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42

第42章 唐明宗减宫人去省耗

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以续德。——清·钱琦

唐明宗李嗣源(866或867—933年),五代后唐皇帝。926—933年在位。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李克用养子。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光元年(923年),庄宗李存勖领兵取汴梁,灭后梁。四年(926年),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嗣源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亶,改元天成。杀酷吏孔谦,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但因文盲君临朝廷,无驭驾能力。又兼用人不明,姑息藩镇,权臣安重诲跋扈,次子李从荣骄纵,以致变乱迭起。弥留之际,从荣举兵反,饮恨而死。葬徽陵,谥圣德和武皇帝,庙号明宗。

李嗣源即位后,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改革。首先,杀掉小人和宦官,有效地防止了腐败的滋生。将盗掘唐朝陵墓的温韬和后梁降将段凝赐死。段凝开始被流放边疆,李嗣源又将他赐死在流放地。对豆卢革、韦说这样的士族奸臣先是贬到外地,然后再下诏赐死途中,又命各地的节度使杀尽宦官,并撤掉由宦官专任的监军一职。当时,有数百名宦官在兵变混乱时逃到山林中躲了起来,有的还出家做了和尚。这一次,宦官基本上被诛杀完了。对于伶人,由于和李存勖一起误国,也被杀戮殆尽,除了败政的又一大隐患。

其次,李嗣源还从节俭角度出发,裁撤了一些人员,一反李存勖在位时的奢侈之风。他下诏禁止进献鹰犬珠宝珍玩之类的奢侈品,后宫也大量裁员,宫人只留100人,宦官只留30人,教坊留了100人,御厨房也只留下了50人,其他人可以自己选择去向。他又将宫中的美貌女子遣送回乡,只留下老宫人洒水扫地。

第三,李嗣源对政务和衙门也是尽量精简,撤销了各个部门有名无实不起作用的机构。下诏命各部军队就近征集给养,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减少了国家开支。

上述措施,对李存勖时期的弊政基本上扫除干净了,政治开始清明起来,为李嗣源以后的治国安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有的官吏私自在正税之外加收租赋,被李嗣源贬官。亳州刺史李邺因为贪赃而被赐自尽,丢了性命。李嗣源惩贪治污毫不留情,汴州的管仓官吏们由于犯贪赃罪被查处时,有人求情,其中有旧将功臣的儿子,而且又是李嗣源女婿石敬瑭的亲属,李嗣源的旧将王建立为其求情,减轻处罚。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唐朝的法律中有一些条文规定了官吏和贵族享有特权。他们如果犯罪,可以先请求皇帝裁决,如果皇上认为可以减免处罚,就依照他的意思办,这就是有时候说的“朕即法律”。但是,谋反、触犯皇帝尊严以及像不孝敬父母等违犯三纲五常的犯罪就不可以宽恕了,这类犯罪一共有十种,现在“十恶不赦”这个成语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李嗣源出身一般家庭,继位后对这些特权不再照顾,他对王建立说:“王法无私,怎么能因为是亲戚而照顾呢?”下令拉出去处斩。

还有一次,供奉官丁延徽监仓自盗,犯下贪污罪。但由于他平时巴结权贵,行贿攀附,所以犯法时侍卫使张从宾便向明宗李嗣源求情宽恕。李嗣源怒斥道:“食我优厚的俸禄,不知为国做事,反而偷我仓储财物,论罪当死!现在就是他苏秦再世,也不能说服我给他减刑,你说也没有用!”然后命令处死,毫不姑息。对于李存勖曾经重用聚敛民财的租庸使孔谦,李嗣源也是顺应民意,果断诛杀。所发的敕书中写道:“使生灵涂炭,军士饥寒,成天下之疮痍,极人间之疲弊。”但李嗣源还是明智地宽恕了他的家属,只没收了家产没有诛杀九族。

为警示他人,李嗣源还下诏禁绝一切腐败事项。诏书中说,最近百官中有一些人任人唯亲,干涉朝政,勾结犯法,扰乱正常秩序。从此以后,一律禁止,再有营私舞弊的犯法徇私者,原来举荐的官员也要贬官或者发配流放。

