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宽:宽以待人
9429500000009

第9章 宽宏之心显度量(3)

◎史海撷英

张飞救益州

218年,曹操击败张鲁以后,曹营的名将张郃便率军进驻益州的东北部。这里虽然属于益州,然而向来都为张鲁的领地。于是,刘备便任张飞为巴西太守,出兵与张鲁争夺益州,两军对峙时长达五十多日。

后来,张飞率领精兵万余人,与张郃的部队交战。由于山道狭窄,前后不能相救,张郃被打得大败,弃马与手下十余人爬山逃往南郑。在这一战役中,张飞不但拓增了刘备的领土,更是保住了蜀地的门户,使益州转危为安。

◎文苑拾萃

汉车骑将军——张飞

佚名

力斩邓茂黄巾散,鞭挞督邮虎威显。

虎牢关前三百合,无敌温侯心胆寒。

大破徐州占古城,招兵集粮佐炎汉。

当阳巧用疑兵计,曹骑五千皆丧胆。

征虏将军兵入川,江州义释老严颜。

智至成都见兄长,大军安定诸郡县。

计败张郃定汉中,阆中开辟兵屯田。

大汉未兴身先死,车骑千古留遗憾。

度量非凡的周瑜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人称“美周郎”。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他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直接决定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取得胜利后不久,周瑜便因病逝世,年仅36岁。

周瑜年轻有为,才华出众,而且度量宽宏,情趣高尚。

周瑜的部下中有一位老将,名叫程普。程普因为自己是孙权父辈时的老将,年纪长、资历深,所以不愿屈居周瑜之下,经常在周瑜面前以“老资格”自居,屡次凌辱周瑜,令周瑜难堪。然而,周瑜每次都以国家利益为重,屈己谦让,从来不与程普斤斤计较。

时间长了,程普终于被周瑜非凡的度量所感动,十分敬佩周瑜,并开始亲近推重周瑜。他还经常对人说:“与周公瑾交朋友,就像饮美酒一样,不知不觉之中便已沉醉了。”

后来,魏国的曹操听说周瑜年轻有为,就想通过游说,使周瑜归附自己,为魏国所用。于是,曹操就派出蒋干充当说客前往东吴去降服周瑜。

蒋干是个仪表不凡的人,在江淮一带以能言善辩而著称。蒋干凭着自己与周瑜的同乡关系,便推说是私下会友来拜见周瑜。

其实周瑜对蒋干的求见意图心中是十分明白的,可他仍对蒋干以礼相待,亲自出营迎接。

当周瑜见到蒋干时既热情又坦率地说:“你太辛苦了,这次你远涉江湖而来,是替曹操做说客的吧?!”

蒋干见自己的意图被周瑜识破,不免心中一惊,但嘴上仍然坚持说:“我与你是同乡,中间分别多年,早听说你的美名与功业,现在特来叙叙阔别之情,并来看看你的风雅志趣。你却说我是说客,恐怕是神经过敏了吧!”

周瑜仍然没有生气,而是笑了笑说:“我虽然算不上什么有名的乐师,但听到琴声还是能辨别出别人弹的是什么曲子的。”

周瑜始终不以蒋干来游说自己而失礼,亲自为蒋干安排了酒宴,给予蒋干热情的接待。宴席后,周瑜便打发蒋干说:“正巧我有点机密的事情要办,就请你暂时到馆舍中住几天吧,事完之后,我再来请你。”

三天后,周瑜处理完军务,便来邀请蒋干一同观看营寨及仓库中的军用器物。回到营中宴饮时,周瑜又吩咐侍从将自己的各种服饰、珍奇玩物等拿给蒋干看,并趁机对蒋干说:“大丈夫活在世上,遇到知己的明主,就应该亲如骨肉,言听计从,同舟共济,岂能朝秦暮楚,为别人的势力所诱惑呢?现在我的志向已定,就是以前的苏秦、张仪、郦食其这样的游说之士来游说我,我也会拍着他们的背脊骨,让他们扫兴而归的,又怎么能让你这样的年轻书生说动心呢?”

