子满脸羞惭,含泪而去。

母亲去世后,李充在家乡建了学堂,收徒讲学。朝廷黑暗,外戚干政,尽管朝廷多次征聘李充,李充都不肯做官。

汉殇帝延平元年,邓太后临朝听政。为了治理好国家,命令公卿和2000石的官员每人必须推荐一名品德高尚的大儒进京做官。李充被征为博士,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邓太后的弟弟邓骘出任大将军,非常敬重李充。

有一天,邓骘宴请李充,宾客满堂。席间,邓骘跪求道:“不才有幸身为外戚,位列大将军。幕府初建,正缺人才。请诸位帮忙,多多举荐海内奇士,前来辅佐。”

李充听了这番话,立即说出几个德高望重的隐士,邓骘却只是摇头。他不想让李充说下去,便夹了一块肉让李充吃。李充见邓骘不听他的,便用筷子将邓骘递过来的肉扔到了地上,起身说:“我觉得讲述有道德的隐士比吃肉要香。”说完,拂袖而去。

邓骘认为李充不给他面子,但又不好发作,众人不欢而散。

汝南张孟举听说这事后,对李充说:“你为什么要得罪大将军,怎么也不为子孙想想?”

李充说:“人生在世,做人行事要不违本心,不违道义,怎能只为子孙考虑呢?”

汉安帝亲政后,常常召见李充,还赐给他几杖。几杖是皇帝赐给八九十岁老臣的礼物,几是小案,坐时用来靠身子用的;杖就是手杖,走路时拄着它,免得跌倒。赐几杖对大臣来说是一种殊荣。由此可见,李充为人处世,令安帝十分敬重。

◎故事感悟

人生在世,做事就要坦坦荡荡不违本心,不违道义。李充以亲情为重,不受妻子的离间蛊惑;为官又能不畏权势,直言敢谏,持正不阿,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贤才。李充崇高的品德值得我们后辈敬佩。

◎史海撷英

汉殇帝短暂的皇帝生涯

汉和帝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皇子大都夭折。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汉殇帝刘隆生于东汉和帝元兴年(105),为和帝与邓皇后少子。出生100多天,元兴二年(106)一月汉和帝死后,按照传统,继承皇位应是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有病,多年不愈,于是将刘隆迎回皇宫做皇帝,刘胜被封为平原王。邓皇后也升为邓太后,临朝听政。

邓太后临朝听政之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了有力的措施。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元兴二年(106)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于宫女如云,造成了“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了汉廷的财政开支。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元年六月,她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邓太后除对一些弊端进行调整、革除外,还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延平元年六月,诏令减损膳馐、帷帐、珍玩等耗物费工之物。此后,还下令郡国贡奉仅为原额的一半,御府、尚方、织室所负责的锦绣、冰纨、绮罗、金银、珠宝、玳瑁、雕镂等玩弄之物,一律不再继续造作,从而减省了巨大的财政开支。

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国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延平元年四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控制了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

八月,在邓太后发号施令之际,仅做了8个月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因夭折而亡,故谥“孝殇皇帝”,葬于康陵。

◎文苑拾萃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

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绝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怒埋车轮的张纲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孙子兵法·地形篇》

张纲(108—143),字文纪。东汉犍为郡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

张纲从小就懂儒家经典,虽身为贵家公子,却像平民一样崇尚朴实。后来,司徒高第聘请他到朝廷当了御史。

汉顺帝时,张纲见宦官当权,欺上瞒下,为非作歹,不禁慨叹道:“恶人满朝,我要扫清朝廷,否则还活着干什么?”

于是,张纲上书道:“当年,我大汉初建之时和光武中兴之日,太监不过数人,朝廷充满和气,四海相率宾服。恳请陛下减少太监,追慕先帝之风。”

汉顺帝是在宦官拥戴下当上皇帝的,对宦官感恩不尽,因此没有听张纲的话。

汉顺帝汉安元年(142),朝廷派遣八个大使巡行全国,检查吏治。这八个大使都是名臣,人称“八俊”。其中张纲最年轻,其余七位都是宿儒。

接到命令后,这七位宿儒都出发了,只有张纲不肯动身。他怒不可遏地卸下朝廷派来的车子的车轮,埋了起来,愤愤不平地说:“朝廷上豺狼当道,为什么要到地方上去查狐狸啊?”张纲所说的豺狼是指梁皇后的哥哥梁冀。梁冀和宦官勾结在一起,把持朝政,无恶不作,卖官鬻爵,门生故吏遍天下。

张纲认为,朝廷如果要整顿吏治,应该先从梁冀开始,否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没有出京,回家写了一篇奏章,弹劾梁冀。

张纲列举了梁冀的15条罪状,说梁冀无才无德,却身居要职;不能辅佐皇帝,还残害忠良。最后说:“像这样的不忠不义之徒,应该斩首以谢天下!”

