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义:取义成仁
9432800000009

第9章 舍生取义(3)

威海之战前夕,日军海军中将伊东祐亨深知丁汝昌的厉害,就写信劝他投降。丁汝昌将信撕得粉碎,投向大海,骂道:“见鬼去吧!你错看了我丁某。头可断,志不可屈,国不可辱。今天只有一死,来尽忠臣之职!”他上书李鸿章道:“我一定要战斗到船尽没,人皆亡而后已!”并且叮嘱说,“我身已许国,万望勿以我为念!”敌军再次劝降,他仍严词拒绝。于是,敌人勾结军中的民族败类,用武力威逼,他怒斥道:“你们想让我投降吗?除非是立即杀了我。我命不足惜!”后来,得知陆上援军已无望,丁汝昌召集了各舰管带和船员会议,发出最后号召:“同仇敌忾,与敌人决一死战。鼓足力量,拼死突围!”但是遭到船员的反对。

丁汝昌知大势已去,想派人用水雷炸沉北洋海军的主舰镇远号,没有人响应。事已至此,丁汝昌知道败局已无力挽回,于是“速将提督印截角作废”,以防有人盗印降敌,并于1895年2月11日在刘公岛自杀殉国。

◎故事感悟

头可断,志不可屈,国不可辱。丁汝昌宁死不屈的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为国土不遭践踏,与日寇殊死一战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北洋海军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在世界反侵略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它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华民族不可辱!

◎史海撷英

北洋舰队

北洋舰队又称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的覆灭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并直接促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文苑拾萃

《东沟行》

(清)黄遵宪

蒙蒙北来黑烟起,将台传令敌来矣,神龙分行尾衔尾。

倭来倭来渐趋前,绵绵翼翼一字连,倏忽旋转成浑圆。

我军瞭敌遽飞炮,一弹轰雷百人扫,一弹流星药不爆。

敌军四围来环攻,使船使马旋如风,万弹如锥争凿空。

地炉煮海海波涌,海鸟绝飞伏蛟恐,人声鼓声噤不动。

漫漫昏黑飞劫灰,两军各挟攻船雷,模糊不变莫敢来。

此船桅折彼釜破,万亿金钱纷雨堕,入水化水火化火。

火光激水水能飞,红日西斜无还时。

两军各唱铙歌归,从此华船匿不出。

人言船坚不如快,有器无人终委敌。

哭威海

(清)黄遵宪

台南北,若唇齿;口东西,若首尾;刘公岛,中间峙。

嗟铁围,薄福龙,龙偃屈,盘之中。(根据佛经,铁围山中有八大地狱,薄福龙白天受热沙曝晒,被小虫吞噬)

海与陆,不相容,敌未来,路已穷,敌之来,又来攻。

敌大来,先拊背,荣成摧,齐师溃。南门开,犬不吠,金作台,须臾废。

万钧炮,弃则那!炮击船,我奈何!船资敌,力犹可;炮资敌,我杀我。

危乎危,北山嘴距南台,不尺咫,十里墙,薄如纸,李公睡,戴公死。(李秉衡被敌人蒙蔽,只顾登州;戴宗骞则兵败自杀)

寇深矣!事急矣!麾海军,急上台,雷轰轰,化为灰,山号跳,海惊猜。

击者谁?我实来。南复北,台乌有,船孑孑,东西口。

天大雪,雷忽发,船蒿裂,龙见血。

鬼夜哭,船又覆,地日蹙,龙局缩。

坏者撞,伤者斗,破者沉,逃者走。

噫吁戏!海陆军,人力合,我力分。

如蠖屈,不得伸,如斗鸡,不能群。

毛中虫,自戕身,丝不治,丝愈棼,火不战,火自焚。

遁无地,谋无人,天盖高,天不闻。

四援绝,莫能救;即能救,谁死守?

炮未毁,人之咎;船幸存,付谁某?

十重甲,颜何厚!海漫漫,风浩浩,龙之旗,望杳杳。

大小李,愁绝倒,岿然存,刘公岛。(大李者,李鸿章;小李者,李秉衡)

徐骧抗日保台湾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庄子·让王》

徐骧(1858—1895),清末台湾抗日义军将领,字云贤,台湾苗栗人,祖籍广东,秀才出身。徐骧家世以农耕为业,但他素有大志,“耕而兼读,耕读之余,更以余力习武技”。徐骧勤奋耐劳,并善于团结群众,常资助贫苦乡民,深得当地农民的信赖。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了台湾和附属岛屿,日军在台北登陆。台湾人民义愤填膺,奋起反抗,推举黑旗军刘永福为抗日领袖。徐骧组织民团,同台湾人民几经转战抗日寇。

徐骧出生在台湾省苗栗县一个贫苦的农家,自幼勤劳朴实,酷爱读书,曾考中秀才。他身材魁梧,有一身好武艺,希望有一天能为国家贡献力量。

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拱手让给了日本。日军近卫师侵入台湾,很快占领了台北。面对国破家亡的危险,徐骧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向愤怒的群众发表演说:“台湾是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故乡,我们要奋起抗战,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就是牺牲了,我们的精神也将永垂不朽!我们以血肉与台湾共存亡,这是无上的光荣!”说到这里,徐骧语不成声,泪如雨下。大家听了他的讲话,更加激愤,个个摩拳擦掌,表示愿意跟随徐骧同日寇决一死战。大家一致推举徐骧为首领,成立了民团。徐骧激动地向父老乡亲表示:“竭尽全力驱逐日寇,收复台湾!”