对于贪官污吏,李嗣源处罚起来毫不手软,对于清廉的官员则是褒奖有加。宰相李愚得病时,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邺前去探视问候。翟光邺去了之后,看见李愚的屋里四壁根本就没有什么装饰,病床之上也仅仅是一条破毯子,官宦之家常见的雕梁画栋、锦衣绸缎、山珍海味在李愚的家里一点也看不到。翟光邺回去后向李嗣源如实汇报了所见的情况,李嗣源听了很受感动,下诏赐李愚绢一百匹,钱十万,床上的铺陈之物共十三件。

对于敢于直言上书言政事的忠臣,李嗣源也是很高兴地给予赏赐。大理寺少卿康澄给李嗣源上书,提出了国家不足惧之事五种,深可畏之事六种。不足惧的事包括一些在他们当时看来是天上神灵发怒的自然现象,如星星有了异常现象、庄稼受灾等,还包括小人的谗言。康澄的意思,是要李嗣源不必为这些人力无法影响的事情而影响了正常的施政行为,重要的是要注重他列举的六种可畏之事,即贤人藏匿、四民迁业、上下相徇、廉耻道消、毁誉乱真、直言蔑闻。他建议李嗣源对于不足惧的“存而勿论”,对于深可畏的要用心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李嗣源看后,非常高兴,下诏对他进行奖赏。

李嗣源在修广寿殿时,也非常节俭。当宫殿刚刚建成时,负责工程的官员请求用丹漆涂饰,再修得华丽一些。李嗣源却说:“这个宫殿因为被烧过,所以不得不修,但只求宏伟壮观即可,不求华丽。”和李存勖比起来,李嗣源显得非常简朴,也非常明智。还有一次,为节省国家开支,李嗣源下诏在边疆设置马匹买卖场所,不许少数民族再直接到宫殿前来献马。先前,党项族人和其他部落总是以献良马为名,将良莠不齐的马匹送到京城来。后唐就照价给他们钱,但再加上他们住宿、吃喝以及得到的赏赐,每次都要花费不少钱物,浪费极为严重,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李嗣源了解情况后,当即下诏禁止他们再到京城来献马,只在边疆一带设马场交易,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开支。

对于一些其他皇帝很看重的虚名李嗣源也不追求,冯道多次请求给他上尊号,这对于一些好大喜功的昏君来说,很容易就会接受,但李嗣源好几次都拒绝了。最后也许不愿再驳大臣们的面子,让他们难堪吧,李嗣源勉强同意了,这并非装腔作势摆摆样子,普通家庭出身的李嗣源确实是不喜欢这些表面的东西。李嗣源的尊号是“圣明神武广运法天文德恭孝皇帝”,而“广运法天”四个字还是冯道几次上奏才同意加上去的。不过,从李嗣源的尊号来看,基本上还是比较恰当的。既然是尊号,有的字夸耀一点也是很正常的,和其他朝代的皇帝们比起来,李嗣源尊号的字数还算比较少的呢。

故事感悟

李嗣源可谓是一个质朴简约的皇帝,减宫人去省耗,想方设法削减国家开支,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人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注重了解民间疾苦,虽然因为个人能力问题没能使得国家长久地存活下来,但他所付出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史海撷英

李嗣源屡建奇功

李嗣源先后随从李克用征战近30年,排难解纷,冒刃血战,体无完肤,屡建奇功。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他率部大败梁军于任城,遂解兖州之围,获得了“李横冲”称号。第二年又大败梁将葛从周于青山口,曾四中流矢,血流如注,因此名闻天下。李克用死后,李嗣源作为河东主将,历任代州、相州刺史,昭德军、天平军节度使,一直做到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首将),又协助后唐庄宗李存勖浴血转战10余年,终于打败契丹,生俘燕王刘守恭父子,消灭了劲敌后梁,建立了后唐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当唐哀帝天佑二十年(923年)十月,李嗣源率晋军主力率先攻破梁都汴京,并于路侧迎接李存勖时,“庄宗大悦,手引帝(李嗣源)衣,以首触帝曰:‘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立。’寻进位兼中书令”。后又受赐铁券,进位太尉,一时荣宠无比。