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报:知恩图报
9431500000004

第4章 知恩图报显道义(2)

楚国是南方大国,但自公元前516年楚昭王即位后,不仅内政腐朽,而且又与周边国家如唐、蔡等国不和。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以收留吴王僚之弟掩余、烛庸为由,先后灭掉了归附楚国的小国徐国和钟吾国,之后想趁机伐楚。但孙武认为,“人民疲劳,未可以,等待时机”,加以反对,阖闾听从其言,并采用了伍子胥提出的“疲楚误楚”的战略方针,将吴军分为三支,轮番出击,骚扰楚军。这一措施实行了六年有余,吴军先后袭击楚国的夷(今安徽省涡阳县附近)、潜(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六(今安徽省六安市北)等地,使楚军疲于奔命,斗志沮丧。

◎文苑拾萃

题伍子胥庙壁

(明)唐寅

白马曾骑踏海潮,由来吴地说前朝。

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

隋珠的故事

◎饮水不忘挖泉人。——格言

曾侯乙(公元前478—前433),姓姬名乙。曾国君主,是战国初期在政治、军事上卓有建树的诸侯国君,又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华的艺术家。曾侯乙统治下的国家,是西周天子分封在汉水以东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封地在今湖北省西北部与河南省西南地区相交的江汉平原。其势力范围包括今河南省的新野,湖北省的枣阳、随州、京山和安陆北部都城西阳(今湖北省随州市境内)其疆域,曾国的国君姓氏、建国时间与古代文献所记载的随国完全一致,据此可以确证,曾国即历史上的古随国,其国君“曾侯乙”又可以称为“隋侯乙”。

隋珠是一件宝物。传说,古时候有个“汉东之国”,国内有个姓姬的诸侯,叫做隋侯。

有一天,隋侯在路上遇见一条大蛇,这条大蛇受了重伤,半截身子都快要折断了。隋侯很同情它,就回家取来药给蛇敷在伤处,又用布带为它包扎好,蛇便钻进树丛离去了。

过了好些天,有一次,隋侯在江边搭船,忽然一条大蛇从江中浮起,昂着头向他游过来。隋侯吓得惊慌失措,魂不附体。

可是那条蛇却没有伤害他,反倒从嘴里吐出一颗硕大的珍珠。这时隋侯定神一看,才看清楚这条蛇正是从前他救过的那条受伤的大蛇。

他心里顿时明白了:“啊,原来这是蛇从江中衔了一颗珍珠送给我,报答我的救命之恩呀!”于是他高兴地接过那颗珍珠。后来,人们便把这颗神奇的珍珠称做“隋珠”。

◎故事感悟

动物尚且知恩图报,何况我们人了。但人世间恩将仇报的事情历来比比皆是,我们不能不感叹人性的不一。这个价值连城的珠宝的背后,竟有着如此感人肺腑的故事,令我们感动!

◎史海撷英

曾侯乙的贡献

据《左传》记载:“汉东之国,随为大。”可知曾国是汉东诸侯之长,春秋初期可以与楚国相抗衡。曾国为侯爵诸侯国,又是周王宗亲,地位比楚国尊贵。楚君熊通请求曾侯在周王面前为楚加位,周王不听,楚君怒而伐曾,贤大夫季梁子劝谏曾侯,避实就虚,亲兄弟之国,曾侯采纳了季梁子的建议,楚不敢侵伐。

公元前640年,曾国策动汉东诸侯向楚挑衅,因战败而被迫沦为楚的附属国。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受到楚国的干涉和制约,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约公元前453年,曾侯乙力挽政局。即位后,他首先着手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努力改善、缓和与楚国的外交关系,恢复农业生产。其次,他扩充和改良军备,如三戈戟、殳,带矛车轊,重振军威。此外,曾国在文化等诸多方面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曾侯乙执政20余年,励精图治,使得曾国繁荣昌盛,楚惠王熊章作宗彝送于曾侯乙,以致尊敬之意。镈铭曰:“惟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

曾侯乙执政时代,曾国的青铜铸造与手工艺也都发展到了巅峰,较为典型的是盘尊曾侯乙编钟、建鼓、鹿角立鹤,这些青铜器都为曾侯乙亲自督造,说明曾侯乙对于音乐、美学艺术、冶金铸造都有所研究,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

◎文苑拾萃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由19件钮钟、45件甬钟、1件楚王钟组成,共计65件。该钟分三层悬挂在曲尺形的髹漆钟架上、中、下层钟簴为6个青铜佩剑武士,传达出了曾侯乙“修文重武”的治国理念。