周瑜的一番话,说得蒋干无言以对,只好强装佯笑。

蒋干这样一位独步江淮的善辩之士,在言辞巧利、举止洒脱、气度非凡的周瑜面前,自认是一筹莫展。回到曹营后,蒋干一再称赞周瑜的度量宽宏,情趣高尚,不是任何言辞所能说服得了的,曹操也只好死了这份心思。

◎故事感悟

周瑜用他宽广的度量诠释“团结”的意义,用热情大度和巧妙的言辞拒绝前来劝降的蒋干,可见他为人豁达大度,是个气量大、运筹帷幄、气度不凡的将领。《左传》也记述:“君子务大,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史海撷英

周瑜打黄盖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爆发时,为了引曹操上当,周瑜决定用苦肉计。这时黄盖奋勇当先,在军事会议上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不逊,大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便下令将黄盖斩首。由于黄盖曾是有功的老臣,诸将都苦苦为之求情,周瑜便将斩首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

周瑜和黄盖之间所做的这些事,其实都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上诈降书,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对此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在赤壁大战中遭受惨败。

◎文苑拾萃

赤 壁

(南宋)戴复古

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

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孛邈为人宽宏大度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冯梦龙·《醒世恒言》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419年),字安德。东晋的第十位皇帝,统治时间是从397年到419年,死后谥号安帝。

东晋末年,孛邈原本住在敦煌一带。后来由于家境贫苦,难以维持生活,便流落到了汉川一带居住。

汉川刺史的助手姜显,凭借自己的权势,经常凌辱欺压孛邈。孛邈无奈,只好默默忍受着。

15年后,即晋安帝义熙九年,孛邈被任命为梁州刺史,镇守汉川地区。这样一来,原来欺压过孛邈的人都十分惊恐,担心遭到报复。姜显更是终日坐卧不安,人们都对姜显说:“这回你该倒霉了。以前你总是欺压人家,现在人家来报复你,这可真是罪有应得啊!”

就在孛邈上任的那天,姜显赤着上身,叫人把自己捆绑起来,然后跪在路旁迎候孛邈。孛邈见到姜显后,大吃一惊,连忙说:“不要这样!不要这样!”

接着,孛邈走下轿子,亲手为姜显把身上的绳子松开,并安慰姜显说:“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今后谁也不要放在心上了。”

说罢,孛邈又命人取来衣服送给姜显。姜显见孛邈对过去的事一点儿都不忌恨,而且还这样坦然、诚恳,既感动又惭愧。

有人问孛邈:“过去姜显那样欺负你,你不但不提,怎么还这样对待他呢?难道你还怕他不成?”

孛邈说:“并不是怕他。我以前借住在这里,失意多年,如果报复姜显,就会有许多人都感到害怕。只要他们知道过去自己的做法不对就行了,何必还要意气用事呢?”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称赞孛邈胸怀宽、度量大。

◎故事感悟

孛邈之所以赢得美誉,是因为他不计前嫌、宽以待人。胸襟宽阔、宽宏大度是一种美德,而我们要做的,也应正如孟子所说的那样:“江河何以拟心胸?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谨记也!”

◎史海撷英

门阀战争与北伐

东晋时期是历史上门阀政治发展的繁荣时期,当时,皇权衰落,司马睿称帝也是依靠的南方官僚士族的拥戴。东晋政权刚刚建立时,先后平定了王敦和苏峻的叛乱,统治才日益稳定。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四姓,先后支配着王朝的政局。

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历代帝王在位期间都想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庾、桓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在东晋时期就曾进行过多次。

311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了河北。后来由于受到朝廷的排斥,不幸忧郁而死,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在此之后,当权的士族也多标榜北伐,以增加自己的门户威望,其中以桓温的三次北伐最为著名。桓温曾带兵收复了洛阳,进驻关中,进兵河北,然而最终依然没能巩固北伐的成果。

383年,前秦南下伐晋,东晋面临巨大的威胁。在宰相谢安的运筹帷幄之下,谢石、谢玄率北府兵大败前秦军队,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性胜利。此后,谢安又立即使其弟进军北方,快速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此后,南方因外乱威胁解除而爆发内战,孙恩、卢循起兵叛乱,桓玄在内战中获胜,一度篡晋。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镇压了农民军,并通过北伐树立威望,最终取代了东晋。

胸怀坦荡的蒋琬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蒋琬(?—246年),字公琰,三国时代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蜀汉四英之一。初随刘备入蜀,诸葛亮卒后封大将军,辅佐刘禅,主持朝政,统兵御魏,采取闭关息民政策,国力大增。死后葬于涪城西山,陵墓为著名的三国遗迹。官至大司马,安阳亭侯。

