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专:所力应专
9430200000020

第20章 科学研究(7)

当时,横在罗健夫面前的困难是很大的。国内一无样机,二无图纸,三无资料,国外又“禁运”。罗健夫过去是学核物理的,搞电子设备又不在行。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挡住他们,罗健夫和他的同事们就是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开始了艰难的攻坚。他一个人承担了两个人的工作,既承担图形发生器电子电路的设计,又顶替别人搞计算机,两副沉重的担子压在他的肩膀上。除此之外,作为课题组长还要懂一些机械制造、半导体应用等专业知识。这一切,沉重地压在罗健夫的肩上。但为了尽快缩短我国在这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罗健夫忘我地拼搏了。

深夜的灯光下,仍闪现着他的身影;天微明,他又急忙起床,一头扎入工作室,刻苦攻关。一连几年,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全部业余时间都用来勤奋读书、翻阅资料、思考设计、攻读第二外语上。

凭着这种超人的毅力和忘我的精神,罗健夫带领全组同志终于在1982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填补了电子工业的一项空白。三年后,又研制成功Ⅱ型图形发生器,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1982年,他在研制Ⅲ型图形发生器时,不幸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年仅47岁。

罗健夫在自己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实现了为祖国、为人民攻关不止、奋斗终生的誓言。

◎故事感悟

罗健夫,一个攻坚不止的巨人。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忘我地工作,思考设计出高科技产品,填补了电子工业的空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史海撷英

一生不染的表率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像是奔向共产主义的伟大长征,也有“雪山”和“草地”,也要克服艰难险阻,冲破围追堵截。党内的不正之风、社会的不良风气,都是这条路上的巨大障碍。面对这些障碍,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听天由命,还有人跌落深渊……

但是,罗健夫却没有。他1951年参军时曾抱定了“牺牲个人的一切”的决心,八年后入党时又写下了“忘我无私地工作”的誓言,恪守始终,从不动摇。

有个年轻工人问罗健夫走后门应该送什么礼好时,他听了感觉这是不正之风,是缺德的行为。送礼是腐蚀人,缺德;受礼是以权谋私,更缺德。所以,按他的意思,宁可不调,也不走这样的歪门邪道。年轻人羞愧不已,低头走了。可见罗健夫抵御不正之风的态度是多么的坚定。

◎文苑拾萃

罗健夫的个人精神

罗健夫,窗前的灯光经常最后一个熄灭,而又最先一个亮起。连续多年,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全部业余时间用来刻苦读书、翻阅资料、思考设计、攻读第二外语,还要向爱人单位的一位计算机工程师请教计算机原理和应用技术。

罗健夫,常常连续三天、五天、七天,一头扎进工作室里。饿了啃块馍,渴了喝口水,困了在地板上躺一会儿,夜以继日,埋头不息。那年,当地闹地震,人心惶惶,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同志们劝他、拉他,他硬是不离开工作室。他为了事业把个人生活简化得不能再简化。一个馒头夹一块臭豆腐,一碗面条拌一点酱油,就算一餐。身上穿戴的仍是当年部队发的军衣军帽。一家人准备添置衣物的钱,常常被他用来买了研制图形发生器需要的书籍。出差到外地,他从不游山玩水,不放过一刻学习、工作的时机。

罗健夫,专心致志,工作入迷。走出新华书店、坐上公共汽车就看书,往往来时想不起到站,坐回去又忘记下车。他半夜进厕所,边思考工作边脱上衣,乃至发现衣服没处搁,才猛想起这儿不是宿舍。

罗健夫就这样舍身忘我,奋发工作,终于带领全组同志于1972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填补了电子工业的一项空白。三年后,又研制成Ⅱ型图形发生器。接着,他又和全组同志向“Ⅲ型”发起了进攻。

女地质学家在南极寻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尚书》

金庆民(1939—1999年),湖南省炎陵县三河镇人。1961年金庆民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到我国西域的新疆坚苦奋战20个春秋,曾先后三次赴南极进行地质科学考察。她三十多年的地质研究工作,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和南极地区几项地质科研空白,为我国地质事业和提高我国对南极研究的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赴南极腹地考察的女科学家。

金庆民1961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在地质战线工作了30年。曾受国家委派两次赴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获得了宝贵的地质资料。在南极最高峰文森峰地区发现了大铁矿,填补了地质学研究的空白,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1年,金庆民大学毕业后,没有留恋大城市的安逸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来到新疆,奋战戈壁滩20个春秋。1980年,她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边缘发现了角砾石田橄榄岩,该发现被列为国家的一项地质新发现,为新疆的金刚石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1984年,她参与编制的新疆天山地质图与矿产图获得了新疆自治区的奖励。

地质工作是艰苦的,而女同志更要付出超人的代价。在野外探矿,女同志尚未有过。但金庆民打破了这一惯例,常年在雪山上攀登,在浩瀚无垠的大沙漠里跋涉。断水、缺粮、迷途、翻车,似乎已成家常便饭,但她与队员们以苦为乐,勇敢地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为了事业,她长期与爱人分居两地,三个孩子由远在浙江的姑妈照看,以致孩子见到她竟不相认,喊她“舅妈”。

1986年,受国家委派,金庆民参加了我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踏上了冰雪王国的大地。在长城站,她与男同志一起参加扩建长城站的劳动,修筑码头,卸运物资,盖房修路。每天行程三四十里路,测制了1:10000地质图20平方千米,采集了420多块岩标本。经过77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完成了地质考察任务。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金庆民又参加了中美联合南极登山科学考察队,对南极腹地文森峰进行登山探险科学考察活动。文森峰,人称“死亡地带”,海拔5140米,终年冰雪覆盖。在此之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位女性踏上这块土地。涉足死亡地带前,中美双方的协议上规定探险队员若遇不测,遗体将不运回本国。

面对这一切,金庆民想的只是祖国地质事业的腾飞,早日把五星红旗插上南极最高峰。她毅然在照会上写下了“金庆民”三个字,踏上了远赴南极之路。

南极探险的艰苦程度远远超过她们的想象,暴风雪时常将她们的帐篷刮走。一杯咖啡喝不到一半就结了冰,稍不留意,舌头就会粘在勺子上被扯掉一块皮。

进入南极腹地第三天,金庆民决定一人独闯山峰,进行为期4天的科学考察。

“您一个人留在这太危险了!”同伴不断地劝告她,“太危险了!”

美方队员也关切地说:“金女士,你一个人行吗?你想过没有,暴风雪一来,帐篷被掀跑,您就……”

金庆民坚持一个人留在了这里。这里的气温极低,一片冰海,但强烈的事业心像熊熊的烈火在她胸中燃烧,驱使她去探索、去攻坚。

和战友分开的第四天,金庆民在一道山脊上发现了铁矿露头。为了追溯铁矿带,她沿着陡峭的山脊行走进行地质考察。这是一个20千米长、200米厚的含铁岩层。她欣喜若狂,中国人在南极发现铁矿了!她把一面五星红旗插在矿体上,对着茫茫冰原大声呼喊:“祖国啊,为你的女儿骄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