整套编钟重达2500千克,规模宏大壮观,庄严肃穆。曾侯乙编钟不仅是宫廷内的大型乐器,更是王权与礼制的象征。

曾侯乙编钟是大型双音编钟,每个钟体都有两个纯正的基音,错金音律铭文共计2800字,记载的内容涉及十二音律以及音乐理论。据此可知曾侯乙在执政时期对于音律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曾侯乙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范雎知报恩

◎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三国志·吴志·骆统传》

范雎(?—前255),祁姓,范氏,名雎,战国时魏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范雎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公元前266年范雎出任秦相,辅佐秦昭王。范雎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谋略家。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高度评价范雎对秦国的建树和贡献:“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战国时,范雎随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回来后,须贾在魏相魏齐面前说范雎的坏话:“范雎出使齐国时与齐王来往密切,不知私下里干了什么。”至此范雎遭到严刑拷打,几乎死去。

苏醒后,范雎逃到秦国,改名叫张禄,不久当了宰相。魏国的人却认为范雎已经死了。

过了一年,须贾出使秦国,不知是什么原因被秦国留了下来。

一天,范雎穿一身破烂衣服来到须贾的住处。须贾一见,猛吃一惊:“你不就是范雎吗?怎么在这里?”

范雎叹息说:“唉,我从魏国逃出来后,就到了秦国。如今给别人当佣人。”

须贾不禁同情地说:“想不到你依然贫寒啊!”说着,就取出一件绸袍赠送给他,对他说:“我听说,秦国宰相张禄很得秦王信任,秦国的大事都由他决定,不知你有没有熟人认识他?”

范雎说:“我家主人认识他,我们前去问问看。”于是两人来到宰相府,府中的人看见范雎来了都远远地回避,须贾感到很奇怪。

范雎叫须贾稍等一下,他去告诉主人。

须贾在外面等了很久不见有人出来,就问看门人说:“范雎为什么还不出来?”

看门人说:“这里没有叫范雎的人。”

须贾说:“就是刚才我们一道来的那个人。”

看门人笑了起来:“那是我们的张宰相。”

须贾一听,吓得面如土色,赶紧跪在地上。

不一会儿,范雎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了出来。须贾叩头说:“想不到你踏着白云直上青天(贾不意君能自致青云之上)。我的罪过拔下头发也数不清,现在任凭发落。(摧贾之发以赎贾之罪尚未足)”

范雎说:“你的罪过的确不少,但先前赠我绸袍时,你表现出恋恋不舍的样子,就像老朋友一样,因此我会放你回去。”说完,范雎就离开了。

第二天,秦国果然释放须贾回国。

◎故事感悟

可以说范雎的心胸是宽广的、善良的。面对曾经极度伤害自己的人,因为对方的同情心,而以德报怨,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史海撷英

范雎施行远交近攻政策

为达到秦兼并六国的目的,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对齐、楚等距秦较远的国家先行交好,稳住他们不干预秦攻打邻近诸国之事。魏、韩两国地处中原,有如天下之枢纽,离秦又近,应首先攻打,以除心腹之患。魏、韩臣服,则北可慑赵,南能伐楚,最后再攻齐。这样由近及远,得一城是一城,逐步向外扩张,好比蚕食桑叶一样,必能统一天下。秦昭王三十九年(公元前268),秦昭王用范雎谋,派兵伐魏,攻占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两年后又攻占邢丘(今河南温县东)。秦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范雎又为秦昭王谋划攻打韩国,首先攻占地处韩国咽喉的荥阳,将韩断为三截,致使韩处于危亡之中,不得不听命于秦。经过一系列征战,秦国的优势越来越强,各国无不震动。

◎文苑拾萃

杂咏一百首·范雎

(宋)刘克庄

不待精神契,唯凭颊舌求。

莫年荐燕客,差胜似穰侯。

一饭千金

◎君恩重泰山,未有毫发酬。——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

韩信(约公元前231—前196),西汉开国功臣,曾被封为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韩信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是淮阴人,少年时候父母都死了,日子过得很苦很艰难,常常不得不厚着脸皮到别人家里面去混饭吃,大家都很讨厌他。

因为同城南亭长相熟,韩信就干脆住到亭长家去,一住便是几个月。渐渐地,亭长的妻子不耐烦了,接连几天故意提前把早饭烧好,然后在床上和丈夫吃个干净,等韩信起身时,锅里早已空空如也。韩信心里十分生气,拔腿就走,从此再也不登亭长家的门了。