6月中旬,一队日军进攻新竹。当他们沿山路南下时,几十名义军战士从竹林中突然冲出来,同他们展开激战。徐骧率领援军也很快赶来,呐喊着杀向敌人,歼灭日寇六十多人,日寇头目樱井大佐也一命呜呼。不久,日寇大队人马到来,义军由于弹药缺乏,被迫撤退,日寇占领了新竹。7月9日,义军分三路反攻新竹,义军手持土枪土炮英勇战斗,同日寇进行反复肉搏,终因寡不敌众,退入密林中。徐骧率义军继续坚持战斗,牵制日寇达两月之久,延缓了日军侵占台湾的计划。义军的英勇气概使敌人惊叹,承认“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

后来,徐骧联合其他义军退守彭化城,以大肚溪为屏障顽强抵抗。当日寇向大肚溪进攻时,徐骧令士兵埋伏在丛林中,自己率军迎敌,然后假装撤退,诱敌深入。日军追踪而来,进入义军埋伏圈,顿时伏兵四起,杀声震天,打得敌人落花流水。义军乘胜追击,夺回了失去的大肚溪。徐骧率义军来到彭化城外八卦山防守,日寇便集中兵力猛攻八卦山。义军奋力固守,堆石为垒,英勇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徐骧还派兵夜袭敌营,杀伤了大量敌人,使敌人日夜不得安宁。日寇便用重金收买奸细带路,进入义军据守的山中。等义军发现时,敌人已布满山野。

徐骧率义军与日寇短兵相接,展开激烈的肉搏战。经过浴血奋战,歼灭号称精锐的日军近卫师团的一千多人,日寇少将山根信诚也在其中。但是义军也有三百多名将士英勇殉国。徐骧战斗到最后,仅率领十几名战士突出重围,沿着崎岖的小路向高山族同胞聚居的阿里山区撤退,准备继续积蓄力量,同日寇血战到底。

日寇遭到台湾人民的顽强抵抗,伤亡惨重,于是又从本国调集两万多人来到台湾。10月初,日军大举进攻嘉义城。徐骧与嘉义守将组织军民挖掘地道,一直通向敌人营地下,埋设了地雷。一天夜里,地雷爆炸,炸死敌人七百多人。第二天,气急败坏的日寇集中全部炮火轰击嘉义城。最后的决战开始了,徐骧手持大刀挺立城头,高声喊道:“为台湾人民报仇雪恨的时候到了!”敌人发起了总攻,炮声震耳欲聋,浓烟滚滚。徐骧无所畏惧,英勇地指挥作战。不幸一颗炮弹在身旁爆炸,夺去了他的生命。

徐骧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壮烈篇章,从而也实现了他生前的豪迈誓言:“中华,中华,我所至爱。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愧!”

◎故事感悟

徐骧为卫国土从身殉国,满腔热血谱写了抗击侵略的壮丽诗篇。后人写了一副挽联:临危不惧,方显中华儿女真本色;为国捐躯,最是人民英雄一片心!可谓是对这位义勇奋战、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的最佳评价。

◎史海撷英

清设台湾府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订,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二十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文苑拾萃

台湾行

(清)黄遵宪

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当初版图人天府,天威远及日出处。

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钱无万数。

天胡弃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虏。眈眈无厌彼硕鼠,民则何辜罹此苦?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

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一声拔剑起击柱,今日之事无他语,有不从者手刃汝。

堂堂蓝旗立黄虎,倾城拥观空巷舞,黄金斗大印系组,直将总统呼巡抚,今日之政民为主,台南台北固吾圉,不许雷池越一步。

海城五月风怒号,飞来金翅三百艘,追逐巨舰来如潮。前者上岸雄虎彪,后者夺关飞猿猱。村田之铳备前刀,当軏披靡血杵漂。神焦鬼烂城门烧,谁与战守谁能逃?

一轮红日当空高,千家白旗随风飘。搢绅耆老相招邀,夹跪道旁俯折腰,红缨竹冠盘锦条,青丝辫发垂云髾,跪捧银盘茶与糕,绿沈之瓜紫蒲桃,将军远来无乃劳?降民敬为将军犒。将军曰来呼汝曹,汝我黄种原同胞,延平郡王人中豪,实辟此土来分茅,今日还我天所教。

国家仁圣如唐尧,抚汝育汝殊黎苗,安汝家室毋譊譊。将军徐行尘不嚣,万马入城风萧萧。呜呼将军非天骄,王师威德无不包,我辈生死将军操,敢不归依明圣朝。

噫嚱吁!悲乎哉!汝全台,昨何忠勇今何怯,万事反覆随转睫。平时战守无预备,曰忠曰义何所恃?

宁死不屈五壮士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葛振林(1917—2005),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免于难。伤愈后,葛振林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成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24日,30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况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成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七连。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七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后慌忙地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激战中,七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为了让大部队再走远些,为了让七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七连六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