这篇奏章呈上去后,朝廷为之震动。但梁皇后正在得宠,汉顺帝也不忍惹梁皇后不痛快,因而未采纳他的建议。

听说张纲埋轮上书一事,梁冀气得暴跳如雷,想置之死地而后快。但他又怕舆论难容,只得慢慢寻找机会。

不久,机会来了。广陵一带因地方官盘剥百姓,刮地三尺,百姓活不下去了,只好聚众造反,推张婴为头领,杀了郡守和县令,上山落草为寇。

张婴常常带百姓下山劫富济贫,活动范围遍及扬、徐二州之间。朝廷多次派兵征讨,十多年不能平定,最近派去的大将又兵败回朝了。

梁冀听说后,便劝尚书任命张纲为广陵太守,让他去送死。如果不死,也可以找借口杀了他。

按惯例大将出征,都要向朝廷要好多军队,而这次张纲上任,只是单车前往,不向朝廷要一兵一卒。大臣们见了,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张纲到了广陵,也顾不上休息,就带了十多个郡吏和衙役上山,来到张婴大营前。

张婴听说新任太守来了,大吃一惊,连忙让人把好营门,全军警戒。

张纲在营门外大喊道:“我是新任太守张纲,是来慰问你们的,愿与你们长老相见!”原来,这伙义军称他们的首领为“长老”。

张婴见张纲只带十多个人前来,知道他确有诚意,便打开营门向他下拜。

张婴将张纲请到大堂,宾主入座。张纲劝他说:“过去历任太守太贪暴了,你们没有活路,不得已才造反。太守固然有罪,但你们这样做也属不义。现在,皇上以仁义治天下,特派我来给你们送爵禄,而不是送刑罚。如果你们执迷不悟,天子赫然震怒,荆、扬、兖、豫四州大军一旦前来合围,你们岂不危险?”

张婴对张纲说:“我们也知道在这啸聚山林,如鱼游釜中,不是长远之计。今日大人前来招安,如果再不归顺,必将越陷越深。只是担心投诚之后,必遭朝廷屠戮,妻儿老小性命难保!”

张纲指天发誓道:“我愿以身家性命保你们全数平安,不死一人!”张婴听了,十分感动,就这样张纲靠自己的坦诚平定了叛乱。梁冀本想借刀杀人,反倒给张纲提供了一个立功的机会。

汉顺帝听说后,大喜道:“十年征讨,不知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军饷,今日张纲只身前往,马到功成,古时的名将也不过如此啊!”说完,就要降诏召张纲回朝,委以重任。

梁冀见了,怕张纲对自己不利,便急忙劝阻,汉顺帝只得作罢。

◎故事感悟

张纲一生为官坦荡正直,不畏权势,直言敢谏,又有勇有谋,怒埋车轮、孤身劝降招安都充分地证明了张纲的满腔正气,他正是为人持正不阿的真实写照!

◎史海撷英

汉顺帝刘保任用宦官

汉顺帝是东汉第七位皇帝。汉安帝死后,皇后阎姬无子,便先废了安帝的独子济阴王刘保,然后找个幼儿刘懿为皇帝。阎皇后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可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曹腾、孙程等19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将时年11岁的刘保拥立为帝,改元“永建”,那19位拥立刘保的宦官也全部封侯。

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他将大权交给宦官,顺帝本人则温和软弱。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联合,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汉朝政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建康元年,汉顺帝死,享年30岁,在位19年。顺帝死后谥号孝顺皇帝,庙号敬宗。

◎文苑拾萃

《后汉纪》

《后汉纪》是编年体的东汉史。记事溯自新莽天凤四年(17)绿林起义,止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魏代汉。全书30卷,21万余字。《后汉纪》的作者袁宏(328—376),字彦伯,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幼年丧父,家中生活比较清苦。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刻苦学习,终有所成,少年时代就以文思敏捷、文章华美而闻名于世。他曾作过桓温等人的幕僚,后来任东阳郡太守,49岁时死于任所。袁宏也是个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所著《后汉纪》、《三国名臣赞》现仍存世,所著《东征赋》、《咏史诗》、《竹林名士传》等都已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