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省:善于自省
9430600000019

第19章 敢于自省(11)

鲁迅先生严于律己,他始终在“修炼”,很多中肯的意见他是用心去听了的,鲁迅接触过弗洛伊德学说,大概也曾反省过自己,也许想要改变而不能,想要改变世人而觉得不改变自己就不能改变世人。

先生有一段时间是有些“虚无主义”的,但是,他克服了这种虚弱的病症。

他愿意做牛虻,愿意化作投枪让那些虚伪的人惴惴不安,于是才有了《狂人日记》及其后的鲁迅。

有本书叫做《被亵渎的鲁迅》,里面收录了批判鲁迅以及先生与人论战的文章,鲁迅先生除了用词上喜欢讽刺外总还想着“公正”,很多时候是连自己一块嘲讽的,但那些论敌们,常常是不择手段的。

鲁迅是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很小的时候就是这样。但是他遇到了许多挫折和欺侮,看到太多的险恶人心,于是,即便认为无力打破铁屋子,他还是愤然决然地投入到这种明知无望的行动中去。

于是,那些习惯了现有生活的人,那些被刺痛敏感神经的人,一窝蜂地起来围剿先生,于是鲁迅就成了一个在论战中成长的鲁迅。

有一次,孩子们玩“蒙蒙圈”(就是把自己当做陀螺旋转,小孩子都很喜欢),有个女人在一旁帮他们数数,结果有个孩子摔倒的时候恰好有家长进来,这个女人立刻板起脸说,不让你们玩,你们偏要玩,看看,摔倒了吧!——类似的事情大家可能都遇到过,而且不止一次。

有些孩子对此好像毫无察觉,不幸的敏感而又坚持“诚实”这种德性的人却要饱受折磨。鲁迅曾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教员,有一次,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忘记带火柴,他提醒学生说不要乱动,万一混入空气会发生爆炸。

结果呢,等他找到火柴点火的时候,果然发生了爆炸,这时他才发现前两排的学生全都躲到教室后面去了。

一定是有捣蛋学生故意混入了空气,而整个教室竟没有人提醒老师,这就是中国人的素质。鲁迅先生痛恨的“劣根性”就是指的这些。

这些打击都不算什么,亲弟弟的背叛才最让人伤心。周作人为了自己那个经常歇斯底里的日本妻子写了一封委婉的只在最后提了一句“以后请不要再到后院来”的绝交信,鲁迅一怒之下离开了自己置办的这处院落。他没有料到,他购买的一些书籍和用具竟被日本人开车拉走许多。

也许正是因为鲁迅有种种苦恼,所以才会有陈安的痛苦。传统型的贤妇被苦恼的鲁迅抛弃,这是悲剧。我们可以责怪鲁迅,但是,换一个角度,悲剧的婚姻的解散是不该只责怪一方的。

为什么鲁迅给人不近人情的印象?因为鲁迅是那种道德感强烈而很有一些不合群的习惯的人。他在厦门大学的时候对于同事们玩留声机听梅兰芳的行为很是看不惯,大概是认为这些人不务正业吧?

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他也表示过对梅兰芳代表的国粹京剧的贬抑。鲁迅对此是不满但又无可奈何的,所以禁不住出言讥讽。

◎故事感悟

反省任何一个人物,事实上都是反省我们自身,这一点毫无可疑。鲁迅先生即是一个敢于解剖自己的了不起的人。读一读他的散文《风筝》,我们很难不被那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所感动,我们有谁能够在长大成人后为儿时的一次对幼弟的“严酷压迫”致歉?

◎史海撷英

鲁迅的《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杰出作品,写于1918年4月,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后收入鲁迅的《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狂人日记》的主题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其“弊害”在于“吃人”。鲁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做出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

《狂人日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可以说《狂人日记》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先河。

◎文苑拾萃

风 筝

鲁 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在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伤。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的凸现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合。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是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又是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慌地站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国外的讲述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常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地坠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字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