无处吃饭,怎么办?韩信只得到淮阴城下的淮水边去钓鱼,然后将屈指可数的几条鱼卖掉,买点东西填肚子。有时韩信一条鱼也钓不到,就只好挨饿了。

淮水边上有一些漂洗丝棉的妇女,经常各自带着饭篮整日在这儿干活。其中有位好心的老妈妈,她发现韩信饿得有气无力,挺可怜的,便主动把自己带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韩信非常感激,对老妈妈说:“老人家,你这么关心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谁知老妈妈听了这话,反倒生起气来了,说:“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说出这种话来?我给你吃点便饭,难道就是为了得到你的报答吗?”韩信听了,心里更是感动。

淮阴城里有一个无赖为人特别刻薄,他当众羞辱韩信道:“小子!你若敢刺我一剑,就算你好汉,放你过去。要不然么,嘿嘿……对不起了,就请你从我的裤裆底下爬过去!”韩信瞟了瞟那个无赖,什么话也没说,趴下身子真的从无赖的胯下钻过去了。顿时,满街围观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骂韩信是个胆小鬼。韩信也不辩解,径自走了。

以后,项梁、项羽起兵反秦,韩信便去投了军。后来又从项羽军中转投刘邦部下。因萧何的举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果然不负重望,率兵东下,相继打败魏、赵,降服燕、齐,最后又与刘邦会合在垓下,灭了项羽,为高祖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刘邦封韩信为楚王,楚地正好是韩信的家乡。韩信衣锦还乡后,立即下令寻找三个人:河边漂洗丝棉的老妈妈、城南亭长和那个羞辱他、让他钻裤裆的无赖。

老妈妈被找来了,韩信对她谢了又谢,送给她千金作为报答。老妈妈不肯要,可是韩信不忘一饭之恩,定要以千金相谢。老妈妈推辞不掉,只好收下了。

城南亭长自知愧对韩信,心中七上八下,趴在韩信面前,半天不敢抬头。韩信赏了他一百小钱,说:“你是个小人,好事没有做到底,走吧!”

那个当年羞辱过韩信的无赖更是吓得胆战心惊、魂飞魄散,浑身哆嗦个不停,跪伏在地上连连磕头,要韩信办他的罪。

韩信笑着说:“你不必害怕,闹着玩的事岂能当真呢?若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哪能有我韩信的今天!我还真该感谢你督促我发愤图强、立志上进呢。我看你胆子挺大,是个壮士,就在我这儿做个中尉吧。”

这完全出乎无赖的意料之外,他如获大赦,又受宠若惊,对韩信的宽宏大量感激不尽,叩谢不已。

◎故事感悟

济困、报恩,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韩信就具备这样的美德。他在困顿时得到过那位老妈妈的接济,后来用实际行动报答了她老人家。更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面对曾经让自己蒙羞之人,韩信以宽广之心,以德报怨,这就是大义啊!

◎史海撷英

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是楚汉时期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此战汉大将军韩信不但消灭了齐楚仅余的一支有生力量,斩断西楚之右臂,并且占领三齐之地,实现了迂回到西楚后方并对其战略包围的有利局势。可以说,此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使楚汉之争逐渐明朗化,形成了一面倒的局势。项羽再无能力灭汉,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刘邦则进入全面战略大反攻的时刻。

对于楚汉之争中最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却由于史料的稀少,而后世在感叹韩信的军事艺术完美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此战的更深一步的探讨,以致于历代战争研究者对此战要么介绍极其简单,要么存在很多错误之处。而此战涉及到楚汉之间以及齐之间的政治、外交,牵连甚广,期间楚汉两方的君臣谋将出谋划策,机心百出,上演了一部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历史大剧!

◎文苑拾萃

题孤云绝顶淮阴侯祠

(宋)王仁裕

一握寒天草木深,路人犹说汉淮阴。

孤云不掩兴亡策,两角曾悬去往心。

不是冕毓亲布素,岂劳丞相远追寻?

当时若放还西楚,尺寸中华未可侵。

韩信感恩拒项羽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格言

秦朝末年,各国诸侯都起来反抗暴秦,当时韩信也带了一把剑去参军。

最初韩信投在项梁部下,项梁死后,便在项羽部下做个小官,很不得志。

后来,韩信又投到汉王刘邦部下。由于萧何的竭力推荐,韩信被汉王重用了。他不但替汉王攻占了很多地方,还杀死了楚国的龙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