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史,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不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郡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久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母亲给儿子当家
◎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太平经》
颜希深(1729—1780),字若愚,号静山,又号浚溪,广东连平县元善镇人,贡生出身。颜希深是落户连平颜氏的第五代。
颜希深的母亲何氏出身书香门第,秉性慈惠、知书达理,嫁与颜氏后因家庭困难,常以种桑绩麻供颜希深读书。她总是教育儿子要深明大义。儿子做了官以后,谨记母亲的教诲,不仅廉洁奉公,而且爱民。
清乾隆年间颜希深任山东平度知州,他清廉爱民,很得人心。
有一次,颜希深到省城去办理公事,这期间平度州发了大水,老百姓都往高处跑。可是县城附近是一马平川,根本没有高地,所以老百姓都纷纷上了城墙。
一连多日大水不退,老百姓在城墙上没吃没喝、饥饿加雨淋,苦不堪言。何氏看到这样的情形,心急如焚,盼着儿子早点回来。可是,到处都是一片汪洋,风大浪高;儿子远在省城,洪水不退想赶回家来实在是难上加难。
儿子不在家,躲在城墙上的灾民没吃没喝怎么办?何氏想到了请示巡抚,可洪水的阻隔,连城都出不去,怎么能请示巡抚开官仓发放粮食赈济灾民?
一连几天,颜希深的母亲睁开眼睛,眼前都是洪水,闭上眼睛,眼前全是城墙上的那些眼看就要被饿死的灾民。老太太如坐针毡,不知如何是好。儿子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找巡抚又出不了城,怎么办?
正在老太太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士兵来报,说城墙上已经饿死人了!老太太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一哆嗦,眼前仿佛一下子出现了饿殍遍布城墙的凄惨景象。饿死人了!
何氏始终犹豫不决的心立刻镇定了下来,她把手里的拐杖使劲往地下顿了顿,似乎是下了最后的决心。她命令传令兵,把县官叫了来,对县官说应立即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
开始,县官还有些犹豫,何氏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你只管开仓,朝廷怪罪下来,有我儿子和我顶着,只要不再饿死老百姓!”
县官见何氏决意如此,也就只好听她的安排了,立即打开官仓,放粮赈灾。
过了些日子,洪水渐渐退去,颜希深也从省城回来了,为母亲深明大义、为救济灾民而不顾身家性命的勇敢精神所感动。
颜希深对母亲说:“您做得很对,如果是我,也会这样做。”
同时,他请母亲放心:“朝廷要责罚,就责罚我好了,与母亲没有任何关系。”
虽然颜希深把责任全都揽了过来,而山东巡抚却不依不饶。他认为这样做是不能允许的,把弹劾颜希深母子的折子火速送到了北京。
乾隆皇帝阅了这道折子之后,拍案叫绝,连连说好。好在哪里呢?乾隆皇帝说:“有这样贤德的母亲,这样爱民的好官,能够为国为民着想,对于临时情况能够权宜变通,及时处理;这位巡抚不但不予保奏给以嘉奖,反而参劾他们,怎么能激发勉励地方官吏积极赈灾呢?”
于是,乾隆皇帝把颜希深提升为知府,授予他的母亲三品封衔。后来,颜希深官至巡抚,他的子孙官至总督。
颜希深母子不顾个人安危、救民于水火的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故事感悟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对天灾危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时,应该如何决断?颜希深母子给人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史海撷英
颜希深攻打金川土司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将颜希深调往四川省西北部的高原藏区,并派他前往攻打金川土司的前线,辅佐鄂宝管理军饷事务,同时还要协助河南布政使处理供应前线钱粮方面的事务,不过人需要留在军队当中。
颜希深上书说:“军粮仓库设在木池,因山势所限,与军营阻隔,故而交通很不方便;不如将山地开平,将军粮直接运到前线安营,由我和黄岩总兵李时扩领兵把守,并经常率领兵士操练,这样不但能让兵士熟练作战技艺,练兵场上的喊杀声还能远近相闻,震慑牵制敌人。”
同时他还说:“金川地区山深林密,敌人很容易隐藏起来,因此请让我率兵砍伐山中的林木,让附近的敌人碉堡通出来的道路全无遮蔽,这样他们就不能偷袭我军了。”
乾隆帝十分赞赏颜希深的意见,不仅立刻批准了他的奏章,还特别赏赐他孔雀翎。于是,颜希深与李时扩便焚毁了木池站,挥师深入前线。
到达前线后,颜希深经常在寒冷的深夜到帐外查岗查哨和抚慰兵土,得到了士兵的热烈拥护,从而确保了前线军粮的及时供应。
魏源以身贷民命
◎爱之为道也,情亲意厚,深而感物。——刘劭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号良图。清湖南省邵阳县金潭人(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的好友。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道光二年(1822年)魏源中举人,试卷得到宣宗褒扬,但此后会试却落第,考官刘逢禄深感可惜。后魏源捐内阁中书,直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方中进士,殿试位列三甲第九十三名,以知州分发江苏,赞权兴化。官至高邮州知州。晚年隐居杭州,潜心佛教,法名承贯。病逝于杭州。魏源学识渊博,著述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秋,江苏兴化县在大灾之后,水稻却喜获丰收。当地百姓为感激为此作出贡献的知县魏源,特将这年丰收的水稻称为“魏公稻”。