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临死时将自己的职位托付给蒋琬,让他辅助国君,行使蜀国军政大权。

诸葛亮是当时的一代才子,智慧能力无人可比。蒋琬接任后,遇到了一些下属的怠慢和不服,蒋琬却不计前嫌,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态度相待,不计个人面子,以国家利益为重。

当时有一个叫杨戏的下属官吏,为人傲慢,不爱说话,对新上任的尚书令蒋琬也爱搭不理。蒋琬与他说话时,他竟然常常不回答。有人对蒋琬说:“你与杨戏说话,他居然敢默不作声。这种犯上的表现,实在太严重了!”

说话人是想让蒋琬借此惩治一下杨戏。不想蒋琬却不以为然,说:“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好比人脸一样,不可能一模一样。有些人当面阿谀奉承,背后却诬蔑诽谤,这种做法是令人厌恶的行为。那样做还不如默不作声。杨戏不回答我的话,说明他不愿违心地赞同我的观点,但又不敢当面驳斥我,使我难堪,损害我的威信,所以他采取沉默的方式,这种做法能使他心安理得。”

又一次,督农官杨敏诋毁蒋琬:“做事糊涂,实在比不上诸葛亮。”有人将此话告诉蒋琬,并建议蒋琬追究此事。蒋琬却坦然地说:“我办事的才能确实比不上诸葛亮,有什么可追究的?”

主管此事的官吏见蒋琬如此大度,便不再追究杨敏的罪责。杨敏说过此话不久,因别的事被拘入狱,大家担心蒋琬一定会借此判他死罪。而蒋琬并未因个人恩怨判刑,而是秉公处罚,杨敏也没有受到重责。

◎故事感悟

蒋琬面对杨敏的攻击付之一笑,并在随后杨敏犯事时不乘机报复,而是不计前嫌,秉公办理,保全了他的性命,蜀国百姓因此赞扬他“宰相肚里能撑船”。蒋琬的正直和高风亮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正直是面对一件事情不因自己的喜恶而作出取舍,正直是不为自己的利益驱使而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正直是待人接物所拥有的一种高贵的品质。我们从小就应该努力地培养自己,使自己始终拥有一颗正直的心。

◎史海撷英

蒋琬主持朝政

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军中去世,蒋琬升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持朝政。

当时,蜀军新丧主帅,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蒋琬虽然初理朝政,但却镇定自若,“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因而民心迅速得到安定。后主延熙元年(238年),蒋琬统帅诸军屯驻汉中、开府,加大司马。

◎文苑拾萃

访蒋琬故里读《三国志·蒋琬传》有感

卢 火

地灵涌喷温泉水,人杰萃拔蒋公琰。

莫道西蜀无才继,阿斗出蓝不如蓝。

唐太宗的宽容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刘向·《新序·节士》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又晋封为秦王,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两人,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以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经过主动消灭群雄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唐朝历史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唐太宗在位23年,享年50岁,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太宗手下最有名的将领尉迟敬德,原来并不是唐太宗的人,是从刘武周那里降唐的。

从刘武周降唐的那些人并没有忠心归顺唐朝,有许多将领和士兵在跟唐太宗征讨王世充时,都趁机叛唐而去。这使得唐营的人对那些人感到害怕。特别是尉迟敬德这样一个骁勇绝伦的人,如果叛唐而去,对唐朝反而是个很大的威胁。所以唐太宗手下的人没有告诉唐太宗,就将尉迟敬德囚禁了起来。

可是,他们觉得光是将他囚禁了不是办法,只有将他杀了,才会没有后患。但杀他就必须要得到唐太宗的批准了。他们对唐太宗说:“原来从刘武周那里降唐的将领,都相继叛唐而去,所以我们将他们之中最有能耐的将领尉迟敬德囚禁了。他如果被我们的敌人得到了,我们可不好对付。现在已经被我们囚禁了好几天了,他心里一定非常愤恨。我们认为不如将他杀了,省得留下后患。”

唐太宗一听很惊奇,他说:“你们怎么做出这样的事?如果尉迟敬德想叛逃,凭他的能耐,他怎么会落在别人的后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