道光二十九年魏源任兴化县知县。在清代官场中,县官是最难当的。它担负的职责最多、最实际,又最难办,而国家给予县官及僚属的俸禄是很少的。
尽管如此,魏源于闱场跋涉三十多年后,在52岁时方有所谓正途出身。科场的遭遇,促使他决定要当好百姓的“父母官”。
兴化“地势四面皆高,形如釜底,近高宝、洪泽二湖”。湖水涨,威胁堤防;堤溃则将影响运河漕运,故设南关、中新等五坝,以资宣泄。下河农民种早稻,到秋初湖涨之时,新的粮食也都收获归仓了。坝启水注,于农民当年收获无损。
道光末年,官场腐败已经十分严重了,河臣河工平日宴游作乐、贪污河费、不事修缮,致使堤不坚实。一旦湖水上涨,他们又怕承担溃堤罪责,于是不顾下河七县人民的死活,动辄下令启坝放水。而农民新谷即将收获,往往被大水冲得干干净净。此灾尤以兴化为甚,致使淮扬大饥,百姓怨声载道。
道光二十九年,洪水来得更早,大雨从农历四月一直下到六月,湖水猛涨,河员催促凿开邮南五坝,刻不容缓。此时禾稻将实,百姓听说又要启坝,个个怨恨,数万人风起云涌、集结堤坝。
此时,魏源受任兴化县才三天,他首先察看了邮南水势,然后到县接印。
这时,“河帅将启闸”。魏源闻讯,心急如焚,他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即将收获的水稻毁于一旦,于是找河帅力争,陈述百姓之苦,希望尽力救灾、暂缓启坝,以免操之过急。
然而,河帅只顾自己,执意不肯。魏源遂至总督衙门,击鼓求见。他见到总督陆建瀛后,再次为百姓申诉,反复强调不能启闸的理由。陆建瀛为掌握情况,亲往勘察灾情,终于批准了魏源的请求。
魏源在风雨中奔走呼号,指挥七县农民挑土护堤。随着风雨加剧,堤坝面临决口的危险,情况万分危急。河臣再次提出开坝,魏源顶风冒雨,扑倒在堤上痛哭,如果要开坝放水就让水把他冲走。数万乡民为之感动,全力投入抢险,经过昼夜奋战,终于渡过险关,保住了堤坝。
此时,魏源浑身泥水,双眼被风雨激打得赤肿如桃,看到的人没有不感动流泪的。当人们含泪将这位56岁的老人用门板从堤上抬下时,陆建瀛见了也禁不住含泪感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岂不信然。”
人们把魏源抬上船,到兴化码头,闻信前来迎接的士绅百姓,从县衙到码头,路上挤得水泄不通。人们拿着香火、放着鞭炮,欢呼“青天老爷”。
千百双手,小心翼翼地托着魏源的轿舆,一直用手抬进县署。士民们又立即送来一块大匾,上面书写着“淮扬保障”四个大字,悬挂在县署正中。是岁大穰,民谓其稻曰:“魏公稻也。”
后来,魏源在兴化县处理事情极为顺利,凡是“魏老爷”发令要做的事情,无不计日程功。他发动百姓趁冬季水枯之便,疏通河道、沿河堤植柳、兴修水利。魏源为了永久性地解决启坝问题,深入调查,亲临第一线,指挥河堤重建工程。
魏源保障了兴化县等下河七县人民的安居乐业,人民咸颂其德,匾额楹联、诗词颂赋,云涌而至。其中有“时方浑噩,公已研求。卓彼先觉,如有隐忧。牛刀初试,砥柱中流。淮扬保障,千载寡俦”的话,这些话对魏源的肯定是贴切的。
◎故事感悟
在魏源身上,人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用大半生时间求取功名的魏源,看到了一个不怕牺牲、救民于水火的魏源,看到了一个正直的读书人,也看到了一个封建时代基层官员为民谋福祉的形象。
◎史海撷英
同治中兴
同治中兴指的是在清中叶后期,同治皇帝在位期间(1862—1874年),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个恢复阶段。
当时,恰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合作,以及太平天国崩溃(1864年),因此清王朝在政治上出现了一个较为平静的时期。
也有人将清朝时期咸丰至同治时期称为咸同中兴,作为一个恢复的阶段。不过现在普遍都认为,恢复时期主要是在同治统治年间。
◎文苑拾萃
《瀛环志略》
《瀛环志略》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一部名著,作者徐继畬,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初刻于福建抚署。1848年秋,《瀛环志略》刊行。
此书被视为是《海国图志》的姊妹篇,是亚洲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地理的著述,也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思想的人们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读物。该书以战国思想家邹衍所论中国之外有大九州,有大瀛海环绕,故名《瀛环志略》。
书中全面扼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沿革、政情历史、民俗风情、经济状况等。书中开篇为总说,后为分叙,总分图44幅。
《瀛环志略》共十卷,一卷志阿非利加(非洲),二卷志亚墨利加(美洲),三卷志亚细亚(亚洲),四卷志欧罗巴(欧洲),共介绍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书中将各洲各国的疆域、种族人口、历史沿革、建制、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等方面做比较,介绍翔实明细,边叙边议,图文并茂,可读性和实用性都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